愛爾克的燈光教學設計範文

愛爾克的燈光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爾克的燈光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本文的結構線索,學習使用象徵手法表現中心的寫法。

  能力目標:學習使用象徵手法表現中心的寫法。

  德育目標:學習文章詩意的情感,掌握對封建專制的憤恨,並感悟文中動人的力量。

  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敘事、抒情、議論相交融的表達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敘事、抒情、議論相交融的表達特點。

  教學方法

  講授與討論相結合。

  一、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巴金,原名李堯棠,祖籍浙江嘉興,生於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師讀書。五四運動中接受民主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春》和《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他的著作被譯為多種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義大利但丁國際榮譽獎、法國榮譽勳章和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名譽院士稱號。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

  1941年初,37歲的巴金回到故鄉成都。經過18年漫長歲月的奮鬥,他已成為著名作家。他懷著希望家鄉有所改變的心願回來看望,在故鄉住了50天,但他感到這個家和他18年前出走時沒有什麼兩樣,於是他思緒萬千地離開故鄉,寫下了這篇文章。

  二、題解(見學習提示)

  三、文章的主題

  本文透過作者回到故居的所憶、所思、所感,揭示了一個生活的哲理:封建家庭及其財富並不能“長宜子孫”,腐朽沒落的家庭和封建制度摧殘人才,吞噬青年,青年應該走出狹小的“家”,衝破就家庭、舊禮教,到廣大世界中去尋找光明。文章所著力揭示的這種徹底否定舊家庭和舊禮教的思想內涵,是和作者的代表性作品《家》等長篇鉅著相一致的,是巴金創作的一個主旋律。

  四、文章的結構

  “燈光”是統領全文的線索。作者的思想和感情隨著燈光的依次閃現而逐層向前推進。

  課文共15段,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4)作者滿懷希望的回到十八年前的故居。這時故居已幾易主人。從外觀看,巍巍的門牆已代替了太平缸,衛兵也代替了原來的石獅子。但透過敞開的大門,作家卻看到了照壁上“長宜子孫”四個大字,而且那完全是18年前見過的樣子。作者受到震動,感到萬般的失望。然後由陰暗中亮起的一線微光,想起了歐洲古老傳說中關於“愛爾克的燈光”的故事。

  第二部分(5—9)回憶姐姐的悲劇。姐姐曾給作家以溫暖,對於她的出走他鄉也寄寓過很大的希望。但姐姐“寂寞的死去”了,她的命運“是在我們那個地方的舊式女子的命運”,她的悲劇也只是故鄉上演的無數個悲劇中的一個。18年來,姐姐的身影和希望像愛爾克的燈光一樣,常縈繞在作者的心中。他思念故鄉,希望看到故鄉的變化。但是“我去的時候是這樣,回來看見的還是一樣的情形”,他深感痛心和失落。

  第三部分(10—12段),質疑“長宜子孫”,進行理性思考。作者指出這四個字曾經摧殘過“許多可愛的生命”,囚禁過“許多有為的年輕心靈”。老家換湯不換藥的變化,促使他冷靜地深沉地思考,悟出了一條真理:“財富並不‘長宜子孫’”,“財富只能毀滅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氣質,要是它只消耗在個人利益上面”。

  第四部分(13—15段),作者斬斷了對舊家庭的留戀,“又一次離開了狹小的家,走向廣大的世界中去”。作者找到了“心靈的燈”,“它永遠給我指示我應該走的路”。

  愛爾克點起的燈,為航海的弟弟指引回家的路。作者的姐姐也曾希望弟弟回來,希望他帶點新鮮的東西,使這裡有所改變。可是,18年過去了,家鄉的一切並無變化,姐姐卻已經去世了,“愛爾克的'燈光”熄滅了。即使姐姐活著,相信她也不希望作者回到這個死氣沉沉的家。至此,從對“愛爾克的燈光”的追念,到下決心捨棄對“愛爾克燈光”的留戀,到高舉起“心靈的燈”,走到廣闊的世界中去追求光明,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次昇華和飛躍。

  五、寫作特點

  1、本文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意蘊深遠。象徵就是要透過某個具體形象表現一種深遠的含意。課文以三種燈光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因其象徵內蘊的不同而使文章充滿詩意:故居大門裡微弱的燈光,象徵著舊家庭和舊禮教的敗落與瓦解;愛爾克的燈光象徵著希望破滅的悲劇性的舊生活;“我心靈的燈”象徵主人公對新的生活和理想的追求。

  2、作者善於將敘事與抒情融合無間。事情的敘述在感情與思緒湍流的推進、加深中呈現,情感的抒發伴隨或引導著情節的展開,敘議結合,虛實相生。

  3、語言樸素而流暢,舒緩而富於節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