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精選10篇)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李白詩《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古詩,默寫《獨坐敬亭山》。

  3、能透過朗讀、繪畫和想象,感悟詩的內容和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同學們以前學過李白的詩嗎?誰來給大家背一首呢?(如:《靜夜思》等)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

  2、解題:

  誰知道題目是什麼意思呢?

  (學生可以根據課本上的註釋或課外資料來理解)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麼?

  二、初讀古詩

  師:詩人獨自一人坐敬亭山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呢?讓我們讀讀古詩。

  生齊讀──抽生讀──再齊讀(把古詩讀正確、流利,並在讀中感知古詩大意。)

  三、自讀自悟詩意

  1、學習詩的一、二兩句:

  ⑴ 自學:

  ① 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 結合詩句,利用字典、課文註釋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⑵ 反饋自學情況:

  師: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李白在這首詩中描繪了這樣的一幅畫面呢?請同學們把詩中所描寫的畫面畫在黑板上。(學生面露難色,不敢上臺。)

  老師又減輕難度:你想到了什麼就畫什麼,畫不完也沒關係,其他同學還可以補充,我們共同來完成這一幅畫。究竟這些同學畫得對不對,好不好,就請大家根據詩句的意思來評價,看看你是不是把詩句讀懂了。

  (一會兒,幾雙小手舉起)老師抽了一位中等生。

  生1:畫了一座大山,又在山上畫了一個亭子,亭子中站著詩人。

  剛畫完,就有學生提意見:

  詩人是坐在敬亭山上的,你怎麼畫起是站著的呢?這時,又有幾個學生附和。這位一聽有道理,趕快將人畫成坐著的了。

  師引導:下面的同學說得很對,黑板上的同學也改得很好,你們讀得可真仔細,非常好。誰能接著畫出詩中的景象呢?

  (學生受到了鼓勵表揚,一下子就信心十足了,小手紛紛舉起)

  生2:走上臺,很認真細緻地在天空中畫了兩片雲,又畫了一隻鳥。

  師問:他畫得好嗎?

  生甲:他的鳥畫得很好。

  生乙:他畫得不好。詩中說“眾鳥高飛盡”,“眾鳥”說明有很多隻鳥,他卻只畫了一隻鳥。

  師:你說得有道理,能上來幫他改一改嗎?

  生乙:又在黑板上多畫了幾隻鳥。

  師問:這下他畫對了嗎?

  生丙:我覺得不對。因為“眾鳥高飛盡”是說鳥飛得很高,很遠,都快看不見了。他卻把鳥畫得這麼大,這麼清楚。

  (同學們都用讚許的目光看著發言的學生)

  師:這些鳥改怎麼畫,你上去畫出來,好嗎?

  生丙,興致勃勃地走上臺,用簡筆畫畫了一排小小的鳥影。

  師:這下,他畫對了嗎?

  生齊答:對了!

  師小結:

  剛才,你們讀詩讀得很認真,畫兒也畫得很好。你們仔細琢磨了詩中每個字、每個詞的意思,認真體會詩中每句話的意思,理解得很準確。你們用老師講,自己就讀懂了詩中所描繪的畫面,你們真能幹!讓我們來讀讀詩的第一、二句吧。(齊讀)

  詩的第一、二句所寫的景色,給你什麼感覺呢?

  (孤獨、淒涼、幽靜)

  (這個環節,利用了中年級學生喜歡畫畫兒的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繪畫中、討論中、修改中逐步悟到了學習古詩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古詩,想象畫面”的學習習慣。這種方法,適合於寫景的詩,而且,詩中的畫面容易畫出來。)

  2、學習詩的第三、四句:

  師:詩人坐在敬亭山上,面對此情此景,心情如何呢?我們一起來讀讀後面兩句吧!

  生:交流自己對詞和句的理解。(師生評議)

  盡:沒有了。

  孤雲:孤單的雲,也就是隻有那一片雲。

  閒:休閒,休息。

  厭:滿足。

  詩句意思:後兩句意思怎樣說才通順?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說語意才順。這是理解古詩詩句意思的一種方法。)

  (詩意:一群群鳥全飛光了,天上的那片雲獨自飄來飄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著,誰也不厭煩誰。)

  三、領悟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師:常說“寫景是為了抒情”,那麼,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

  介紹寫作背景。學生結合背景資料理解:

  (為以後學生學習利用背景資料理解課文埋下伏筆。)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1、體會作者感情,自己練讀這首詩。

  2、指讀全詩,教師範讀指導,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五、佈置作業

  1、熟背、默寫《獨坐敬亭山》。

  2、課外閱讀李白其它的詩文。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學會兩種筆畫,掌握“坐”的字理演變過程,掌握“鳥”的筆順。

  3.透過進一步學習字理識字、韻語識字、藉助拼音識字等方法,培養想象力、觀察力和表達能力。

  4.初步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激發對漢字的熱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字理演變圖。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5分)

  同學們,在我國的唐朝有位稱為詩仙的偉大詩人,他的名字叫李白。有一年秋天,大詩人李白遊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麗。成群的鳥兒在天上展翅高飛,天邊的雲朵悠閒的飄著。他覺得看也看不夠,於是就寫下了一首詩。詩的叫《獨 坐敬亭山》

  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敬亭山的?請你閉上眼睛,聽老師讀古詩,一邊聽,一邊想,你從這首詩中想到了什麼樣的畫面?

  #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力圖體現想象能力的培養,同時培養學生一邊聽,一邊想的良好習慣。

  二、熟讀古詩,認讀生字(34分)

  1.指導朗讀。

  (1)教師領讀。我們嘗試讀這一首詩吧。

  (2)學生藉助拼音讀古詩。

  2.學習生字

  (1)學習要求認識的字。

  拼讀7個要求認識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翹舌音,是整體認讀音節。

  瞭解生字在本課中的意思。

  (2)學習既要認識又要會寫的字。

  學習這幾個字要強調“蟲”是翹舌音,“魚”是整體認讀音節。這幾個字書上提供了字理演變圖。

  迴文學“鳥”字

  請同學們在這首詩裡找到天空飛翔的小鳥的詩句,讀一讀。

  “鳥‘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隻鳥形,頭向左而立,還有嘴和一雙爪子,現在這個字已經簡化,要注意他的筆順。

  在學習“牛、羊”兩字時,可以用謎語引入。

  三、作業。(1分)

  1.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收集關於“馬、牛、羊、鳥、蟲、魚”的成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7分)

  1.背誦《獨坐敬亭山》。

  2.交流收集到的成語。

  3.複習生字。

  二、指導書寫(13分)

  馬:注意第二筆的寫法,注意新筆畫橫折折勾的寫法。

  鳥:注意字的結構,上窄下寬,注意小鳥“眼睛”的“點”。

  蟲:第五筆是提,不要寫成橫。

  三、完成書後活動與練習題“連一連,塗一塗”(19分)

  1.先觀察,看看每個圖形上的字都讀做什麼。

  2.用筆連一連,把連成的詞語讀給大家聽,發現其中的規律。(同樣的圖形正好組成一組詞語。)

  【設計意圖】:透過此題的練習,達到積累詞語的目的。

  3.用 彩色筆塗一塗。

  四、作業(1分)

  書寫本課生字,背誦古詩。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3

  (一)匯入課題,揭題。

  1、今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瞭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麼意思?題目是什麼意思?

  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

  課件

  :(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麼?亭是什麼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簷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透過看註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雲”孤單的雲;“獨”獨自;“閒”悠閒;“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雲飄走了,孤山。)給人什麼樣的感覺?(淒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天上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閒”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 “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

  鳥飛雲去之後,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願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複,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 兩字也是經過錘鍊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雲去又何足掛齒!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默寫《獨坐敬亭山》。

  3、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教師公佈本課要進行“詩歌朗誦比賽”,要奪冠軍大家有何絕招?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第一絕招先要把古詩讀正確,請同學們練習讀對。

  2、查自讀情況:

  指名讀古詩,誰來指正?

  3、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第二絕招把古詩讀流利,小組內練習讀通(能讀流利)。

  4、誰來指正?

  5、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第三絕招把古詩讀懂,小組內練習讀懂。

  6、誰能讀懂?

  7、誰比他懂得多?誰來評論?

  8、誰虛心向大家請教,說說不懂的地方?

  9、全班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10、開始比賽行嗎?

  11、奪冠軍最厲害的絕招是什麼?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讀出感情!

  方法:

  根據詩句的意思,想象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小組內練習讀美。

  12、教師引導體會詩人當時孤寂的心情。引導讀出詩的節奏,詩的意境。其間可插入一民間故事:

  多才多藝的李白被唐朝的玉真公主舉薦入朝為官,後因得罪權貴被罷免。玉真公主以公主之位死諫,無奈皇意已決。玉真公主一氣之下出走敬亭山,落髮為尼,死後葬於此。李白在安史之亂後被赦免途遇敬亭山,聽說此事,感慨萬千,他九登此山,留下這千古名篇。學生不難理解由於李白犯案,朋友遠離他,親人躲避他的孤寂情懷。

  13、古詩朗誦比賽馬上開始,請小組選出參賽選手。

  14、(播放課件:來自教科書上的插圖和古箏曲《漁舟唱晚》)故事朗誦比賽開始,誰有勇氣第一個參賽?

  15、誰來挑戰?誰來評論?

  16、公佈冠軍,讓冠軍說說經驗,其他同學補充。

  17、總結方法:

  讀對──-讀通──-讀懂──-讀美。

  第二課時

  1、複習

  指名有感情地朗誦《獨坐敬亭山》。

  2、運用上節課學過的方法學習剩下的古詩,繼續進行比賽。

  3、有什麼問題需大家幫助解決,教師只在有爭議的地方引導點撥。

  4、比賽開始。

  5、公佈冠軍,述說經驗。

  【教學後記】

  1、這種教法效果還不錯,尤其第一首詩的學習體會使師生收穫頗多。

  2、本課第一課時學習前兩首,如預習充分就可以直接進入檢查,甚至直接進入理解的爭論。第一首應讓學生自讀自悟學習方法,師生共同總結學法,然後用此法學習第二首。第二課時按此法解決剩下的內容綽綽有餘。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表面是寫獨遊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詩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構思,賦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將敬亭山擬人化,寫得十分生動。作者寫的是自己的孤獨,寫的是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託。此詩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教學目標

  1、藉助註釋,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點詞語,感受詩人的感情變化。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和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懂每個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唐代時我國詩歌創作最繁榮、最輝煌的時代,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傑出詩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詩人?(生交流)

  2、唐代詩人燦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詩人才華橫溢,縱情山水,把酒吟詩,詩酒名聞天下,被人們稱為“詩仙”,你知道他是誰嗎?(生答李白)

  3 、你對李白還有什麼瞭解,還記得學過的李白的詩歌嗎?(背李白詩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詩仙李白。

  二、板書課題,揭題。

  1 、今天我們學習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書:獨坐敬亭山)

  2、生讀題

  3、理解題意:“獨”是什麼意思?有哪位同學到過敬亭山遊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嗎?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為什麼會獨坐敬亭山呢?

  三、讀詩,讀出詩歌的節奏與韻律(出示詩歌)。

  1、默讀古詩,有沒有不認識的字?生自由讀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生自由讀詩)

  2、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古詩讀得特別好,指名讀,(評價很有詩人風範)齊讀

  3、詩歌朗讀形式多樣,想不想嘗試合作讀。(要求讀出詩歌的節奏)

  4、分組合作讀,每小組一句,男女生疊讀(疊讀前三後二),師生疊讀

  5、讀詩的最高境界是讀出詩的韻味。古代的讀書人讀詩搖頭晃腦,抑揚頓挫

  四、範讀詩歌,想象畫面。

  1、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朗誦想象畫面。

  2、同學們,告訴老師,你彷彿看見了什麼?(鳥飛、雲飄、佇立的大山、孤獨的詩人)你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這樣的畫面?

  3、置身於這樣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寂靜、孤獨)

  五、學習詩歌一二句,感受詩人的孤獨。

  1、讀一二句。

  2、理解“盡”,說“眾鳥高飛盡”詩意。

  3、理解“孤”“閒”,說“孤雲獨去閒”詩意。

  4、讀詩,感受詩人的孤獨。(板書、鳥飛、雲去、孤獨)

  5、教師介紹創作背景:鳥飛雲去本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在詩人的眼中,為何會如此的孤獨寂寞呢?(生交流,師小結:被貶離京城,十年漂泊,遠離故土與親人,世態炎涼,好友遺忘,看見鳥飛,雲去,有感而發,觸物傷懷,難怪這樣的孤單寂寞!)

  六、學習詩歌三四句,感受詩人的不獨。

  1、讀三四句。

  2、體會人山相看:相看是什麼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誰和誰相看?(李白與敬亭山)會怎樣看?(含情脈脈、四目相對、默默對視)(板書:相看)

  3、理解“厭”,說一二句詩意。

  4、有“不厭”(看不夠看不足)引出;同學們,詩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嗎?{不是}你們知道詩人這是第幾次登上敬亭山嗎?第七次啊!詩人這麼多次登上敬亭山,難道僅僅是為了欣賞敬亭山的美麗風景嗎?(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裡,敬亭山難道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說!(不是)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說!(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裡,敬亭山哪裡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詩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遠不會離開他,永遠不會拋棄他,永遠與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單時可以做伴,寂寞時可以傾訴的朋友啊!

  5、人山對話,寫中悟情。

  孤獨的詩人會向敬亭山訴說什麼?敬亭山又會怎樣撫慰孤獨的詩人?拿出紙和筆,寫出人山對話。

  6、分角色說人山對話,體會人山相知。

  同學們,聽完人與山的對話,詩人與敬亭山就是一對相知的朋友啊!(板書:相知)有了這樣的朋友,詩人還好孤獨嗎?(不會)還會寂寞嗎?(不會)難怪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7、感受人山相悅。

  李白一生不畏權貴,命運坎坷,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心中自有說不出的孤獨寂寞與憂傷,只有流連山水、登高望遠之時,才是他最快樂的時候。同學們,當李白登上敬亭山時,他的心情怎樣?(喜悅高興激動)是啊,李白是與敬亭山心有靈犀、兩兩相悅啊!(板書:相悅)

  8、教師小結:

  (結合板書)漂泊他鄉,無人相伴是,李白與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悅,從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內心的憂傷,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獨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讀詩)

  七、拓展閱讀《月下獨酌》。

  1、有山相伴的日子,李白不會孤獨,不會寂寞,同學們,當夜深人靜,一輪明月當空照的時候,孤獨的詩人有是這樣排解內心的憂傷,找誰傾訴呢?

  2、出示《月下獨酌》。

  3、讀詩,交流討論。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舉杯消愁,與明月對飲,同歌同舞,這就是詩仙李白,好一個孤獨而又不孤獨的偉大詩人!

  八、創設情景,吟唱古詩。

  1、穿越了千年時光,如果你來到了安徽宣州,你一定會去爬一座山——(敬亭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李白)你一定會輕輕地,輕輕地吟誦起一首小詩(生讀詩歌)

  2、詩歌詩歌,一首詩就是一首歌,欣賞歌曲《獨坐敬亭山》生唱。

  3、結束語:李白的一生偉後人留下了近千首優秀詩篇,如果你走近李白的詩歌世界,你一定會與李白相看——兩不厭,你一定會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與李白長——相知,你一定會從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奮進的力量,與李白長——相悅。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藉助字典與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寫課文。

  2、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學生透過自己查閱課外資料、字典,朗讀體會、小組合作來學習古詩 。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對詩中描繪的景物展開充分的想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過程】

  一、創情激趣

  1、教師即興背誦一首古詩,引發學生興趣,問:

  在你學過的古詩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給大家聽。

  2、老師:

  我聽出來了,你們掌握的許多古詩都是在課學習的。那你是怎樣學習古詩的呢?有什麼好辦法嗎?

  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

  板書課題。齊讀,解釋詩題:

  “誰願將課前收集到有關李白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二、自讀交流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自由的誦讀古詩,注意古詩的韻味,讀的舒緩些,並劃出節奏。

  2、再來讀一讀古詩,邊讀邊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麼滋味?

  3、請你帶著你品味的這種感覺,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古詩,對不明白的地方,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小組派代表彙報,學習組長先彙報是以什麼方式來學習古詩的,弄明白的什麼?其他學生補充。

  三、精讀品味

  1、老師:

  聽了你們的介紹,我也彷彿能感受到詩人的心境,的確,這首詩寫得是多麼的含蓄深刻,韻味悠長呀!讓我們再次讀古詩,畫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詞句。

  2、互相交流:

  你透過朗讀感受到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3、小組討論:

  說說這首是中的詞語有什麼特點?讀了以後你發現了什麼?

  四、達標測評

  1、詩人李白把山擬人了,寄情于山。學完這首詩你聯想到什麼?

  2、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以及詩人的感情,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

  五、拓展延伸

  1、把這首詩默寫下來。

  2、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加以想象畫出來。可以在詩句意思的基礎上豐富內容。

  3、你還知道李白的哪首詩?讀給大家聽。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1、感情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反覆誦讀古詩,於品詞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讀成誦。

  3、感受本詩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體會詩人孤獨卻不悲觀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情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入境悟情。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

  1、板書“李白”,請學生背誦其詩歌,並說說詩人在作品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估計有:《贈汪淪》、《望廬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夜宿山寺》、《秋浦歌》……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李白的一首名詩:板題,生齊讀詩題。

  3、請熟悉本詩的同學談談對敬亭山和詩歌的理解。

  4、師相機介紹詩人創作背景:《獨坐敬亭山》作於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當時距李白被罷官離開京城長安已整整十年。由於抱負得不到施展,長期過著飄泊不定的生活,李白飽嘗了世態炎涼的滋味,深感孤獨與寂寞。

  二、初讀詩句,理解大意

  1、師質疑:詩題中哪個字最讓你有感觸?(生可能談“獨”和“坐”)

  2、請學生以自己的體會誦讀詩題。

  3、各種形式朗讀古詩,正音、評價。

  4、引導學生回憶理解詩句內容的方法(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5、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在小組內說說詩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詩的大意:天上幾隻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天上的那片雲也悠閒地飄向遠方。此時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著,怎麼看也不覺得滿足。

  三、品讀詩句,入境悟情

  1、賞析寫景的一、二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1)要求學生標出描寫景物的詞彙:眾鳥、孤雲。

  (2)指名根據想象畫出景物。

  (3)質疑:你們從“眾鳥飛”、“孤雲去”的自然景象中體會到什麼?

  (4)李白為什麼會由此生出孤獨之感?角色體驗朗讀(自己就是李白)。

  (5)播放朗誦課件,聆聽,欣賞。

  (6)配樂誦讀,想象畫面;讀出詩韻,讀出情感。

  2、品析後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敬亭山和李白為何“相看兩不厭”?

  (2)點撥:李白寄情于山水,山水在他眼中便有了情。他把敬亭山當知己。

  (3)找到了這樣一位知心朋友,李白才會發自內心地感慨——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4)假如“知己”敬亭山會說話,李白可能會和它說些什麼?(引導學生由李白抱負不得施展,有志難酬的無奈境況展開想象。)

  (5)當世界上的一切都遠離李白的時候,他不是頹廢痛苦地生活,而是樂觀、堅定地和敬亭山悠閒地“相看”。

  (6)指導朗讀。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配樂各種形式誦讀全詩。

  2、自由組合練習誦讀。

  3、指名背誦。

  五、佈置作業

  1、選讀李白的`古詩。

  2、默寫《獨坐敬亭山》,嘗試配上畫面。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藉助字典與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學生透過自己查閱課外資料、字典,朗讀體會、小組合作來學習古詩 。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方法:知識搶答式匯入,情境創設法,自主合作學習法,巧解圖畫理解詩意等。

  教學準備:敬亭山文字資料、白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1、匯入語:

  我們先進行一個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位最著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根據學生課堂反應,老師提示:一個是李白,人稱“詩仙”,一個是杜甫,別稱“詩聖”。)

  2、揭題,誰來背李白的詩,會背幾首就背幾首。

  (學生可能會背要學習的這首,應該表揚,且要順勢揭題板書。)

  (二)整體誦讀,初步感受。

  1、啟示學習方法和要求: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特別是生字的讀音。然後看註釋理解詞句;

  (2)反覆朗讀,體會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

  (3)再講出詩歌的背景,匯出“孤獨”的詩歌基調。

  2、學生自由讀古詩,然後再指名朗讀古詩,聽聽是否讀的既正確又通順。

  3、藉助詩文註釋,整體感知內容。

  (1)釋題意。

  獨坐:單獨的坐。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屬黃山支脈,東西綿亙百餘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

  連起來題目是什麼意思呢?

  (2)抓景物。

  詩中寫了哪些景物?這首詩寫了眾鳥、孤雲、敬亭山三樣景物。

  (三)分部解讀,感悟詩情。

  第一,學習“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1、畫。根據自己的理解,讓學生用簡筆畫畫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2、議。說說為什麼畫好多隻鳥?為什麼只畫一片雲?幫助理解“眾鳥”和“孤雲”。

  再出示一空白的畫面,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需要這個畫面,以此理解“盡”和“去”。

  3、轉。教師語言過渡:看來靜止的畫面是無法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裡的精妙的。眾鳥飛走了,孤雲離去了,現在只剩下李白一個人了,怪不得題目裡是——“獨”坐敬亭山。

  4、品。坐著這種孤獨的內心境界是透過什麼表達的?你從哪些字詞中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內蘊。

  5、讀。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讀出孤獨的味道。

  第二,學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質疑。學生提出自學這兩句詩的疑難問題。

  可能有:既然“只有敬亭山”,為什麼會看不厭呢?敬亭山真的那麼好看,令人看不厭嗎?課題中的“獨”是很孤獨,這裡卻寫“相看兩不厭”,不是矛盾嗎?

  2、釋疑。

  提供敬亭山的文字資料,體會李白看敬亭山看不滿足的表面原因是景美。

  山上有一峰庵、擁翠亭、雲齊閣、翠雲庵等亭臺樓閣,此外還有云根石、額珠樓、最高亭、穿雲亭、十賢祠、太白樓、古昭亭坊、勒詩石、裴公井、綠雪井、夢珠泉、廣教寺、雙塔、懷英亭、龍首亭等。

  追問:李白僅僅把敬亭山當作一個景物來看嗎?(詩人把敬亭山當作朋友。)

  3、感悟。

  既然詩人與敬亭山成為了朋友,那大家聯絡上下文想想詩人在敬亭山上會與這個“好朋友”說些什麼呢?

  的確,大家想的都很對!詩人確實找到了朋友,但老師卻認為詩人還是很孤獨,你們認為呢?難道不是嗎!你們看作者只能在大自然中找朋友,而現實生活中呢,找不到朋友,難道他不孤獨嗎?!

  4、品讀。此時,你就是詩人李白,你來吟一下這首詩吧!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讀出應有的語氣。

  (四)表情朗讀,昇華詩意

  1、《獨坐敬亭山》看似寫景,其實也是抒發作者的感情,就讓我們也帶著作者的感情再來讀一讀這首詩吧。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9

  設計理念

  本課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思想是多讀感悟。透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帶領學生讀背吟誦,讀中想象,讀中追問,讀中感悟,以此來理解古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懷。

  教學目標

  1、會認“螺、諳”等2個生字,會寫“亭、庭”等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詩意,能想象三首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前準備

  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或課件);“獨坐敬亭”、“洞庭勝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寫意畫(或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課件演播,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假期我們遊覽了不少地方吧?

  1、課件呈現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師問:這是哪裡?你能用一些古詩句來說一說這些景象嗎?(學生說《望廬山瀑布》,《絕句》等。)

  2、再以課件形式呈現“江南春色”“洞庭勝景”“獨坐敬亭”等三幅寫意畫。

  師:這些地方漂亮嗎?知道這是哪些地方嗎?(如果不知道,教師點明這分別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

  師:現在我們就去領略這些美麗的風光吧!翻書讀1課《古詩詞三首》。(師板書課題“1、古詩詞三首”)

  〖設計意圖〗課件演播風景圖畫,看圖說詩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課呈現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等寫意畫,可以幫助學生讀詩詞時有一個總體印象,為學生理解詩詞起到定向發動的作用。

  二、藉助註釋,自讀明義

  師:我們今天先學習第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1、簡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亭,讀tíng,我們學過的“停”去掉“亻”即是這個字。這個字常見於亭子的名稱上,如愛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2、教師範讀古詩,生試讀正音,再流利朗讀。

  3、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詩句意思。

  4、交流:

  ⑴學了古詩,你明白了哪些內容?

  ⑵你還有哪些內容不明白?提出來討論。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熟練自讀,再透過註釋,初步讀懂詩句的意思。

  三、介紹背景,探究其義

  1、教師介紹李白作詩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於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遊安徽省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讀古詩,自問互問:

  師:透過介紹,大家再讀古詩,看有什麼新的體會或疑問。

  3、全班再讀,教師追問:

  ⑴“獨”坐是“誰”獨坐?

  ⑵讀詩,仔細體會,詩人獨坐敬亭山,看到些什麼?詩人聽到些什麼?會想到些什麼?

  ⑶本來,還有眾多鳥相伴;本來,還有一朵孤雲為伍,但是現在它們都離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麼呢?這兩句話與題目的哪個字呼應呢?

  ⑷“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詩人一個人在敬亭山,誰和他相互看呢,這裡你讀懂了些什麼?生試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你覺得應該把哪些詞語重讀才能體現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學生已經問過上述某些問題,此環節的問題就可以刪減。若學生未能深入,教師需要再追問)

  〖設計意圖〗教師介紹詩人作詩背景,讓學生能透過詩句的字裡行間體會詩人內心的感情;教師“追問”的目的,既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義詩境詩情,又是檢測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誦讀嘗試,背誦默寫

  1、透過探究,我們明白了詩意詩境,你頭腦中有一幅什麼樣的圖畫呢?

  (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景,什麼樣的情?)能不能試著讀一讀,用你的聲音的快慢、輕重來塑造這些畫面?

  2、試讀後,用鉛筆在重讀的字詞下劃“Δ”,在長音後劃“/”,再讀給同桌聽。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學生擦掉自己用鉛筆標註的錯誤記號,再用鋼筆把正確的重音、長音標示出來)。學生作標記後再誦讀。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設計意圖]對古詩的朗讀節奏、重音的處理,不宜由教師直接下結論,先由學生自己嘗試後,教師再給予必要的點撥引導,形成彼此認同的意見後誦讀效果會更好。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課的一首古詩。詩中寫了許多鳥高高的飛走了,單獨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雲彩,也悠閒的越飛越遠。只有作者和敬亭山兩個怎麼看也不厭倦。選編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古代詩歌,增加傳統文化的積累;二是激發對古詩的喜愛,並在背誦中陶冶愛美的情趣。

  二、學情分析

  根據四年級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及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透過讀去感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理解詞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並與同學交流、討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能力。根據詩的描述進行想象,在腦海裡浮現畫面。在這些環節中,學生可能對古詩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師點撥,因為詩人寫詩的心境生無法理解,這需要師適當介紹詩人當時的背景,朗讀方面可能沒真正把詩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時有的學困生被冷落,教師重要的是要生透過反覆讀,想象畫面,體會意境,弄懂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孤獨、寂寞、苦悶的心情。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詩中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並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透過想象和朗讀,瞭解古詩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四、課前準備

  1、事先佈置學生收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3、古箏音樂

  五、教學流程

  (一)匯入課題,揭題。

  1、圖片引入,引出詩人所作《望廬山瀑布》,介紹詩人。

  2、揭題:詩人一生漫遊過許許多多山山水水,足跡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也留下了許多的山水詩篇。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麼意思?題目是什麼意思?介紹詩的背景。

  設計的意圖:從課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讓學生的的思維調動起來,使他們積極投入學習中。

  (二)自讀自悟,初步感知。

  1、配樂欣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3、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採用多種方式的讀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三)合作學習,探究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透過看註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3、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雲”孤單的雲;“獨”獨自;“閒”悠閒;“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4、教師詳講古詩意思。

  (四)說詩意,模擬畫面

  1、小組互相說說古詩的意思。

  2、小組代表口頭表達詩意。

  (五)議詩情

  1、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鳥飛盡,雲飄走了,孤山。)

  2、給人什麼樣的感覺?(淒涼)

  3、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課件介紹背景:李白少年時就博覽群書,以才聞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寫這首詩時正被權貴迫害,長期流落他鄉,飽嘗了人間辛酸,世態的炎涼。

  4、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麼想?

  設計意圖:設計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理解的與同學交流,討論,目的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合作參與,讓每一位學生有效參與。適時補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設計假如你是李白,你會怎麼想?是尋找學生與文字的撞擊點,引起學生共鳴。因為李白距離學生久遠,他們無法理解詩人當時心情,引導他們進行說話,也加強了語言的訓練,使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昇華。

  (六)配樂朗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七)誦讀

  1、試著讀一讀,用你的聲音的快慢、輕重來塑造這些畫面。

  2、閉上眼睛,靜靜聆聽,想象畫面,感受詩人的心情。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也是引起生與文字語言的撞擊,重要是培養生的想象能力,給詩配畫一環節也體現了“尊重個性,面向全體”的設計理念,讓學生自己想象的的情景,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

  (八)誦讀大比拼

  1、男女生比拼。

  2、小組比拼。

  3、背誦古詩。

  (九)課堂小練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