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教學設計(通用5篇)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1
【教學重點】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實驗。
【教學難點】對於實驗的合理推想和論證。
【教學準備】
白醋、小蘇打、藥勺、注射器、記錄表、燒杯、集氣瓶、打火機、玻璃片、帶橡皮管的反應瓶、溼抹布、蠟燭、小木棒、水火箭。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談話:大家喜歡看火箭發射嗎?老師今天就給大家發射個微型火箭。(老師演示火箭發射)
2、觀察白醋、小蘇打觀察。
師:剛才老師發射的火箭裡用了兩種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小蘇打和白醋。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合適的觀察方法對實驗盤中的小蘇打和白醋進行觀察,你們打算怎樣進行觀察?並把它們的特點分別記錄在觀察記錄表中。
3、小組觀察後彙報交流。
小蘇打(白色、粉末狀、香)
白醋(無色、透明、液體、酸)
二、觀察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的變化
1、猜測混合後的變化。(板書課題)
師:如果把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可能會出現什麼現象呢?猜測後PPT出示實驗步驟並指導實驗方法。
2、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3、交流實驗現象。
師: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你們觀察到哪些現象?
(產生大量氣泡、無色液體、玻璃杯變涼了、有撲哧聲……)
三、探究反應後產生的氣體是什麼氣體。
1、得出產生無色、透明的氣體。
師:我們來看一下,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了大量氣體。你看到這種氣體了嗎?說明它有什麼樣的特點啊?(無色、透明)
2、實驗驗證氣體性質。
師: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的這種無色透明的氣體到底是什麼氣體呢?你們有什麼方法可以證明你們的猜測呢?
①阻燃:燃燒的火焰伸入。
A、PPT出示方法 B、學生實驗 C、彙報
師:火柴熄滅了,能說明這種氣體有什麼樣的性質啊?(阻燃)
拓展:氧氣的助燃(影片播放)
②比空氣重、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A、PPT出示方法B、學生實驗 C、彙報
師:觀察到蠟燭熄滅了,能說明什麼?(說明氣體比空氣重)
師:你們還觀察到了試管裡的石灰水有什麼變化?(變渾濁了。)
3、驗證氣體是二氧化碳。
師:透過剛才的實驗,我們已經發現了這種氣體有哪幾個特點啊?(PPT出示資料“常見氣體的性質和特點”)對照資料我們認為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中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師:科學家又經過大量實驗,獲得了更多的證據,證明了這種氣體就是二氧化碳。
4、揭題總結。
師:今天我們將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1、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它是一種不同於小蘇打和白醋的新物質,我們把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的變化叫化學變化。
2、瓶子外壁有點涼是因為反應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帶走熱量(舉例:夏天喝碳酸飲料)
3、能不能運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解釋老師發射火箭的原理?
5、化學水火箭發射活動。
①PPT出示活動步驟
②室外水火箭發射活動
四、鞏固延伸:
二氧化碳生活中的應用。
師: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有二氧化碳呢?(人們還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援燃燒和比空氣重的性質製造出了二氧化碳滅火器呢。碳酸飲料、汽車尾氣、乾冰、人撥出的氣體等。)PPT展示
板書: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小蘇打+白醋→二氧化碳(新物質)→化學變化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的變化不同於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它們倆會發生化學變化,產生新的物質——二氧化碳和不知名的液體
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實驗和閱讀資料等方法探究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的變化;用科學的方法來認識身邊的物質和完善對已知物質的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細緻並實事求是地彙報觀察到的現象,對於得出正確結論是重要的。懂得只有足夠多的證據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出科學結論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
教學重點:探究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的一系列變化
教學難點:為新物質的身份尋找證據
教學準備:小蘇打水白醋燒杯集氣瓶火柴蠟燭資料卡
教學設計:
一、重溫溶解,明晰概念
1、出示小蘇打,有可能是什麼物質?為什麼?
(意圖: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來辨別物質名稱。)
2、出示水,演示溶解實驗,小蘇打還在嗎?水還在嗎?
(意圖:和學生一起回憶四年級學習的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實驗,進一步明晰和鞏固溶解的概念。)
二、認識白醋
1、出示白醋,猜可能是什麼物質?為什麼?(利用學生已有的物質性質方面的知識判別)
2、請學生上來扇聞,進一步判別可能是什麼物質?為什麼?能確定嗎?
3、補充資訊——它是廚房間的調味品之一。(透過增加資訊的方法來確認該物質是白醋)
三、白醋和小蘇打混合後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1、猜測,假如把白醋和小蘇打混合,可能發生什麼現象?
2、學生觀察白醋和小蘇打的混合反應
3、推測實驗中產生的氣泡可能是什麼物質?為什麼?
4、你能用實驗來證明它是二氧化碳嗎?
5、閱讀資料,設計實驗驗證假說。
6、利用二氧化碳的不助燃性質使點燃的火柴熄滅
7、利用二氧化碳比空氣重的性質熄滅蠟燭
8、現在能證明這種氣體是二氧化碳了嗎?
9、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碳。
四、剩下的'液體並非小蘇打溶液
1、思考,小蘇打與白醋的混合與小蘇打與水的混合一樣嗎?為什麼?
2、運用今天習得的小蘇打和白醋的性質設計實驗來證明你的觀點
3、在不知名液體中依次新增白醋,發現什麼現象?說明了什麼?
4、在不知名液體中再新增小蘇打,發現什麼現象?說明了什麼?
五、總結評價
1、我們已經學習過的物質相遇後的變化還有哪些呢?分別是什麼變化?
2、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跟大家分享?
3、調製一杯水果汽水和家人分享。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
(二)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實驗、分析和閱讀資料得出正確結論。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只有足夠的證據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出科學結論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
二、教學重點
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實驗以及產生氣體的判斷。
三、教學難點
對於實驗的合理推想和論證。
四、教學準備
酚酞溶液、小蘇打、白醋、火柴、小木條、集氣瓶、玻璃片等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
1、師:同學們喜歡劉謙玩的魔術嗎?想不想看看老師給大家玩個魔術。(酚酞溶液與小蘇打混合後變紅色)
2、師:其實剛才老師的魔術是運用了兩種物質混合,生成了紅色的新物質。這魔術神奇吧?你們想不想玩一個小魔術?這節課,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研究另外兩種物質混合後的變化?也很神奇,準備好了嗎?
(二)匯入和觀察
1、老師在課桌上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小蘇打和白醋,你們猜一猜是什麼?
2、你準備怎樣觀察?說出你的觀察方法。(友情提醒:對於不明的物質不能嘗。)
3、小組內交流物質的特點:
小蘇打:白色,粉末狀晶體,無氣味。
白醋:無色的液體,有酸味。
(三)兩種材料混合後的變化
1、猜測:如果把白醋和小蘇打混合在一起,你們打算怎樣混合?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2、討論混合的方法以及混合後可能會發生什麼。
3、交流:三種方法。第一種是先把小蘇打倒進燒杯裡,後倒白醋;第二種是先倒白醋後倒小蘇打;第三種是把小蘇打和白醋同時倒入燒杯中。
4、教師:一般的我們先放固態的,再放液態的。(按1份小蘇打和3份白醋的數量)
5、如果產生的是氣體該怎麼辦?(在集氣瓶上蓋上玻璃片)
6、怎樣證明我們的猜測呢?(實驗)
7、學生討論交流試驗的方法和步驟。
8、小組分工,學生實驗並做好記錄:(實驗提醒:1、先摸一摸杯身;2、放好材料後,蓋上玻璃片;3、觀察變化;4、再摸一摸杯身。5、記錄實驗現象)
9、交流現象:白色、冒氣泡、杯涼、透明、氣味酸中帶甜、有點刺鼻等。
(四)解釋新物質
1、冒氣泡,說明什麼?(有氣體)。會是什麼氣體?(空氣、二氧化碳)為什麼這樣判斷?誰有不同意見?
2、有什麼辦法證明它到底是什麼氣體?小組商量一下怎樣操作證明。提示(用到桌子上的器材)?
3、學生實驗檢驗:用燃燒的小木條放進集氣瓶中。稍等幾秒後又將燃燒的小木條放進集氣瓶中。
4、分析:蠟燭熄滅,說明什麼?(不是空氣,不支援燃燒)
5、為什麼相隔一段時間後,這種氣體仍然存在?說明了什麼?(比空氣重)
6、小結:這是一種不支援燃燒,比空氣重的氣體,它到底是什麼?學生猜測。(二氧化碳)
7、解釋:儘管我們透過實驗證明了這種氣體有很多與二氧化碳相同的特點,但是我們仍然不能確定它就是二氧化碳。科學家們透過大量實驗已經證明這種氣體就是二氧化碳。
8、小結: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了一種新物質――二氧化碳,這樣的變化屬化學變化。也可表述為:小蘇打和白醋發生了化學反應。
9、你知道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和現象有二氧化碳:汽水中、呼吸、蠟燭燃燒等。
10、你還知道了二氧化碳的一些什麼知識?、
11、枯井或者是山洞這些密封的巷道里面,為什麼要用火把檢驗能否進去?
(五)教學延伸
觀察:杯中液體,小蘇打還在嗎?留下的液體還是白醋嗎?怎樣證明?小組課後,查閱相關資料,研討一下,並把方法告訴老師。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安排了三個教學內容,分別是“觀察小蘇打和白醋”、“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的變化”和“產生了什麼氣體”。教材先用圖片形式呈現了小蘇打和白醋的形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瞭解它們的特點。之後是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由於混合反應速度很快,於是教材提示學生不要僅僅被氣泡所吸引,還可以採用蓋上玻璃片、用手觸控杯的外壁等方法,進行更全面細緻地觀察。對二氧化碳的確定,教材不採用直接告訴的方式,而是透過實驗觀察比較,發現該氣體的一些性質,做出初步的判斷,再結合提供的資料,確定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最後,教材提出“觀察玻璃杯裡的液體,小蘇打還在嗎?留下的液體還是白醋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繼續進行探究。
【學情分析】
學生對醋的認識多一點,對小蘇打的認識可能不多,對這兩種物質混合後產生什麼現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對小蘇打和白醋的反應,學生是沒有經驗的。透過讓學生觀察小蘇打和白醋的劇烈反應過程,闡述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發生的變化,分析小蘇打和白醋發生變化後產生的物質,經歷觀察現象、作出假設、尋找證據、得出結論的過程,體會化學變化的奇妙和有趣。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
過程與方法
透過觀察、實驗、分析和閱讀資料得出正確的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只有足夠的證據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出科學結論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
【養成教育訓練點】養成認真觀察,及時記錄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實驗以及產生氣體的判斷。
【教學難點】對實驗的合理分析和論證。
【教法學法】觀察法、實驗法、探究法、合作法、分析法等。
【教學準備】小蘇打、白醋、火柴、蠟燭、玻璃片、杯子、量筒、鑰匙。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1、老師一手拿白開水,一手拿白醋問:“你知道哪杯是白水,哪杯是白醋嗎?用什麼方法來區別白醋和白開水呢?
2、今天老師帶來了兩種材料:一種固體的小蘇打,一種液體的白醋,它們各自有怎樣的特徵呢?你們準備怎樣來觀察這兩種物質,用什麼方法來觀察?(看、聞、嘗、摸)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猜杯中的液體是什麼這個環節?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藉此也讓學生回顧一下觀察方法效果極佳。
二、觀察小蘇打和白醋
1、課件出示溫馨提示
(1)邊觀察邊記錄在表格一中。
(2)運用各種感覺器官觀察。
(3)分別觀察這兩種物品,不能把它們混合。
2、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始觀察。
3、同學們剛才觀察了小蘇打和白醋的特徵,哪個小組的同學願意上來彙報一下。
4、小組彙報。
5、教師小結:饅頭吃起來非常的蓬鬆,非常的柔軟,因為在裡面添加了小蘇打。(放下小蘇打,拿起白醋)白醋呢?它是一種無色的透明的液體,聞上去有一股酸味,我們一般可以用作烹調的作料。白醋可以作為簡單的清洗劑,可以除垢。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學生透過小組合作運用多種感覺器官從不同角度,全方位的去觀察小蘇打和白醋這兩種物質。既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三、猜測兩種材料混合後的現象
1、現在我們有了這兩種物質,請大家大膽的猜想一下,如果把這兩種物質混合在一起會發生時能現象呢?請同學們大膽的猜想一下。
2、學生猜想。
【設計意圖:猜想是科學家應具有的一個重要品質,讓學生透過猜想這個環節,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習慣。】
四、觀察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的變化
1、剛才同學們彙報了剛剛猜想到的可能發生的現象,究竟這些現象會不會發生呢?如果讓大家做實驗,你們準備怎樣實驗呢?實驗究竟要觀察什麼呢?實驗時你又需要注意些什麼呢?剛才老師提了3個問題。小組討論一下。
2、小組討論
3、哪個小組來說一說你們的實驗計劃是什麼?
4、小組彙報
5、同學們你們在實驗中需要注意些什麼呢?這些器材容易碎,你們在實驗時一定要小心,千萬別打碎了。(在這一環節應該注意:1、小蘇打放入杯中的先後順序。2、放入小蘇打和白醋的方法。3、小蘇打和白醋的用量。)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小小的要求,課件出示實驗步驟。
6、學生開始實驗。
7、剛才同學們把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在一起,究竟會有什麼現象呢?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
8、小組彙報。
9、剛才同學們彙報了實驗中的現象,那麼老師也非常想看一看這個現象,也想做一做這個實驗,現在請你們來看老師的這個實驗現象是否和你們的實驗現象一致呢?教師演示實驗(講解取藥品的操作過程)。
【設計意圖:在實驗中,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如: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用手摸等多種觀察方法,多角度的去觀察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的實驗現象,這樣觀察才會具體,才會深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五、解釋新物質
1、剛才在實驗中大家都看到白醋和小蘇打混合以後會產生氣泡、你認為這種氣體是什麼?你認為是什麼變化?怎樣來驗證這些新的物質呢?老師這裡有兩個實驗,來驗證產生的氣體究竟有什麼性質。
2、第一個實驗:老師用點燃的火柴伸入杯中,觀察到什麼現象,思考它有什麼性質?
3、第二個實驗:老師用火柴點燃蠟燭,(然後把蠟燭放到一個燒杯裡)老師把這種氣體像倒水一樣倒向這個杯子裡,看到什麼現象,說明它有什麼性質?大家想不想試試?
4、學生做這兩個實驗。
5、剛才我們做的這兩個實驗,它的現象說明什麼?
6、學生彙報實驗現象及說明。
7、教師小結:二氧化碳有不支援燃燒的性質,那究竟產生的是不是二氧化碳呢?剛才我們的這兩個實驗還不足以證明產生的是什麼氣體?經過科學家大量的實驗證明,已經證實了產生的氣體確實是二氧化碳。
板書:新物質(二氧化碳氣體)。我們把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了新的物質,是什麼呢?這種變化屬於什麼變化?(化學變化),同時板書:(化學變化)。我們也可以說小蘇打和白醋發生了化學反應。
8、剛才我們認識了二氧化碳,生活當中哪裡有二氧化碳呢?(空氣、氣球、排氣孔、汽水……)二氧化碳不支援燃燒,又比空氣重,於是想到了滅火器。
9、今天我們將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產生的新的物質,那我們杯中小蘇打還在不在呢?杯中的液體還是不是白醋呢?這個在書中43頁有解答,開啟書43頁,自己看書。
10、同學們,你們在書中找到答案了沒有?杯中的物質是什麼呢?(醋酸鈉)。小蘇打的化學名稱叫碳酸氫鈉,白醋裡含的是醋酸,這兩種物質混合後就會產生醋酸鈉,還會產生二氧化碳,還可以產生水。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兩個實驗對二氧化碳的性質做了探究,但這兩個實驗並不能證明產生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碳氣體。要求學生尊重證據,尊重事實,從而也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對待科學的態度。】
六、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以後希望大家在生活當中用科學的知識去解決科學的問題。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5
科學概念:
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
過程與方法:
透過觀察、實驗、分析和閱讀資料得出正確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只有足夠的證據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出科學結論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
【教學重點】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實驗以及產生氣體的判斷。
【教學難點】對於實驗的合理推想和論證。
【教學準備】小蘇打、白醋、火柴、蠟燭、玻璃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小蘇打和白醋匯入:
1、材料員領取教師事先準備好量的小蘇打:觀察特點,描述,記錄特徵,判斷物品(事先不告訴是什麼物品,既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又能聯絡生活)板書:小蘇打
2、領取白醋,觀察描述,記錄特徵,判斷。板書:白醋
二、混合小蘇打和白醋實驗
1、過渡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將這兩中物質混合在一起,會是怎樣的狀況呢?為什麼?說說理由。
2、學生討論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學瞭解)那就讓我們用實驗來看究竟會怎樣吧!
3、實驗:
A我們該怎樣做這個實驗呢?
B混合的比例大約多少呢?可以參閱課本。
C仔細觀察發生現象(看、聽、摸等)
4、實驗交流:在實驗中,怎麼做的?有什麼現象發生?(重點引導氣泡的產生、來源和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