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學設計

雨巷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雨巷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雨巷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透過誦讀,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

  2.瞭解詩歌的象徵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知詩歌的意象及特徵,由此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教學重點

  瞭解詩歌的象徵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鑑賞與領悟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今天又要學詩了,這使我想起一句話:“學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今天我們來讀戴望舒的詩《雨巷》,讓我們一起去感受詩人的情,詩人的志,詩人的人。請大家合上書本,閉上眼睛,我們先一起來聆聽這首詩。

  二、精讀品味

  (一)聽了這首詩,你感受和體驗到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麼?我們該用怎樣的語速去朗讀呢?

  明確:孤獨,寂寞,憂鬱,哀怨,憂傷,彷徨等(感情基調)。一般來說,激烈奔放的感情可用快讀,而憂鬱悽苦的感情適合用緩讀。

  (二)品味意象。

  1、大家找找看,這首詩裡邊,總共描寫了幾位人物?(兩位)分別是誰呢?(“我”和“姑娘”)在前邊我講了一個專門術語,我們說這個術語是用來形容詩詞中所描寫的具體事物,這個術語是什麼呢?(意象)(板書),所以,這首詩歌中出現的意象,從人物方面來講,就有“我”和“姑娘”(板書),那在詩歌中,“我”和“姑娘”有著怎樣的聯絡呢?“我”獨自彷徨(走來走去,猶疑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去)在悠長又寂寥(靜寂、空曠)的雨巷中,是為了什麼呢?是希望逢著姑娘。請大家找找看,詩歌中用了哪些語句來描寫這個姑娘?待會我請同學來回答。一節一節地找。

  2、詩人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姑娘,描寫姑娘的動作,描寫姑娘的情緒,他還用了許多別的意象來襯托這個姑娘,首先他寫到,姑娘是出現在一個什麼地方?(雨巷)好,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細雨朦朧中,你走在這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巷子裡,這裡遠離塵囂,冷清不熱鬧,她的腳下,踩著幽暗的、溼漉漉的青石板,透著寒氣,透著冷清。在這樣的一條雨巷中,你感覺到了什麼?你的心情怎麼樣?(朦朧的、陰沉的)所以,雨巷這個意象,首先給我們規定了這個姑娘出現時候的大環境,是朦朧的、陰沉的。說明“我”是想要追尋這個姑娘,這個姑娘也象徵著詩人要追求的美好理想。

  3、在大量描寫姑娘的篇幅中,我們是否看清了姑娘的樣子?(看不清)。為什麼呢?因為她撐著一把油紙傘,我也撐著一把油紙傘,似乎我看不清他,她也看不清我。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你在哪裡見到過油紙傘。(電視中),而且是一些以古人生活為題材的電視劇中,因此油紙傘具有復古、懷舊的特點,給人今不如昔的感覺,這樣一把傘出現在姑娘的肩上,更給這個姑娘增添了神秘、朦朧的色彩,給人更多的想象和懷念。

  4、在這首詩裡邊,詩人還多次用了同樣一個比喻來形容姑娘,他將姑娘形容成什麼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丁香姑娘的神情反映的是那個時代青年的共同特徵,是那個令人窒息的時代造成的,使一代青年有理想無法實現,有可心的姑娘無法得到)她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所以丁香也是我們這首詩歌中的一個重要意象(板書:丁香)。

  丁香一般是開在暮春時節,也就是春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再加上它雖然嬌美,卻非常容易凋謝,所以古人對著丁香,容易傷春,因此,丁香常用來象徵愁怨。在我國古典詩詞中,有不少詩句涉及到丁香,比如李商隱的《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還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的“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些詩句啊,都是將丁香和愁怨聯絡在一起。

  這種花的顏色主要有兩種,淡紫色和白色,開花的時候有一種淡淡的芬芳,它給人一種柔弱、純潔、素淨的感覺。所以,在古典詩詞中,丁香一般象徵著美麗、高潔。這也說明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總是不容易得到的,但又是那樣的令人神往,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5.、“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獨自彷徨,希望能夠逢著一個丁香般的姑娘,終於,姑娘出現了,她也跟我一樣,撐著油紙傘。姑娘慢慢地走過來,越走越近,我感覺到她投來太息般的眼光,可是,正當我想說句什麼話的時候,她跟我擦肩而過,而且,慢慢地遠離我,越走越遠,到了頹圮的籬牆,消失在雨巷的盡頭。只剩下我,仍然獨自撐著油紙傘,彷徨在雨巷中,繼續等待,繼續追尋。在這首詩歌中,我是以一個等待者,一個追尋者的姿態出現的。但由於某些原因使他彷徨,使他……,使他的理想難以實現。雨巷中的“頹圮的籬牆”是愛情失敗或理想破滅的一個微觀層面的象徵。

  三、探尋詩歌主旨

  1.有人認為,這首詩是一首愛情詩,是一首表現男子追尋、等待姑娘不得而苦悶的詩,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有人認為,這是一首政治詩,詩歌中的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們獨特的政治象徵。下面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討論,請各個小組選出發言的代表,你們小組贊同的是哪種看法,為什麼?

  2.代表發言。

  A:我們小組認為是愛情詩,這首詩已經明確地寫清楚了我希望能夠遇到丁香姑娘,雖然這個愛情故事的結局不完美,但是我還是站在原地等待著丁香姑娘。

  B:我們小組的成員認為是愛情詩,但是我自己覺得是政治詩。(為什麼?)戴望舒所處的時代比較黑暗,社會環境也比較亂,可能作者當時想表達什麼,但是又不敢明明白白地說出來,所以只能寫得比較朦朧。所以我覺得表面上是愛情詩,實質上是政治詩。“我”——有追求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他們在時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尋“我向何處去”,想走一條光明的道路,但他們又感到前途渺茫,無路可走。因此我們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一特定背景為憑藉,將它理解為一曲表達理想哀歌的政治詩。

  3.每個讀者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分析這首詩歌主旨的時候要聯絡作者身處的社會環境、時代背景,這種方法,早在幾千年前,孟子提出過,他說,讀任何一篇作品,都要做到知人論世,要研究作者的生平,要研究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歌的作者是——戴望舒。

  4.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夢鷗。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徵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雨巷》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徵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

  5.19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高峰墮入了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進步青年的這種心境的反映。雨巷這個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和活氣的地方,正象徵著此時黑暗的社會現實,而丁香姑娘,是他們美好理想的象徵。

  關於這個時期進步青年的這種彷徨,我們前面也學習過一篇散文,作者在當時也是身處於這種彷徨中。是哪一篇課文啊?《荷塘月色》。

  6.這首詩到底是寫愛情呢,還是寫政治?我們無法確定。這首詩歌充滿著象徵色彩,對它的這些朦朧意象,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是,這個姑娘是美麗高潔的,她可以是任何美好事物的象徵。

  四、感受詩歌藝術美

  這首詩是1928年發表在《小說月報》上面的,當時《小說月報》的主編葉聖陶看完這首詩之後,就給戴望舒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說,《雨巷》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這是對本詩的藝術特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本詩的藝術美表現如下:

  (一)、音樂美:

  1、詩歌的`節奏美:

  繼承<<詩經>>重章疊句的傳統,形成詩歌回還往復的節奏美;

  詞語的反覆使用如彷徨、哀怨、惆悵等,也加強了詩歌的節奏美。

  2、詩歌的韻律美:押韻:長、巷、娘、悵、樣等;排比的運用加強了詩歌的韻律感

  (二)、象徵性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閱讀欣賞了戴望舒的《雨巷》,我們在讀詩歌的時候感受由於時代和環境的原因使我們感到憂鬱、哀怨,我們讀了這首詩以後給我們哪些思考和啟迪呢?我想透過讀這首詩使我們更加理解習**總書的那段關於學習的論述,不管環境如何頹圮、艱難,道路如何狹窄、悠長,統治階級如何反動、落後,我們都不要彷徨、彳亍,不要惆悵,不要迷茫,要勇敢地去追求美好的理想,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當然我們不能只讀詩,還要學歷史,學倫理,學習各門科學知識,尤其要學好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和本領。

  六、拓展:鑑賞現代詩歌的方法

  這節課我們鑑賞了《雨巷》這首現代詩歌,但這個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來掌握鑑賞現代詩歌的方法。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這節課的學習步驟,試試看能不能概括出鑑賞現代詩歌有哪些方法。當你看到一首陌生的詩歌時,你應該怎麼做?

  1.誦讀,整體感知。讀,讀了一遍沒有感覺,再讀。

  2.確定詩歌感情基調。讀到你能夠確定出詩歌的感情基調為止。

  3.品味詩歌意象。那麼,感情基調我們已經確定下來了,第三步應該怎麼做呢,分析詩歌的意象。

  4.知人論世。那分析詩歌意象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結合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時代背景來分析,用一個成語來講就是知人論世。

  5.探詢詩歌主旨。而從對意象的分析和對作者身平和時代背景的瞭解,又有助於我們分析詩歌的主旨。

  6.感受詩歌語言美、藝術美。

  七、作作業

  背誦這首詩,整體感知。

  雨巷教學設計篇2

  【教學重點】

  如何在賞析意境和體會情感的基礎上探索詩歌的內涵。

  【教學難點】

  調動學生從多角度鑑賞詩歌的藝術特色。

  【教學設想】

  詩歌重在朗讀,體會情感,有感情的朗讀也被稱為“美讀”。本課旨在透過反覆的朗讀體會詩中的情感,在誦讀的基礎上,從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調,探究詩歌的內涵及藝術特色,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詩無達詁。”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力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上課前發一張草稿紙給學生,讓學生隨時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以及疑問,在課堂上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留待下節課或者課後探討。

  一、匯入課文

  1、自由誦讀。

  2、再讀一遍(可默讀可有感情的讀出聲來),邊讀邊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直覺感受,原初體驗。讀一篇文章會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響,請2~3名同學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教師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整體感受。

  3、嘗試性“美讀”,揣摩朗讀技巧:

  學習詩歌的重要途徑就是“美讀”,讀出感情來,讀出技巧,讀出美感來。

  ⑴ 請一位同學示範朗讀;

  (教師和學生評點)

  ⑵ 聽錄音範讀;

  (提示學生看有沒有新的感受,記在紙上)

  ⑶ 學生再讀。

  (可齊讀,儘量模仿範讀的節奏和技巧,體會感情)

  二、進入詩歌

  1、探究詩歌鑑賞的一些方法:

  我們前面學了幾首詩歌,做題也見過很多詩歌鑑賞的題型,你是怎樣閱讀鑑賞一首詩歌的?你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可進行小組討論,形成小組意見,透過代表交流,教師做適當的補充。教師應著重引導而不是講解,並且善於激發學生的疑問。為避免場面失控或者意外情況發生,影響課堂氣氛或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準備好以下素材備用。)

  2、作者及相關背景知識。

  (可製成卡片或者幻燈片)

  3、詩歌意象和意境:

  什麼是意境?什麼是意象?為什麼選取這些意象,其達到的表達效果是什麼?

  《雨巷》的意境分析:

  “夢一般的悽婉迷茫”,朦朧。

  《雨巷》運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籬牆”、“油紙傘”。

  4、情感基調。

  (可透過詩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詞語進行分析)

  5、表達技巧。

  (著重分析象徵手法的運用,什麼是象徵?幾個主要的意象分別象徵了什麼?)

  6、詩歌的內涵:

  (此詩的內涵可從多角度分析)

  在夢一般悽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獨感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徵的手法抒發了詩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複雜情緒。

  (可從探求“理想是什麼”這一角度來發掘詩歌的無限張力:這是一首愛情詩、政治詩、哲理詩等角度探究。但無論哪一種,其悽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還有那彷徨的聲音,讓我們無限惆悵,一代一代永遠也走不出這悠長悠長的“雨巷”。)

  7、藝術特色:

  (可透過比較的方法來賞析,看看《雨巷》在藝術風格上有那些特點。)

  著重談談音樂美:和諧的韻腳,押韻;雙聲疊韻詞的運用;句式上的迴環復沓;節和詞的反覆出現(注意第一節與最後一節的“逢著”和“飄過”,可進行探討);流暢圓潤,富於吟唱 。(可播放《雨巷》這首歌)

  8、配樂詩朗誦。

  三、作業

  發揮大膽想象,把《雨巷》改編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說,並試著比較詩歌語言與散文和小說語言的異同。

  雨巷教學設計篇3

  學習目標:

  1、課外收集資料,瞭解戴望舒這一現代知識分子的心路及其創作。

  2、品味語言,感悟生活,認識《雨巷》尋夢者的彷徨,以及內心頑強的追求。

  3、課內外有意地進行語言遷移訓練,提高觀察和讀寫聽說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學習重點:

  《雨巷》思想感情較複雜,象徵色彩濃重,不容易理解,故重難點確定為:1、分析清楚意象所隱含的思想感情。2、弄清《雨巷》中尋夢者的彷徨、頑強。

  課前準備:

  1、小組合作,收集關於作品的文字介紹和圖信。

  2、預習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1、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你熟悉杜牧的《山行》嗎?能給大家朗誦嗎?

  你熟悉馬致遠的《秋思》嗎?能給大家朗誦嗎?

  你能說說你對上面兩首詩的理解嗎?

  2、資料交流並談感受。

  各小組投影展示,邊看圖片邊作介紹邊談感受(教師適時也將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展示出來)。

  收集資料時,你有什麼感受。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其他在配樂聲中聆聽內容,感受詩作內容。

  2、如果你來讀某節,你將如何把握,給同學們說說,

  3、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詩作的內容嗎?

  三、相互質疑,探究寫作意圖。

  1、將你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四人一組,組內交流,然後找出一個你們認為最難的或最有價值的問題向其他組的同學提問。

  (學生思考,交流、提問、答問)

  2、老師也設計了一些問題(投影展示)。有些問題同學們也已經問過,有些還需我們討論一下。

  (1)雨巷有什麼特點?滲透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2)戴望舒為什麼用“丁香”來寫姑娘?寫姑娘時的“行”能否換成“徘徊”、“投吧”能否換成“謝”、“消了”能否換成“淡了”、“散了”能否換成“失了”?請分別說說你自己的看法。

  (3)“丁香般”的姑娘可能寄託著作者什麼情感?

  (4)“我”著墨並不多,但給人印象特深,為什麼?

  (5)“我”、“姑娘”找尋下去的結果會是什麼?

  師:剛才針對課文進行了探究,我想大家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所瞭解了吧?誰來給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

  四、啟發聯想

  這樣的心、這樣的情,你熟悉嗎?讓我們聯想一下自己的閱讀經歷、人生旅途也曾感受過的“雨巷”的情感。

  五、拓展遷移

  人類該有怎樣的情懷才能走出“雨巷”?

  六、作業

  1、請記錄下自己讀完後的感受,或課堂上沒有來得及說的話。

  2、自選題(三選一)

  (1)配樂朗讀

  (2)蒐集戴望舒的詩歌,製作戴詩專題彙報。

  (3)給讀者寫一封薦讀《雨巷》的信。

  附:板書設計

  雨 巷

  悠長、寂寥、頹圮—黑暗、沉悶的現實

  希望逢著

  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