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74頁的例題和第75頁“想想做做”的1、2、3、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能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算理,掌握其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透過操作實踐,培養學生的思維,初步建立一定的數感。
(3)在探索和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進位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小朋友們,我們今天來進行一次搶答比賽,考考你們前面的知識學得怎麼樣?
課件出示口算題:
25+4
25+40
(要求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看來大家對前面學的知識掌握得真不錯!今天願意和老師一起迎接新的挑戰嗎?
二、創設情境
場景描述,提出問題:春天到了,到處花紅柳綠,景色怡人。小明、小亮和小紅到公園遊玩。休息時,他們打算欣賞各人所帶的畫片。瞧,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數學資訊?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依次呈現如下的算式:
9+6
24+6
24+9
9+24+6
提問:這些算式中,哪些是已經學過的,你能很快算出得數?哪些你覺得口算有些困難,需要想一想?
9+6是我們已經學過的算式,9+24+6涉及三個數相加,留待以後學習。今天,我們主要來研究24+6和24+9的口算方法。
三、探索新知
(1)獨立思考,動手操作(24+6)
a、24+6是怎樣計算的呢?我們可以藉助小棒擺一擺。
操作提示:
①先想一想你準備怎樣擺?
②自己動手擺一擺。
③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擺的,怎樣算的?
b、交流24+6的演算法,請同學上臺邊演示邊說。
師:哪位同學上來擺一擺,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投影儀)(教師準備好30幾根小棒)
……
說得真好!老師獎勵你一顆智慧星,繼續加油!
c、演示課件,探索演算法(出示課件)
師:誰能結合擺小棒的過程,再來說說我們是怎麼算的?
(邊說邊演示課件)
因為他先用4根小棒加6根小棒,所以老師把先算的圈起來。(邊說邊演示課件)
(相機問)師:誰能想一個好辦法,讓我們一眼看出這裡有10根小棒呢?
(捆成一捆)(教師課件出示)(請學生捆小棒)
這裡可以把4根小棒和6根小棒相加滿十後,捆成一捆。也就是將10個一看做一個十。然後放到前面的2捆裡面。
師:現在我們能清楚地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嗎?
你是怎麼知道的?(20+10=30)
追問:結果為什麼多了一捆?(4根小棒和6根小棒相加滿了十,捆成了一捆。所以結果變成了3捆)
d、板書演示、抽象算理
師:如果不借助小棒,我們能看算式說說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教師結合學生回答、板書演示。
師生共同小結:計算24+6時,一般先算4+6=10,再算20+10=30。
追問:24裡面只有2個十,為什麼加了6以後,得數里多了一個十?(因為個位數4和6相加時,滿十要向十位進一,所以得數里多了一個十。)
(2)深入探究,動手操作(24+9)
剛才小朋友們學得這麼主動,認真,老師心裡很開心!你們還想繼續探究24+9的計算方法嗎?有沒有信心?
a估計24+9等於幾十多呢?誰能猜一猜等於多少呢?
b、24+9到底等於多少,是怎樣計算的呢?你會用圈一圈,算一算的方法來證明自己的猜測嗎?
發小棒圖,用筆圈一圈你想先算的部分。然後寫一寫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c、交流24+9的演算法,請同學上臺邊演示邊說。
師:哪位同學上來演示一下,並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投影儀)
d、板書演示、抽象算理
師:如果不借助小棒,我們能看算式說說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教師結合學生回答、板書演示。
師生共同小結:計算24+9時,一般先算4+9=13,再算20+13=33。
追問:得數為什麼多了一個十?(鞏固什麼是進位加法)
e、探索其它演算法,演示算理
還有誰有不同的方法?你是怎樣擺的?
讓幾名學生上臺擺擺,說說他們各是怎樣計算24+9的。(教師板書其過程)
(3)、新舊知識對比,抽象概括
師:今天我們學了兩道算式24+6和24+9,這兩道算式是幾位數加幾位數呢?(兩位數加一位數)觀察24+6和24+9,跟我們以前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24+5有什麼不同?(進位)出示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四、鞏固練習
過聰明橋
小明他們欣賞完畫片,準備去植物園看看,可是卻被聰明橋擋住了去路,原來公園有規定,要完成橋上的題目才能過橋。你想和他們一起過聰明橋嗎?
算一算,比一比(完成在數學書上)
2、植物園給小樹苗看病
終於過了聰明橋,小明幾個來到植物園,發現有幾棵小樹苗生病了,心裡可著急了,怎麼辦呢?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吧!
真是些優秀的小醫生,我替小樹苗謝謝你們了!
3、數學宮有獎競猜活動
給小樹苗看好病,小明幾個心裡可開心了,從植物園出來,他們看到數學宮圍滿了人,那兒在幹什麼呢?去看看吧!原來數學宮裡在進行有獎競猜活動呢!
小亮轉到了小熊和小老鼠,他得了()分。
小明得分最高,他最多得了()分、
小紅共得了32分,她可能轉中了什麼?
4、小亮他們參觀完數學宮又興致勃勃準備去智慧城堡玩,你想去嗎?
仿照24+9的樣子,你能在27+()=3()的'括號裡填另一個數字,並算出新算式的得數嗎?比比誰編出的算式又對又多!(學生完成在自己的練習本上)
觀察一下,十位上的2為什麼都變成了3呢?(因為個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了1,所以十位上的2變成了3。)
五、全課小結
今天小朋友學得開心嗎?你學會了什麼?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74、75頁(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
教學目標:
1、經歷進位加口算方法的過程,理解進位加的算理,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和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感受探尋口算方法的策略,發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以及口算能力。
3、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思考、交流、傾聽,產生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培養交流、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演算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談話匯入
小朋友,你們已經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是嗎?誰來出一道這樣的口算題考考大家?板書:24+5是多少?你是怎麼算的?
今天餘老師和大家一起繼續來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比比誰學得最棒。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一)教學“24+6”
1、春天到了,我們小朋友都會去春遊,今天,也有三個小朋友去遊玩,看,他們在草地上數畫片呢!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資訊?
師:你能根據這些數學資訊,提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生:(1)小明和小紅一共有多少張?
(2)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張?
(3)小亮和小紅一共有多少張?
師:解決第(1)個問題需要哪些條件?如何列式?(板書:9+6=)
師:第(2)(3)個問題如何列式?(板書:24+6=,24+9=)
問:這些算式,哪些是我們學過的?(9+6=15(張))
24+6怎麼算?
自主學習要求:
(1)先自己思考,可以用小棒擺一擺。
(2)再和同桌說一說。
生先擺後交流,指名生邊擺邊介紹。
師:他先把幾根和幾根合在一起?這10根我們可以捆一捆,把它換成一捆小棒,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幾捆小棒?也就是幾根?(隨機板書)
3、如果我們沒有小棒,你知道計算的時候要先算幾加幾,再算幾加幾嗎?小組裡面說一說。
彙報。板書:
4+6=10
20+10=30
(個答——互說——全班說——個答)
先算幾加幾,再算幾十加一十。
(二)教學“24+9”
大家真棒!那24+9怎麼算呢?
自主學習要求:
(1)先自己思考,填一填。
(2)再和同桌說一說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個答——互說——全班說——個答)
(三)對比提升
比較前面學習的“24+5”與今天學習的“24+6”與“24+9”,有什麼相同與不同?
生先獨立思考,再同桌討論交流。
小結:
相同:都是先把個位數字相加,再用得數加上幾十;
不同:今天的學習的個位相加得數滿十,向十位進一了。
完善板書(“進位”)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一題
讓學生說說打算怎樣填。學生獨立填寫。反饋學生作業、總結。
2、想想做做第二題
觀察比較每一組題裡的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結:兩位數加一位數,個位數加一位數,再用得到的結果加上十位數。
3、口算。
計時完成,指名說說2——3題的口算過程。
4、想想做做第四題
生讀題,說說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麼?生獨立列式解答。
師:為什麼用加法?
四、課堂小結
小朋友,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加法。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明確算理並能夠正確口算。
2、透過學生自主探討計算24+6和24+9的多種方法及仿造算式的樣子編出其他進位加法算式,培養其合作、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簡捷的思維過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探究新知的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難點:理解和掌握進位加法的進位法則。
教學過程:
一、智力闖關,激發興趣
複習口算
1、第一關:口算我最棒
(1)師出示的口算題:
36+2=
70+29=
60+15=
48+50=
4+81=
91+7=
23+40=
20+23=
(2)讓生指出其中:
36+2=
4+81=
91+7=
這三道算式的解題過程(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第二關:我會湊十法
出示三道算式:
8+6=
7+9=
8+4=
讓生口頭說出湊十的過程。
3、小結:同學們真棒!大家都闖過來了,老師祝賀大家,下面我們為自己的勝利鼓鼓掌。
設計說明:複習部分以闖關的形式進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勝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本部分所練習的內容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1、過渡:小明、小亮和小紅三名小朋友喜歡收集畫片,他們每個人都收集了很多畫片,看他們正在互相展示呢。(課件出示情境圖)
2、引導生觀察情境圖,提出問題,並列出算式。
生獨立思考後回答彙報(可能列出9+6、24+6、24+9)口算9+6的得數。
3、(1)預設1:學生直接說出算式24+6
師:看來你想到了計算,計算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24+6等於多少?應該怎樣算呢?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計數棒,能把你思考的過程,用計數棒擺一擺、說一說嗎?
(2)預設2:24+6=30
師:30是怎麼得到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剛才我們已經知道答案了,光知道答案還不行,還要知道是怎麼算的,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計數棒,能把你思考的過程,用計數棒擺一擺、說一說嗎?
三、動手操作,理解算理,體會演算法多樣化
(一)動手擺學具,探究計算方法
學生動手操作探究計算方法,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其中。
(二)反饋交流,呈現多種計算方法
1、24+6等於多少呢?這30是怎麼得到的?誰能用老師手中的學具到前面演示清楚?
談話:我們是用擺小棒來算24+6的,誰願意到前面邊擺邊說說你是怎樣做的?請其他同學一定要認真聽。
學生邊擺邊說自己的方法
學生展示擺法:
(1)在他擺的過程中,你們發現24、6和30的身影了嗎?(指板書24+6=30問)
(2)引導歸納計算方法。(學生說的同時教師板書:先算4+6=10,再算20+10=30)
2、探究24+9的計算方法。
(1)呈現問題: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張?列式:24+9
(2)指導交流計算的方法,每一種方法都配以擺小棒表示。
(3)小結:雖然湊十的兩個數不同,卻都用到了我們以前學習的湊十法,還用到了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看來可以用以前的知識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三)總結提升,解決問題
總結:我們用這麼多方法都解決了24+6=30、24+9=33這兩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都是藉助了我們以前學的舊知識來解決的。
四、鞏固練習,轉化應用
1、算一算。出示想一想做一做第1題、第3題
(1)說結果、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今天我們算的都是什麼樣的題?
(3)像這樣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題我們都是怎樣算的呢?(提煉演算法: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
2、解決問題
媽媽今年36歲,爸爸比媽媽大4歲,爸爸今年多少歲?
五、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運用以前學的知識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加法,在計算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一。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三課時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65頁例2,做一做1—2,66頁練習十五4、5、6、7、8題。
【教學目標】
1、藉助小棒、計數器等直觀學具的操作,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演算法,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2、透過探索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多樣化的過程,培養學生。
3、透過方法的比較和分析,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計算內容、不同的計算方法之間是有聯絡的。
4、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
理解“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
【教具學具準備】
小棒、表示數位的盒子
【教學過程】
侯課時間:計算小遊戲:“對對碰”(旨在練習20以內進位加法)
一、複習鋪墊,促進遷移。
1、師:昨天老師佈置的“生活中找數學”的作業是——在生活中找兩個數相加的例子,用算式的形式表示出來,你找到了嗎?先和你的同桌互相分享一下!
2、請學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1)一位數加一位數的加法;
(2)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加法;
(3)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加法;(說演算法)
(4)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加法。(說演算法)
3、師:同學們掌握了這麼多兩個數相加的知識,一定能夠解決很多的生活實際問題吧?
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班裡聯歡會邀請到了30位家長來參加,張老師一共準備了這些瓶礦泉水,每人1瓶,夠嗎?生猜測:夠或是不夠。
師:要解決“夠,不夠”這樣的問題,我們通常是用哪三步走?
突出方法的指導(列算式、比大小、下結論)
(2)師:怎樣列式?24+9=(板書)
2、操作體驗,探索方法。
(1)實際操作,建立表象。
師:24+9這道題應該怎樣計算?請同學們嘗試用小棒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看誰原意充當今天的“小老師”,能一邊擺一邊給同學們講清楚這道題是怎麼算的!如果你想好了,可以先嚐試著給你的同桌講講看。
(2)組織小組討論計算方法;
師:把你的擺法在小組內說一說,選出能代表你這一組的計算方法。
學生中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
①先在左邊擺24根小棒,再在右邊擺9根小棒。左邊的4根和右邊的6根合起來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30加3等以33。
②先在左邊擺24根小棒,再在右邊擺9根小棒。左邊的1根和右邊的9根合起來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23加10等以33。
③先在左邊擺24根小棒,再在右邊擺9根小棒。左邊的4根和右邊的9根合起來是13根,我把13根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3根,20加13等以33。
3、多種方式,理解算理
(1)看——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教師利用課件演示操作過程;
(2)想——讓學生閉眼睛想一想上述操作過程;
(3)說——讓學生將上述操作過程說一說;
(4)填——讓學生根據操作過程,填一填計算要點。
(5)思——圖中的2捆小棒怎麼變成3捆的?為什麼要打捆?
用同樣方法進行第二種演算法的理解。
4、比較異同,體會演算法。
(1)結合板書上的口算過程,讓學生分別說一說兩種演算法分別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結合小棒圖讓學生說一說:兩種演算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師總結:進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可以先算幾加幾,加得的得數和原來的整十數相加;也可以先把兩位數湊成整十數,再加餘下的數。當個位的數相加滿10後,需要向十位進一。
6、尋找方法之間的聯絡。
師:解決這個新知識,我們都用到了哪些前面學過的舊知識呢?說一說。
三、練習鞏固,及時反饋
1、做一做第1題
圈一圈,算一算,仍然是藉助實物進行演算法的鞏固。
2、填一填,說一說
沒有直觀小棒的幫助,透過數的分解組成來填一填演算法,鞏固算理。
3、填出方框裡的數
45+8=□3
36+5=□1
6+24=□0
68+9=□7
36+2=□8
7+31=□8
區分進位和不進位的方法。
4、生活中的數學:
“愛心學具店”購物,四樣新學具:轉筆刀15元,學具盒9元,油畫棒28元,三角尺4元,自己試著提出問題,並列式解答。
5、互測
每個同學寫出三道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算式,考考自己的同桌,然後進行批改。
四、全課總結,完善新知
透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拓展:《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教學反思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和100以內數的認識、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整十數和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口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在本節課中注重的是透過小棒操作的過程,體現學生經歷計算的基本思維過程,從一開始的實物操作(主題和小棒)、到隨後的表象操作(頭腦中重現分一分、擺一擺的過程),再到最後的符號操作(語言表徵,計算結果),讓學生在操作的基礎上形成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繼而達到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的目標。
針對課堂練習的高效性這個研究課題,我主要想透過以下兩點來體現:
一是:練習的層次性。從一開始的圈一圈算一算切合例題進行鞏固,到小手對數,進展到無實物的抽象計算,再到填十位上的數,發現進位與不進位的區別,最後進行生活運用,深透估算的思想。
二是:練習的趣味性。結合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在平日的教學中常常用到小手遊戲,例如課前的對對碰(就是練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課中的小手對數等,旨在讓孩子用最愛動、最直接的教具——小手來進行口算練習,而且用小手的形式展現,速度快易於檢查。
三是:練習的針對性。本節課的重點演算法就是相同數位相加,算理則是個位相加滿10要向十位進1,本著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想法,在練習設計中,我特意安排了“小手對數”“十位上填幾”以及“拓展練習”這三個版塊,旨在透過多個練習,針對性的進行重點的訓練和難點的遞進式突破。
在本堂課中,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尤其是聽取了趙曉英主任和張志娜校長的點評後,更是深得反思:
其一:“數形結合如何才是真正的有效?”
低年級的計算教學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進行是最最佳化的選擇,本節課中我在設計中也想要突出這點,但一堂課上下來,總覺得在數形結合點上不是很流暢,學生能正確的擺小棒,準確說出自己的擺法,但落實到演算法上就總是出現問題,聽從了兩位專家的點評後,我頓悟:數形的結合要適時而緊湊,學生在自己體驗擺法後,就應該結合他們的口述一邊說一邊提煉演算法一邊進行板書,這樣“形”(小棒)和“數”(演算法的算式)才會讓學生在第一時間進行有效的結合,學生才會明白:我擺的這個過程原來就是用這個算式來表示的呀!從而更有效的理解算理和演算法。
其二:“演算法多樣化和演算法最最佳化的抉擇”
我鼓勵學生用多種演算法來計算24+8,那“演算法多樣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演算法最最佳化”?對於《課程標準》中“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如何理解?我個人認為演算法多樣化絕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從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層次的目的是從逐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我價值觀角度提出的。為此,數學教學中演算法多樣應區別於趣味數學的遊戲,應當組織學生學會從多種演算法中分析、辨別出最佳或較佳的方法,當然不應是教師主觀指定的演算法。最佳或較佳方法中的標準,一是簡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類問題中均可使用,這兩條標準必須同時具備。讓學生從小就學會“多中選優,擇優費用”。同時,學生髮現自己所創造的演算法被列為最佳成或較佳,在他們幼小心靈裡會萌發出自我價值,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在以後的學習中會主動挑戰自我,這才是教學改革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