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氓》教學設計
《詩經氓》教學設計
《國風·衛風·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長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詩經氓》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詩經氓》教學設計1
一、匯入
播放歌曲《在水一方》,提問,誰知道這首歌的出處?《詩經蒹葭》歷代文人都給予《詩經》很高的評價,當代作家王安憶評《詩經》本身就是一條河流,一天文字的河流,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永遠處於河流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乳,今天,我們就透過《衛風氓》的研究再一次感受《詩經》的價值機器思想上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二、知識積累
《詩經》文學常識。
三、資訊篩選
明確:1.2章追述戀愛生活,3.4.5章追述由結婚到婚變的婚姻生活,第6章表示“躬自悼矣”的感受和決絕。
四、整體感知,疏通文意
1.自讀文章,思考這首詩講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明確: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女子被一個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後來兩人結為夫妻。婚後,儘管妻子甘心貧困,日夜操勞,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遺棄的故事。
2.衛風·氓文中女子的情感一直隨著事情的發展而變化,感受女子的情感變化。
明確:1-2:戀愛:熱情、幸福;3-5:婚變:怨恨、沉痛;6:決絕:清醒、剛烈、堅強。(板書)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明確:
(1)一個是卑鄙的男子“氓”的形象,雖然這個小商人看起來很老實,但實際上是個朝三暮四,甚至動用暴力。專橫暴躁,三心二意的人。
(2)女子是個勤勞、溫柔、善良、堅強。
《詩經氓》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氓》的故事情節,學習課文的表現手法。
過程與方法:透過分析女主人公感情變化,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評價詩中的主人公,理解悲劇產生的原因,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婚戀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女主人公感情,把握人物形象。
難點:正確評價人物,理解悲劇產生的原因。
教學方法:點撥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歌曲匯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兩句歌詞寫的是什麼內容?(生答:愛情)愛情歷來是文學作品中永恆的主題,今天,我們一起跨越歷史長河,到淇水邊去聽一位衛國女子的愛情故事吧。(板書課題)
二、抓住人物的不同稱呼,把握人物感情變化。
1、上一節課我們瞭解了《詩經》的相關知識,梳理了課文內容,知道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公是衛女,她的男朋友叫什麼?她是怎麼稱呼他的?請在詩歌的每一章中找出衛女對男子的稱呼。
明確:第一節稱“氓”“子”,第二節稱“復關”“爾”,第三節稱“士”,第四節稱“爾”“士”,第六節稱“其”。
2、稱呼有親有疏,有遠有近,和同桌討論一下,這些不同的稱呼蘊含著女主人公怎樣的'情感變化?
歸納:一開始女子對男子比較生疏,稱“氓”,隨著不斷地瞭解,感情逐漸加深,稱男子為“子”,表現出女子對男子的喜歡與愛慕,第二節寫兩人分別後女子對男子的思念,遠望復關,期待他的出現,這裡“復關”就是她日夜思念的人,從熱戀走到婚姻,兩個人關係逐漸親密,就稱他為“爾”,而到了第三節、第四節,婚後感情慢慢疏遠,就稱“士”,氓的“二三其德”使女子傷心難過,不想在提起這個負心的人,所以第五節根本沒有對氓的稱呼。
這些不同的稱呼,真實的反映出女子從戀愛到結婚,再到婚變的感情變化,這一路走來,有戀愛的欣喜,有思念的期盼,有婚後生活的苦楚,也有婚變決絕的清醒與堅強。
3、文中的衛女是一個怎樣的姑娘?請結合課文具體分析。
歸納:(1)她勤勞善良,從文中描寫的婚後她獨自幹家務“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2)她用情專一,痴情。從課文“送子涉淇,至於頓丘”“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可以看出。
(3)勇敢清醒。從“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都可以看出這一點。
三、悲劇原因探究
聽你們上面分析,衛女有這麼多的優點,這麼好的女子,為什麼沒有甜美的愛情和幸福的婚姻呢?
(學生分組討論探究)
1、遇人不淑,男子的“二三其德”造成的。
2、女子的性格造成的。(沉迷於愛情)
3、當時的社會環境影響的。
四、詩歌手法的探究
1、衛女長得怎麼樣?你是怎麼知道的?
明確:衛女長得很漂亮,從“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可以看出她年輕貌美。
2、用桑葉的鮮嫩潤澤來寫女子年輕貌美這是一種什麼手法?課文中哪些地方還用了這種手法?
明確:比興。三次寫淇水也是比興手法的運用,還有女子用勸斑鳩不要貪吃桑葚,來勸女子不要沉迷於愛情,這也是比興手法。
3、詩歌除了比興手法以外還運用了什麼方法?
明確:對比。詩歌把“桑之未落”和“桑之落矣”進行對比,把氓婚前的“氓之蚩蚩”和婚後的“二三其德”進行對比,表現了氓始亂終棄的負心漢形象。
五、拓展延伸
學習了這首詩,你對愛情和婚姻有沒有新的認識?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六、作業
女主人公後來會得到幸福嗎?請展開想象和聯想,為這首詩補寫一個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