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範文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範文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不僅是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傳承和昇華,也是對以共產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體現和拓展,是激勵人們奮發努力、不斷進取的強大動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七冊第七單元的開篇之作,本組課文以“成長的故事”為主題編排,旨在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裡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本文結構嚴謹、層次清晰,是引導學生學習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大業聯絡在一起的好文章。

  學情分析

  學生剛由三年級升到四年級,已具有了初步的識字能力和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的能力,這為學習本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本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相差太遠,學生由於沒有切身的經歷和情感的儲備,缺乏透過文字表面體悟背後的情感,領悟其間的內涵。因此,本課的設計力求在讀文基礎上,將課內外的語文學習資源整合起來,將聽、說、讀、寫、思有機結合,使學生深入體會周恩來立志的原因,並在體驗別人成長經歷的同時,思考自己成長中的問題,學習如何立志。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模範、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識記本課生字新詞,規範書寫“懲”;以自己的方法理解“租借”“鏗鏘有力”“衣衫襤褸”等詞的意思。

  (2)在初步的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展示周恩來從少年到垂暮之年的一組照片。老師語言渲染進行大致解說。

  【設計意圖:本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相差太遠,學生由於沒有切身的經歷和情感的儲備,缺乏透過文字表面體悟背後的情感,領悟其間的內涵。此處,一幅幅總理親切的照片和著老師詩一般的語言,將學生的目光緊緊吸引,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調。】

  一、談話匯入,板書課題。

  1、這節課我們將一起走進這位偉人,瞭解他少年時代的一個故事。老師板書課題,相機理解“崛起”“之”之意,明晰課題含義。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2、就題質疑。歸納總結:周恩來為什麼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設計意圖:透過質疑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學生藉助已有識字經驗,先掃清一部分“攔路虎”:伯父、模範、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

  彙報,將不認識的列舉下來,在讀文中進一步掃除。

  2、初讀課文。要求: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語句多讀幾遍。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3、再補充三組詞語:

  (1)帝國主義列強、租界

  (2)耀武揚威、衣衫襤褸

  (3)鏗鏘有力

  讀詞、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4、解決問題。(周恩來因為“中華不振”,才立此遠大志向。)

  (二)再讀課文。

  1、指名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在讀文過程中,隨機正音,指導讀出語氣,在讀中理解“踴躍回答”、“鏗鏘有力”詞語的意思。

  2、其餘學生邊聽邊思,畫出令自己感到中華不振的語句。

  【設計意圖:藉助學生已有的識字經驗,分層次理解詞語,提升了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了探究的願望。】

  三、精讀感悟,體會“中華不振”,瞭解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研讀重點語段,深入感悟。

  1、第7自然段,抓住“闖進”一詞,理解“租界”不允許中國人隨便入內,補充“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2、第8自然段。

  (1)學生再讀,邊讀邊想象畫面。深入體會“中華不振”,完善板書,新增感嘆號。

  出示:

  “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裡,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1)引導學生抓住“衣衫襤褸的婦女”“得意揚揚的洋人”形象,想象、體會婦女的不幸和悲傷,並相機指導朗讀。

  引讀: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______,誰知_______,反而_________。圍觀的中國人都________。但是,_______只能________。

  (2)抓住“懲處”,再理解“中華不振”。

  指導寫字:學習“懲”字,老師範寫,學生練寫。

  抓住“懲處”進行感情朗讀指導。

  2、出示圖片資料,豐富對“中華不振”的理解。

  3、教師小結,強化感悟。

  同學們,為什麼洋人軋死了中國人還得意洋洋?為什麼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婦女訓斥了一通?為什麼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卻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這一切,都是因為——中華不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以情感為紐帶,透過自讀自悟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充分與文字進行交流,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展現出一個“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與文字對話”這樣一個過程,培養起良好的讀書習慣,並在閱讀實踐中透過學思結合習得學習方法,獲得語文能力。】

  四、寫話訓練。

  從租界回來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麼呢?想一想,寫下來。

  【設計意圖:此處挖掘文字空白,將讀寫整合,讓學生置身情境之中,與主人公產生共鳴,我想只有這樣心靈與心靈的對話,語文課才有可能流淌詩意。】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遠大志向的過程,深入地體會樹立志向的情感歷程。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朗讀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2、透過課前收集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開闊學習思路。

  4、感受少年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師多媒體出示周總理的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3、指名讀。

  4、大家想知道周總理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出他讀書的目的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5、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理請線索。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想從課文中知道了什麼?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彙報:從課文中知道了什麼?概括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4、課文可分為幾段?

  (三)、學習生字生詞。

  1、教師板書要求學會的字和要求認識的字。

  2、學生自由讀生字。

  3、指名讀生字。

  4、學生帶著以下要求小組內合作學習生字:

  (1)、怎樣讀準要求學會的字的音?怎樣記住要求學會的字的形?透過書中的生詞和課外的詞理解生字的意思。

  (2)怎樣記住要求認識的字的音?

  5、彙報小組學習生字的成果,教師相機點撥指導。

  彙報要求學會的字。

  (1)、租是平舌音,指導學生讀準。“懲”是陽平,強調不要讀成上聲。

  (2)、引導學生用比較法記憶:租—祖振—晨嚷—囊

  (3)、透過組詞練習,引導學生理解“帝國主義、租界地”的意思。

  (4)、“凡”的最後一筆是豎彎鉤,“嚷”字右邊分上、中、下三部分,這兩個字教師邊強調邊範寫,幫助學生正確記憶。

  彙報要求認識的字。

  (1)、指名讀。

  (2)、開火車讀。

  (四)、練習朗讀課文。

  (五)、談學習本節課的收穫。

  第二課時

  (一)、談話激趣。

  1、出示舊中國東北的“外國租界地”圖片。

  2、指名彙報課前查詢的有關“外國租界地”和“帝國主義列強”的資料。

  3、師:12歲的少年看到外國租界地的燈紅酒綠、看到中國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呢?下面我們就來深入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部分,感受少年關心國家大事。

  1、自由讀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時期的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少年時期的主人公是一個愛問問題、好奇心強、關心國家大事、熱愛祖國的孩子。

  3、分角色朗讀第一段。

  (1)、伯父的話應該怎樣讀?

  (2)、指名分角色讀,師生評議後再指名讀。

  (三)、學習第二部分,感受少年胸懷祖國。

  1、過渡:租界地對於少年主人公來說是一個不解的謎團,他一定要弄個明白。

  2、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段,想一想“中華不振”的含義是什麼?你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到的?

  3、小組討論後彙報交流。

  4、引導學生從描寫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體會帝國主義侵略者的為所欲為和中國巡警的奴顏媚骨。引導學生從描寫中國婦女被欺侮的句子中體會中國人任人宰割的悲慘境遇、體會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國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中國巡警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麼?

  6、結合查詢到的資料補充帝國主義列強是怎樣侵略中國的。

  7、作為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8、指導朗讀: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心情朗讀這一段?(沉痛、悲傷)

  (四)、學習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報國之心的堅定。

  1、過渡:看到這一切,少年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歲的他在想什麼呢?

  2、指名讀,大家思考,主人公常常在想什麼?

  3、彙報上面的問題。

  4、在沉思中樹立了遠大的志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聯絡上下文想一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麼意思?小組討論後彙報交流。

  5、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不同?

  6、指導朗讀所說的兩句話。讓學生說說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為什麼從而體會志向的異常堅定,以後也不會有絲毫動搖。

  (五)、拓展總結,昇華情感。

  1、讀最後一段。

  2、知道周總理為中華的振興做了哪些貢獻嗎?學生結合查詢到的有關周總理為中華的振興所做的貢獻的材料彙報交流。

  3、學生談聽後的感受。

  4、談一談自己為什麼而讀書?

  課程資源開發

  1、將舊中國東北“外國租界地”圖片、中國人民慘遭帝國主義侵略者侵略的圖片製成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外國租界地”、中國人民慘遭帝國主義侵略者侵略、周總理為振興中華所做的貢獻的資料及名人名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