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鸕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課文《鸕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採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學習作者按一定的順序仔細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2、觀賞漁人利用鸕鷀捕魚的情景,從中受到愛美情趣的陶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用詞準確生動的表達方法。
二、重點、難點
採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學習作者仔細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用詞準確生動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準備:教學錄相帶《鸕鷀》、幻燈圖片3框、幻燈文字片4框。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看看作者怎樣抓住特點,具體地描寫漁人利用鸕鷀捕魚的情景和湖面景色的變化。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捕魚前湖面平靜)
投影插圖:仔細觀察鸕鷀捕魚前,湖面平靜的畫面。欣賞捕魚前漁人、鸕鷀的樣子,欣賞湖面寧靜的景色。
1、課文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寫這幅圖的內容,請一位同學朗讀,其餘同學用筆畫下描寫漁人、鸕鷀、湖面的句子。
2、課文怎樣描寫湖面的?說一說為什麼把湖面比作鏡子?(沒有風,湖面平靜能倒映出漁人、鸕鷀的影子來。)板書:平靜
3、課文怎樣描寫漁人的神態?“悠然”是什麼意思?板書:悠然
4、課文中怎樣描寫鸕鷀的?為什麼把鸕鷀比作士兵?這樣比喻有什麼好處?(形象、生動)板書:等待
指導學生小結第一段:作者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寫了夕陽下湖面環境優美,漁人悠閒、鸕鷀靜立.。這樣一幅寧靜的畫面,給人一種靜態的美。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捕魚時湖面失去了平靜)
鸕鷀捕魚前湖面是平靜的,那麼鸕鷀捕魚時湖面有了什麼變化?播放錄影。錄影中再現鸕鷀捕魚,打破了湖面的平靜這一情景。
提示:仔細觀察漁人怎樣趕鸕鷀下水?鸕鷀怎樣捕魚?漁人怎樣忙碌?(利用錄相機的定格功能,使學生看清漁人趕鸕鷀下水“一抹”的動作和把鸕鷀喉囊裡的魚“擠”出來的動作)板書:失去平靜
1、湖面為什麼會失去平靜?請同學從課文中找出答案,用因果句回答。
“只要┄一┄┄就┄┄”說明漁人與鸕鷀的關係:漁人一動,鸕鷀就動。這一句與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個句子相呼應?
2、失去平靜的湖面是什麼樣子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說說用什麼修辭手法?從哪一個詞看出。這樣寫好在哪裡?“粼粼的波紋”是什麼樣的?比較:跳躍━━━翻滾
3、讀課文,圈出表示漁人和鸕鷀動作的詞。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用得很好,好在哪裡?如果換成別的詞行嗎?
投影出示字幕:學生進行動詞比較,教師點撥。
漁人只要站起來,拿竹篙往船舷一抹(一掃),鸕鷀就都撲著翅膀鑽進水裡去了。
漁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進喉囊的魚擠(拿)了出來,又把它甩(扔)進水裡。
4、學生根據板書,回憶一下,把剛才錄相中看到的捕魚情景描述出來。
5、小結:作者描寫鸕鷀捕魚最精彩的地方是動詞使用非常準確生動。漁人動,鸕鷀動,湖面波紋盪漾,浪花跳躍,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水鄉忙碌的捕魚圖,是一種動態的美。
(四)學習課文第三段(捕魚後湖面恢復了平靜)
捕魚後,湖面又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色?請看錄影。錄影中再現鸕鷀捕魚後,湖面恢復平靜的畫面。
齊讀最後一段。想一想這一段中哪些地方與捕魚前、捕魚時的內容既有聯絡又有變化?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與捕魚前、捕魚時一樣,還是漁人、鸕鷀和湖面。所變化的是時間由“夕陽”“炊煙四起”到“天色逐漸暗下去”;漁人捕魚前“坐在船尾悠然地吸著煙”,捕魚時忙碌,捕魚後“划著小船回去了”;鸕鷀捕魚前“站在船舷上”“等待命令”,捕魚時“撲”“鑽”“跳”,捕魚後,又“站在船舷上”;湖面捕魚前“平靜”,捕魚時失去了“平靜”,捕魚後“恢復了平靜”。整個畫面由靜到動又回到靜。作者觀察得仔細,描寫得生動,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板書:劃回去站恢復平靜
(五)投影出示字幕(學生填空,感知全文)
這篇課文敘述了()的經過,描繪了湖面()變化,表現出小湖自然環境()及漁人捕魚快樂的心情。
由於作者仔細觀察,注意積累材料,並按一定的順序抓住特點用準確的詞語表達出來,才能把湖面的景色寫得這麼優美,把鸕鷀捕魚寫得這麼有趣。
(六)作業佈置
小練筆:投影畫面:《夕陽下的海濱》、《早晨的公園》(任選一題,也可自擬題目)
要求:注意積累材料,按一定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要有動態靜態的描寫。
板書設計: 9、鸕鷀
漁人 鸕鷀 湖面
前 悠然 等待 平靜
捕魚 時 抹、抓、擠、甩 撲、鑽、跳 失去平靜
後 劃回去 站 恢復平靜
《鸕鷀》一課的電化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時間順序敘述漁人怎樣利用鸕鷀捕魚,隨著鸕鷀捕魚湖面怎樣發生變化。
本課時的教學目的`確定三點:
1、採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學習作者按一定的順序仔細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2、觀賞漁人利用鸕鷀捕魚的情景,從中受到愛美情趣的陶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用詞準確生動的表達方法。
為了落實教學目的,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本課時重點放在如何採用電教手段再現鸕鷀捕魚打破湖面的平靜這一情景,幫助學生了解漁人怎樣利用鸕鷀捕魚,隨著鸕鷀捕魚湖面怎樣發生變化,從而使學生受到愛美情趣的陶冶,學習了作者仔細觀察注意積累材料的方法。同時在教學中用投影在螢幕上出示練習題,在雙基訓練中,設計比較多層次的練習。如:動詞的比較,這項訓練讓學生體會作者動詞運用的恰當之處;按課文內容填空這一訓練,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聯絡上下文想象“鸕鷀不斷地跳上漁船,漁人都要忙不過來了”是怎樣的畫面,對學生進行想象力的訓練。放錄相再現鸕鷀捕魚後湖面恢復平靜的畫面,引導學生從時間、漁人、鸕鷀、湖面幾方面來理解捕魚前後在內容上的聯絡和變化。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全文,感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