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優秀教學設計(通用5篇)

關於《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優秀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優秀教學設計(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優秀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2、佈置學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質疑問難: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4、這篇課文的形式與我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麼不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3、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或聯絡上下文理解。

  4、交流彙報:

  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瞭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

  2、各小組派代表彙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⑴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⑵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⑶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⑷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四、積累運用,培養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五、拓展活動

  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優秀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默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重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繼續開展關於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準備】

  準備材料《我的童年》,學生人手一份;課前蒐集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匯入

  1、各組交流一下讀書活動的開展情況。

  2、準備好課前發的材料:

  閱讀《我的童年》,談一談讀後的感受。

  3、比較一下《我的童年》和《竊讀記》的異同。

  4、讀一讀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苗苗一起走進季羨林先生家,採訪一下這位德高望重、酷愛讀書的老爺爺,聽聽他對讀書的見解。(板書課題)

  二、做採訪準備

  1、說一說自己想採訪的感興趣的讀書問題:

  (教師做好記錄)

  2、討論一下在採訪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禮貌問題、作記錄問題)

  三、讀課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在季老的話語中,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

  四、感悟課文內容

  1、季羨林先生對於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⑴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⑵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

  ⑶進行古詩文積累。

  2、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麼不同之處?

  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我們在訪問愛讀書的人時,用這樣的記錄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學們把我們的讀書活動繼續進行下去,開展得豐富多彩。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樹不僅代表著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能成才的內容。

  五、個性閱讀,獨特見解

  1、在小組內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形成小組意見全班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得到啟發。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3、談談你對閒書的認識。

  六、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

  1、同位倆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後互相評價。

  2、兩名學生分角色一問一答。

  3、全班對於他倆的讀進行評價,說出理由,如:

  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裡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麵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閒書藏到缸裡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從中可以看出季羨林老先生親切幽默、平易近人,說得形象生動,聽來如臨其境。

  爺爺,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歡看閒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著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後,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後,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從話語中可以感覺出苗苗的童稚與可愛。

  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對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與深深關愛。

  七、學技巧,指導綜合性學習活動

  透過讀這篇文章,說一說進行訪談活動還應注意些什麼。

  八、辯論

  對課上和寫作業的時候看閒書、學生偏科、背兩百首詩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等問題進行辯論,說出自己的見解。

  九、拓展

  1、調查一下本班同學閱讀的書目。

  2、採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採訪提綱,並做一份訪談記錄。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優秀教學設計3

  整個教學流程以書蟲闖關的形式展開,每一關的內容如下:

  一、書蟲第一關

  讀下列詞語:

  季羨林

  水滸傳

  彭公傳

  綠林好漢

  三俠五義

  中西貫通

  古今貫通

  文理貫通

  二、書蟲第二關

  1、這篇課文寫了什麼?

  2、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比較,有什麼不同?

  3、說出文中你最感興趣或不明白的地方。

  三、書蟲第三關

  1、書蟲鑑定會:

  季羨林和苗苗算不算書蟲?在文中找出理由。

  2、這兩個書蟲有什麼不同?

  四、書蟲第四關

  1、透過學習課文,你覺得采訪要注意什麼?

  2、如果讓你採訪一位作家,你會提出什麼問題?

  五、書蟲第五關

  1、想對小苗說些什麼?

  2、想對大樹說些什麼?

  3、想對自己說些什麼?

  六、作業

  1、採訪一個想採訪的人,寫下采訪記錄。

  2、憑想象寫作者與書中人物的對話。

  【聽後感】

  這一設計可以給我們一定的啟發,每一教學環節目標明確,各環節之間層次明顯。但這樣的設計也是一把雙刃劍,若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強,則可以生成許多精彩;若無法應對自如,課堂就更顯機械與生硬。執教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他睿智的教學技能,透過課堂的每一個細節,我們都能看到一種東西在支撐著整個課堂,那就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內化的理念在課堂中純熟運用,整節課猶如李老師自已的說的那樣:如茉莉,看起來平淡無奇,聞起來幽香縷縷,回味起來餘香嫋嫋。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優秀教學設計4

  一、設計思路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一文是新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第二課。本單元的主題是“我愛閱讀”。《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以小女孩和學者季羨林對話的形式,提出讀書的有益見解。

  教學目標是:

  1、指導學生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對讀書學習的熱愛之情。重難點是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因此,在教學過程的安排上,設計成:

  1、匯入並簡介作者。

  2、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3、細讀課文,深入探究。

  4、品味題目,深化理解。

  5、寫作手法,學習探訪技巧。

  6、作業設計。

  讓學生在自學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學習經驗暢談讀書、多讀閒書、學會甄別有益的書的能力,進而促進其對讀書的熱愛。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匯入,激發興趣

  由第一課林海音的《竊讀記引入到此文:你們想知道怎樣讀書、讀什麼樣的書才會有更好的效果嗎?讓我們開始學習《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此中進行課題板書,並要求學生跟寫課題,齊讀課題,以較好的狀態進入到課堂的學習。還可以要求學生交流預習中對作者的瞭解,並結合生活交流對題目的理解。)

  (二)、明確要求,初讀課文

  1、課文寫了誰和誰的對話?他們談了些什麼內容?

  “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

  課文寫了小作者張鍅與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一次採訪記錄,具體談了“閱讀、偏科、學習外語、積累古詩文”四個方面的內容。

  (三)、細讀課文,深入探究

  1、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爺爺都交流了哪些問題?他們對讀書各自有何見解?

  2、學生先自己思考,再與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重點引導“閒書”的問題:

  (1)在苗苗對季爺爺的採訪中,他們用了很長時間討論看閒書。那麼到底“閒書”是什麼,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2)其實,我們已經從他們兩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能帶來歡樂,幫助寫作。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走過愛讀書的童年和少年,我想說,“是閱讀,為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

  學生自由交流,可以談談自己蒐集的關於閱讀的名言警句。

  (3)看來,“閒書”不閒,杜甫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可適當引導他們在適時看些適宜的課外書,而不是引導他們拋掉正課不顧,即正確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

  4、讀了他們的對話,你有什麼感受?(體會人物形象)

  苗苗:熱愛讀書,謙虛好問。季爺爺:學識淵博,平易近人,幽默中善於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四)、品味題目,深化理解

  現在知道題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嗎?

  表面上與二人的名字密切相關,“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實際上“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會成才的內容。

  (五)、學習探訪技巧

  1、訪談是與人交流,透過閱讀這則訪談錄,你對訪談技巧有了一些什麼新的認識?

  a、要有禮貌地請教,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b、要傾聽對方的表述。

  2、你認為應該怎樣朗讀?

  交流點撥:要像說話一樣自然,不做作,爭取做到親切與自然。

  3、結合以上兩個方面,再細讀課文,加深對訪談的認識和了解。

  (六)、作業設計

  1、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2、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進行閱讀,填寫閱讀記錄卡。

  3、蒐集整理好讀書名言。

  三、課後反思

  在授此課過程中,出現了幾大詬病:

  1、本文語言通俗易懂,本應完全交給學生,而在課堂,我把此閱讀課文當成精講課文細細剖析,結果是牽引過度,學生引而未發,沒真正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2、在較好引入課文的前提下,停留在文字表面的理解,沒能更深層次的拓展延伸,整個課堂大部分是食如嚼蠟。

  3、朗讀對話單一枯燥,沒給學生自如的學習機會。

  4、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

  情景再設:

  在引導學生重點學習“閱讀”部分時,在課堂設計一個因看閒書而走神的情景,讓學生來判別其好壞,那樣一來,很多語言都成多餘的了。對人物的評價交給學生,也許,並不需要教師多費口舌了。

  其實,一堂課,並不需要教師去折騰,只要是能真正合理地交給學生就夠了。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優秀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認識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2.佈置學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4.這篇課文的形式與我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麼不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做好批註.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3.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

  4.交流彙報: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瞭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

  苗苗的見解

  我

  的

  感

  受

  季先生的見解

  2.各小組派代表彙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積累運用.培養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拓展活動

  ①向大家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書。

  ②向大家推薦一些書目:《古文觀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

  利用課餘時間讀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