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慢》教學設計範文
《揚州慢》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1。 學習理解宋詞婉約派的風格特點:情景交融低沉傷感,講究格律音調和諧;
2。 重點領會兩詞情景交融的寫法和所表現出來的意境美;
[教學重點]
3。 注意兩詞所表達的情感和前課蘇辛詞在抒情內容和方式上的區別;
4。 背誦這兩首詞並熟記雨霖鈴和揚州慢兩種詞牌格式。
[教學難點]
鑑賞不同風格的詞作品。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探海導航
先看自學提示,再結合課文註釋,弄清兩詞大意。可先做完能力演練題庫中的跟蹤試題。
《雨霖鈴》一詞重點要注意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和纏綿婉約的風格。寒蟬雨歇,煙波暮靄,曉風殘月,都是暗淡而淒涼的景;執手相看,多情離別,風情無處說,抒發的是低沉傷感的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環境氣氛和主體情感融為一體,刻劃出一對戀人依依惜別難捨難分的情景。
《揚州慢》一詞要重點體會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懷和低沉的感情基調,以及觸景生情的表現手法。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冷月無聲等悽慘、冷落的氣氛使作者傷今懷古,不禁產生昔勝今衰之感。此外,還要注意體會化用杜牧詩詩所產生的新的藝術意境。
二、思路結構
《雨霖鈴》一詞寫於作者仕途失意又失去愛情慰藉之時,心情抑鬱,生活前途更感暗淡無光。因而所寫之景所抒之情均淒涼低沉。上闋寫與情人難捨難分、依依惜別的場面,以寫景為主,但字字含情;下闋想象別後的生活場景抒發痛苦之情。
《揚州慢》一詞表達了作者感懷家圓、傷時念亂的心情。上闋全寫眼前實景,寫出了劫後揚州的蕭條景象,紀行寫景扣緊駐、看、想、聞開展描述層次;下闋傷今懷古以杜牧當年揚州詩之勝反襯現在揚州之冷清蕭條,扣住揚州著名的代表性景物— 二十四橋、芍藥— 來寫。結構圖:
上闋實寫蕭條之景
景物1:薺麥青青
景物2:廢池喬木
景物3:清角吹寒
下闋虛擬設想
擬想1:杜牧才情再高亦難賦深情
擬想 2:橋月仍在,玉人已無
擬想3:花開依舊,人事全非
三、 疑難指津
《雨霖鈴》的景物描寫與抒情的關係:一是景物特徵鮮明。“寒蟬”“驟雨”“煙波”“暮靄”“楊柳岸”“曉風”“殘月”都是暗淡悽清且具有較大的聯想空間;二是景物含情。試想蟬是寒的、風是冷的、月是殘的、柳又有留意,怎不引起留戀與哀愁呢?這便是融情入景的寫法,“一切景語皆情語”。
如何理解《揚州慢》詞中杜牧詩句的引用?:揚州自古繁華,特別至中晚唐時期已成為長江中下游流域經濟文化的中心,更是人文薈萃之地。唐人有很多詠揚州的詩作,猶以杜牧的幾首最為著名。狀寫揚州之繁華無出其右者。姜夔在《揚州慢》中要表現揚州的昔勝今衰,化用杜牧詩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卻許多筆墨,更重要的還可引發讀者美好的回憶,反襯當今的蕭條敗落。
四、語言揣摩
1。“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評析:這是柳永的名句,歷來膾炙人口。妙就妙在問得清晰明白,答得含蓄生動,似答非答,韻味無窮。更妙的還在於景物鮮明且又含情。“楊柳岸”“曉風”“殘月”三項景點十分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層次分明、幽靜而開闊的意境,引人入勝。另外古人有折柳相送的習俗。“留”“柳”諧音,折柳相送是希望對方留下來,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詩經采薇》“昔人往矣,楊柳依依”寫的就是離別之情。更兼之風月關情,何況是拂曉之涼風,黎明之殘月。因而,“楊柳岸曉風殘月”明寫實景,暗寫別情,顯得含蓄而有餘味。
運用:中國古代詩詞往往詩
畫相通,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詩可配畫
畫可配詩。該句詩兼
有詩情和畫意,請試
為之配畫。只要能體
現主要大意 即可。示
例如右:畫中有流水
潺潺,揚柳依依,曉
風拂拂,燕子飛飛,
殘月隱隱,詩人提壺
獨行,似醒似醉。
2。“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評析:姜夔遊揚州時值隆冬,芍藥並未抽蕊開花,但揚州芍藥向來以“甲天下”著稱,作者不禁想象到將來芍藥盛開,而名都已成空城還有誰來賞花采摘呢?全詞至此一聲長嘆,宛如百感交集,把傷今懷古之情推先高潮。也給讀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
運用:在這一片蕭條之中,二十四橋邊的紅藥仍一如既往的在縱情的`茂盛的年復一年的開放,但是又有誰來欣賞與採摘呢?(翻譯與擴寫)
五、名題講析
1。對李清照《如夢令》一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1995年全國高考題)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實際指的是消不盡的傷感和煩悶情緒。
B.“綠肥紅瘦”中的“綠”、“紅”分別代替葉和花,“肥”“瘦”分別 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冷。
C.這首詞從一般的敘述轉入到一問一答,然後是設問和慨嘆,層層拓展、深入。
D.作者採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念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
講析:本題選用了宛約派李清照的詞作名篇,詞中亦有情景交融的特點。四個選擇項分別考了詞語的含 義、詞語的煉字煉意、詞作的思路、詞作的表現手法,都是古詩詞鑑賞的基本要素。A項是分析“不消”二字的深層含義,從全詞立意看A是正確的;B項是對煉字煉意 的分析,這裡“綠”“紅”“肥”“瘦”都是借代手法,體現作者煉字的新奇,歷來頗受稱頌把玩,分析 也是正確的;C項是對詞作思路的概括,詞雖簡短,卻有敘事過程和抒情層次,分析正確;D項鑑賞的角度是表現手法,作者寓情於事,融情於景,並非“直抒胸臆”,因而D項分析不當,應選D項。
六、風景剪輯
剪輯1:
柳永字耆卿,名三變。善為樂章,長於慢詞,以描寫歌妓生活及失意文人見長,且多寓以同情之意 ,市井特聲鮮明,語多俚俗,深受歌妓和笛工們的賞識和歡迎。初試不第,作《鶴沖天》詞雲“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後再次應試,宋仁宗故意將其黜落且曰“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自是柳永便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剪輯2:
宋詞代表了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北宋前期詞壇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歐陽修,後來大政治家范仲淹又開闢了詞的意境並啟發了豪放派詞風,慢詞聖手柳永拓寬了詞的篇幅並發展了宛約派詞風。北宋後期大文學家蘇軾對詞進行了徹底的革新開創了豪放派詞風,周邦彥則成為此時宛約派之集大成者。南宋前期辛棄疾、陳亮等繼承了豪 放詞風並形成了愛國詞派, 李清照是此時的宛約派大家。南宋後期出現了以姜夔為首繼承了宛約派詞風並發展為格律詞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