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美麗的家鄉》教學設計

課文《美麗的家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透過學唱歌曲《美麗的家鄉》,豐富學生對農村生活的情感體驗。感受濃郁的生活氣息,激發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2. 透過合唱練習,培養學生合作、協作的意識,學會用富有對比(連和跳)的聲音表現歌曲的情緒變化,感受達翰爾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會唱、並唱好歌曲《美麗的家鄉》,豐富歌曲的音樂表現力,感受達翰爾音樂的風格。 教學難點:

  合唱部分的二聲部音準,特別是合唱部分第二樂句的低音旋律。用富有對比的聲音(連音、跳音)表現歌曲。

  教材分析

  歌曲《美麗的家鄉》是歌劇《傲蕾·一蘭》中的選曲,分為兩個樂段。第一段由四個樂句構成。節奏較為密集,但很規整,樂句中,以“do、mi、sol”為骨幹音,體現了達翰爾音樂的風格與特點。休止符的運用,使得第一樂段更具彈性與活潑感。第二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節奏拉寬,旋律舒緩,並加上了二聲部,將歌曲推向了高潮,表達了家鄉的讚美之情感。旋律的上行發展,更把情緒推向了高點。這首歌曲的歌詞生動形象,極富生活氣息,展現了一幅美麗富饒的農村生活場景圖。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教學匯入

  感受音樂風格,教師示範匯入歌曲。

  師根據自身特長採用:範唱歌曲、舞蹈、器樂演奏等形式匯入。並根據其中音樂的旋律特點思考:這是漢族音樂還是少數民族音樂?如果是少數民族的,你能說說是哪個民族的音樂嗎?試一試吧。

  二、展示歌曲

  1. 展示歌曲、視唱旋律,感受旋律的風格特點。(《美麗的家鄉》動畫)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學生開啟課本,播放歌曲《美麗的家鄉》。

  2. 聆聽教師範唱旋律,關注旋律的特點。

  教師:請同學們邊聽邊觀察歌曲前四句樂譜:前四句的骨幹音有哪些?即:哪些音出現的次數最多?

  教師總結:以“do、mi、sol”為骨幹音構成了第一樂段的旋律,同時也增強了音樂的民族風格與特點。聽上去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它是一首少數民族的歌曲了。

  3. 聆聽教師(或錄音)二度範唱。引導關注歌曲內容與主題。

  教師:請同學們再仔細聽一遍歌曲,結合歌詞。邊聽邊思考歌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你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嗎?

  三、《美麗的家鄉》歌曲學習

  1. 聽範奏,深入感受歌曲情緒,熟悉旋律,為歌曲分段。

  (教師採用鋼琴、口風琴等樂器演奏歌曲旋律,注意表現出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的情緒對比,建議在伴奏織體上作變化。引導學生為歌曲分段。)

  2. 從第二段二聲部入手,開始學唱。

  教師和學生合作完成,採取聽辨、模唱、範唱、分工合作(如教師唱二聲部、學生唱主旋律)的方式反覆練習二聲部。

  3. 學唱第一樂段。

  (1)按照節奏讀歌詞。

  (2)學唱第一段,注意詞曲結合與重音記號。

  4. 嘗試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學生注意第一段三四樂句的結束音以及第二樂段的二聲部的音準。

  四、處理歌曲

  1. 指導演唱,表現歌曲的情緒對比。

  教師:我們知道這首歌曲分為兩段。第一段輕快而又活潑,第二段抒情優美且具有高潮與激動感。同學們在唱第一段時,要注意把聲音唱得富有彈性,像拍皮球一樣(邊說邊示範),字和字之間可以斷開一點,而第二段則要求把聲音唱得連貫優美,每個字之間要銜接好。(示範)

  2. 教師指揮演唱。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看好老師的指揮手勢再唱一遍,注意把歌曲的情緒對比唱出來。

  3. 加入打擊樂器或舞蹈,豐富歌曲表現。

  根據教師特長或學生的基礎以及學校條件,為歌曲加入打擊樂器伴奏或舞蹈,豐富情感

  體驗。

  五、鞏固和拓展

  1. 播放《傲蕾·一蘭》故事簡介,欣賞電影《傲蕾·一蘭》片段。

  2. 播放《美麗的.家鄉》風景。邊欣賞邊記憶歌詞,背唱歌曲。

  3. 加入朗誦並採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現歌曲(歌表演)。

  梯形隊伍,排頭第一個同學朗誦:“在美麗的精奇裡河,有我可愛的家鄉,那裡美麗富饒、那裡鳥語花香、那裡沒有憂愁、那裡人兒善良,花翎的喜鵲不停地歌唱,讚美我達翰爾,美麗的家鄉。”

  演唱歌曲(根據學生的情況分領唱與合唱進行)。

  六、課堂小結

  透過本節課學唱歌曲《美麗的家鄉》,豐富了同學們對農村生活的情感體驗,感受到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激發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並透過合唱練習,培養了學生合作、協作的意識,同時也感受了達翰爾音樂的風格特點。

  《走進美麗的家鄉》教學反思

  這節思品課的內容是“走進美麗的家鄉”,上完這節課讓我對思想品德課有了更深的認識:要讓思品課成為學生們所關心的一門課。上課的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密切關聯,使生活成為重要的教育素材。思品課上要有意識地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學情境,促學生情,以情促行。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能夠基本完成,學生能夠與文字進行充分對話。課堂上教師與學生能夠得到充分的互動,學生能夠大膽積極的發言,因此,課堂氣氛比較好。這節課重在讓學生自己去挖掘家鄉的美、展示家鄉的美,學生都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小組交流中把自己家鄉的美、自己家鄉的特點表現出來,並能夠站在講臺前介紹,學生得到了鍛鍊,提高了合作能力。“小畫家”這一環節,作為這節課的亮點,得到了體現。學生在做“小畫家”時還能夠根據自己家鄉的特點展示自己的家鄉的優勢,做到符合實際。同時在教學時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但是這節課也存在著不足之處。環節之間的過渡性語言沒有錘鍊好,因此語言比較貧乏,所以環節之間的過渡處理得不是很好;學生評價語言方面,教師“非常好”的次數講得比較多,沒有針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進行具體的評價,因此在以後的教學方面,還要在教學語言上多多錘鍊,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的動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