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教學設計
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自學、感悟伽利略敢於破除迷信和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
2、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透過自主、合作、研討性學習,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
教學插圖、語段卡片。
【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主讀書,誘導感悟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大家已經預習過,現在書就在你手邊,想不想把課文再讀—次?哪就請大家讀吧。你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
2、學生自主讀書。
3、進行讀書交流,把自己喜歡的語段讀給大家聽。教師針對學生的讀書情況,適時激勵評價。
二、創設情境,合作研討
1、出示課文插圖,認識這座塔嗎?這就是世界聞名“斜而不塌”的比薩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試驗。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同學們,你們誰有勇氣像當年的伽利略一樣,也在這座高塔上做做這個試驗。
2、這麼多人有勇氣,老師真高興,但是老師告訴大家,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請大家讀讀這句話:(出示亞里土多德的話)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是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人們都信奉他,把他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現在你要說“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那人家是不會相信的。所以,老師想請大家再認真讀讀書,仔細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伽利略,為了證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你是怎麼做的;假如,你就是當時比薩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記者,聽說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公開試驗,你會向伽利略問些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離開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討。
3、學生分組合作學習。
4、進入情境,質疑研討:
⑴ (請—位學生上講臺)現在年輕的數學教授、著名的辯論家伽利略先生已經來到大家面前,一會兒他將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他嗎?
⑵ 質疑研討,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① 伽利略為什麼有信心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② 伽利略為什麼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③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是否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其表現是否是“膽大妄為”、“固執”?
三、觀察體驗,交流評價
1、觀察體驗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試驗。
2、交流:
你們看到了什麼?這項試驗說明了什麼?透過這項試驗,大家明白了什麼?怎樣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全都是對的”?
3、評價:
你怎樣評價伽利略?該怎樣認識亞里士多德?
四、延伸拓展,遷移運用
現在,如果老師把課題改成“鐵球和木球同時著地”你們認為可以不可以?請大家課後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樣做做試驗。請把你的發現以你喜歡的方式告訴別人,包括老師。
【總評】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想,這段話的中心意思就是因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把探究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得到主動發展。而崔雲宏老師這節課的最大特點正是體現了這種精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從學習的內容、形式等方面滿足學生學習的不同需求,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崔老師在第一個教學環節“自主讀書,誘導感悟”就讀書的形式提出:“你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就讀書的內容提出:“對你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這樣,從讀書的形式到讀書的內容都給了學生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讀書,去感悟。優等生也好,差等生也好,都有自己的事幹,都會在讀書的過程中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穫。一改過去那種用一把尺子提要求,結果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不到滿足的做法,從而增強了學生主動進取的信心。
二、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用心去讀書,在交流、探究中得到主動發展
崔老師在第二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合作研討”中再次提出讓學生認真讀書時說:“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伽利略,為了證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你是怎麼做的?假如,你就是當時比薩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記者,聽說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公開試驗,你會向伽利略提些什麼問題?”短短的一段導語起到了以下的作用:一是透過兩個“假如”,引導學生在讀書時要進入角色,把自己放到事件中用心去讀,悟;二是就“你會向伽利略提些什麼問題?”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展開充分的交流、探究,在深入理解的過程中得到主動發展;三是在如何讀懂課文方面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使學生明白只有這樣用心去讀、去悟,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