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語,瞭解一些物候知識。

  2、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把握寫作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4、情景匯入-預習檢查-朗讀感知-閱讀探究-課後反思

  5、朗讀比賽、知識搶答、知識講授、自讀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6、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把握寫作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教學難點 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

  教學媒體 多媒體(投影)

  教學設計:

  一、 匯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人類用語言進行交流,用語言來表情達意,那麼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語言嗎?找同學回答。我們的一些諺語中很清楚的表達了大自然的語言。找同學說說自己蒐集到的天氣諺語。

  二、作家作品簡介

  指名學生介紹,大螢幕出示,共同掌握。

  三、字詞

  音、形、意(大螢幕展示,以檢查為主)

  四、整體感知

  1、 聽朗讀,根據提示將課文分為四部分。

  大螢幕出示結構問題,播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思考,之後指名回答。

  2、大螢幕出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快速瀏覽課文

  a、本文是一篇什麼文章?說明物件是什麼?

  b、課題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能否改 為“物候與物候學”?

  五、具體研討

  分段進行,大螢幕展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具體閱讀,分組討論。

  1、a、朗讀分析第1自然段,概括段意

  b、在文中劃出描寫一年四季的詞語

  2、 朗讀、分析第2、3自然段,歸納段意,分析說明方法。

  3、 朗讀第4、5段,歸納段意、分析說明方法。

  4、 朗讀6-10段,歸納段意,分析說明方法、說明順序

  5、 朗讀11-12段,研究物侯學有哪些意義?在文中劃出來。並思考說明順序。

  六、小結

  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和語言特點入手分析。

  七、拓展延伸

  大螢幕展示,指明學生解釋

  1、 運用本課所學知識解釋下列現象

  兩個月前,在廣州,看見了玉蘭開花;

  兩個月後,在北京,又看見玉蘭開花。

  玉蘭花呀,我說,你走得真慢哪!

  費了兩個月工夫,你才到了京華。

  郭沫若

  2、為什麼會有如此差異?

  a、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閉敲棋子落燈花。

  b、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汛盡卻山行。

  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c、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八、積累

  說出你熟知的農諺,並作積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