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新的途徑》教學設計
《文化創新的途徑》教學設計
前言:
多媒體網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不僅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維、新方式,而且也為學生課堂學習營造探索發現的和諧環境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學生在網路提供的豐富學習資源中,透過檢索、構思,可以有效地將教材中有關內容進行密切整合,形成自己的觀點,獲得自己的認知,從而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實現“學會學習”的目標。因此,網路教育也為實現學生的素質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徑。基於上述原因,本人在教學中嘗試將高二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創新的途徑》一課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二框題《文化創新的途徑》;
二、本課地位
本課內容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第五課“文化創新”的第二框。文化多樣性、文化的傳播與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都是為講解文化創新服務的,同時,本課承上啟下,對接下來要學習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精神等知識具有指導作用。進行文化創新是一個社會熱點,具有很強的思想理論性和社會實踐性。怎樣進行文化創新是本課探討的內容,也是本單元的重點、難點和落腳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知道“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理解世界範圍內各種文化相互交流、借鑑、融合是文化發展和創新的重要途徑。
2.能力:培養收集、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態度,增強創新意識。
四、教學物件分析
我所教授的物件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於身邊的文化現象有一定的關注和了解,也有一定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他們感興趣的案例吸引住他們的眼球。但是,對於這些文化現象他們還缺乏“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也缺乏比較分析文化現象的能力。為此,我會在課堂教學中藉助案例多讓學生自主分析,從而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等能力。
五、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文化創新的途徑
依據:本課探究是的是怎樣才能實現文化創新,所以本知識點理所當然地成為本課重點。
突破重點:事例探究法、啟發講授法、情境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法。透過材料探究,循循善誘、得出結論。
2、教學難點:如何在文化創新中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如何正確處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
依據:由於學生很難找出正確方向,分清錯誤傾向。所以,本知識點是難點。
突破難點:啟發講授法、自主探究法、設定問題搶答法。結合材料,在教師引導下,幫助學生找出正確方向,分清錯誤傾向。
六、教學構思
(一)設計理念:
1、在教學中貫徹新課程的理念,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新”地學習,體現新的學生觀和教學觀。
2、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文化現象、引發思考、合作探究、構建知識、啟發正確觀念、反思辯論提升,體現新的學習觀、知識觀。
3、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調動同學們的生活體驗,激發同學們的探究熱情,透過文化創新途徑的探索培養同學們的思辨能力、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社會責任感和愛國熱情。
(二)教法、學法:
1、教法:事例探究法、啟發講授法,情境式教學法、分析歸納法。師生互動,共同探討。
2、學法:合作學習,自主探究法。透過學生自己的觀察、思考、討論、探究,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三)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等
(四)課時:1課時
(五)課程型別:新授課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匯入:首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美妙的音樂《梁祝》。
2、導語:該樂曲可以稱之為中西合璧的典範,其故事情節來源於中國古代的傳說,演奏方式採用西方的小提琴。這就是一種文化的創新,本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文化創新的途徑,匯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課題:文化創新的途徑
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多媒體展示:預習檢測
(二) 合作探究、講授新課
【探究一】
多媒體展示:徐悲鴻的《奔馬圖》和《愚公移山》以及不同時期作者的創作內容。
設定問題:
1、為什麼同一畫家在不同時期,作品所反映的內容不同?
2、從中我們可看出,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並展示:
(請第一小組的代表發言,請第二組的同學來點評)
同一畫家在不同時期作品所反映的內容不同時因為社會發生了變化;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於社會實踐
師生共同複習回顧社會實踐的重要性: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和檢驗標準。【探究二】
多媒體展示:趙本山小品《不差錢》的劇照和一段關於趙本山小品創作的材料。
設定問題:從趙本山小品的事例來看,進行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學生回答(集體回答):立足於社會實踐
過度:文化創新只有這一種途徑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還有哪些途徑。
【探究三】
多媒體展示:材料關於徐悲鴻進行國畫創作時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設定疑問:在進行國畫創作時,徐悲鴻認為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為什麼?
各小組討論、交流並展示:(請第三組同學來回答,請第四組同學來點評)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因為傳統文化當中有一些東西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我們應該繼承下來。但是也有一些不符合社會發展的東西,我們要革除它。並且要推出能夠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即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過渡:除了向傳統文化學習,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播放影片: 中國雜技版《天鵝湖》
多媒體展示:中國雜技版《天鵝湖》的創作過程。
【探究四】
從文化的角度看,為什麼中國的雜技舞劇《天鵝湖》能夠取得成功?
學生討論、交流並回答:(請第五組的同學來展示,請第六組的同學來點評)
因為它能夠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借鑑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
設定問題:文化交流、借鑑、融合就是把握好外來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係,如何把握?
學生討論、交流並展示:(請第七組的.同學展示,請第八組的同學點評)
教師總結:
(1)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2)遵循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基本原則,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過渡: 在中國雜技版《天鵝湖》創作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分歧。
【探究五】觀點一:中國傳統雜技已非常優秀,沒必要借鑑外國的芭蕾求創新,而且,中國版的《天鵝湖》應該全部採用中國傳統的元素。
觀點二:雜技是什麼玩意,老“古董”,不登大雅之堂的“下九流”, 芭蕾藝術是高雅的藝術,我們應該把它照搬過來。
觀點三:這出東西合璧的《天鵝湖》將中國的國粹雜技和西方芭蕾藝術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不僅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又汲取了其他民族文化的長處,非常精彩!
設定問題:誰的觀點更正確?為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並回答:(任意請三位同學來展示)
同學一:觀點一是一味的固守傳統文化,排斥外來文化,是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是一種錯誤的觀點,不值得提倡。
同學二是一味的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是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也不值得提倡。
同學三是正確的觀點,它辯證的看待問題,值得提倡。
在文化創新的過程中,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克服錯誤的傾向
【寓學於樂】
遊戲規則:老師讀完題後說開始答題的時候哪位同學先站起來,回答權就歸誰。任務分配:第一題的搶答權歸第一和第二組,第二題的搶答權歸第三、四組,第三題的搶答權歸第五、六組,第四題的搶答權歸第七、八組。
答題要求:請辨別以下行為屬於那一種錯誤的傾向,並簡要分析:
1.熱衷於過洋節,對傳統節日不屑一顧。
2.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會的烙印,應堅決拋棄。
3.熱衷於國學,對西方文化不屑一顧。
4.為保護我國的文化產業,應抵制外國的文化產品。
學生進行搶答,教師對回答正確的同學予以表彰。
教師總結:在文化創新的過程中,我們要既要反對封閉主義和守舊主義,又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設定問題:在文化創新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什麼樣的方向?
學生討論回答:(請一位同學來回答)
(1)立足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
(2)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3)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三)、知識回顧、課堂小結:
請學生來完成
(四)、熱身活動——我的創新
就黑板的缺點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一個小組派一名代表,說一個改進意見。)
(對積極回答,表現良好的同學予以物質獎勵)
(五)、課後反思、昇華提高
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為我國今後文化事業的發展提出好的意見和建議,寫一篇小論文,字數800字以上。
八、課後作業: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進行文化創新?
九、板書設計
第二框、文化創新的途徑
一、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於社會實踐
二、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
1、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
“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現代文化
2、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融合。
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
三、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1、克服兩種錯誤傾向
2、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十、課後反思
本堂課既重視知識學習,又重視情感教育;既合理使用了多媒體技術,又注重了師生的互動交流。課前資料準備要充分,透過多媒體放映材料讓學生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讓學生充分討論與發言,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本節課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 導課新穎,利用美妙的音樂將學生帶進課堂,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
2、 利用多媒體展示了豐富的資料,有音樂、有影片、有圖片、有背景材料等,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巧設疑問,利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4、 設定搶答環節和我的創新以及我的小結等活動,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5、 給學生自我展現的機會,四個探究題目讓學生討論交流並發表看法,這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6、 一改政治課枯燥、呆板的特點,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讓政治課變得有趣,生動活潑。
7、 師生進行了很好的互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體現了新課程理念。
8、 教學環節齊全,形式多樣,有創新思想。
儘管儘管精心準備,但還是有一些不足之處:
第一、 個別不積極的學生沒有充分地調動起來;
第二、 課堂時間有限,有些活動沒有充分完全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