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學設計

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第二章《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第二節,主要討論了親代的基因如何傳遞給子代的問題,使學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途徑。從教材安排的位置上看,本節內容既是上一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的自然延續,又是下一節《基因的顯性和隱性》的基礎,體現了知識的內在邏輯聯絡。

  二、學情分析:

  1、學生有細胞核、染色體、DNA等知識做基礎,但終因基因這類問題比較抽象,學生在思維認知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難,因此可透過回憶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基因的確切位置。

  2、學生對人類生殖非常感興趣,也知道精子、卵細胞的存在,但對於基因和精子、卵細胞的關係以及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知識知之甚少,所以,在課堂教學時應注意多從生活實際出發,透過觀察、分析和討論,加強感性認識,使學生便於理解、掌握。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係。

  (2)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3)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觀察分析圖片、影片資料,理解性狀的遺傳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結果。

  (2) 學會把基因傳遞的複雜問題轉化成研究染色體傳遞的簡單問題,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同科學家發現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減半的事實,體驗科學家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係;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教學難點:親代的基因怎樣傳遞給子代。

  五、課前準備:

  學生:長條帶2條,短紙帶若干,乒乓球,雙面膠帶。

  教師:

  (1)影片: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係

  (2)掛圖:人的正常染色體圖、異常染色體圖

  (3)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動畫課件。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組織學生表演小品《認親》

  提出問題,引入主題。表演小品,欣賞小品,思考問題,帶著疑惑進行新課學習。創設有趣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學習新課

  一、基因、DNA和染色體質疑:基因在什麼地方?

  (一)染色體與DNA

  1、展示圖片:細胞核中的染色體

  2、指導學生觀察30頁圖2

  3、製作染色體模型

  4、鼓勵學生總結細胞核、染色體和DNA的關係

  (二)基因

  指導學生在自制模型上標出基因的位置

  (三)基因、DNA和染色體

  引導學生繪圖表示三者之間的關係回憶舊知:細胞結構

  觀察、思考

  組裝模型:長條帶和短條帶代表DNA;乒乓球代表蛋白質;用雙面膠帶黏貼條帶和乒乓球,代表染色體。

  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在紙帶上塗上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基因。

  繪圖表示三者之間的關係,班內展示,師生、生生之間互評、補充。

  透過產生疑問、自主閱讀、製作模型、標註基因、繪圖等環節,最終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理解並掌握基因、DNA和染色體之間的關係。

  二、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與基因的存在規律

  1、指導學生觀察30頁圖1

  2、展示:人的正常染色體圖、異常染色體圖

  觀察、思考、討論、回答歸納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的特點,並以此類推生物體細胞中DNA和基因的特點。

  三、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

  (一)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

  1、組織學生填寫32頁圖7-13

  2、佈置自學內容:31頁第2、3自然段

  (二)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

  引導學生使用類比的方法解釋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規律。

  組織學生利用自制模型模擬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過程。

  小組討論,完成圖表,展示評價,相互補充。

  基因在染色體上,其變化與染色體的變化同步。

  組內交流後繪圖,班內展示。

  利用自制模型模擬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過程。

  根據染色體的傳遞規律類推出基因的傳遞規律,認同科學家發現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減半的事實,體驗科學家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體驗科學發現的樂趣。四、承上啟下提問:子代獲得了父母的基因,就一定會表現出和父母相同的性狀?聯絡自身,做出猜想。承上啟下,為《基因的顯性和隱性》做鋪墊。本節小結提問:你有哪些收穫和疑惑?思考、回答歸納總結,收穫新知。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一、基因、DNA和染色體

  基因:

  DNA:

  染色體:

  二、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

  父親 母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