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教學設計(通用8篇)
《陋室銘》教學設計(通用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陋室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1
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一系列文言文的學習,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對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經過以往的閱讀訓練,學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等學習活動中來。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掌握相關的文言字詞,朗讀、翻譯並背誦課文,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透過反覆誦讀,感知文章內容,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疏通文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層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
1.誦讀、品味優美的語言。
2.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理解託物言志的手法。
預習任務:預習課文,熟悉生字難詞,結合課文註釋瞭解課文大意。
教學方法:“四步朗讀法”。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在中國的諸多文化遺蹟當中,有很多帝王將相的宮府宅邸,它們或者以豪華氣派讓人驚歎不已,或者以設計精巧讓人流連忘返。但有一處居所,它又小又簡陋,但是因為房子主人的一篇銘文而傳頌千載。這就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下面讓我們學習一篇傳誦千古的短文《陋室銘》,一起走進“陋室”,走進劉禹錫的精神世界。出示課題。
(二)整體把握,解讀探究。
1.作者介紹。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詩人,哲學家。
2.解題。
陋室,意為簡陋的房子。
“銘”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教師補充:墓誌銘、座右銘。
3.讀準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熟悉生字讀音,揣摩停頓、語速、語調,感知文章內容。
2.讓一名學生試讀全文,師生評價優劣(評價停頓、語速、語調等)。
3.聽讀錄音,要求聽清字音,明確停頓。
4.老師帶讀。
5.大聲地朗讀:齊讀,男女生讀。
6.再讓一名學生朗讀,師生評價、指導。
“銘”是一種用韻的文體,讀起來琅琅上口,極具音樂美。那你知道“銘”文為什麼讀起來琅琅上口嗎?
(明確:一是因為押韻,請用空心圈圈出韻腳字;二是因為文章多用對偶手法,句式整齊,節奏明快,讀來琅琅上口。)
7.齊讀課文。(要求將韻腳字讀得清晰、響亮,把握好節奏,體會音樂美。)
4.讀懂課文。
1.學生先自個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理解文意,把重點字詞和不理解的詞句做上不同的標記,然後集體解決。
2.在理解課文意思的基礎上齊讀課文,讀懂課文。
5.讀出感情。
要想把文章讀得有感情,還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還得從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寫起。
劉禹錫的《陋室銘》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名文”,但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據說當時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當刺史。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還撰寫了一幅對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這個舉動可氣壞了知縣,於是他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調到城北,並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劉禹錫觸景生情,又寫了一幅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縣官實在是欺人太甚,於是便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
1.從故事中,你知道作者為什麼把自己的住房稱為“陋室”了嗎?
陋室,陋室,真的陋嗎?請將文中描寫陋室的句子用括號括起來。
朗讀這些句子,邊讀邊想像: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點撥:注意要把握好“上”和“入”的重音,“有”和“無”的輕重對比。
小結: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寫了陋室的有關情況?
2.在這位被人尊稱為“詩豪”的作者心中,這樣的“陋室”還“陋”嗎?
作者在文中用哪句話說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
明確:“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你覺得該怎樣讀才能表現出劉禹錫的自信樂觀、高雅脫俗呢?
(大聲地讀,自豪地讀,兩句語調一低一高,形成對比,強調“德馨”二字)
3.過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本文最富感情,最能體現作者理想追求的一句,這句話是怎樣引出?又是怎樣作結的?
文章用“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來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其中的“山”和“水”比喻“陋室”,“仙”和“龍”比喻“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像這種用相關的比喻來引出寫作物件的手法,叫做“比興”。
朗讀指導:要讀得抑揚頓挫大氣磅礴。
文章結尾再將自己的陋室和諸葛廬、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楊雄相提並論,表明作者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遠大抱負,在政治上和文學上都幹出一番事業。接著引用了孔子的名言“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後半句,包含著“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的意思,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何陋之有?”反問,讀響亮,讀出一種豪氣。
4.作者寫陋室有何用意?僅僅是為了告訴我們陋室的狀況嗎?
點撥:作者藉助對陋室的描寫,含蓄的表達了自己感情、抱負和志趣,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
“託物言志”是指透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從“銘”這種文體的特點以及文章意思,可以悟出作者借這篇“銘”讚美簡陋的居室,要表達的是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5.走進作者的內心,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6.背誦課文。
試著當堂背誦課文。
(三)課堂總結,作業提升。
1.背誦課文。
2.試著寫一兩個對偶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關於學習、處世、立身的)。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閱讀主題是“修身正己”。《陋室銘》透過對“陋室”不陋的描寫,表現了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本課體現了人教社統編版教材本單元的編寫意圖,即: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中華傳統美德,以及時代對這些美德的呼喚。
【學情分析】
本文在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學生上初中後已經學習了先秦、魏晉南北朝、宋代、清代等不同時期的文言文或文言語段,擁有了一定程度的文言語感,掌握了基本的古漢語知識和文言文閱讀方法。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類比的寫作手法,領會文章的意蘊。
3.聯絡現實生活,對文章內容和表達形成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類比的寫作手法,領會文章的意蘊。
【教學難點】
聯絡現實生活,對文章內容和表達形成自己的心得。
【教學過程】
一、由劉禹錫的經典詩句匯入本課學習
二、知人論世,把握文體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完善課前蒐集的作者生平、作品背景和文體介紹,然後分別展示交流結果,教師明確要點。
三、依韻誦文,疏通文意
(一)找一找
學生活動:聽課文的範讀錄音,把表示韻腳的字,在書上圈畫出來。
(二)挑一挑
把構成駢句的短句挑選出來,自己出聲讀一讀,然後嘗試背誦它們。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三)劃一劃
在書上用“/”,劃出前面所找的四個駢句的斷句,然後再讀讀它們。
(四)譯一譯
活動一:以小組為單位,疏通文意,交流並嘗試解決預習過程中有疑問的地方。
活動二:全班交流本文的翻譯,明確詞語和重點句子的意思。
四、細讀文字,品味旨趣
本環節主要是透過教師設定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揣摩課文文字背後的內涵,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精神追求。
1.陋室中有什麼?沒有什麼?
2.文章題目為“陋室”,為什麼文中不寫陋室如何陋,而是極力表現陋室“不陋”呢?
3.縱觀全文,陋室的“陋”體現在物質的簡單素樸,“不陋”體現在“惟吾德馨”,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惟吾德馨”?學習本課之後,你的感想是什麼?
五、設定作業
1.用硬筆或毛筆抄寫《陋室銘》
2.閱讀《子劉子自傳》,再結合《陋室銘》一文,給劉禹錫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人物小傳。
六、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陋室 不陋
清雅之境 沒有平民百姓
文雅之人 沒有世俗樂曲
高雅之事 沒有官府公文
惟吾德馨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3
一、教材分析
《陋室銘》是編排在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是講讀課《短文兩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愛蓮說》。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裡地理解文言文;學習課文,從不同角度感受中華美德以及時代對這些美德的呼喚。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經過上半學期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於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
三、學法指導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2.一對一互譯課文;
3.設計板書表現課文,理解文章寓意。
四、教學設想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五、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字詞。
2.反覆誦讀,領會文章內容,併力求當堂成誦。
3.體會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4.正確理解文中所表現的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朗讀並分析文章的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方法:誦讀法、品讀法
課時計劃: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由作者的詩句匯入,吸引學生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曾一度遭受被貶官的命運,但他卻能夠坦然面對,並寫下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名句;有這樣一位詩人,他面對著令許多文人墨客都感傷的秋,依然能樂觀地寫下“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千古名句。那麼,這位詩人到底是誰呢?
(二)學生介紹作者
劉禹錫(772~843),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曾被白居易譽為“詩豪”。
(三)解釋題目“銘”的含義
由甲骨文演變到金文談起,解釋什麼是“銘”?
(四)出示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停頓,讀出韻味。
2.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3.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並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4.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五)讀“銘”
1.出示劃分好節奏的原文,學生自由朗讀。
2.去掉節奏,指生讀。
3.去掉標點,指生讀。
4.按照古人的方式豎版文字,從右往左,學生齊讀。
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覆進行,要引導學生採用自由讀、個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做到五分鐘內至少讀三次。
(六)譯“銘”
結合書下注釋譯此文,將不理解的內容標註下來。
1.出示重點字詞,指生譯。
2.指生通篇翻譯。
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我採用兩人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要求學生一對一,一人讀一人譯,互相幫助指正,教師可做適時的指導與歸納總結。
(七)品“銘”
1.“斯是陋室”和“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找主旨句)
2.“德馨”體現在哪些語句中?
3.我們可以看出劉禹錫什麼樣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
(出示背景資料)
這一環節中,設計一些問題按序丟擲,要求學生抓住中心句,帶著學生深入課文。力求讓學生在每一句課文理解中都綻放出思維的火花。
(八)撰“銘”
請你模仿文中的句式,為自己撰寫一句座右銘,鼓勵一下自己。
(九)齊背《陋室銘》
(十)教師寄語:心清氣自華,德厚品自高。
(十一)佈置作業:
蒐集並欣賞劉禹錫的詩。
板書設計:
德馨
陋-----------------------不陋
景、人、事、心境
教學反思:
知識是基礎,能力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逐漸獲得的,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輔相成。過去文言文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老師引導學生逐字、逐句、逐段翻譯,繼而繁瑣分析,使文言文教學耗時多而成效少。在這堂《陋室銘》的教學中,我摒棄了過去脫離能力培養去孤立地傳授知識的教法,注重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以及相關材料自引疏通課文的文意,並嘗試解決文章整體大意。為此,在引導學生掌握文言字、詞等知識過程中,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以培養和提高。同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朗讀作為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引導學生採用自由讀、個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
在這堂《陋室銘》的教學中,我尤其注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充分發表自己的感受與見解,只要能答出道道,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個體思維的發展。
但是,教學中也存在著不足的地方:學生在讀和譯的環節上佔用的時間校多,在時間的安排上出現了前松後緊的情況。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字詞,背誦本文
2.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
3.體會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內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託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背誦並默寫課文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
五、教學過程
(一)課堂匯入(3分鐘)
PPT展示圖片金箍棒和羽毛扇,問同學們是否認識這兩樣東西,是否也想擁有它們。大家之所以喜歡金箍棒可能是因為孫悟空,也可能是因為它本身能夠變化,具有魔力,那麼,一把平凡的羽毛扇為何能夠婦孺皆知,流傳千古?原來是因為它的主人諸葛亮。這樣說來,某樣東西的價值似乎與使用它的主人有著密切的聯絡,今天我們要去看看一間簡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間,微妙的關係,一起學習《陋室銘》。匯入課題,並圖解“銘”這一文體。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5分鐘)
1、聽示範朗讀。要求一邊聽一邊給拿不準的字注音,並且劃分節奏
2、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齊讀。要求聲音洪亮,整齊劃一。
(三)分組合作,疏通文意
過渡:讀完以後,你能不能告訴我,這“陋室”真的“陋”嗎?如果不能,也沒關係,可能對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為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現代漢語有很大區別,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內容就讓我們一起來疏通文意。
具體操作:本文共計九句話,全班12個小組,前9組,每小組翻譯一句話,其餘三組做評委。然後每組推選一位發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釋重點字詞,再翻譯整句話。
(四)抽絲剝繭,感悟情思
經過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經瞭解了文章內容,那麼現在能回答老師前面提出的那個問題嗎?(ppt展示問題)作者筆下的這間“陋室”真的“陋”嗎?請說說理由。(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板書)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認屋子簡陋,又不覺得簡陋,因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描寫陋室環境清幽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閒,同時也看出作者較清貧,但作者卻苦中作樂,體現出作者的安貧樂道。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賢人的志趣和抱負。
(五)遠觀全文,探究寫法
問:作者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在寫物,可真實情況是寫物還是寫人呢?答:寫人。
問:主要寫人的什麼?
答:品德高尚
問:那同學們,作者借陋室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這種寫法叫什麼?
答:託物言志
(PPT展示)託物——陋室
言志——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六)回顧全文,歸納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平樂道的志趣。
(七)當堂背誦
比一比,看誰背得準又快
具體操作:以大組為單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龍”形式背誦,比比看哪一組最流暢、清楚、快速。
(八)拓展延伸
(PPT展示兩組寢室圖片,一組是巴蜀中學的,另一組是本校的。前後豪華與簡陋相對比)
教師:雖然我們住得沒有其他學校豪華舒適,但我卻希望這簡陋的屋子因為有了優秀的同學們而綻放無限光彩。老師期待有一天你們能成為柏家中學的驕傲。讓我們深情齊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九)板書
陋斯是陋室
主人品德高尚
陋環境清幽安貧樂道
室不陋交往之雅
銘情趣之雅高潔傲岸
反問引用
託物言志
六、教學反思
本堂課的最大優點在於朗讀環節,每一次朗讀都給出了明確的目標。其次是重點較突出——翻譯課文。但是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還需改進。首先,課堂整體氣氛不活躍,尤其是在翻譯環節的發言,形式過於單調,沒有充分發動大部分同學積極思考,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說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在翻譯過程中沒有給予學生必要的方法指導,本課較簡單,可以讓學生只看原文自行翻譯,有疑問時看課後註釋,若不能及時解決,可提出來讓同學們一起討論,若還是沒有結果,老師再進行點撥指導;再次,本課採取小組逐句翻譯的形式,這不適用於簡單的文言翻譯,不妨大膽讓學生自行翻譯;最後,本堂課最大的弊病是教學時間掌握不當,內容不夠精當,故導致教學任務沒有按時完成。今後的教學任重而道遠,希望能在各位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大進步。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並板書課題《陋室銘》(劉禹錫)及教學目標
二、學習課文
(一讀 理清思路)(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1、本文題目是什麼意思?
明確:文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為自己簡陋的屋子寫的一篇散文。本文為駢體文,簡介駢體文的特點。“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2、學生試讀課文。
3、學生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儘量讓學生來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
4、如果給課文分三個層次,該怎樣劃分?
明確:第一層從開頭到“唯吾德馨”,第二層從“苔痕上階綠”到“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為文章結尾。
(二讀 品析詩句)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麼?“有山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麼?
明確:前二句類比“陋室”,後兩句暗喻自己。
2、陋室內外是什麼顏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明確:綠色,青色,景色別緻幽雅(幽)
3、與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點?
明確:鴻儒 ,無白丁(雅)
4、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麼?有何特點?
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
5、作者用什麼來類比自己的陋室?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6、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麼幽靜安寧的環境。
7、“鴻儒”可否換成 “群儒”?
不能。“群儒”則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
(三讀 領悟內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讀一遍)
1、“往來無白丁”含什麼感情?
清高自賞(含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階級侷限性所決定)
2、能否將“閱金經”改為“閱五經”,為什麼?
明確:不能。因為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中找到某種寄託,“閱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折射。
3、首尾句有何關係?
首句用了比興寫法,尾句與首自互相呼應。
4、本文題目為“陋室銘”,文章又說“何陋之有”?這些不矛盾嗎?
不矛盾。題中之“陋”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為“鄙俗”之義,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5、引導學生總結全文的構思。全文起於比興,繼而對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寫,再透過類比,巧妙地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6、文章託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現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汙,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學小結
四、全班競背
①學生自由背,
②小組中相互背,
③全班競背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讓學生了解押韻的字和押韻的作用。
3、引導學生了解劉禹錫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字詞,瞭解託物言志的寫法,韻文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並進行創作性思維創作。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解釋題目,介紹寫作背景
1、匯入課文:
師:前一階段有一首《考試銘》流傳很廣,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惟吾閒情。小說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遊樂廳。心裡雲:混張文憑。)
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實是根據哪一篇文章仿寫的呢?
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文章《陋室銘》。在這裡我要提一點,語言的形式總是受制於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的。“考試銘”讀起來很好笑,但沒有什麼價值。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劉禹錫的這篇陋室銘,對比一下就會明白,不管是從節奏上,意境上,思想上,陋室銘都遠遠高於考試銘、
2、解釋題目:
大家齊讀一遍課文。
題目中"陋室"是什麼意思?、簡陋的房子、“銘”是什麼意思?、銘是古代一種刻於金石上的押韻文體,多用於歌功頌德與昭申鑑戒、明白了"陋室銘"三個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題意,就是對陋室進行歌頌、結合內容,我們可以知道作者主要是要對陋室內的人的高尚品德進行歌頌。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
3、介紹作品背景:
大家知道多少有關劉禹錫的事?給大家講個有關這篇文章來源的小故事吧:
貞元九年(793),劉禹錫中進士後,官至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可謂官運亨通。後因他參加王叔文的永貞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德宗皇帝貶至安徽和州當通判。按當時地方官府的規定,他本應住衙門三間大廈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縣是個勢利之徒,他見劉禹錫貶官而來,便多般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縣城南門,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門,由原先的三間屋縮小到一間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狹小,一次比一次簡陋,全家老小根本無法安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劉禹錫提筆寫下了《陋室銘》這篇文章,並請他的好朋友,當時的大書法家柳公權書碑勒石,立於門前,以示“紀念”,一時轟動朝野。
現在,一千多年過去了,沒有人會記住那個勢利的縣官,但劉禹錫的這篇《陋室銘》,卻光照歷史,留傳千古。
二、解釋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1、解釋字詞:
請同學們藉助書下注釋翻譯課文。把不懂的詞句畫下來,準備提問。
回答同學們的提問,等同學們沒有問題後,有重點地解釋課文、
重點字詞:
詞類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名詞活用為動詞,聞名,出名。
苔痕上階綠上: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長上。
無案牘之勞形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
賓語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問代詞“何”作賓語,前置。其中的“之”,為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這句話是出自《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裡,就不簡陋了。”
2、理解課文內容:
齊讀一遍課文,提問同學來翻譯課文,老師從旁提示、
(譯文:山的名聲不在於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也就有了名聲。水的名聲不在於水的深淺,只要有了龍的存在也就有了靈氣。雖然我所處的是一間簡陋狹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樣可以四處傳播。苔蘚爬上了臺階,呈現一片碧綠。小草映著門簾,室內滿是青蔥。平日裡談笑的都是博學通達的大學者,來來往往的沒有一個是沒有文化不學無術的人。可以隨心所欲的撥弄那未經雕飾的琴,翻閱研讀用泥金書寫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使耳朵的聽覺紊亂,也沒有眾多的公文需要勞心傷神。這間簡陋狹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又如同西蜀的揚雄故居般出名。就像孔子說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麼理由說它是簡陋的呢?)
給課文分層:
(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以山水引出陋室、德馨一詞統領全篇,是文章的點睛之筆,點明全文主旨、
(苔痕上階綠、無案牘之勞形)透過對居室環境的描寫,說明"陋室不陋"三句話分別從環境,交往人物,室中事三個角度來說明。
(南陽諸葛廬、何陋之有?)總結全文,照應開頭,說明陋室不陋、
課文是如何圍繞“德馨”來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環境恬靜、雅緻,令人賞心悅目。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之雅:可見縱情暢懷、談笑風生的情狀。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情趣之雅:可見撫琴調絃、展卷讀經的怡然情態。可知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孔子云:何陋之有?”---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再朗誦一遍課文,結合意思,在朗誦的過程中,試著把它背誦下來。
三、完成課後作業,: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
1、知識: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技能: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
4、態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設計理念: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位、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滲透時代觀念--與時俱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怎樣設計呢?(學生自由發言)唐朝的劉禹錫他和部分同學一樣喜歡簡陋的居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樣?(板書:《陋室銘》劉禹錫)
二、簡介作者、解題(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回答,教師適當補充)
1、陋室:簡陋的居室,是劉禹錫的室名。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用韻。(介紹表現文體的字:表、說、記、序。/押韻--刨根問底:立即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韻腳和所押之韻。)
3、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文學家,頗得白居易推崇。
三、初讀課文,熟悉課文
1、學生自由讀(要求大聲朗讀,注意停頓,讀正確、流利)。
2、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注意句讀)。
3、範讀(聽課文錄音)。
4、齊讀。
四、二讀課文,疏通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參照註釋,讀懂課文。(遇到疑難,同桌討論)
2、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決。(鴻、白丁、馨等)
3、指名翻譯。
五、三讀課文,理解課文
齊讀課文,出示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從文中找出體現“陋”的語句)
討論並歸納:“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說明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極為簡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認為作者這樣說對嗎?理由?
討論並歸納: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吳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幽雅、恬靜)
來人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3、作者寫陋室僅是為了告訴我們陋室的狀況嗎?
討論並歸納:透過讚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願追逐名利,不願高官厚祿,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強調本文寫法:託物言志)
4、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
六、課外拓展
1、看材料,思考問題。
教室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閒情。小說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可以睡覺,打呼嚕。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遊樂場。心裡雲:“混張文憑。”
思考:
(1)材料是針對學生中的哪些現象而言的?
(2)那麼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
2、之前已請同學設計過自己的家了,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習劉禹錫,為你的家取個名,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七、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1、稱頌:人品高尚。
2、批評:逃避世俗,缺少為國為名的奉獻精神。
八、小結:學習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
反思:
《陋室銘》 是一篇名傳千古的美文,透過對簡陋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不慕榮利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結合本文的教學過程我有幾點反思:
1、文章的教學目標設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教學設計能夠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落實重點和難點。
2、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比較注重滲透學法的指導,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3、本文注意了以讀為主,在朗讀過程中,使學生們感受“銘”這種文體的篇幅短小,語句押韻、語言優美的特點,進而對課文的形式美有深刻的認識。還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注意對學生適時的點撥,有層次的進行朗讀指導,不僅讓學生會讀還要讀好,讀準節奏、讀出感情、讀出韻味,真正把自己融入文章中來,並且注意利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鼓勵。最後,運用“整體板書”和“回譯法”讓學生進行背誦,加深記憶。總之,用朗讀貫穿教學的始終。
4、注重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採用小組合作競爭的方式,答對加分,答錯扣分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的興趣。
5、把握文言文教學的重點:積累文言詞彙、句式等常識,準確翻譯文章,為以後的文言文學習打好基礎。再說,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就必須理解課文字句,所以我在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文言知識,藉助課下注釋,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弄懂文章的此句意思。
6、讓學生參與課堂和學習的全過程,做知識和思維的主人。
學生們對於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僅僅限於在課堂上由老師帶領的分析,還包括課前對課本的預習,對重點知識的揣摩,對疑難問題的質詢。更包括課後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和演繹。所以,我從預習這個環節抓起,讓學生參與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做知識和思維的主人。
7、巧妙的設計提問,採用小組合作、教師點撥來解決,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文字。精心設計問題,並形成一個問題鏈,讓這些問題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內容串聯起來,每個問題都讓學生從課文內容出發,挖掘其意義,讓學生在每一句課文的理解中都綻放出思維的火花,最後運用課文內容的內在聯絡和前後呼應把它連線在一起,融匯貫通,把全篇課文的講析內容全部帶了出來,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串珠成鏈”的整體把握效果。這種方式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不讓人覺得死氣沉沉,而且問題與問題之間環環相扣,從屋外到屋內,從景到人到趣,一步步地隨著學生自主地交流探討深入進去,使學生在深入的過程中理解全文。 這其中,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激發其競爭意識和學習興趣。
8、對於課堂的時間安排如再緊湊些,讓學生當堂完成練習,更有利於教師對學生學習反饋的掌握。
又有一次面對鏡頭的經歷,讓我在課堂中又多一次歷練,相信,以後,我會比這次更從容不迫、沉穩鎮定地應對課堂,和學生的互動會更加融洽、自然。
總之,這一堂課,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讓我收穫了許多,懂得了許多!我想,我只能夠腳踏實地,認認真真的思考教學中問題,我才可能在教師成長的路上走得穩、走得遠!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實詞,正確翻譯全文。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3、學習託物言志表現手法。
二、教學重點:
1、託物言志手法。
2、翻譯並背誦全文。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不愛慕榮利的高尚情操和安貧樂道生活情趣。
四、教學方法:朗讀法、點撥指導法
五、教學過程:
(一)激發匯入
(二)簡要了解作者及背景
(三)字詞積累
(四)學生朗讀課文,教師點撥朗讀技巧。
(五)學生結合註釋,正確的翻譯課文。
1、自主翻譯
2、合作交流
3、提問並適當點撥
六、學生理解課文
方法:問題啟示法
1、文章開頭運用什麼手法引出“陋室”?
2、作者從哪個方面寫出了陋室不陋?
3、文章最後為什麼要提‘諸葛廬’和‘子云亭’呢?
4、作者在文章結尾引用孔子的話有什麼作用?
5、作者寫陋室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板書設計
物 託物言志 志
高尚情操
陋室 安貧樂道
作業
1、正確翻譯課文,完成練習冊。
2、背誦全文 。
《陋室銘》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文言文教學。我用了一課時,上完後,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教學任務完成,教學順利。但是,今天改完基礎訓練冊後發現,許多學生作業錯誤很多,字詞翻譯全班只有幾個同學全對。問答題有幾個沒寫的,中間對課文的內容掌握的也不夠好。我認為這節課不太成功,原因有:
1、課文朗讀少,課前預習不好。
2、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性較差。所以以後設計問題要精,組織課堂能力要強。讓學生做好充分預習,多讀課文,熟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