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女子不如男》教學設計
《誰說女子不如男》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誰說女子不如男》是豫劇的優秀傳統劇目,體現了豫劇激昂奔放的特點。本課透過分析音樂要素及方言為切入點,讓學生快速掌握河南方言咬字的行腔特點,使學生獲得對豫劇生動感性的認識,感受豫劇的魅力。透過延伸拓展,瞭解中國戲曲的淵源,不同劇種獨特的地域風情。課件中影片的加入,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感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豫劇。
在授課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體驗,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聆聽、感悟、欣賞音樂的氛圍。以欣賞、模唱、模仿為主線,引導學生掌握豫劇的唱腔特點,感受豫劇的魅力。
二、授課課型
欣賞課
三、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豫劇的風格特點,有韻味的跟唱《誰說女子不如男》,並輔以簡單的身段動作進行表演。
2、瞭解豫劇的相關知識,走近豫劇大師常香玉。
3、感受豫劇魅力,瞭解唱腔特點,進一步認識中國的戲曲劇種。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有韻味的演唱《誰說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劇的行腔韻味。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匯入
1、播放《花木蘭》動畫影片。
2、提問:動畫中的主人公是誰?(花木蘭),誰能用一句話來介紹她?(巾幗英雄、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3、師總結:同學們對花木蘭非常瞭解,人們透過不同的形式來讚頌花木蘭,今天我們來欣賞戲曲是如何塑造花木蘭的英雄形象?讓我們一起走進戲曲世界。
【設計思路:動畫片《花木蘭》學生比較熟悉,透過花木蘭匯入,形象生動,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
三、欣賞《誰說女子不如男》
1、初聽戲曲《誰說女子不如男》
(1)中國的戲曲種類很多,塑造花木蘭最具有代表性的戲曲就是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大螢幕出示)我們一起來聆聽。
(2)播放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學生思考並討論:戲曲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音樂有何特點?(從唱腔、歌詞、伴奏、旋律、節奏等音樂要素入手分析)
(3)分小組交流(裝飾音、下滑音、節奏鮮明)。
(4)師總結:豫劇唱腔流暢,節奏鮮明,極具口語化,吐字清晰。
【設計思路:初聽作品,透過小組討論,調動學生集體合作,初步掌握豫劇唱腔特點。】
2、復聽並分析《誰說女子不如男》
(1)再次聆聽,著重聽每一個樂句的最後一字,有什麼發現?(尾音重,方言)
師總結:濃重的方言、獨特的唱腔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豫劇唱腔最明顯的特點。
(2)你們能聽出有哪幾種伴奏樂器嗎?(板胡為主,輔以小三絃、二胡、笛子,以硬木梆子擊節)
(3)分析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誰說女子不如男》是女扮男裝的花木蘭在奔赴戰場途中所唱的一段唱腔。同行中有一位不願打仗的壯士說:“這天下苦事都讓我們男子做了,這女子家成天在家享清閒。”為了開導說服他,花木蘭列舉事實說明女子們的功績,得出“這女子們哪一點不如兒男”的結論,唱得壯士啞口無言。
A、這裡用了豫劇唱腔:二八連板。(一板一眼,起於眼,落於板)各句緊緊相連,節奏短促,“吶”字用了一個甩腔,表現想要說服壯士的誠懇的感情特徵。
B、唱腔中出現的裝飾音。
C、唱腔中的下滑音
D、唱腔中的甩腔
掌握這幾個音樂要素,再加上河南方言,也就大致掌握了豫劇的唱腔特點。
(4)介紹豫劇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地方戲曲劇種。其音樂分為豫東調和豫西調,具有奔放明朗的特點。伴奏樂器以板胡為主,輔以小三絃、二胡、笛子,以硬木梆子擊節。
(4)學生分組用河南方言練讀歌詞
【設計思路:分析《誰說女子不如男》,進一步瞭解豫劇唱腔特點,以方言為切入點,為後面模唱豫劇奠定基礎。】
3、 再次聆聽《誰說女子不如男》並模唱。
4、 播放三歲孔瑩演唱的《誰說女子不如男》。
(1) 看影片,默唱。
(2) 模仿唱腔(依據剛才所練河南方言的行腔咬字去“唱”,豫劇的韻味有了)
【設計思路:觀看三歲孩子演唱,極大的激勵學生的情緒,在讚歎孩子演唱的同時,使學生更準確更精神的演唱,模仿韻味也會更上一層樓】
5、 模仿豫劇動作
除了唱腔上的.特點,動作和誇張的表情也是戲曲與歌曲最大的區別。
學習豫劇動作:
(1) 劍指、亮相動作。
塑造花木蘭巾幗英雄、女中豪傑的形象。
(2) 師邊表演邊唱,生模仿。
【設計意圖:聽、看、模仿,瞭解豫劇的唱腔,動作特點】
6、模仿秀
(1)觀看豫劇大師常香玉影片。
(2)模仿大師常香玉的唱腔,帶動作演唱。
(3)介紹常香玉
豫劇演員的表演惟妙惟肖,但是,你們知道影片中的演唱者是誰嗎?她就是豫劇的一代宗師常香玉。她被人們尊稱為豫劇皇后,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代表作品有:《花木蘭》、《拷紅》、《白蛇傳》等。她在70年的藝術實踐中,不斷精益求精,千錘百煉,在豫劇界中獨樹一幟,自成“常派”,成為豫劇演唱藝術中的傑出代表。同時她也是一位愛國藝人,在朝鮮戰爭時期,她拿出自己全部收入向志願軍捐獻了一架戰鬥機。正因為她是這樣一個女中豪傑,所以才能將花木蘭演繹得惟妙惟肖。
(4)讓我們跟隨豫劇大師常香玉,完整的演繹《誰說女子不如男》
【設計意圖:從開始的模唱到模仿三歲小朋友孔瑩再到豫劇大師常香玉,讓學生從簡單的學唱逐步慢慢掌握豫劇的唱腔特點,循序漸進。】
四、拓展延伸
1、播放呂劇《姊妹易嫁》唱段。
思考並回答:
(1) 知道這是什麼戲曲嗎?(這就是我們山東的地方戲曲--呂劇,採用山東方言演唱,旋律質樸清新,唱詞通俗易懂,唱腔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
(2) 能說出呂劇的伴奏樂器嗎?(琵琶、揚琴、三絃、墜琴)
2、介紹呂劇
呂劇是山東的地方戲曲劇種,音樂是從山東漢族民間俗曲演變而來的“坐腔揚琴”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而成。其唱腔以板腔體為主,兼唱曲牌。曲調簡單樸實、優美動聽、靈活順口、易學易唱。
3、同學們還知道我國有哪些地方戲曲嗎?(浙江越劇、河北評劇、安徽黃梅戲、四川川劇等)
【設計意圖:簡單瞭解山東地方戲曲--呂劇,瞭解中國著名地方戲曲劇種名稱】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欣賞並演唱了豫劇唱段《誰說女子不如男》,瞭解了豫劇的唱腔特點,領略了豫劇的激昂奔放。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全國許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劇種,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每個地方的戲曲,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地域風情,如京劇的雍容華美,崑曲的典雅精緻,豫劇的高亢悲涼,越劇的輕柔婉轉,可以說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戲曲。
希望同學們把祖國優秀的戲曲文化傳承下去,讓這顆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奪目,永遠閃耀在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