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遼、西夏和北宋的並立教學設計

第十課遼、西夏和北宋的並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契丹的興起;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石敬瑭;宋初兩次對遼用兵;澶州之戰和澶淵之盟;遼宋邊境貿易;党項族建立西夏;夏宋間的戰與和。

  2、能力培養目標: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耶律阿保機)和歷史事件(澶淵之盟)的能力。

  3、思想認識目標:遼和西夏都是祖國境內少數民族建立的和北宋並立的政權。契丹族和党項族對我國北部和西北部的地區開發,作出了貢獻。耶律阿保機是契丹族的傑出領袖。從而對學生進行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國家的教育。

  遼貴族對北宋發動的戰爭是掠奪性的非正義的。“澶淵之盟”是北宋 統治者屈辱妥協的結果;但它所帶來的和平局面,對各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有益。遼宋貿易促進了雙方經濟和文化交流,各族人民之間的友好相處是我國各族人民之間關係的主流。

  重點和難點:重點是耶律阿保機建國和澶淵之盟。難點是評價澶淵之盟和北宋時期的民族關係。

  (二)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間,雖然陸續消滅了南唐等割據政權,結束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分裂局面,但並沒有完全統一全國。這時,同北宋並立的還有契丹族於十世紀在北部建立的遼、党項族於十一世紀在西北部建立的西夏、白族在西南部建立的大理等幾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今天我們主要學習遼、西夏與北宋的關係.

  2、講授新課:

  一、契丹的興起

  契丹族原先居住在遼河上流一帶,過著遊牧和漁獵的生活。在北魏時,契丹族同中原地區來往密切,到隋唐時,逐漸地強大起來,唐朝末年,不少中原人為躲避戰亂來到契丹境內,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使契丹人逐步學會種莊稼、紡織、冶鐵、煮鹽和建築城廓、房屋,開始有了農耕和定居生活。同時也使契丹族的統治者逐漸接受中原地區的政治制度和封建文化。

  二、阿保機建國

  1、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政權

  耶律阿保機是契丹族迭剌部的貴族,迭剌部接近中原地區,與漢族接觸較多,經濟發展比較迅速,逐漸成為八個部落中最強大的一部,阿保機由於很有膽略,多次立下戰功。907年被推為部落首領,不久,他統一了契丹各部。916年,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今內蒙巴林左旗南)。阿保機就是遼太祖。建國後,他重視農業生產,任用漢人韓延徽等,制定各項典章制度,積極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在位期間,創立了契丹文字。阿保機為契丹的統一和契丹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是契丹族傑出的政治家。

  2、契丹改國號為遼

  契丹國建立後,成為北方一個強大的政權,極盛時期的疆域東到大海,西至阿爾泰山以西,北到色楞格河流域,南到河北中部和山西北部,境內生活著契丹、漢、女真、回鶻等族人民。

  石敬瑭做了後晉的皇帝,向比自己年小十多歲的耶律德光稱兒皇帝,尊耶律德光為父皇帝,又把幽雲十六州割給契丹。這一地區,農業發達,它的割讓使契丹的實力大大增加。耶律德光在947年,改國號為遼。

  三、澶淵之盟

  1、北宋初年對遼的兩次用兵

  北宋初年,宋太宗曾兩次對遼用兵,想奪取幽雲地區。。北宋的兩次用兵都失敗了,只好採取了防禦政策。楊家將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楊老令公是以楊業為生活原形加以創造的.。

  2、澶淵之戰和澶淵之盟

  宋太宗收復幽州、雲州等地區的失敗,暴露了北宋王朝封建統治的弱點,使遼統治者更加放心地南進。1004年秋,遼軍大舉進攻北宋。遼軍採取避實擊虛的戰術,繞過宋軍堅守的城池,深入到黃河岸邊的澶州,威脅東京。宰相寇準力主抵抗,並要求皇帝親征,宋真宗勉強來到澶州城。宋軍士氣大振,打敗了遼軍的進攻,形成遼宋對峙。

  遼看到沒有取勝的可能,提出議和。寇準堅決反對議和,宋真宗不加理睬。就這樣,在遼宋雙方基本上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宋真宗為貪圖苛安,與遼議和,簽訂了澶淵之盟。遼答應撤兵,而宋則每年要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

  澶淵之盟的訂立,對遼來說,澶淵之盟不僅使遼軍安然撤走,還獲得了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歲幣”。對於北宋來說,這是一個屈辱的和約。“歲幣”成為北宋人民的沉重負擔。但是它也有其積極的作用。它基本上結束了遼宋間的戰爭,維持了遼宋間長期的和平關係,有利於遼宋雙方經濟的發展,也加強了雙方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邊境貿易的發展,是符合人民願望的。

  3、遼宋邊境的互市

  澶淵之盟以後,遼宋雙方開展邊境貿易,設立榷場。北宋用絲織品、稻米、茶葉等,換取遼的羊、馬、駱駝等牲畜,豐富了兩地人民的物質生活。同時,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術也傳到遼,使遼的制瓷生產獲得發展,遼還雕印了許多的書籍。北方的遼國與北宋維持著長期的和平關係。遼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滿足了各族人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增進了各族人民的友誼,加強了邊疆地區同中原的聯絡,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

  四、西夏的建立

  西夏是羌族的一支党項族建立的政權。他門在唐代中期,居住在今天的寧夏、甘肅和陝西西北一帶,過著遊牧的生活,五代時,党項勢力逐漸強大,北宋初期,党項族的首領接受遼帝的封號,稱夏國王。

  1038年,元昊稱帝,定都興慶,史稱西夏。元昊懂得漢語,喜歡讀漢人的法律和兵書。他仿照宋朝,建立了一套官制、兵制、創制西夏文字。重要官職,有的還由漢族知識分子擔任。西夏境內居住著党項、漢、回鶻、吐蕃等民族,主要從事畜牧業,黃河兩岸有大量的耕地,主要是漢族人民從事農業。

  五、夏宋間的戰與和

  元昊稱帝以後,為提高國威,鞏固統治,多次發動對宋的戰爭。戰爭使北宋遭到嚴重損失,也使西夏傷亡慘重,財力匱乏,對宋貿易中斷,引起了西夏人民的不滿。元昊被迫與宋講和。1044年,雙方達成和議:元昊向宋稱臣,北宋每年送給西夏“歲幣”包括銀7萬兩、絹15萬匹和茶葉3萬斤。北宋統治者用每年送給西夏“歲幣”的辦法求得苟安,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議和後,雙方在邊境地區進行貿易,北宋用絲織品、糧食、瓷器等,換取西夏的馬、牛、羊等。同時西夏積極吸取漢族文化,模仿北宋設立太學和各級學校,把很多漢文書籍,翻譯成西夏文,西夏人還用漢文和西夏文印刷了大量的佛經、醫書、曆書等,還編寫了文學、醫學等著作。

  3、板書設計

  第十課   遼、西夏和北宋的並立

  一、契丹的興起

  二、阿保機建國

  1、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政權

  2、契丹改國號為遼

  三、澶淵之盟

  1、北宋初年對遼的兩次用兵

  2、澶淵之戰和澶淵之盟

  3、遼宋邊境的互市

  四、西夏的建立

  五、夏宋間的戰與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