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學設計範文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的:
1.結合註解,疏通字句,讀懂文章大意
2.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巨大貢獻
3.結合本文的結構,瞭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巨大貢獻
2、分析關鍵語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聯絡現實,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哪裡有聲音,哪裡就有力量;哪裡有口才,哪裡就有戰鬥的號角,就有了勝利的曙光“一人之辭,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古有戰國蘇秦數國遊說不辱使命,三國孔明力排眾議舌戰群儒,今有愛國領袖宣傳救亡圖存演講風起雲湧,不戰屈人之兵,謀劃臨陣倒戈,戰前的動員,士氣的鼓舞,人文的凝聚,乾坤的扭轉&8226;&8226;&8226;&8226;&8226;&8226;這一切都要透過口才表現出來,口才在無形之中改變了歷史的程序,推動了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毫無疑問,口才也是一種巨大的生產力
當今社會,人們也已認識到口才的重要性了,甚至不惜花重金去培養自己的口才,以使在將來的工作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那麼同學們對自己的口才有自信嗎?是否也曾為自己的口才做過努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吧,看看他這個新官兒的頭一把火是怎樣燒起來的&8226;&8226;&8226;&8226;&8226;&8226;
二、背景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是一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的演講辭要想理解這篇演講辭的內涵和意義,我們就先了解一下當時的社會現狀和北大的發展歷程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京師大學堂的誕生,是戊戌變法的產物戊戌變法運動失敗以後,所有新政措施幾乎全部被廢除,只有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總的來說還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習氣十分濃厚的學府因初辦時所收學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貴族子弟,來上學時,有不少還帶著聽差,上學只是為了升官發財,對研究學問沒什麼興趣,而是想方設法混資歷,找靠山蔡元培的貢獻就在於,他把陳腐的北大,變成了學術至上的真正大學他以堅決的氣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採取一系列對症下藥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顯示出全新的風貌不到兩三年時間,北大便從一個培養官僚的腐朽機構一躍而成為全國進步青年仰慕的學府
在辦學方針上,蔡元培提出“相容幷包”,延請陳獨秀等大批新學人物和劉師培等舊學人士進入北大,並裁減了不稱職的教員,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舊的人物經過這番整頓,教師隊伍的素質大大提高與此同時,他還在學生中間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養學術研究風氣,樹立新道德新風尚
這次就任北大校長的演說是回國後的第11場演講
這場演說是在1917年初,蔡先生已步入知命之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尚在酣戰之中,國內正處軍閥混戰階段,正像國父孫先生說的需要蔡先生“去那歷代帝王和官僚氣氛籠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國性的教育”於是就有這場演說的發生,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
三.合作學習
(一)這是一篇演講辭演講辭,即為準備演講而寫成的文稿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演講辭該怎樣寫才能在演講時取得良好效果?
【學生合作討論】
1.演講是用口講的,所以要通俗易懂,儘量口語化
2.語言一定要精彩、生動,這樣才能吸引聽眾;如果語言枯燥無味,聽眾覺得沒意思
3.演講要面對很多的聽眾,而聽眾都是帶著目的來的,所以演講一定要有針對性,講聽眾關心的、想聽的東西
4.演講要能打動聽眾的心,要有感情,有較強的感染力寫演講辭的時候要注意怎樣才能抓住讀者的心,怎樣才能使語言具有感染力
5.演講是一講而過的,聽眾沒時間慢慢理清思路、細細推敲字句,所以演講辭必須——觀點明確,思路清晰
6.另外,這麼多聽眾聚在一起,可不是隻來聽聲音聽故事熱鬧,對吧?
因此演講辭必須有內涵,有思想,讓人聽了有所收穫
(二)今天我們學的是演講辭中的一種——就職演說,即擔任某一職務,在走馬上任、宣誓就職時發表的演說同學們想一想,作為剛剛上任的新官,在自己的職位上發表第一次演講,這演講辭該說些什麼好?假如現在你擔任了某一職務,要來寫一篇就職演說,你會怎樣寫?說說你的內容要點
【學生合作討論】工作方法、策略、任期內要實現的目標、提出一些希望
(三)齊讀課文,感知文字內容 :
課文是一篇演講稿作者開頭簡單交代自己往昔與北大的交往,顯示自己在感情方面與北大的聯絡
之後,即以新任校長的身份,對青年學子提出三點要求:
(1)要求青年學子端正對大學性質的認識,抱定認真求學的正大宗旨,為做學問、為今後的發展打基礎而來,而不是為做官、發財而來
(2)要求青年學子在政治腐敗、道德淪喪的社會背景中,認真砥礪德行,以天下為己任,擔當起匡正流俗的職責
(3)勉勵青年學子相互友愛,共同進步,為促進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形成做出榜樣
在演講的最後,作者告誡青年學子近期做好為了做學問和改良校風必須做好的兩件事:改良講義,添購書籍
第二課時
一、深入探究、領悟內涵 :
蔡元培先生在演講中以改良社會、改造教育的滿腔激情,向當年的北大學子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的殷切期望,顯現了作者獻身社會、獻身教育的高貴人品和高大形象 請大家考慮蔡元培先生為什麼向廣大學子提出這樣的要求
(一)研習第一點希望:抱定宗旨
1、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學生抱定什麼樣的宗旨?
明確:為求學而來,愛惜光陰,孜孜以求,研究高深學問,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為什麼提出這一宗旨,並把它作為最重要的一點呢?
明確:抱定宗旨——以正學風
因為當時來北大讀書目的不是為國為民,而是為一己私利,北大當時存在很多腐敗現象
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來說明
(1)很多學生不以學業為重,而是把大學當作升官發財的階梯因此,平時敷衍塞責,放蕩遊玩,考試時才突擊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
(2)因為熱心做官,很多學生對於教師,不問其學問深淺,只問其官階大小官階大者,特別歡迎
(3)精於政法的人才,多入政界,學校中專任教授很少
(4)有些學生,不重視道德修養,沾染了社會的惡劣風氣,不自覺砥礪德行,被人看不起
北大當年存在的腐敗現象,突出的就有上述幾方面這些腐敗現象,雖然已成歷史,後人還應引以為戒
3、那麼他又是怎麼針對這一點對學子們進行演說的呢?
明確:為了講清楚其中道理,他從大學的性質談起,指出大學不是做官發財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批評了往昔學子對教師不以學問深淺來衡量,而是隻問官階的大小他挖掘了造成這種現象的深層原因,就在於學校辦學宗旨不對頭因此,他要求來北大求學的人,要抱定認真做學問的正大宗旨從他的論說中,可見他對教師的突出要求,就是具有做學問的能力他讓新學人物和舊學人物都進入北大,並過裁減不稱職的教員,都是旨在提高學校的學術品位
(二)研習第二點希望:砥礪德行
1、這一宗旨從什麼角度提出?
明確:砥礪德行——以矯頹俗
2、這一希望又是針對什麼提出的?
明確:第二點則著眼於品行,這一點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運動之前的中國社會,極端無序和混亂辛亥革命的不徹底,致使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以後又經過歷次軍閥割據,連年混戰,北洋軍閥統治了當時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時,正是皖、直、奉三大軍閥派系混戰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在思想領域,人們失去了舊有的道德規範,而新的又未曾確立,在道德失範的狀況下,許多人喪失了起碼的道德底線作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敗成風,“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風氣使然,一般人鮮有能出汙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這樣的社會中,即使青年學子潔身自好,又能有什麼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學子能以天下為己任,以身作則,擔當起匡正流俗的職責,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娛樂,也要力求正當之娛樂這些教誨既嚴肅認真又體貼入微,可謂語重心長
3、這一希望的提出有怎樣的意義?
明確:必要——敗德毀行之事
重要——關乎國家興亡
責任——以矯頹俗
(三)研習第三點希望:敬愛師友
明確:敬愛師友——以整校風
(現狀:①對於教員,不能以誠相待,禮敬有加,只是利用耳2段:因做官心切,對於教員,則不問其學問淺深,唯問其官階之大小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唯將來畢業有人提攜②對於同學校友,不能開誠佈公,道義相勖)
他的第三點要求是,要求青年學子這是從個人涵養方面來說的尊敬師長,團結友愛,互相勉勵,共同提高,是建設良好校風必須具備的條件端正學風,改善校風,就是為培養學術研究新風氣創造條件全校上下樹立了新風尚,學校的學術氣也就會很快濃起來這也是貫徹“思想自由”的辦學方針,不可或缺的措施
蔡元培先生在他這次演講中,始終是圍繞著他的辦學方針來闡述的
(四)蔡先生提出兩點計劃,目的為何?
思考、討論、明確:一曰改良講義,以期學有所得,能裨實用
二曰添購書籍,自可旁稽博採
二、感悟思考
1、蔡元培先生對北大學生提出的三點要求中,最觸動你心靈的是哪一點?談談你的感受
(注意高中生和我們的定位和要求的不同,重點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學生觀,要結合高中生的實際,不可拔高,防止空談)
2、在瞭解歷史背景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巨大貢獻;聯絡現實,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從本文中,你感知到蔡元培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先生的演說吹響了北大改革的號角,拉開了北大改革的序幕在不到兩三年的時間裡,先生就一個陳腐的北大面貌煥然一新,成為了全國進步青年仰慕的大學,從而奠定了北大百年的基業他是清末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他又辭官興學,倡言反清以救國他舊學深沉,卻有明確的開放意識;他身居要職,卻兩袖清風、一身正氣他擔任北大校長,倡導思想自由、相容幷包,開創北大新局面他有巨大的人格感召力北大學生向來自視很高,但見了蔡校長都非常恭敬而一次成功的演講,最感人的根本不在於文辭的華美,結構的嚴密,而在於演講者能用自己的情感之火點燃聽眾的情緒,所以,先生此次演講中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崇高的情懷才是最動人的根本!那麼,根據先生的演說,你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請選擇最打動你的一點來談)
請同學們可先小組交流感受,然後舉手發言
明確:有中國文人的家國情懷 有教育家的眼光和智慧
有改革者的勇氣 有實幹家的務實精神等
小結過渡:
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既嚴厲務實又博學儒雅,他一身的正氣與銳氣,都源於他對祖國人民的熱愛,對事業對學生的崇高責任感先生就是那濁世中盛開的`一朵卓絕之花!毛主席稱讚先生是“學界的泰斗,人士的楷模”;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北大之父”;
三.知識拓展
我們對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他的卓越貢獻已有了認識回頭看看我們今天的社會,蔡元培在課文中提到的社會腐敗現象和不良風氣現在也一樣有,所以蔡元培當年提出的三點要求至今仍有現實意義如:
1.抱定宗旨當年北大有無心向學、只為升官發財而讀書、在學校混文憑的學生,現在這樣的學生更多選科不是選自己喜歡、真正想讀的,而是選發展前景好的;報考大學專業也一樣,只看熱門不熱門,出來工資高不高,不看適合不適合自己功利至上,只為升官發財而讀書在學校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說了,平時無所事事,放蕩冶遊,考試則開夜車,臨時抱佛腳,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甚至作弊、抄襲,樣樣都來所以無論大學還是中學,所有的學生只要進了學校,都必須首先“抱定宗旨”,認真學習
2. “砥礪德行”蔡元培說當時社會風俗敗壞,道德淪喪,“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現在也有拜金主義,物慾橫流的現象,敗德毀行的事情,一樣到處都有正如作者說的,“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現在的中學生沉迷遊戲、打架鬥毆等現象所以,蔡元培的“砥礪德行”,對我們仍有極為重要的教育意義希望我們都能像蔡元培所說的,砥礪德行,以正當之娛樂,代替不正當之娛樂,追求無虧於道德、而又有益於身體的娛樂方式和業餘愛好,做一個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學生
3.“敬愛師友”這一代人大都是獨生子女,自小養尊處優慣了,惟我獨尊的優越感很強,比較自私,也比較自大,很多人不懂得尊重人,連最基本的禮貌也不會在學校不懂得尊重老師,也不懂得與人相處,學生之間不要說互相勉勵、互相促進,連平等交往、友好相處也不容易所以“敬愛師友”,是做一個好學生的最基本要求
四、寫作手法探討
1、作為一篇就職演說,本文富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明確】就職演說,大都會闡釋自己的施政綱領或對聽眾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側重於後者作為北大的新一任校長,蔡元培對青年學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當時社會的汙濁與北大的沉痾,因此,在演講中,他開門見山,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三點要求這三點可以說每一點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也是青年學子們普遍關心的這樣,在內容上首先就抓住了聽眾的心理和興奮點,引起聽眾的興趣
2、本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在結構上,這篇演講辭思路非常清晰演講,由於是一聽而過,時間有限,一篇演講只能安排一箇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圍繞著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北大學子而展開的,而且通篇都圍繞著這一中心選擇材料和組織結構簡短的開場白引出話題,正文展開話題,結尾總結話題,層次分明,脈絡清楚,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3、本文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明確】在語言上,本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在簡潔凝練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樸典雅這篇演講辭寫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新舊兩種文體並行的時期,當時的許多文章都帶有文白混雜的特點以本文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還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詞和文言句式,多用單音詞、語氣詞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較淺顯,有許多口語成分,比起古文來好理解因此,本文讀起來既有文言的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又有口語的明快易懂
4.感人肺腑的情思
在演講的全過程,作者講述任何問題時,都傾注了無比的熱情
他五年前任職教育部時就對北大做出貢獻,早已情繫北大;走馬上任之初,即針對時弊,殷殷教導青年學子改變觀念、學風,熱切關注;每提一點要求,都真誠表達自己對現實的看法、對事理的理解和對青年學子的誠摯期待;對青年學子近期應做事兩項事,也同樣是帶著滿腔熱情來進行解釋和開導
這篇演講的巨大說服力,除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因素之外,感人肺腑的情感因素也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五、課堂小結
蔡元培80多年前在北大的就職演說,不僅喚醒了當年的北大學子,在我們今天看來仍很有意義希望同學們以後能用辛勤丈量歲月,用汗水和心血澆灌理想;用誠摯培育友誼,用執著和毅力堅定信仰;用孝心敬愛父母,用關心和愛護友愛兄長;用健康填滿心智,用愉悅和快樂伴隨成長;用智慧裝飾實力,用爭辯與反省提攜修養用肩膀挑起重擔,用身體彎成民族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