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的畫》教學設計範文

《校園裡的畫》教學設計範文

  一、教學內容

  《校園裡的畫》是新入選到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折射了前蘇聯兒童的校園生活。課文寫了“我”和卡佳在黑板上比畫畫鬥智的故事,所畫的內容本身又自成一個故事。課文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富有情趣。

  本課在讀與寫方面承擔兩個過渡任務:在以前學習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本課第一次提出默讀課文的要求,是為即將進入中段的學習“初

  步學會默讀”的過渡;“我”和卡佳所畫的內容本身又自成一個故事,可以用來進行連環畫的看圖寫話的訓練,是從寫話向中年級“習作”的過渡。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編寫意圖,確定以下五個教學目標:

  1、學習12個生字,並能正確書寫;會認3個新字。

  2、藉助學生自己製作“我”和卡佳所畫的畫,凸現小故事,理出故事情節與“我”的內心活動的兩條曲線,感受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

  3、學習默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進行課本劇表演,悟一點道理:學習卡佳正確看待競爭,與同學友好相處的良好品質;知道“我”聰明,能知錯就改,也是好孩子。

  5、(創新目標)分層分類進行看圖寫話訓練:把“我”和卡佳鬥智的五幅連環畫寫成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其中標2、3是第一課時要完成的目標,標1、4、5是要第二課時要完成的目標。

  五個教學目標體現了創新學習的過程(凸現小故事,理出故事情節與 “我”的內心活動的兩條曲線)、目的(悟一點道理),還重視學法的滲透(凸現,理出,感受,悟,默讀、有感情地朗讀)體現教為學服務、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其中在老師的示範與引導下理出“我”內心感情變化的曲線是重點,準確評價“我”是個怎樣的孩子,是難點。用數畫、勾畫、取名等手段凸現小故事,為水道渠成引出兩條曲線、準確評價“我”是個怎樣的孩子是突破本文重、難點的關鍵。

  三、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我以讀為主線串起“學、惑、思、行、習”(推陳出新五步法)這五粒珍珠,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地學習。

  儒家把學習過程分為五步,即《中庸》所概括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我受此啟發,探索出了“推陳出新五步法”:自讀自悟——學;質疑問難——惑;突破重難——思;雙基訓練——習;創新提高——行。推陳出新五步法的順序也要根據課文內容來靈活掌握,順序可以進行調整。

  四、教學過程

  分為“學、惑、思、行、習”五個環節。雖然五個環節分在兩個課時裡,但因為它們環環相扣,所以我一併作個介紹。

  (一)自讀自悟——學

  告訴學生默讀課文的要求:不出聲,不指讀。第一遍:眼睛看到那裡就讀到那裡,不懂的打上問號。第二遍:回頭再想想題目的意思明白嗎;不懂的地方再想想;讓自己有所感(感動、感悟、感興趣等)的地方,想想為什麼自己有所感。

  設計依據:有實驗證明,“當給予參與者關於解決某個特定問題的建議或某種形式的指導時,他們的表現比沒有獲得任何資訊的參與者的表現更糟。”這說明讓學生自己去讀,讀懂多少是多少,就可以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學習空間,讓他們自由地進行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創造性地學。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從“讀”到“悟”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從已知領域向未知領域探索發現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髮現、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質疑問難——惑

  老師範讀。(讓學生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同時幫助差生掃清一些字詞方面的障礙,是在默讀的基礎上的讀完之後,提醒學生: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

  學生質疑時,老師要有意識地按照與重點目標聯絡緊密的程度把問題分為兩類:簡單問題與重要問題。師生共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可能會產生以下問題:1、什麼是“血盆大口”?(讓學生做做動作理解)2、什麼是“誠懇”?(讓學生把自己當成卡佳進行反覆地讀,漸漸悟到要用“親切”的語氣,讓人感到是發自內心的,是誠心誠意的。)3、為什麼不說“在軍艦上畫了一個個炸彈,水兵都掉進了海里。”而說“在軍艦上畫了一個個炸彈爆炸的火球,水兵都掉進了海里。”?(這個長句子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讀起來有些拗口。可以讓學生透過讀對這兩個句子進行比較,知道如果不說“炸彈爆炸的火球”,那麼就沒有說具體,沒有明確地交待炸彈到底引爆沒有,危險性就沒講清楚。);重要的問題列出來,可以融入到下一環節去解決。

  設計依據:早在宋代,學者張載就曾經說過:“學則須疑”,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而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啟用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三)突破重難——思

  這一重點環節分為兩個訓練板塊:凸現小故事;理出兩條曲線。其中第一板塊又是為第二板塊服務的。

  1、凸現小故事

  (1)數圖。

  在默讀的基礎上快速瀏覽,數出有幾幅圖。

  再與事先準備好的六幅圖相互映證。

  設計依據:這是一篇新課文,沒有現成的教學掛圖、幻燈片、電教等輔助手段可供使用,而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出示這幾幅圖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激發他們的興趣。

  (2)勾畫

  這幾幅圖是根據課文中哪些提示畫的呢?請大家快速閱讀,在書上用“——”勾出畫的.內容。

  設計說明:從教材中來,又回到教材中去,圖文對照,有利於學生更快地凸現小故事。

  (3)取名

  先問學生:有哪幾幅圖可以組成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呢?(確定後面的五幅圖。)

  再提出要求:每個小組給這五幅圖各取一個名字,比比哪組取的名字精彩。要想取高水平的名字,我有兩個建議:一是字數工整,就是說每幅圖的名字字數一致,都是兩個、三個,或者四個、五個,不要太多了。二是意思連貫,把這五個名字連起來要使大家大致知道是個怎樣的故事。三是用水彩筆,儘量寫大些,方便展示。

  接著是展示小標題,說說自己取的名字好在哪裡,評出優勝小組。

  最後老師可以說說自己取的小標題:前進落水得救糟了OK

  如果學生取的名字取得好,也可以用學生的作板書。

  設計依據: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優生帶動差生,可以共同學習,理解課文內容。這與課標“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致的。

  2、理出兩條曲線

  兩條曲線指的是故事發展曲線和我的感情變化的曲線。

  第一條由老師對應小標題示範畫曲線:你們看老師畫一條曲線,考考你們的觀察力,聽老師的語氣、看曲線的走向,也許你能悟出點什麼?(曲線向上表示故事向好的方向發展,向下表示向不好的方向發展。)曲線起伏不平,說明這個故事很曲折。(明確告訴學生“曲折”這個詞。)

  第二條曲線要引導學生畫:先找文中的那個小男孩“我”也因為這個故事的曲折向前發展,感情發生變化,什麼變化,在書中去找。比如第一幅圖,是不服氣,第二幅圖沒寫,你覺得用什麼詞合適?(“高興”“解氣”都行。)後面的幾幅圖,你自己去找出來。

  然後把有關的詞語板書出來:不服氣解氣有些生氣挺得意滿臉不高興

  再問學生:你能幫“我”畫條感情變化的曲線嗎?(用紅色粉筆與前一條線區分開來。)

  兩條曲線出來了,就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老師要啟發學生:“我”的心裡可真複雜呀!明明故事往好的方向發展,卻要讀出不高興,明明壞事了吧,偏偏還很高興,情緒一會兒低落一會兒高漲,起伏不平。誰能讀讀4-6自然段,自己先試試。然後透過指名個別讀、師讀、小組讀、齊讀等方式充分地讀,引導學生走進“我”的內心世界。

  設計依據:兩條曲線橫向比,一樣的有起有伏,我要讓學生感受到“曲折”,因為“曲折”是故事的生命;縱向比,線的走勢形成強烈的反差,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複雜,有助於幫助學生走進“我”的內心,感受“我”爭強好勝已經到了妒忌的地步。

  儘管“我”的內心如此複雜,但“我”畢竟是個小孩,學生與“我”在情感方面具有相同的特點,那就是心理學認為的:“小學生的情感表現得比較明顯,喜怒哀樂往往表現在臉部上,同時又具有不穩定性,情感容易轉換。”所以學生能夠走進“我”的內心,去感受“我”的複雜的情感變化。

  (四)創新提高——行。

  進行課本劇表演。

  表演後讓學生議議:你覺得卡佳和“我”這兩個孩子怎麼樣呀?(學生透過以上學習和親自參與表演,能說出這兩人都很聰明,卡佳待人寬容友好,“我”爭強好勝,但能知錯就改,也是好孩子。在善意地笑“我”的同時,悟出妒忌是不好的,應該正確對待競爭,與同學友好相處。

  設計依據:考慮到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是無意注意佔優勢,而且

  極不穩定,持續的時間短,所以決定採用趣味性較強、操作簡單又能激發情趣的課本劇表演的方式,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同時依據我校正在開展的《以“三創”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研究》(“三創”指創造性地教、創造性地學、創造性地評價。)進行設計的。目的在於給他們提供一個創新的機會,展示他們的理解力、想象力、表演才能及協作能力。

  (五)雙基訓練——習

  以《有驚無險》為題,把五幅圖的內容連成一個小故事。

  提出兩種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作。

  1、抄寫:把課文中描寫這五幅圖的內容找出來,適當地增加、修改一些字詞,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並全文板書出來。

  一艘漂亮的軍艦出發了。

  突然,敵人投來一個個炸彈,水兵都掉進了海里。

  掉進海里的水兵坐在一條條小船上,向岸邊劃去。

  哇!來了一條大鯨。大鯨張開血盆大口向小船撲去,耶!大鯨是來救他們的。所有的水兵都騎在大鯨的背上。大鯨愉快地 向岸邊游去,還拖著一串小船。

  2、創新作業:能幹的同學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編一個精彩的故事。

  設計依據:體現分層分類教學的原則。“抄寫”是為差生設計的,可以讓學生知道寫連環畫,要一幅一幅地寫,寫完一幅圖要空格提行另起一段。“創新作業”是為優生設計的,每幅圖都是一個相對靜止的瞬間,一個個瞬間與瞬間的聯結,就是學生展開想象的空間,學生在動手寫的時候再一次感受“曲折”在故事中的重要性。

  五、板書設計

  13、校園裡的畫

  前進 落水 得救 糟了 OK

  不服氣 解氣 有些生氣 挺得意 滿臉不高興

  板書圖文並茂,直觀、形象。兩條曲線橫向比,有起有伏,一浪高過一浪;縱向比,白與紅色彩形成視覺上的反差,走向也形成強烈的反差,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複雜,重點突出,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鮮明的感知印象,符合直觀教學原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