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範文
蘇教版《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分析】
1. 教材分析
《裝滿昆蟲的衣袋》是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的一篇記敘文。它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林小時候的兩件事。兒時的法布林對昆蟲充滿了好奇,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並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裡,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這兩件事充分體現出法布林對昆蟲的著迷,也是文章的重點。
2. 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剛剛步入高年級,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閱讀分析能力,同時對大自然也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和探究慾望,抓住“著迷”、“迷戀”“痴迷”等中心詞貫穿全文,不僅理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涵義,更深入把握文章具體描寫與概括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結合資訊科技和學科整合的理念,我確立以下目標。
l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用法。
2)學習描寫昆蟲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與周圍世界的興趣。
l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林對昆蟲的著迷。
2)學會蒐集資料,透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延伸,使課文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
l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激發對美好事物的濃厚興趣,培養仔細觀察,持之以恆的良好習慣。
2)透過語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薰陶。
【教學重難點】
1)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澱和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林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內心,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2)深刻領悟題目的內涵,從本文的命題方法中得到啟示。
【教學方法和學生學法】
l 賞析法:透過影片展現大自然的美好與奇妙,感悟文字魅力。
l 移位入境法:假設情境,讓學生走進法布林的童年,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觸動學生情感。
l 討論探究法:組織學生討論,學習小組交流。
【教學資源】
教材、多媒體課件、影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教師播放《動物世界》影片片段,美麗的飛鳥、穿梭的游魚、可愛的昆蟲……情趣盎然的畫面帶動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情境。
(設計理念:播放圖片和影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諧與美好。)
(二)揭示課題,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快速瀏覽課文,藉助課題的幫助,用自已的話概括課文內容。(提示:誰的衣袋裝滿了昆蟲?為什麼他的衣袋裝滿了昆蟲?)
3、質疑:這裡的衣袋是單單指的是衣服上的口袋嗎?
(設計理念:將長文章讀短,幫助學生學會歸納文章大意,掌握概括方法。)
(三)檢查學生生字詞預習情況
出示文字1:出示重點詞語
縱橫 閃爍 光澤 責罵
中毒 觀察 可惡 痴迷
花草叢生 鳥棲蟲居 五彩繽紛
鼓鼓囊囊 怒氣衝衝 滿載而歸
透過自讀,同桌對比讀,齊讀等方式,將詞語讀通、讀懂,注意多音字的用法。
(設計理念:學生透過讀懂詞語,掃除閱讀障礙,同時培養學生讀書積累詞語的好習慣。)
(四)認識“昆蟲迷”——昆蟲學家法布林
1、藉助學生課外蒐集的資料,簡單介紹法布林。
2、來到法布林美麗的家鄉,從課文1自然段的描寫中體會環境的美好。指名讀句子:
出示文字2:村子裡小溪縱橫,花草叢生,附近叢林中鳥棲蟲居,各種可愛的小動物跑來跑去。(小溪、花草、鳥、蟲,讀出喜愛讚美之情。)
這樣的情境怎能不讓人著迷?引出“著迷”一詞。
3、在文中找出與“著迷”意思相近的詞語。(迷戀、痴迷)教師相機板書“著迷——迷戀——痴迷”。
4、齊讀課文最後一段,找到法布林成功的秘訣。
課件出示圖片:法布林的雕像,學生觀察到那鼓鼓囊囊的衣袋,初步感知那種對昆蟲的“痴迷”,理解“痴迷”。
(設計理念:透過對課文開頭和結尾的學習,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了全篇課文,基本掌握了這種總分總的課文結構和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五)走進“昆蟲迷”——童年的法布林
1、學生自由地、大聲地讀課文,然後學習小組交流讀後感受,討論思考:文章敘述了法布林童年的哪幾件事情?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寫到的?並且將討論結果做好文字記載。
2、學生彙報反饋學習情況。
3、學習2——3自然段。
找出描寫法布林對昆蟲“著迷”的句子並體會人物心情。
1)普通的小昆蟲“紡織娘”在小法布林眼中是奇妙的“歌唱家”
課件演示:紡織娘的圖片和聲音(文字:全身翠綠、觸角細長;一種動聽的聲音)
學生靜靜欣賞,觸動學生和法布林的內心世界達到共鳴
2)諾大的田野,已被暮色籠罩,體會法布林找到“紡織娘”的艱辛
“終於”一詞的拓展理解,想象法布林尋找昆蟲過程中的困難
3)師:除了艱辛,你們還從課文中讀出了什麼情感?(喜悅)
讀法布林對媽媽說的話,讀出歡欣、喜悅的語氣。
4、學習4——10自然段
1)齊讀第四自然段,明白本段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過渡作用)
劃出概括描寫法布林對昆蟲“痴迷“的句子。
2)學生在小組合作讀5——10自然段,可以輪流讀句子,分角色讀,對比讀等方式。說說作者為了突出“迷戀”,多人物法布林採用了哪些寫人的描寫手法。
出示文字3:用不同的符號在書上劃出相關句子: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活動描寫。(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完成學習)
3)學生彙報交流收穫。
“金屬光澤的小甲蟲從他眼前掠過”“比櫻桃還小,比藍天還藍”對小甲蟲詩意化語言的描寫,體會觀察的細緻和語言描寫的藝術。
“高興極了”“甜滋滋的”“興致勃勃”等詞語走進法布林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對昆蟲的喜愛與痴迷。
(六)讚美“昆蟲迷”——昆蟲學家法布林
學完課文,法布林從“著迷”、“迷戀”到“痴迷”,最後成為一名舉世聞名的昆蟲學家,你們想對他說點什麼?(探索精神、持之以恆精神、熱愛大自然……)
(七)課外拓展,提煉寫作方法
1、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觀察方法,學寫觀察日記。
2、提供網路閱讀平臺,推薦閱讀《昆蟲記》、《海底兩萬裡》。
【板書設計】
5、裝滿昆蟲的衣袋
“昆蟲迷”法布林 著迷 迷戀 痴迷
(熱愛大自然,孜孜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