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半車麥秸教學設計
差半車麥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本課在教材第52—69頁。《差半車麥秸》是現代小說家姚雪垠的短篇小說代表作。本文反映了廣大人民對鄉土的熱戀、對和平的嚮往以及人民群眾蘊藏的反抗侵略的無窮無盡的力量。 .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小說的相關知識,瞭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表現手法。
2.能夠正確指出本篇小說的三要素。
3.學會分析和欣賞短篇小說,瞭解其“以小見大”的特色。
4.學習小說中的細節描寫手法,並在寫作中加以運用。
◆過程與方法
1.學生結合歷史背景,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課文內容。
2.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析本篇小說的人物、情節、環境。
3.結合本文中的細節描寫,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細節描寫的要領。
4.分析本篇小說人物形象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使學生感受廣大人民對鄉土的熱戀、對和平的嚮往以及人民群眾中蘊藏的無窮無盡的力量和反抗侵略的精神。
2.學生透過學習本文,應深深感受到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來之不易,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1.學會分析小說的三要素,即人物、情節、環境。
2.在教師的幫助下,分析人物形象的特點及其代表的意義。
3.體會細節描寫的運用及其效果。
◆難點
1.瞭解和把握短篇小說“以小見大”的重要特色。
2.學習短篇小說“以一目盡傳精神”的細節描寫方法。
◆教學突破
1.結合流傳甚廣的抗戰故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匯入本課的學習。
2.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意義,把握作者在本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新學準備
◆教師準備
課前教師讓學生閱讀本文,瞭解抗戰時期的歷史,並蒐集有關抗日戰爭時期的小故事,加強學生對抗戰時期歷史環境的認識,以便學生更準確地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生準備
課前閱讀本文,找出生字詞和不理解的句子;找出一兩處自己喜歡的細節描寫;瞭解抗戰時期的歷史,蒐集抗戰時期的小故事。
教學步驟
(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複習上節課所學的知識,檢查學生掌握 1.回顧上節課的內容,進入新課學習。
的情況,結合抗戰的歷史,匯入新課。
2.介紹本文作者和本文的主要內容,讓學 2.默讀本文;找出本小說的三要素。
生默讀本文。
3.指導學生分析本文的人物、情節、環境,分 3.在教師的指導下,加深對本文人物形
析人物形象的特點。 象的認識及對其代表意義的理解。
4.結合本文的細節描寫,引導學生學習細 4.學習和把握本文的細節描寫方法,體
節描寫的方法。 會細節描寫的作用。
一、複習鞏固。匯入新課(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 學生活動 > |
1.回顧上節課的內容,檢查學生的掌握 | 1.複習上節課的內容,檢查自己的不足。 |
二、設定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 學生活動 > | ||
1.提問:“差半車麥秸”的含義以什麼? | 1.回答教師的問題:“差半車麥秸”表示不 | ||
三、分析本文的寫作特點(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 學生活動 > |
1.王啞巴出場前,課文先寫了游擊隊員 | 1.思考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這樣可以設 |
本節總結
小說描寫了一個名叫王啞吧、外號叫“差半車麥秸”的落後農民,參加游擊隊後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游擊隊員的過程。
王啞吧這個形象的塑造,包含著深刻而豐富的歷史內涵。作者及時捕捉萌芽狀態中的民族新性格,採用傳統敘述方式,描寫細緻生動,風趣幽默,善用群眾口語,具有濃郁鄉土氣息。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短篇小說“以一目盡傳精神”的特點和細節描寫在文學作品中運用,培養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板書設計
差半車麥秸
姚雪銀
人物
環境
情節
“差半車麥秸”的性格特點及其代表意義細節描寫、鋪墊手法運用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本篇小說是姚雪垠的短篇小說代表作。在學習過程當中,應該發揮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小說的學習關鍵是把握人物形象,揭示小說反映的社會內涵,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設計問題,推進學生的學習活動,並善加指導。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學習細節描寫和鋪墊的運用,使學生在日後的小說閱讀和鑑賞中進行知識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