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物理教學設計

分子和原子物理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物質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掌握分子的特徵。能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相關現象。

  過程與方法:

  學習討論、對比、分析和歸納的方法,提高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學會科學探究的實驗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對微觀世界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識。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學無止境。

  二、教學重點

  分子的特徵;

  運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相關現象。

  三、教學難點

  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化

  四、教學過程

  【引入】魔術實驗(白紙現紅字,又消失)

  【講述】物質是由看不到的微粒構成的,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或離子。

  【展示】先進科學儀器下的分子、原子圖片。

  【講述】舉例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物質,重點學習分子。

  【情景】一滴水中的水分子個數,假如十億人來數,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地數,需要數多長時間呢?大膽猜想。出示答案:31773年!

  【結論】分子特徵之一:分子很小。

  【情景】中午回家剛一進家門就聞到媽媽炒菜的香味,說明構成油的分子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結論】分子特徵之二:分子在不斷運動。

  【討論】讓學生再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證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學生實驗】取少量酚酞溶液置於試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濃氨水,觀察溶液顏色有什麼變化。

  【揭秘魔術】引導學生根據上述實驗現象一步步揭秘魔術。展示相關動畫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實驗探究】品紅在熱水和冷水中的擴散。

  【結論】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

  【思考】為什麼溼衣服在有陽光的地方比在背陰的地方乾的快呢?

  【情景】小故事:杯子滿了嗎?

  【演示實驗】水和酒精的混合。

  【結論】分子特徵之三:分子之間有間隔。

  【實驗探究】用兩支注射器分別抽取等體積的空氣和水,手指堵住小孔,慢慢推動活塞,觀察體積變化。

  【結論】氣體比液體容易壓縮。

  一般情況下,分子之間間隔大小關係:氣態>液態>固態。

  【情景】乒乓球變癟怎麼辦?

  【思考】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用分子的觀點如何解釋。

  【小結】讓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主要內容。

  【課堂練習】

  1.用分子觀點解釋下列現象。

  (1)深色衣服與淺色衣服應分開洗,以免染色。

  (2)溫度升高時,溫度計內的酒精柱會上升。

  2.下列現象用分子的相關知識解釋不正確的是( )

  A.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後總體積小於20mL,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B.造成非吸菸者在公共 場所吸食“二手菸”的主要原因是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C.固體難以壓縮說明固體分子間的間隔比較小

  D.充足氣的腳踏車內胎在烈日下爆裂,說明分子的體積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課後思考】這節課主要學習了分子的特徵,那麼到底什麼是分子呢?分子能否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呢?請同學們認真預習,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學習。

  五、板書設計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物質

  分子

  很小 運動 間隔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