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鈴聲響了教學設計
上課鈴聲響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上課的規則、習慣,學習的積極性和方式是一年級小學生教育的難點,對這些方面的教育,教師不要操之過急。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觀看高年級學生上課的錄影帶,甚至旁聽高年級學生上課,然後結合學生的真實感受,引導學生感知上課的.學習的規則方式等。本課題由“走進課堂”、“上課聽講”、“提問討論”、“我們愛學習”、“端坐教室”等五個方面組合而成。蘊涵的教育引導要素有:
引導學生逐步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幫助學生了解課前應做好的哪些準備工作;初步認識課堂紀律,養成專心聽講、勤動腦筋、勇於發問、積極討論等良好的行
為習慣和學習方法;
4. 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本課題活動主要體現課程標準“按時作息,做事用心”,“有好奇心,喜歡提問”,“能與他人合作”等內容。
活動過程:
活動一 上課鈴響了
看圖,說一說。
(1) 課文第23頁的圖中,上課鈴響了,小朋友們在幹什麼?
(2) 你想對打乒乓球的小朋友說什麼?
(3) 觀察小朋友在桌面和坐姿。
議一議,上課前要做哪些準備?比一比。(1)看誰坐得最端正。(2)擺文具練習,看誰準備得又快又好。教師說明課前準備、端正坐姿的重要性。
活動二 學習要專心
觀察並表述。(1)課文第24頁圖中,老師正在講課,坐在前排的男生在幹什麼(2)
想一想:他為什麼會答錯呢?
按要求做遊戲,比一比誰做對最多。
遊戲一:聽口令、做動作。
遊戲二:按要求在指定的數字下畫線。讓學生體驗注意力集中的重要。
小結。
活動三 大膽提問、發言
情景描述“老師的難題”。
一天,數學老師出了幾道口算題讓學生搶答,同學們可積極了,有的大喊要老師提問
他,有的則脫口而出,有的安靜地舉起手,該請誰來回答呢?
2. 學生討論。誰應該得到回答問題的機會?為什麼?引導學生形成先舉手後發言的習慣。
3. 組詞遊戲——“開火車”。
老師說一字,學生一個接著一個地用該片語詞。
只要學生大膽參與了,就給予表揚。對於學生出錯、不會組詞等情況,教師要指出說錯了也沒有關係,不懂可以變懂,關鍵是要勇敢地請教老師或其他懂的同學。
比一比,看誰提的問題多。
給出一個問題情景,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問,能提出問題就給予表揚。
教學評價要點:
是否按時作息。認識上課學習的行為規範。上課時是否認真聽課,有沒有主動發言。瞭解所學各門課程。知道上課學習的各種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