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誰知盤中餐》

  (第一課時)

  安陽特殊教育學校? 楊 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農業生產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瞭解水稻、小麥的生長過程。

  過程與方法:運用多種形式,如:直觀教學法、活動體驗法、合作交流法、小組討論法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體會農民的辛勞,讓學生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教學重難點】

  1、 瞭解水稻的種植過程

  2、 使學生懂得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愛糧食和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同學們,今天楊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好吃的飯菜,(課件出示)你知道,這飯菜是怎麼來的嗎? 一起學習《誰知盤中餐》 (板書課題)

  二、 認識農產品

  1、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你平時都吃了什麼?

  2、這些食物是什麼加工成的? (課件:麵條、餅等)

  3、說說它們的名字。(課件:糧食、水果、蔬菜)

  4、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農產品(板書:農產品)

  5、農產品包括種植和養植兩大類。什麼是種植的?什麼是養植的?

  三、 感知農業生產的重要

  1、這些農產品有什麼用呢?請聽“花生”的發言。(課件:花生)

  (師)花生:大家好,我是花生,我可以做糖果、花生油,還可以做花生醬。

  2、選擇一種喜歡的農產品,扮演小代表,以“我是**,我可以**”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作用。

  小結:原來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主要來自於各種農產品。正是有了農產品,我們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的生活離不了農產品。(板書:生活離不了)

  四、 探究生產過程 感受農民辛苦

  1、大家都喜歡吃米飯,你知道“一粒米”是怎麼來的嗎?請開啟課本35、36頁,對照插圖說說水稻的生產過程。

  2、那麼,小麥是怎麼生產的呢?請小組討論,併合作完成小麥的生產過程拼圖。

  3、哪個小組能把小麥的生產過程演一演?

  小結:看著這簡單的幾步,你可能會感覺農業生產很容易,可實際上從播種到收穫,在漫長的過程中,農民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4、活動體驗

  ①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場“掰玉米”比賽,體驗一下勞動的艱辛和快樂。

  要求:每組選一個代表參加,用時最少者為勝

  ②透過剛才的比賽,你有什麼感受呢?

  小結:“掰玉米”在農活中不是最累的`,我們在這舒適的環境下,只體驗了短短的一分鐘,就感覺到手痛了,對比農民伯伯,他們有時頂著炎炎烈日,有時迎著瑟瑟秋風,在田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苦的勞動著。大家說,糧食來的容易嗎?對,這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換來的,來的太不容易了。(板書:來的不容易)

  五、 聯絡生活,辨析導行

  1、在我們身邊還經常看到這樣一些現象 。(課件:米飯撒落在桌子上;沒吃完的飯菜扔掉)

  你看到什麼?應該怎麼辦?? 人人要愛惜(板書)

  2、 小組討論:你有什麼好辦法珍惜農產品?

  3、總結:珍惜農產品我們要做到1、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2、不在飯桌上撒飯粒3、看到浪費的現象要勸阻。

  六、 誦讀兒讀,內化認知

  本節課的最後,老師送給大家一首兒歌(齊讀)

  希望你們在生活中多讀,多宣傳。

  七、總結

  任何一種農產品都來之不易,需要經過許多人,許多時間的辛苦勞動才能獲得。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並且提醒身邊的每一個人,愛惜農產品,拒絕浪費。

  八、作業

  將“一粒麥的由來”告訴家長,同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擔任一名小小監督員,提醒每一位家庭成員也能做到愛惜農產品。

  板書設計:

  7誰知盤中餐

  農產品?—— 生活離不了

  來的不容易

  人人要愛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