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教學設計範文(通用12篇)

暮江吟教學設計範文(通用12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暮江吟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暮江吟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瞭解詩中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2、透過反覆朗讀,整體把握詩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3、從關鍵詞語“一道、鋪、瑟瑟、可憐”入手,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透過對詩句的理解,展開豐富的想象,復現詩中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溫習匯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了不少古詩,下面我來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們背整首古詩。“離離原上草”?

  這首詩的詩人是誰?(白居易)。今天,我們再來學習白居易的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暮江吟》。(出示課題,齊讀課題)(“吟”是前鼻音)

  二、解題,知作者:

  (接上)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暮”字,上面是一個?草字頭,草字頭下面有一個?“日”,這個“日”表示的就是?太陽。太陽落到草叢下了,這個“暮”表示什麼意思。(傍晚)

  從詩題中我們知道了時間。你還能知道什麼?(地點:江邊。吟:吟詩)

  那麼是誰傍晚的時候在江邊吟詩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認識這位偉大的詩人,你能說說他的“字”和“號”嗎?(PPT示簡介)

  三、熟讀古詩,整體感知:

  1、究竟是什麼樣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詩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看——齊讀。 大部分同學都讀得很好,但還有部分同學讀得不通順,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誦。

  2、學生自由大聲練讀。(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勢,可以搖頭晃腦,可以大聲讀,也可以小聲讀等,想怎麼讀就怎麼讀,但是要讀準詩中的生字,讀通順詩句。)(個別彙報讀,師生評:字音讀準了,證明你已有收穫;讀得真流暢,學習力強;讀出了古詩的韻味,你真是個小詩人?)

  3、教師範讀。師:你們注意老師是怎麼停頓的。

  4、學生個別讀(比比誰讀得好)、齊讀。

  四、明確背景,體會情感:

  (同學們讀得真好,短短几分鐘就能讀得通順、流暢、有節奏了,可我們似乎還缺少了點東西,缺少什麼呢?對了,缺少點情感。俗話說:詩言志。詩人寫詩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感,那麼他要表達什麼樣的情感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創作這首詩的緣由)

  PPT示背景(指名讀):當時朝廷政治昏暗,鬥爭激烈,詩人品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寫的。該詩從側面反映出了作者離開朝廷後輕鬆暢快的心情。 讓我們帶著詩人那種輕鬆暢快的心情,隨同詩人一起賞景抒情——齊讀

  五、品讀探究,深入理解:

  1、畫景物: 聽著同學們的朗朗讀書聲,我們彷彿穿越到了唐代,與詩人一起欣賞江邊美景。下面我們再透過進一步的學習,將這江邊的美景圖一一描繪出來。

  詩人在不同的時間裡, 各寫了哪些景物? 找出來, 用筆畫出來。(畫景物——彙報)( 板書:殘陽、江、露、月)

  2、品詩句: 這些常見的景物,為什麼能讓詩人流連忘返呢?讓我們跟隨詩人的筆墨,一起走近江邊。齊讀一二句。PPT

  你覺得詩人筆下的太陽是怎樣的?(火紅的、搖搖欲墜的、疲憊的、金光閃閃的) 同學們口中的夕陽真美啊,你們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

  在這兩句中有一個動詞,你能找出來嗎?“鋪”。

  平日我們描寫陽光用什麼動詞?(照、射、灑)換上這些詞好不好?換詞讀一讀。 換好不好?

  “鋪”字多用在何處?(引導“鋪”字組詞:鋪床、鋪路)

  “鋪”——(簡圖)(夜晚媽媽幫你鋪床,蓋被子時候,你有什麼感覺?引導得出:溫

  暖,柔和,舒服,親切)(學術說法:此時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貼著水面斜射,陽光非常平緩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塊紅綢子從天邊慢慢地鋪了過來, 給人以親切、安閒的感覺,)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你能不能告訴大家,你是怎麼讀出來的? 大家跟著來,用他的方法讀讀。齊讀

  在夕陽的映照下,江水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這裡的瑟瑟是什麼意思?“瑟瑟”指碧綠色的玉石, 詩中形容江水沒有被夕陽照到時所呈現的青綠色。)(刪除,課堂不講)

  這裡寫到“半江瑟瑟半江紅”,在你的想象中, 江水紅得像什麼? 綠得像什麼?

  (生:紅得像一塊紅綢子。似乎有人把紅墨汁倒進了江中。江水另一半綠得像一塊無瑕的翡翠。)(讓生盡情說,答不到也沒關係)

  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呀! 一個“瑟瑟”, 一個“紅”字寫出了夕陽斜照在江上, 那種鮮明的色彩美, 這樣一紅一綠強烈的色彩對比, 使畫面變那麼鮮豔、明快。你能否將這種奇特的美感讀出來?

  夕照下的江水半綠半紅,這是多麼美麗的奇觀啊,那麼,江面為什麼會呈現出半綠半紅的景象呢?(引導、簡圖)(教師邊演示課件邊小結——夕陽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紅綠相間,難怪詩人稱讚道:“半江瑟瑟半江紅”。)

  詩人很善於使用色彩的對比,他多像一個大畫家, 用他手中的彩筆, 描繪出我們祖國自然風光的色彩美。以上兩句, 不由得使老師想起了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的詞 《憶江南》。這首詞中也運用了色彩對比的寫法,同學們想想是那兩句呢?(生答)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與“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在寫法上多麼相似呀! 一個寫了秋天、夕陽下的江水; 一個寫了春天、朝陽下的江水。都描繪了奇特的美景,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啊!

  帶著剛才的理解,想象著畫面,再將這種神奇的美讀出來。

  三四句: 多美的江邊夕照圖啊,面對如此美景,詩人留戀忘返,不覺天色已晚,此刻他又有什麼新發現呢?齊讀三、四句。PPT

  有一個詞盡顯了白居易當時的心情?——可憐。為何說“可憐”?是不是很可憐的意思呢?(拆開組詞:可以憐惜。)

  “可憐”:可愛 “真珠”:珍珠

  什麼可愛? 哪些景物讓你覺得很可愛? 怎樣的露珠、月亮讓你覺得很可愛?

  你能將這種可愛讀出來嗎?(個讀、齊讀)

  老師覺得作者寫得還不夠可愛,在你們的想象中, 那些亮晶晶的露水、皎潔新月還像什麼?用上這樣的句式說一說:露似()月似()PPT

  ()似()()似()

  (露:寶珠、瑪瑙、水晶 月:像金鉤。像小船。像眉毛。像鐮刀。)從顏色、形狀方面進行點撥。江似明鏡月似船。

  同學說得多傳神呀, 多貼切呀!你們將天上的月與地上的露珠完全融合到了一起,組成了一幅寧靜、祥和的月夜圖。面對這樣美的景色, 詩人情不自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齊讀)

  六、感情朗讀:

  在白居易的眼裡, 遠處的殘陽美, 近處的江水美,腳下的露水美, 天上的新月美, 這無不表現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前面講到詩人是離開朝廷到外地任職,離開了朝廷因為著不能追求功名利祿了,但他卻沒有絲毫失落感,轉而流連於幽美壯麗的自然風光中,這是多麼樂觀、豁達的個性啊。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讓我們帶著詩人這種輕鬆、閒適的心情,再次漫步江邊。(配樂齊背誦)

  七、讀寫結合,加深理解:

  多麼美麗的江景圖啊!這種美景不描繪下來實在可惜了,讓我們拿起筆,發揮想象,將這幅幽美的江景圖描繪出來吧。

  題:發揮想象,將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小短文。PPT

  八、拓展延伸:

  學完這首詩,你覺得詩中哪種景色最美麗?你還能背背寫這種景的古詩來嗎?(學法)

  暮江吟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描寫了詩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上從日落到夜晚這一段時間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對深秋季節美景的喜愛之情。詩中描繪了兩幅畫面:殘陽斜照和新月明露。其中“鋪”字形象地表現出了夕陽的柔美,而“半江瑟瑟半江紅”的動幻之美更令人陶醉;“可憐”一詞恰恰表現了詩人對夜涼如水,“露似珍珠月似弓”這一靜美景色的熱愛和留戀。

  教學目標

  1、學生自主參與,合作學習,理解古詩的內容,討論解決學習中有價值的問題。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入情入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並展開想象,把詩句所描繪的景色轉化成畫面。

  3、運用已有的知識自學課外古詩,積累古詩,感受古典文化,弘揚古典文化。

  設計理念

  這首古詩文字淺顯,意境優美。鑑於這是我校《大班額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應用》這一實驗課題的研討課,因此,教學設計中著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透過合作、探究來理解詩歌內容,突破學習難點;同時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讀中想象,讀中感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學完古詩後,設計了一個讓學生欣賞古詩、自學古詩的活動,旨在讓學生積累古詩,自覺弘揚祖國燦爛文化。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蒐集有關詩人白居易的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錄音帶,教學掛圖,寫有《憶江南》和學習目標的投影膠片。

  教學流程

  一、情境匯入。

  1、同學們在課內和課外背誦了許多古詩,其中大量是寫景的詩,能背幾首嗎?大家喜歡怎樣的方式學古詩?這節課我們就以同學們喜歡的方式來學習一首寫景的古詩《暮江吟》。

  2、解題:

  讀題後說說題目中自己理解的字和不理解的字,(重點理解“吟”)再連起來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3、傍晚在江邊吟詩,這是誰呀?(白居易)誰來介紹介紹。

  他的詩容易讀懂,因為他寫詩的時候,總是要把寫好的詩讀給老百姓聽。他有個師傅叫顧況。

  二、初讀感悟。

  1、要了解這首詩,還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邊紅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詩一首,這就是《暮江吟》,每一首寫景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首詩向我們展現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放配樂朗誦磁帶,生想象畫面)

  2、聽了朗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3、(生彙報)多美啊!接下來,同學們也去美美地讀一讀。

  4、彙報朗讀。(指名讀詩)(齊讀)

  三、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1、同學們讀得真好,學習一首詩只讀好就行了嗎?(根據學生的思路)找要好的夥伴,藉助註釋,理解品味,瞭解詩歌所描寫的美麗景色,在討論中來領悟詩中最美的地方在哪裡?

  出示合作學習目標:

  (1)藉助註釋,理解詩意,然後在小組中交流弄懂的問題。

  (2)提出自己經過努力沒有解決的問題,在小組中試著討論解決。(生自由學習討論)

  2、請各小組來交流一下你們討論的結果。

  (1)理解詩意:一道夕陽照在水中,一半變成紅色,一半變成綠色,草地上的露珠晶瑩美麗,月亮就像一張弓一樣。

  (2)相機引導:太陽都是照射的,這裡為什麼用“鋪”呢?

  師引導大家做“照”、“灑”、“鋪”的手勢。從這個手勢中你感受到什麼?(很柔美。)能讀出來嗎?(生讀)

  (3)那詩中所描繪的景色你認為最美的是什麼? (生彙報)

  (出示掛圖)欣賞“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意境。

  想象“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情境。

  四、悟情評讀。

  1、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會怎麼樣?

  2、課文中有一個詞就表示這個意思,是什麼?對,“可憐”就是“可愛”的意思。能把剛才理解到的讀出來嗎?

  (生讀詩)

  3、教師從你們的語言和動作中感受到了現在你們就是白居易,誰來吟吟這首詩(指名吟詩,並說說自己為什麼這樣讀)你覺得他吟得怎麼樣?(學生爭著,比著讀)

  4、看著同學們吟得這樣好,老師也想吟一吟,好嗎?師吟詩

  5、我們現在一齊來吟一吟。(師深情描述創設情境)你們現在就站在江邊(生吟詩,音樂起)

  6、小結過渡:太美了!在陶醉於這夕陽新月的美景之中時,我們不禁感謝詩人白居易用他清新通俗的筆墨,給我們帶來這身心絕美的享受,其實白居易的寫景詩還有很多,接下來我們再欣賞一首他寫的《憶江南》。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古詩《憶江南》。

  2、生齊讀。

  3、大家利用註釋來看看這兩首詩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指名彙報(一首是寫日出的,一首是寫日落的。)

  (都是寫江的。)

  (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寫的。)

  4、師簡介此詩背景資料。

  5、我們再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好嗎?

  (配樂,生齊讀)

  6、同學們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詩,下課後,相互交流。讓我們用這樣的熱情去讀古詩,學古詩,弘揚中華古典文化。

  六、作業設計。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喜好自選作業:

  ★背誦並默寫《暮江吟》,摘抄課外描寫四季景色的一首詩。

  ★★背誦並默寫《暮江吟》,抄背課外描寫四季景色的一首詩。

  ★★★背誦並默寫《暮江吟》,用寫話或作畫的方式展現詩中描繪的一個畫面。

  暮江吟教學設計 篇3

  教材理解:

  《暮江吟》是一首古詩,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這首詩描寫了深秋時候,從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前兩句抓住色彩來描繪日落時江面的瑰麗景色;後兩句抓住事物的特徵;寫出了江邊美麗的月夜景色.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愉悅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暮江吟》,理解詩句的意思,瞭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透過學習,能歸納出學習古詩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透過反覆朗讀,讓學生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看到奇麗景色時的愉悅心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激趣,引出課題.

  師:古典詩歌當中,寫景的詩很多,同學們都記得學過哪些寫景的詩能不能給咱大夥背幾首嗎

  (學生背已學過的寫景詩)

  師:同學們每背一首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今天咱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詩,19課的古詩三首的第三首《暮江吟》(教師板書,出示課件《暮江吟》的內容)

  二,解詩題,瞭解作者

  1,學生齊讀詩題

  2,從詩題中,我們知道了什麼

  (時間,地點,"吟"的意思的吟詩)

  3,詩人是在傍晚江邊吟詩的,是誰啊請學生簡單地介紹白居易.

  三,錄音範讀,學生初讀古詩.

  1,師:那麼這首詩白居易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下的呢這還要回到公元822年.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為自己離開了朝廷,離開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輕鬆愉快.這一天,他一個人來到江邊,此時正是傍晚,他看到紅日落下,江面光色瞬息變化的亮麗景色時,陶醉其中,當下吟詩一首便是這《暮江吟》.

  2,出示課件範讀《暮江吟》

  3,師:同學們看了,聽了有什麼感受

  4,師:哦,也就是說其實詩裡描寫的境界是多麼美麗啊!(板書:美)這麼美的一首詩你們愛讀嗎

  5,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要讀準詩中的生字.

  6,請個別學生讀古詩.

  四,自主學習,悟古詩

  1,師:究竟是何番景色如此吸引大詩人白居易現在同學們找一找自己要好的夥伴,藉助文中註釋,幫助自己去理解詩中的內容,在討論當中去領悟一番,你們認為詩裡面最美的地方在哪兒(板書:悟)(課件放出古箏樂曲)

  2,學生交流對詩的內容的理解.

  3,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討論用"鋪"字好在哪裡.

  4,引導學生練讀第一句

  5,學生交流:詩中最美的地方在哪兒

  ①欣賞"半江瑟瑟半江紅."

  ②出示課件,要求學生想象,江水一半是怎樣的紅,一半又是怎樣的綠,用"像,彷彿"等字說說(板書,瑟瑟,紅,夕照)

  ③欣賞"露似珍珠,月似弓"

  ④出示課件,(一彎如弓新月掛在天空,草叢上顆顆像真珠的露珠)(板書弓,真珠,月夜)

  6,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會怎樣(學生回答,理解"可憐"領會詩人輕鬆,愉快的心情)

  7,引導學生練讀詩的最後兩句.

  8,學生品讀整首詩.

  9,老師範讀這首詩.

  10,創設情境,學生配樂讀古詩.

  五,自主交流,賞古詩

  1,師:這樣一首詩學下來之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感觸,現在咱們說一說,評賞一番,這首詩你最喜歡哪一句或哪個詞可以隨便說說(板書:賞)

  2,引導學生讀網上一些朋友對《暮江吟》這首詩的評價.

  六,加深印象,背古詩

  七,課外連結,學習另一首寫景佳作《憶江南》

  八,總結:這節課,我們透過讀,悟,賞領略了古代詩歌中的寫景詩的藝術魅力.希望同學生從今天開始,繼續用這樣的熱情去學古詩,愛古詩,成為宏揚祖國古典文化的最出色的人才.

  板書設計:

  讀瑟瑟紅夕照

  悟美景

  賞真珠弓月夜

  暮江吟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要求:

  1、藉助註釋理解詩歌內容,瞭解詩歌描寫的是怎樣的景色,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詞句,瞭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古箏音樂、《暮江吟》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文學習

  1、知詩人,解課題

  《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大約是公元822年白居易赴任途中寫的。透過一時一地地吟詠,一笑一吟地流露,真實表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反映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鬆愉快心情。

  (1)“暮”是什麼意思?(傍晚,日落西山)

  (2)“暮”和“江”在這兒各交代了什麼?(時間和地點)

  (3)吟:作吟詠講。

  (4)釋題:從題目中我們知道詩人在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範讀全詩,將學生帶入詩的意境。[音樂]

  (2)藉助註釋並聯繫上下文,然後自由說說詩句的意思。

  a、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殘陽:夕陽

  鋪:照射

  瑟瑟:碧綠的顏色

  詩意:夕陽從地平線上照射水中,江水一半是碧綠色,一半是紅色。[課件]

  b、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憐:可愛

  真珠:珍珠

  詩意:可愛的九月初三夜啊!露水像晶瑩的珍珠,月亮如同懸掛在天空上的彎弓。[課件]

  3、想意境,悟詩情

  (1)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前兩句寫夕陽照耀下的江水,它呈現給讀者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這裡不僅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而且還給人們親切安閒的感覺。尤其是“鋪”的運用。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過來的,的確像“鋪”在江面上。

  (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後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新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課件]

  4、誦佳句,背詩文

  (1)朗誦這首詩時,注意下面的節拍。[課件]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一道殘陽鋪水中,”要讀得平緩、輕柔;

  “瑟”“紅”要拉長語調;

  “可憐九月初三夜,”要讀出讚美喜愛之情。

  二、朗讀欣賞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鞏固練習[課件]

  1、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 代詩人 的作品。全詩描繪了一幅 的畫面。

  2、辨字組詞。

  暮( ) 殘( ) 瑟( ) 鋪( )

  慕( ) 淺( ) 碧( ) 哺( )

  3、說說下列詩句意思,注意粗斜體字詞。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暮江吟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吟誦《暮江吟》,體會古詩描寫的景,體會作者的心情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學習古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感悟品味詩中所表達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古詩中有很多這樣的寄情於景、借景抒情的佳作。今天我們學習的《暮江吟》就是了。

  2、你們知道這首詩的作者嗎?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白居易?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離開腐敗的朝廷,到杭州去當刺市史。上任路上,他遊山玩水,心情舒暢,寫下了這首廣為流傳的山水風景詩。)

  3、釋題:《暮江吟》(就是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範讀詩歌(聽錄音)

  三、自學古詩

  1、這首詩較好理解,請同學們先自己參照書上的註釋或利用工具書,理解每句詩的意思,然後再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2、自學,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記下來。(老師巡堂,多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四人小組交流、討論。(老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掌握學習情況。)

  4、彙報交流

  (1) 你們自學時有沒有不理解之處。請質疑。解疑。

  a、 鋪:太陽的斜照。

  b、瑟瑟:碧綠色。

  c、可憐:可愛

  (2) 再說:你學懂了什麼?(四人小組代表發言)

  (夕陽照在江上,江水半紅半綠。到了夜晚,一彎新月像弓一樣掛在天邊,草上的露水像珍珠似的在月色下閃閃發亮。)

  四、指導朗讀

  1、我們在學習古詩時,不僅要知道“詩意”,感悟“詩情”,還要進入詩的意境,想象畫面。這首詩的意境很美,請大家讀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

  3、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4、(1)句要讀得平穩,輕柔;

  (2)“瑟瑟”和“紅”要拉長語調,顯示顏色的奇特。

  (3)、(4)句:則要讀出讚美喜愛之情。

  五、老師總結: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學生討論後派代表說)

  (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2、《暮江吟》描繪了深秋從傍晚到入夜江上景色。寫傍晚時江上景色著重描寫色彩;寫入夜江上的景色著重描寫形態。

  3、師雖然沒有一字一句來指導你們,你們理解整首詩的意思嗎?會讀嗎?有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質疑。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詩歌。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七、課外拓展

  請在《小學生必背優秀詩文》中找出白居易的詩來讀一讀。

  板書設計:暮江吟

  暮 江

  時間的變化 殘陽鋪水中 瑟瑟

  紅可愛

  夜 露似珍珠

  暮江吟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養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1、理解古詩優美的語言,瞭解唐詩是我國文學的瑰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理解“鋪、瑟瑟、可憐、似”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能正確回答課後問題。

  3、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加強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提升學生對文字的情感、意境、潛詞造句的體驗,有感情的背誦古詩,默寫《暮江吟》。

  4、引導學生由書本走向生活,透過廣闊的生活空間、網路空間去獲取資料。培養學生多角度的理解詩詞。

  學習重點:

  學習古詩體會詩中的名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用語言或者圖畫描繪詩句概括的景物,體會其中的詩味。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正確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指導學生聯絡生活經驗展開合理想象,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畫面,讀中感悟,體會作者看到奇麗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1、蒐集描寫夕陽的詩詞;

  2、溫習《夕照》;

  3、準備水彩筆

  教師準備:

  1、描寫夕陽的一些詩詞、文;

  2、欣賞的《暮江吟》教學課件;

  3、自譜的樂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後)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談話入課

  1、今天來給同學們上課,心理上免有點惶恐。不知道同學與一個陌生的老師第一次上課是什麼樣的心情呢?激動?忐忑?還是像老師一樣的惶恐?能不能給佘老師一點信心和鼓勵呢?

  2、哪同學跟老師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聲的對自己說:“我能行!我最好!”

  (2)同學倆倆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對對方說:“你能行!你最好!”

  (3)閉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語氣對自己說“我能行!我一定行!”

  3、怎麼樣?這會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們來做個詩詞接龍的遊戲,就是老師說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詩。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3)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看來老師是難不倒你們了,哪位同學來出出題呢?

  5、“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6、對!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詩人,他的一生為後人留下三千多首詩。他的詩內容充實,語言通俗,大多反映現實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們常常說“如詩如畫”,一首詩就是一幅畫。今天我們要學習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風景詩———《暮江吟》(板書)

  二、聽詩。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詞

  1、請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有心去欣賞這首詩。你會看到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2、再來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誰能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麼?

  三、讀詩。初讀課文,從語言文字中去感受畫面。

  1、自由讀詩。注意用筆圈畫出描寫景物的詞,進一步的感受畫面。

  暮江吟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引導學生透過多媒體,反覆閱讀古詩,體會詩的意境,瞭解詩歌的意思。

  情感目標

  運用多媒體盡情欣賞美麗的風景,入情入境地學習古詩,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能力目標

  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高獲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閱讀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學習古詩體會詩中的名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引詩入畫,以畫解詩,畫出詩的意境,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古詩的意境美,受到美的薰陶,使創造能力得到培養。

  三、教學準備

  課件、多媒體教室。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為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輕鬆、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獲取最大限度的收穫,我運用了“欣賞美景引入——指導學詩——體會意境——質疑深入探究——拓展延伸學習”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欣賞畫面引入。

  1、多媒體播放《漁舟唱晚》古箏曲,欣賞“殘陽照水圖”和“新月東昇圖”。同學們看了這麼美的畫面,有什麼想說的嗎?用自己話說說畫面的內容。(根據不同的話進行點評)同學們講得很詳細,語言也很美,但是有一個人比你們還厲害,他僅用了28個字就把這兩幅畫面的意境描述得淋漓盡致。相信嗎?服氣嗎?想知道他是誰嗎?他是怎樣講的呢?

  2、觀看多媒體(走進作者及課文內容)——瞭解詩人及作詩背景,想說,想畫。

  (二)指導學詩,體會意境

  1、理解題意。

  (1)題目你是怎樣理解的?

  (2)從題目看出這首詩是寫景還是敘事?寫了什麼時候的景色?

  2、學生讀詩自學,初步弄清詩的含義,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大膽想象,用彩筆繪畫一幅《暮江吟》的圖畫。

  這首詩只有四句,你能不能把它讀懂?好!下面請同學們自學,一句一句弄懂每個詞,每個詩句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字詞,聯絡上下文想一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學小聲討論,甚至可以離開座位和好朋友討論,我們看誰學得又快又好。

  (三)透過“繪詩”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從學生的繪畫中挑選出幾份具有代表性錯誤的圖畫張貼在黑板上(事先與該生商量好),讓學生觀察,對比詩文進行評析。

  2、多媒體出示前兩行:“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我問,這兩行詩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一道快要落山的太陽的餘暉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綠色的,有一半是紅色的)然後我指著黑板上的畫面問:有錯誤嗎?許多同學回答:有!有!

  詩中“瑟瑟”是碧綠色,顯然這位同學沒有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他把江面上畫了許多波紋。誰能上來幫他修改這幅畫呢?學生紛紛舉手,我請畫這幅畫的同學改圖畫,這個學生很快把不恰當的地方改過來了。

  多媒體出示後兩行詩:“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示註釋,學生自讀自悟後兩行詩。▲可憐:可愛。▲九月初三夜:指農曆九月初三。

  “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麼意思?指名回答。為什麼“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師指點:指名回答(因為這是可愛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還是彎彎的月牙。)

  (3)最後一行詩用了兩個比喻,它們分別是把什麼比作什麼?你們能說出來嗎?師指點:生很快說出了: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瑩發亮的珍珠。

  提問:詩中描繪的是什麼時候江邊景色?(是從日落時候到夜晚的江邊景色,可見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新月升起的時候。)從詩中描寫的景物,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可以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指名上黑板畫後兩行詩的畫面。這次學生一下就畫對了,而且學生透過著色把小草上的露珠在月亮的照映下閃閃發光畫得栩栩如生。

  4、朗讀指導。

  (1)請大聲地自由地朗讀詩文,看誰能讀出詩的韻律美,節奏美。讀出詩人的情感。(自由讀文)

  (2)(為畫面配音)教師播放flash動畫:詩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誦——此時你們就是那位身著古裝的白居易,面對奇景吟詩一首……誰先來展示一下?

  (3)有與他不同理解的嗎?以你的理解讀讀吧……全體同學按照你贊同的方式誦讀。

  (4)看同學們讀得熱火朝天,我心裡直癢癢,誰來和老師比試讀一讀。

  (5)聽範讀(課件: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緩,輕柔;第二句驚歎;後兩句讚美)。

  (6)大家看著畫面,聽著音樂再次齊聲讀一遍。(秋景圖,古典樂)。

  五、繪畫著色,充分感受詩文描寫畫面的美

  學生透過學詩,瞭解詩中描寫了深秋時候,從日落到夜晚江邊的景色,你們能把這兩幅畫塗上適當的顏色嗎?學生興趣高漲,完全陶醉在詩情畫意之中。

  暮江吟教學設計 篇8

  設計理念

  古詩的教學尤其要注重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與文字進行自由、充分的對話,在閱讀中披文入境,“讀”佔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與體驗,再現詩中情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過程

  一、活動匯入,引出學習內容

  1、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古詩吧?大家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今天,老師要考考大家,咱們來看圖猜古詩、背古詩,怎麼樣?敢不敢試一試?誰如果猜出了是哪首古詩,就站起來大聲背給大家聽!

  (課件演示:《春曉》《詠鵝》《登鸛雀樓》……沒難倒你們,咱再來一首有一定難度的,想挑戰嗎?接著演示:《古朗月行》)

  2、老師已經感受到同學們對古詩的喜愛之情了。望著一輪明月,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感受。這節課,讓我們走進《古詩二首》,來學習兩首與明月有關的古詩。(板書題目:鳥鳴澗 暮江吟)

  設計意圖:以看圖猜古詩、背古詩這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二、整體誦讀,初識詩文

  1、自由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後藉助課文註釋,嘗試著說說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讀詩,其他同學評價是否讀得正確,適時指導學生學會6個生字。

  3、齊讀兩首古詩,讀後思考:這兩首古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處?

  4、交流讀後收穫:

  (1)作者都是唐代詩人。(可讓學生再說說自己對唐代詩人和唐詩的瞭解。)

  (2)兩首古詩都是寫景的。

  (3)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愉悅的心情。

  (4)《鳥鳴澗》寫的是春天的景物,《暮江吟》寫的是秋天的景物。

  設計意圖:知人論詩、整體觀照乃古詩學習的重要門徑,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後即將兩首古詩和盤托出,在藉助課文註釋初知大意的基礎上聚焦古詩同異,這樣的設計將同一主題古詩的學習進行了有效的整合。

  三、分步解讀,體察詩韻

  (一)學習《鳥鳴澗》

  1、過渡語:唐代詩人王維描寫山水的詩歌很多,尤其對明月情有獨鍾,他寫的《鳥鳴澗》就描繪出了一幅山村月色圖,想去看看嗎?

  2、品讀《鳥鳴澗》,想想古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

  3、自由發言,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理解詩句意思。

  (1)寂靜山村,人已入睡,在這樣的夜裡,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寧靜。(板書:夜靜)後來詩人聽到了——鳥鳴(板書:鳥鳴),詩人認為是什麼使鳥兒受驚了呢?(月亮出來,照亮了大地)詩人沒有直接描寫月亮,但是卻說月亮出來後使鳥兒受到了驚嚇,那你認為這月亮是什麼樣的呢?(肯定分外明亮,板書:月明)你認為這聲音破壞了原先那種寧靜安逸的意境了嗎?(沒有,有靜有動,反而是更加使詩人陶醉於其中)你認為這樣的'環境怎麼樣呢?這時候,如果你置身其中,你的心情又會如何呢?(板書:境美)

  (2)觀看課件,展開想象,再現詩人詩中所描繪的景象,並和同桌交流:說說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3)在這樣的情境中,詩人深深陶醉了。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你認為應該怎樣讀呢?(舒緩,悠閒,沉醉)誰來讀讀?(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古詩)

  4、參讀《鹿柴》,拓展理解。

  (1)課件出示《鹿柴》,對比“空山不見人”與“夜靜春山空”,“但聞人語響”與“時鳴春澗中”,你發現有什麼異同之處呢?(體會王維詩作的意境美)

  (2)詩人筆下的景物都是那麼美麗,來說說你對王維的評價吧。

  (3)王維的詩作人們非常推崇,後人對其詩作的評價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認為這樣的評價如何呢?

  (4)請閉上眼睛,聽課件吟誦這兩首詩,在頭腦中再現詩中描寫的情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古詩描寫的情景,透過比較參讀和課件演示的形式再現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體驗。

  (二)學習古詩《暮江吟》

  1、過渡:一輪冉冉升起的明月,讓王維陶醉其中,而白居易也在江邊流連忘返,他在欣賞什麼美景呢?讓我們趕緊去看看吧。

  2、學生讀詩。讀後質疑、討論: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白居易在江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歡哪樣景物呢?和同學討論交流。

  3、師生對話交流,在對話交流中引導理解:

  (1)為何不說“殘陽照水中”而用“鋪水中”呢?用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引導看圖理解這個詞:此時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貼著水面斜射,陽光非常平緩柔和,看上去就像鋪在水面上一樣。板書:殘陽→鋪)

  (2)“瑟瑟”什麼意思?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這個詞語的呢?(看插圖結合註釋理解: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綠色(江水的原色)。受光多的地方呈現出紅色(陽光的顏色)。

  (演示課件:夕陽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紅綠相間,難怪詩人稱讚道——“半江瑟瑟半江紅”。板書:江水→瑟瑟)

  (3)“可憐”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呢?(可愛)那詩人為什麼不用“可愛”而用“可憐”呢?(“可憐”不僅有可愛的意思,還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憐惜之情。)

  (4)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樣的呢?(板書:露水→珍珠月亮→弓)這樣的景色是多麼美麗。(板書:景美)

  4、這樣迷人的景色確實容易使人陶醉其中,難怪詩人白居易流連而忘歸呀!下面我們大家一起來把這首詩美美地多讀幾遍,然後閉上你的眼睛用心感悟,再說說你都看到了什麼。(結合自己對詩句的理解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反覆吟讀,近距離觸控古詩所描寫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體會詩人內心的感受。

  四、整體回顧,感悟詩情

  同樣是借景抒情,兩位詩人卻分別用“境美”和“景美”來表達,當兩處美景分別展現在你的眼前,你有何感想呢?你想說什麼呢?(自由暢談,體會兩首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設計意圖:在索解兩首古詩的內在聯絡上再次整合,體會詩人借景抒情之妙,激發學生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五、積累詩句,遷移詩境

  1、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讓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筆墨,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與月亮有關的古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借明月思故鄉;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以月為友留佳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描寫的海上月……)想必大家意猶未盡吧。我這裡為同學們推薦一些與明月有關的古詩:《關山月》(李白)、《中秋月》(蘇軾)、《霜月》(李商隱)、《江樓月》(白居易)等,大家可以去讀讀背背。

  2、佈置自選作業。

  (1)自由選擇文中的一首古詩,將其改寫成一篇文章。

  (2)自由選擇文中的一首古詩,將描寫的景色畫出來。

  (3)祖國山河無限美,你的身邊(生活中、家鄉、家裡、學校等)有什麼美麗的景色嗎?將你所看到的美景結合你的想象將其創作成古體詩或現代詩。

  暮江吟教學設計 篇9

  一、匯入激趣。

  複習以前學過的描寫景色的詩,採用“古詩接龍”的方法進行。

  二、師配樂朗誦《暮江吟》。

  生觀看圖畫。

  三、初讀課文。

  師:這首古詩意境很美,同學們,你們覺得美在哪兒呢?試著讀一讀。

  1.學生練讀,讀通。

  2.指名讀,集體訂正。

  3.討論,你覺得這首詩美在哪兒?

  四、看圖,播放音樂《古事曲》,邊聽邊看邊讀邊理解。

  1.出示圖,說一說,畫了些什麼景物?這些景物怎麼樣?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同桌練說)

  2.出示前兩句。

  ①要求邊聽音樂邊看圖畫邊輕聲讀這兩句,仔細體會。

  ②結合圖,指名說一說這兩句的意思。

  ③評一評。

  ④再仔細讀一讀,你不理解哪個詞或你認為哪個字、詞用得好,為什麼?(“鋪”與“射”“照”相比較)

  ⑤這麼美的詩句,如果我們用文章寫下來,給它定一個什麼題目呢?作者是怎麼定的?

  ⑥理解“暮江吟”。

  3.學習三、四句。

  ①讀後兩句,說一說不理好的詞語,師相機指導理解“可憐”。

  ②這兩句是什麼意思?討論設疑:

  A.像珍珠一樣(晶瑩、發亮),夜晚天黑怎麼發亮?

  B.許多人都喜歡寫“月亮像個大圓盤”。如果白居易寫“露似珍珠月似盤”你覺得怎樣?為什麼?

  ③歸納總結;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徵,連用兩個比喻,貼切地寫出了江邊美麗的月夜景色。傍晚( ),夜晚( ),天上( ),地上( )。

  ④用彩色筆畫一畫這美麗的月夜。

  五、再讀古詩,加深理解。

  1.你們說這首詩美嗎?該怎麼讀呢?

  2.配樂朗誦《暮江吟》。

  3.指名朗誦。

  六、練筆。

  1.匯入:這美麗的景色,大家想不想親自欣賞一番?

  2.出示提示語:

  ①傍晚,微風漸停,我漫步江邊( )。

  ②迷人的景色把我吸引住了( )。

  ③啊!( )。

  3.練寫。

  4.指名讀一讀,評一評。

  七、總結。

  暮江吟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暮江吟》,理解詩句的意思,瞭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2、能力目標:透過反覆朗讀,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透過小練筆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3、背誦並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寫與表情達意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詩

  師:古典詩歌中寫景的讀句很多,大家能背幾首嗎?

  生背《望天門山》背《山行》背《絕句》……

  師:同學們每背一首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題目叫《暮江吟》

  (師板書,一邊音樂《春江花月夜》起)

  師強調“吟”的讀音。

  師:同學們來看看這個“暮”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面是個日,你能看出什麼來嗎?

  生:有太陽落山的意思。

  師:從詩題中看出了時間,還看出了什麼?

  生:他在江邊。

  師:傍晚在江邊吟詩,這是誰呀?(白居易)

  師:誰來介紹介紹。(生介紹)

  二、知詩人,初賞詩

  師:老師這裡也有關於白居易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出示作者簡介,學生指名讀)

  師:要了解這首詩,還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邊紅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詩一首,就是這《暮江吟》(課件出示圖片,並範讀)

  師:聽了這首詩,你感到什麼?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陽的餘輝照耀著,一半綠,一半紅。

  師:你怎麼那麼會表達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隻小螃蟹,在江中游,陽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紅,一半綠。

  ……學生自由說感受。

  三、初讀古詩,知大概

  師:多美啊!接下來,同學們用喜歡的方式來讀詩,可以坐著讀,可以站著讀,可以離開座位讀。

  (同學們紛紛找夥伴讀)

  師:誰來讀?

  (指名讀詩)(齊讀)

  思考:這是一首什麼詩?寫什麼時候的景?在詩中畫出表時間的詞語,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四、再讀古詩,交流讀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做記號。)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你讀懂了哪裡?你哪個地方沒讀懂?誰來幫幫他?

  五、學習前兩句詩

  1、出示投影片(夕陽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導看圖。齊聲朗讀前兩句詩。

  2、重點理解詞語。

  “殘陽”是什麼意思?

  “鋪”是什麼意思?這個“鋪”字你體會到了什麼?把“鋪”換成“照”、“射”可不可以?

  (詩人描寫了傍晚的殘陽和江水,江水的特點是半江瑟瑟半江紅)

  3、出示燈片

  提問:江水為什麼一半是綠色,一半是紅色,你看見過這種景象嗎?(因為太陽接近地平線,江面有一半已經照不到陽光所以半江是綠色,半江是紅色,“鋪”既寫出了夕陽的柔和,又寫出了照得面積廣大而均勻。)

  4、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5、小結:透過學習前兩句詩,我們知道了前兩句詩主要寫傍晚時分,夕陽斜照在江面上是什麼樣的景色,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一起欣賞和想象當時那美麗的意境。

  師述:夕陽漸漸地落下去,晚霞映紅了天空,夕陽的餘輝灑在了寬闊的江面上,忽然間,江水似乎分成兩半,這一半是碧綠碧綠的,那一半是鮮紅鮮紅的,微風輕輕地拂過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紋,像一顆顆閃光的寶石,又像空中閃爍的繁星。啊!多麼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景色美不美?這樣的景色會讓詩人怎樣?用一個詞語形容:“陶醉,戀戀不捨,流連忘返”。那就戀戀不捨地讀讀吧。

  六、學習後兩句詩。

  1、(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邊景色)指名朗讀後兩句詩。

  思考:作者描寫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樣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來寫的?

  2、“可憐”是什麼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農曆已進入深秋季節這句點出了觀賞江景的季節是深秋。

  3、詩人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寫深秋的夜景?為什麼這樣打比方?

  珍珠晶瑩閃亮,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用珍珠來比喻露珠就照應了“可憐”,詩人寫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彎弓。

  4、指名說說後兩句詩的意思。

  5、閉上眼睛欣賞體會後兩句詩的美麗意境

  師述:不知不覺,夜幕降臨了,白居易還立在江邊久久不願離去,秋風拂面,他感到特別地涼爽和舒服,一會兒看看草地,一會兒望望天空,啊,那美麗的小草上掛滿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彎新月就像一張精緻的弓,他不禁脫口讚歎道:“這深秋的夜晚是多麼迷人,多麼可愛啊!”同學們,你們感受到了嗎?

  出示課件:同學們,你們現在能根據這首詩把螢幕括號裡的內容說完整嗎?誰來連貫的把整首詩的意思說完整?(出示,學生先說,最後指名讀。)

  七、指導朗讀,領悟感情。

  1、師:朗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有感情,還應有節奏,我們根據畫好的停頓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生有節奏地朗讀古詩)一道殘陽鋪水中”,要求學生讀得平緩、輕柔;“半江瑟瑟半江紅”,要讀出驚歎的感情來;“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則要讀出讚美的情感。

  (注意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可以採用多種讀法:如男女對比接讀。)

  師:我建議馬上舉辦一個詩歌朗誦會,請在座的各位詩歌愛好者參加,來一個詩歌朗誦能力大比拼,好嗎?(好)學生先練讀,再賽讀

  2、指導配樂朗讀。

  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邊這紅霞滿天,彎月東昇,露水晶瑩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們隨著音樂也來細細地品詩一番。

  (生配樂朗讀)

  3、談感受。

  師:如果此時你就是詩人,來到這深秋傍晚的江邊,領略到這安靜的、優美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

  (指名說感受)(帶著這些感受再齊讀一遍。)

  4、詩人寫景的目的是為了抒情,那麼詩人抒發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你讀出來了嗎?

  (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美景,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對暮江美景的喜愛之情)

  八、練習(同學們可以任意選擇一項做。)

  (1)作畫

  景色的美體現在哪裡?詩人用他的妙筆給我們描繪了幾個畫面,請同學們根據詩意,把詩人筆下的美景畫出來。

  (2)寫話

  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人筆下的美景。寫成一篇寫景的小短文。瞧,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提示語呢!

  九、總結:

  這首詩向我們勾畫了夕陽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時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邊迷人的景色,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美好迷人的景色,讓我們再一次閉上眼睛回味詩中美麗的意境。(聽配樂朗誦)

  暮江吟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練習寫好6個漢字。

  2、誦讀古詩,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其中的詩情畫意。

  3、積累與夜有關的古詩。

  教學重點

  誦讀古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相關的音像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暮江吟》

  一、音畫時尚匯入。

  1、教師播放兩段風格不同的樂曲,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然後根據畫面的意境聯想詩歌。

  2、指名回答,相機背誦有關的古詩。

  3、匯入、板題。

  4、讀題,認“暮”字,學寫“暮”“吟”兩個字。

  5、理解題意。

  二、初讀感知。

  1、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將這首詩讀給同桌聽,要求讀準、讀通。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將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標出來或寫下來。

  2、學生按要求學習課文。

  3、彙報。

  (1)指名讀文,齊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質疑。

  三、品讀悟詩境。

  1、聽配樂朗誦,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

  2、交流彙報,相機找出相關的詩句並誦讀。

  3、你認為哪些詩句寫得好?好在哪兒?(相機理解“一道殘陽鋪水中”的“鋪”的妙處。)

  4、畫一畫詩歌(選前兩句或後兩句)表現的意境。

  5、練讀,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7、賽讀、評議。

  8、練習背誦。

  四、作業:

  1、背誦《暮江吟》。

  2、把你喜歡的詩句抄寫下來,有興趣的可以用毛筆寫一寫。

  3、讀讀背背與夜晚有關的其他古詩。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暮江吟》。

  二、匯入新課。

  1、板書課題《秋夕》、讀題,練寫“夕”字。

  2、理解題意。

  3、說一說有關秋夕(七月初七)的傳說。

  三、初讀感知。

  1、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將這首詩讀給同桌聽,要求讀準、讀通。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將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標出來或寫下來。

  2、學生按要求學習課文。

  3、彙報。

  (1)指名讀文,齊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質疑。

  四、品讀悟情。

  針對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悟情。

  如:“冷畫屏”什麼含義?“冷”什麼意思?

  秋天來了扇子本不要用了,為什麼宮女用羅扇撲打“流螢”?

  1、說一說古代深宮中的宮女的生活。

  2、教師補充介紹相關的資料。

  3、討論:

  “冷畫屏”的“冷”指什麼?(深宮的冷清,宮女生活的孤寂無聊。)

  “輕羅小扇撲流螢”體現了宮女怎樣的生活?

  4、想象:宮女們會想些什麼?

  5、練讀,將感受透過朗讀讀出來。師播放音樂。

  6、配樂朗誦。

  7、練習背誦。

  五、拓展延伸。

  1、讀讀背背與夜有關的其他古詩。

  2、將自己喜歡的詩句抄寫在積累本上。

  六、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

  2、背誦《秋夕》。

  3、找一找描寫宮廷生活的古詩讀一讀。

  暮江吟教學設計 篇12

  〔解題〕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大約寫於長慶二年(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年7月,白居易自中書舍人除杭州刺史。10月1日到杭州。

  《暮江吟》透過對黃昏時分江面特有的瑰麗風光的描寫,從側面反映詩人離開昏暗的朝廷以後輕鬆愉快的心情。

  〔結構分析〕

  詩人是選取紅日西沉到新月東昇這一時段中的兩組景物進行了描寫。

  第一組景物(前兩句),夕陽落照中的江水。江面呈現的兩種顏色,細波粼粼、光色凝重。

  第二組(後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透過對“露”和“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了一種和諧、寧靜的意境。

  〔語意理解〕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殘陽”快要落山的太陽。“鋪”陽光貼著江面,平展延伸。“瑟瑟”,形容江水背陰處有如青綠的玉。這兩句的意思是:夕陽沿地平線平鋪江水中,江水一半鮮明,一半陰暗,一半紅光閃耀,金波粼粼,一半呈現碧綠,有如青玉。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憐”,可愛。“九月初三夜”,即夏曆初三新月如鉤。“真珠”,即珍珠。“弓”,彎弓。這兩句的意思是:可愛的九月初三的夜晚,江邊的草地上掛滿晶瑩的露珠,多麼像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抬頭看,一彎新月初升,如同在碧綠的天幕上懸掛一張精巧的弓。

  〔寫作特點〕

  1.抓一時一物,表濃重情思。

  白居易擅長寄情於物,常常在詩中透過一時一物,在一笑一吟中自然、率直地表達內心深處的情思。寫本詩時,作者正因不滿朝廷的昏暗與各派鬥爭而舍朝官求外任,心緒本來愁憤交織,但見到暮江美景又將愁憤一掃而光,湧起喜悅與熱愛。於是,詩人將新的情思寄託於暮江美景與月夜美景,字裡行間洋溢著輕鬆愉快。

  2.工緻入畫的技巧。

  明人楊慎評《暮江吟》說:“詩有丰韻,言殘陽鋪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紅日所映也。可謂工緻入畫。”盛讚白居易在本詩中寫景的功力。比如,本是殘陽照江面,不說“照”,卻說“鋪”,是因為殘陽而近地平線,是貼著地面照過來的,確像“鋪”在江上,多麼形象!用“鋪”顯得平緩,寫出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親切、安閒之感。面對九月初三夜晚之景,巧設比喻:把新月比作小巧的彎弓;把岸上凝露,比為閃閃發光的珍珠。再加上暮江、月夜等景色,巧妙地營造了一種恬靜、秀美的氛圍。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三首古詩,並能背誦。

  3.認識課後兩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借寫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1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本課閱讀要以感情朗讀和欣賞為主。

  ⑴要引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教師要結合時代背景,藉助多媒體課件和生動的語言,使學生進入詩的意境之中,反覆地讀,在讀中感悟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⑵教師適當抓住重點詩句進行引導,使學生透過佳句體會詩人的情感。

  ⑶要引導學生反覆讀描寫景物的詩句,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寫法。

  2.積累內化。

  背誦三首古詩。

  3.識字寫字。

  學生認識“曠、瑟”兩個字。可以先在詩文中認識,然後單獨拿出來,讀音組詞。

  4.練習。

  ⑴遷移練習:在三首詩中任選一首講一講詩中描寫的情境。

  ⑵實踐活動:閱讀一些描寫日月的古詩閱讀欣賞。

  資料

  〔王維(701—761)〕字摩詰,唐朝傑出山水田園詩人,畫家。後人評論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齊名。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朝著名的詩人,繼杜甫之後又一位現實主義詩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