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美麗的西雙版納優秀教學設計
課文美麗的西雙版納優秀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
1.課前佈置預習要求:
①熟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疑難字詞。
②利用各種資源,瞭解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收集雲南西雙版納景觀的有關材料
③加強朗讀訓練,透過範讀、齊讀、自由朗讀,積累詞句,理解文章內容。
2.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美麗的西雙版納風光,在學生對西雙版納有所瞭解的基礎上,選擇文中的畫面,用導遊詞的形式把它介紹給同學。
3.引領學生透過討論交流合作,賞析散文優美的語言。
4.以同學們都熟悉的虞山十八景為物件,選擇幾處景點,學習本文的寫法,向同學介紹,加強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寫作訓練。
【實施方案】
教學目標:
⒈瞭解文章中介紹的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⒉體會語言美(小標題,對照手法的運用,富有感情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⒈體會文章中有感情的語言的作用。
⒉用自己簡潔的語言來概括介紹西雙版納的有關景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和手段:自主學習、討論交流、評價為主要方式,配以幻燈片和背景音樂。
教學內容和步驟:
⒈匯入:
同學們,“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裡彩雲在飄蕩。”提起神奇秀麗、風景如畫的西雙版納,誰能不為之心馳神往?那裡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獷的民歌、豐富的民俗民風,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的'美譽。現在,讓我們隨著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樂,一起走進這美麗而神秘的地方,來親身感受一下西雙版納獨特的韻味。
幻燈片展示:西雙版納的一幅畫面,並配以葫蘆絲樂曲作背景音樂。
⒉交流預習情況:
交流、展示蒐集到的有關西雙版納的資料、圖片。
(過渡)我們來看著名作家李舵是如何把我們帶入《美麗的西雙版納》
3.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段引子,學生齊讀。
由歸納本部分內容及作用自然引入學習目標。
4.幻燈片展示本課教學目標
5.研讀新課: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幻燈片展示:
請選擇文中你認為最美的一幅畫面,你自己做導遊,帶領大家去看一看作者筆下那美麗的景觀吧。同學們也來評評哪位導遊導得好。
幻燈片展示:
①口語化;②注意和身姿語言相結合;③語言生動形象;④串聯詞要自然有序。
(本文共五幅畫面,每小組選擇其中的一、二幅討論、交流,編寫導遊詞。學生上臺講解時,幻燈片展示相應的畫面,並配上背景音樂,以提供更多的資訊,培養學生捕捉有效資訊的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學生點評。
6.引導學生小結課文,幻燈片展示文章結構,加深學生印象。
①文章共寫了哪五幅畫面?
明確,齊讀小標題。小標題的作用:句式整齊,結構勻稱,提示內容,醒目得體。
②這五幅畫面可以分為怎樣的兩大類?
明確: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質樸意深的風俗民情。
7.體會語言:
過渡:文章表現了西雙版納的景美、人美,這些都透過作者優美的語言來體現。
①以第一個片段“高高望天樹”為範例,師生共同品味作者如何抓住特徵描繪美麗的景色的。
要求學生快速閱讀“高高望天樹”這部分內容,同時思考:這部分景色有何特徵?作者是如何描繪的?
學生獨立閱讀思考,教師巡迴指導.全班交流,共同領會本文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寫作特點:如寫其“高”用“直插藍天”、“高約60多米”。先用整體直觀“直插藍天”感受寫出望天樹筆直挺拔的特點,又用數字“約60多米”準確全面展示事物特徵。
幻燈片展示:
高高望天樹:
直插藍天
高約60多米
②學生自主學習,任選另四個片段之一進行品味、賞析,進一步領會本文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方法(再次體會小標題的作用),以及對照手法的運用、比喻擬人的形象生動。
學習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並能參與一、二個小組的交流。每組推薦一位同學在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幻燈片展示要點:
竹樓映藍天:
竹樓外形像一隻孔雀,又像一頂巨大的帳篷遮掩於藍天綠地之間。
(兩個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竹樓的外形,點明瞭小標題,突出了竹樓“映藍天”的特徵。)
悠悠野:
(野:恐怖對
大象表演:有趣(擬人)比)
嫵媚傣寨水:
(“打穀子”風情畫:有動有靜,有聲有色——喜愛對
“水中嬉戲”風情畫:五彩斑斕,生活情趣——讚賞比)
笑對生與死:
(“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對比,樂觀的人生態度)
③學生獨立找出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全班交流,朗讀,師生共同品味其中蘊涵的感情,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提示:注意比喻、擬人等修辭,形容詞
8.總結全文
本文透過親身遊覽美麗的西雙版納,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西雙版納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質樸意深的民俗風情,向我們介紹了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寫作特點:
1.小標題鮮明醒目
2.對照手法的運用
3.語言形象生動,富有感情色彩
9.仿寫訓練:
幻燈片展示:
虞山十八景,景色迷人,請選擇幾處景點,請仿照本文的寫法,飽含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向大家作介紹。
要求:注意學習本文的寫法,當堂完成題目、開頭、小標題,搭好框架。當堂交流。
師生共評。
10.作業:課後整理、修改、擴充作文,並寫在作文字上。
附板書設計: 美麗的西雙版納
李舵
高高望天樹
竹樓映藍天 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景美)
悠悠野
嫵媚傣寨水 樸質意深的民俗風情(人美)
笑對生與死
教學反思:
用多媒體畫面增加了學生對西雙版納的感性認識,尤其是大象表演的錄影,激發學生的興趣,但事先設定好的畫面也限制了學生的解說,如何物為我所用而不是我為物制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透過學生以導遊的形式講述文中所記景觀,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具體授課中講到“笑對生與死”時,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作了發揮,對傣族人樂觀的人生態度從另一角度作了詮釋,我也給予了肯定,肯定了她知識面豐富和她的創造精神。對學生思想的火花教師要不吝嗇自己的讚賞的語言。
體會語言美時採用老師先示範講,然後學生按例分組討論交流。在學中逐步掌握分析語言的一般方法,讓學生覺得語文的學習也是有章可循的,而不是無可抓處。學生覺得語文難學的難點也在這。
體會語言所蘊含的感情也從最容易的比喻、擬人修辭手法和形容詞入手,然後讓學生朗讀體會。
寫作訓練也選擇仿寫,作文差的同學往往覺得無從下筆,不妨從仿寫入手。當然對於寫作好的同學就不必拘於形式,可任由發揮。
總之,透過本課試圖消弭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神秘感,消除畏難情緒,讓他們知道語文是生動的,是可觸可摸可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