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7篇)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具準備】

  一棵大蘋果樹。(能貼在黑板上)

  用吹塑紙做成的寫有生字的10個大蘋果。(課文中要求認的10個字)

  小黑板。

  本課要求寫的生字卡12個。

  【教學目標】

  1、認識“質、勘”等10個生字,會寫“冊、巖”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瞭解一些地質勘探知識,增強愛科學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重點難點】

  寫好筆畫“豎撇”。

  有感情地朗讀好人物的對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揭示課題(2分鐘)

  1、小朋友,我們都讀過書,從書裡學到了不少知識。今天我們要讀的這本書,可不是一般的書。請小朋友們看老師板書。

  2、板書課題。說說你最想知道什麼? 提出問題:“書”字為什麼要加引號呢?

  開展活動,讀文識字(18分鐘)

  一、讀書展示會

  1、是啊,“書”字為什麼要加引號呢?小朋友,你想知道這本“書”的奧秘嗎?那就請你自己讀讀課文吧,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

  2、請小朋友自己去找一個學習夥伴,兩人一組互相讀課文給對方聽,互相檢查字音都讀準了沒有,句子都讀通了沒有。比一比哪一組小朋友最善於合作。

  3、現在我們來評選最佳“讀書小組”。哪個小組想讀就舉手讀,可以讀全文,也可以讀你們最喜歡的一個部分。

  4、小朋友,你們的最佳“讀書小組”選出來了嗎?請你們跟我們這兒的讀書小組比一比,看誰讀得更棒,好嗎?

  二、結蘋果、摘蘋果

  1、黑板上貼出一棵蘋果樹,出示寫有生字的大蘋果。

  2、同學們,你能讀出這些蘋果中的生字嗎?你讀準一個字,老師就掛上一個蘋果。我們來比一比哪個同學結出的蘋果最多。

  3、你們看,蘋果樹上已經結滿了蘋果。現在我想請小朋友來摘蘋果,請不摘果的小朋友負責評一評誰摘得又快又好。

  三、送生字回家

  1、小黑板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

  ⑴ 一位地( )( )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看著什麼。

  ⑵ ( )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本( )( )的書嗎?

  ⑶ 雨點留下的腳( ),叫雨( )。

  ⑷ 把岩石書讀懂,能為祖國找到更多的( )藏。

  2、小朋友,你能把蘋果樹上的生字送回到句子家中去嗎?

  3、生字回到了家,多高興呀。我們來把這些句子讀一讀吧。

  4、出示本課要寫的字(二、三排),認讀,組詞。

  說說寫這些字要注意什麼?

  四、現在,讓我們一起再讀讀課文吧 自由朗讀課文。

  自由選擇學習夥伴組成小組互讀互查。

  小組自由展示讀課文。

  指名展示讀課文。

  認讀生字。

  根據老師說出的某個字的特徵找出這個字並讀出字音,如果正確就將蘋果摘下。如:

  力氣很大──勘

  山下有石──巖

  廠裡過日子──厚

  包旁一把刀──刨

  家裡一塊玉──寶

  練習填字。

  練讀句子。(指名讀,集體讀)

  “印、陸”單耳旁和雙耳旁的不同;

  “刨”左寬右窄,“包”的最後一筆不能拖得太寬,不能超過豎中線;

  “埋”左邊是提土旁,不能寫成“理”字。

  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朗讀感悟

  (10分鐘)

  1、小朋友,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生字,寫了幾個字,還朗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要舉行一場朗讀競賽,看看誰是今天的朗讀小明星。今天的朗讀競賽,我們要評選出“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請小朋友先自己讀讀課文,用“──”畫出川川說的話,用“~~~”畫出叔叔說的話。再練習讀一讀。

  2、聽你們讀的這麼有意思,老師也想來讀一讀。示範朗讀。

  3、同學們準備好了嗎?現在我們要開始朗讀競賽了。你們誰願意做勤學好問的小川川呢?請上臺來參加競賽。(其他同學當叔叔,評選最佳川川)

  4、面對小川川的提問,誰願意當知識豐富的地質勘探隊員叔叔,為川川做出解答呢?也請你來參加競賽吧。(其他同學當川川,評選最佳叔叔 )

  5、現在,請我們的最佳組合來為我們做朗讀展示。

  6、採訪評選出來的“朗讀明星”:

  請問川川:“書”到底指的是什麼呀?你現在知道書字上面為什麼要加上引號了嗎?(電視機前的同學們,川川已經弄明白了,你們明白了嗎?透過讀這本“書”,你們知道了什麼呢?)

  請問川川:你長大以後想幹什麼呢?你準備怎樣去讀懂這本最大的“書”呀?

  請問地質勘探員叔叔,你還能告訴我們一些關於“岩石書”的知識嗎?

  (大家快找一找,看看誰最先找到?)

  7、大家讀讀我知道中的知識,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它讀通順、讀懂。

  8、指名兩個讀。 自由讀課文。

  練讀人物對話。

  聽老師讀。

  展示朗讀“川川”的話。

  展示朗讀“叔叔”的話。

  生:當然可以。不過我告訴你們,不如你們自己從書中去找答案。

  我找到了。就在課後的“我知道”裡。

  自由讀“我知道”。

  指導寫字

  (10分鐘)

  1、(出示本課要求寫的生字字卡)小朋友,請你仔細觀察:我們可以把哪些生字放在一起呢?請你擺一擺字卡,再說說你的想法。

  2、請小朋友再看看這些生字,同桌互相討論討論,這些字的哪些筆畫容易寫錯。

  3、我們不但要把字寫正確,還要把字寫得漂亮。你們發現了嗎?今天要寫的很多字當中,都出現了一個筆畫“豎撇”。(邊講邊範寫,讓學生觀察由“豎”到“撇”的演變過程 )

  4、小朋友,你能把帶有這個筆畫的字寫好嗎?請你在自己的本子上練一練。

  5、(把學生寫得好的或是存在共性問題的字拿到黑板上)誰願意做“小醫生”,給這些字來看看病。

  6、做課後“我會填”中的練習。(先寫再說)

  說清楚要求。 擺字卡並說明理由:半包圍結構、上下結構。

  “厚”字和“底”字都是半包圍結構,但“厚”字上下都沒有點,而“底”字上下都有點。

  練習書寫。

  當小醫生,判斷哪些字寫得好,哪些字寫得不夠好。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2

  一、複習匯入

  認讀上一節課學過的生字。

  二、答疑解惑

  1、這節課我們來解決上節課提出的問題。川川也是一個愛問問題的孩子,看看他問了哪些問題。

  2、默讀課文,用“————”劃出川川提出的問題。

  3、交流“”誰和大家交流一下。

  4、我們可以看看提示語,想象川川的表情、神態來讀好川川的問題。自己先練練。

  生逐句讀,師逐句評價:

  1看,你奇怪地問了。

  2你把問號都問出來了。

  3你還皺著眉頭呢?

  4接著問。

  5你問得真認真。

  像這樣一個接一個地問就叫做——刨根問底。(比喻追究底細,問清楚。近義詞:最高溫度、刨根問底、尋根問底)

  5、指名讀對話。出示課件讀(28頁開始)。

  (1)岩石就是書啊!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讀出高興、自豪)

  (2)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層厚厚的書嗎?換一種說法。

  (3)設計練習: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波浪的足跡叫(波痕)淚水流過的痕跡叫(淚痕);受傷了,皮膚上留下了(傷痕);傷口癒合了,但留下了傷疤,叫(疤痕);車子在泥地上走,留下的叫(車痕);“痕”就是事物留下的印跡。

  6、印在石頭上的樹葉、貝殼、小魚,說明了什麼?自讀10自然段。

  7、讀了這本岩石書有什麼用呢?自讀12自然段。

  三、總結

  1、你覺得川川是一個怎樣的人?

  2、我問你答:地質勘察隊員是幹什麼?刨根問底什麼意思?最大的“書”是什麼?最大的“書”上寫了什麼?川川長大以後想做什麼?大自然中還有那些書?(你看那天上的白雲,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白雲飄的高高,明天準時晴天。你看那地上的螞蟻,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螞蟻忙著搬家,出門要帶雨傘。大樹如果被砍刀,你會把年齡發現——一年只長一圈,這是大自然的語言。你若果調到大魚,魚鱗上也有圓圈——一圈就是一歲,這又是大自然的語言。大自然的語言啊,這是妙不可言。桃花一開,農民伯伯就開始播種穀子。順著胡楊樹身子挖下去,就能找到地下水。篦子草的土壤有鈣質土壤。藍玫瑰腳下有銅礦。七瓣蓮能報錫礦。蝴蝶花能報鋅礦。在珠穆朗瑪峰頂發現了魚類化石,便可推知這裡曾是大海。在南極洲發現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層,說明南極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不愛學習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遠看不見。)

  積累名言:

  書是人類進步得階梯。——高爾基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歌德

  課前預習早知道:

  有些動物和植物,由於特殊的地殼運動別埋起來,死後就不會腐爛了。很多年以後,這些動植物就成了化石。人們根據找到的化石,可以知道古代動植物的情況。恐龍就是這樣的例子,科學家在我國的很多地方就發現了恐龍的化石。我國第一具恐龍化石骨架是在雲南省出土的。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3

  教材簡說:

  大自然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在自然界裡有許多需要我們去學習的知識,普通的石頭裡也有著屬於他自己的秘密,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這篇課文語言簡潔易懂,內容學生也會頗感興趣,以對話的形式記敘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對於化石的理解,在上課之前讓學生自己先去了解下關於化石的相關知識,課文基本上大部分內容就是兩人的對話,因此朗讀的重點可以放在川川和叔叔之間的對話,從對話中知道最大的書是什麼,這書上有什麼?書有什麼用處等等問題。

  學生的心中對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充滿了興趣。他們也常在發問為什麼?我們要做的就是激發他們的這種發問的精神,引發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願望。

  教學目標:

  文字形式: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測試題形式:

  1、抽寫:趴下、埋沒、地質、陸地、岩石、印象、刨根問底、鋼鐵

  2、用“就像、有,有,還有”各說一句話。

  教學重難點:

  識字:指導學生利用卡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字;難記的字:勘、痕、厚。

  寫字:重點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抓關鍵筆畫把字書寫正確、美觀。難點是寫好半包圍結構的字“質、厚、底”,抓住關鍵筆“豎撇”寫好字。

  初讀:把課文朗讀正確、通順、流利。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字卡

  (2)學生預習:勾畫生字;朗讀練習;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儘量想辦法解決。……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老師:孩子們,喜歡爬山嗎?這節課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去登一座神奇的山峰。爬山之前,讓我們先做好準備,請同學們先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碰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完了以後,再請小組長利用字卡採用自己組喜歡的方式組織學習,目標是使每個小組成員都讀準生字字音。

  (學生自讀課文——小組長利用字卡組織集體認讀、開火車讀、搶讀等,同時指正字音。)

  老師:在剛才的學習過程中,你認為哪些字音值得提醒大家注意?

  學生:我提醒大家:“勘”是前鼻音,“勘”……(全班跟讀:“勘”)

  學生:我提醒大家:“冊”字是平舌音,“冊”……

  ……

  老師:下面,讓我們一起把這些生字齊讀一遍,特別注意讀準剛才小朋友提醒的字音。

  (學生齊讀)

  老師:小朋友字音都讀準了,那麼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幫我們把這些字記得更牢呢?

  學生:“巖、寶、冊”我早就認識的,比如“冊”字,就是我們語文書封面“二年級下冊”的“冊”;“勘、煤、刨、厚”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記,比如“堪”用“甚至”的“甚”加“力”;“痕、刨、底”我用“換一換”的方法記,比如“痕”,把“很多”的“很”,雙耳旁換成病字框;……

  老師:還有不一樣的識記方法嗎?

  學生:……;“刨、趴”是形聲字;“印、冊”我用“想象”的方法記,比如“冊”字,橫著看,我把它看成一冊厚厚的書;……

  老師:其他同學也說說,你覺得哪些字最難記,你是怎麼記的。

  學生:我覺得“厚”最難記,我用想象的方法記,一個孩子蓋著厚厚的被子在睡覺。

  學生:我覺得“痕”最難記,我把“狠”的反犬旁換成病字框。

  學生:“痕”還可以用“恨”字來換,把豎心旁換成病字框。

  學生:我覺得“質”不好記,我用筆畫加熟字的方法記,橫撇、豎撇,加“十”和“貝”。

  ……

  老師:由於時間關係,其他同學可以利用下課時間再互相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接下來我說你找,考考你是不是都會認這些字了。準備——

  (學生把字卡稍作整理)

  老師:“勘探”的“勘”

  學生:勘、勘、勘,“勘探”的“勘”(學生找出相應的字卡,同桌互相檢查是否找對)

  老師:“腳印”的“印”(“刨根問底”的“刨”;“波痕”的“痕”;地質的“質”;一冊書的“冊”;厚厚的“厚”;岩石的“巖”;“寶藏”的“寶”;海底的“底”。)

  ……

  老師:剛才老師說的詞語都在“我會認”山上,認認,你能讀好嗎?看看我們能不能登上這座山。

  出示幻燈:

  勘探、腳印、刨根問底、波痕、地質、一冊書、厚厚的、岩石、寶藏、海底

  (課件出示“我會認”山峰,學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螢幕上,小組領讀,全班跟讀。)

  二、指導書寫“冊、巖、寶、質、厚、底”。

  老師:小朋友都把字詞讀準了,真棒!接下來,讓我們學習把這些生字書寫正確美觀,開始攀登“我會寫”這座山,有信心嗎?

  出示幻燈片:“冊、巖、寶、質、厚、底”

  (繼續攀登高山,學生興趣濃厚)

  老師:有哪些生字呢?大家一起讀一遍。

  (學生齊讀)

  老師:認真觀察,從結構上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我發現了“冊”是獨體字;“巖、寶”是上下結構的字;“質、厚、底”是半包圍結構的字。

  老師:眼睛真亮!接下來,讓我們先來學習寫好這三個半包圍結構的字。要把它們書寫正確美觀要注意哪些筆畫呢?讓我們一起翻開書認真觀察,把每個字的關鍵筆畫描出來,等一下再來交流。

  老師:誰來彙報,你描了哪些關鍵筆畫?

  學生:“質”起筆是短撇,不能寫成橫,最後一筆是點,不要寫成捺;“厚”起筆是橫,和“質”不一樣,“子”的橫鉤壓橫中線,最後一筆橫要長些;“底”起筆“點”在豎中線,這一橫(第六筆)壓在橫中線,底下這一點不能漏掉。

  老師:觀察得很仔細,說得很好!老師也描了關鍵筆和小朋友們交流。我覺得要把這三個半包圍的字書寫漂亮還要特別注意“豎撇”這個關鍵筆,先豎再撇。(老師在投影儀下邊說邊描)大家一起書空一遍。

  老師:看看,哪個字不好寫,需要老師給大家範寫的。

  學生:“厚”

  學生:“底”

  (老師範寫、學生練寫兩遍)

  老師:“冊、巖、寶”三個字,你們覺得要注意哪些關鍵筆呢?

  學生:“冊”也有兩個“豎撇”,最後一橫要長些,而且壓在橫中線上。

  學生:“寶”下面是“玉”不是“王”,點不能漏掉。

  老師:這三個字比較簡單,請同學們自己寫一寫。

  老師:寫完了,請同學們對照課文裡的範字,看看哪些字你最滿意,畫上紅旗。不滿意改改!同桌也互相誇誇,送上笑臉。

  老師:哪個小朋友認為自己進步最大,把作業拿上來給大家瞧瞧!

  (指名上臺展示自己的作業。)

  老師:自己評完自己的作業,也得到同桌誇獎的還有誰?(學生舉手)

  老師:真棒!這麼多同學這麼快就把生字寫完而且得到同桌的誇獎。接下來我們要爬這座最高的山,(出示幻燈“我會讀”山峰)你們怕不怕?

  學生:不怕!

  在老師的激勵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了,注意力集中到了“我會讀”的要求上。

  三、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整體感知全文。

  老師:請小組合作把課文讀一讀,要求把課文朗讀通順、流利。

  (學生先自讀,再轉身四人小組合作讀——齊讀或分段合作讀)

  老師:這三句可是這篇課文中最難讀的句子,老師聽聽你們能不能讀好它們?

  出示難句檢查:

  ①岩石就是書啊!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②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

  ③岩石這本書能告訴我們,哪裡埋著煤炭,哪裡藏著鐵礦……把這本“書”讀懂,就能為祖國找到更多的寶藏(zàng)!

  四、師小結佈置課外作業:

  老師:看來,小朋友的收穫可真不少!今天我們還成功地登了三座高山,說說你還收穫了什麼?

  學生:我認識了許多生字詞朋友,還學會了六個字的書寫。

  學生:我能把課文讀通順了。

  學生:我知道了為什麼岩石就是“一本書”。

  老師:那麼,你們下節課還想收穫什麼?

  學生:我想學習把課文讀好聽。

  學生:我想知道川川長大以後想幹什麼。

  學生:我還想學寫新的生字。

  學生:我想知道陸地為什麼會變成大海,會變成高山?

  ……

  老師:好!下節課老師再安排三座大山讓小朋友來攀登。

  今天回去後,還請同學們完成兩個作業:

  (1)認真完成語文書p86課後“我會填”,組詞開花,先找規律再填;

  (2)和同桌一起把我們今天學習的六個生字再認認真真的書寫兩遍!比一比,誰寫得好!大家能做好嗎?/好了,川川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4

  一、導語:

  孩子們,喜歡讀書嗎?快告訴大家,你最近幾個月都讀了那些好書?看來大家讀的書是種類繁多,老師相信大家一定都會有不小的收穫。書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書中有豐富的知識,它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道理。讀書,是一種非常好的習慣,老師希望咱們同學繼續堅持下去,利用課餘時間多讀書。這節課咱們要繼續和川川一起來讀懂這本最大的書。(板書:最大的)齊讀課題

  二、鞏固生字詞:

  孩子們,在第一課時我們已經對這篇課文作了初步瞭解,並且學習了生字詞,課下老師也佈置大家複習過,那咱們現在還是老規矩————字詞大過關。拿出本子,老師抽一個你們寫一個。

  趴在、埋沒、地質、陸地、岩石、印象、刨根問底、鋼鐵

  (揭開黑板上的生字詞)孩子們,老師已經把這些詞語寫在黑板上,容易寫錯的地方老師也做了特別的標記,對照黑板自己批改,錯的地方在旁邊訂正,同時在課後的生字表中打上三角做標記,以後再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全對的同學自己打上對號,繼續努力。

  三、深讀解疑:

  下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71頁,上節課咱們從川川和叔叔的對話中瞭解了課文的內容。老師特別想和大家合作讀讀川川和叔叔的對話,好嗎?我是地質勘探隊員,那你就是誰?再請一位同學讀旁白。其他同學認真聽,一會兒有問題問。

  咱們挺有默契,合作的不錯。

  這本最大的書是什麼?———岩石(板書)你也可以學著老師的樣子把它記在書上,這也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

  岩石書和咱們平日裡所指的書一樣嗎?所以題目中的書帶有引號。

  你從哪句話知道岩石就是最大的書?

  “岩石就是書啊!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黑板出示這句話)誰願意再來讀讀這句話?

  你真了不起,不但是一個會思考的孩子,更是一個會讀書的孩子,把句子中的!和?都讀出來了。哪位同學願意學著他的樣子再給大家讀讀這句話?

  岩石和書有什麼相似之處?

  —————岩石是一層一層的,書是一張一張的。岩石厚厚的,我們的書也是厚厚的。

  現在,你能用“就像”來說這句話嗎?

  ——————這岩石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

  同學們,你看咱們透過讀書明白了岩石就是最大的書,並且還會變一種句式來說。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看來一點也不假。來孩子們,就帶著咱們的理解齊讀這句話。

  真沒想到,岩石也是一本書,可是你們看,我們讀的書裡有字有畫,這本岩石書也有字有畫嗎?

  請兩位同學來讀讀5—8小節,川川和叔叔的對話。

  你們倆讀的非常投入,孩子們岩石上有字嗎?有些什麼字?

  出示“有。你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恨;還有這些閃光的、透明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

  誰願意再為同學們讀讀這句話?

  “它們”在這段話中指什麼?請你再來讀讀這句話,在文中劃出來。

  ————雨痕、波痕、礦物

  孩子們,你們見過雨痕、波痕嗎?———沒見過

  那咱們猜測一下、想象一下,這雨痕、波痕可能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圓形的

  —————是長時間下雨留下的痕跡。

  大家聽說過“水滴石穿”這個詞語嗎?雨水長時間打在岩石上就會留下痕跡。

  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到網上查查,一定可以看到他們的廬山正面目。

  這些雨痕、波痕、礦物就像文字一樣,告訴了我們許多的知識,那咱們更要好好讀讀這句話。

  師當川川問。男生讀、女聲讀。

  岩石上有畫嗎?

  “有。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黑板出示)

  原來岩石上有這麼美的畫呀,誰再給同學們讀讀這句話?

  你發現沒有,這句話有個句式咱們以前學過,有———,有————,還有————。你能用它說一句話嗎?

  岩石上畫有什麼?樹葉、小魚、貝殼

  這些畫與我們平日裡見到的樹葉、小魚、貝殼有什麼不一樣嗎?

  ————沒有生命、沒有顏色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化石

  請同學們把書翻到73頁的資料袋,請一位同學讀第一自然段。

  試想,叔叔在山谷中突然發現了這些化石,心情會怎樣,誰願意扮演叔叔高興地把這些畫介紹給川川。

  原來岩石書和咱們平日裡讀的書一樣,有字有畫,讓我們快用書上的語言告訴川川吧。

  男女生合作讀5—8小節。

  咱們平日裡讀書,透過文字和圖畫,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岩石上的字和畫會告訴我們什麼呢?

  引導學生讀第十小節

  透過岩石上的字畫,我們可以推斷出這裡發生過地殼運動。當然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就向大家熟知的珠穆朗瑪峰一樣,曾經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大自然是神奇的,所以我們需要了解它、讀懂它,不知道叔叔讀這本岩石書有什麼用?

  請兩位同學合作讀11—13小節。強調藏字的兩種讀音。

  孩子們,其實不僅岩石是一本書,大自然中還有很多藏著奧秘的書,老師這有一個小故事,相信大家聽後會有更多的收穫。

  綠色情報員

  植物科學院請小燕子選一批綠色情報員。

  一大早,小燕子剛飛出去,就被小桃樹攔住了。

  “你能幹什麼?”燕子問。

  “我能預報農時。”桃樹對小燕子說,“我一開花,農民伯伯就得忙著種穀子。”

  “好,算你一個。”燕子說。

  小燕子飛過一片胡楊樹林,胡楊樹叫住了她。小燕子問:“你有什麼本領?”

  “我能報告地下水。”胡楊樹說,“不信,順著我的身子挖下去,準能找到地下水。”

  這時,山坡上的篦子草又喊住了燕子:“我可以報名當土壤化驗員。”

  小燕子有點兒弄不懂,篦子草說:“我們喜歡長在鈣質土壤中。”“噢,原來是這樣。”小燕子話音剛落,那邊的藍玫瑰又說話了:“我也能做情報員,我的腳下就有銅礦哩!”

  “花朵能報礦?”小燕子掏出小本子記下,“還有什麼花有這種本領?”藍玫瑰花說:“七瓣蓮能報錫礦,蝴蝶花能報鋅礦。”

  忙了一天的小燕子高興極了。這一天,她增加了多少知識呀!

  課下,我們可以繼續查詢大自然中的語言,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用眼睛去發現,像川川一樣多問一個為什麼,學好眼前的這些書,相信我們也一定可以實現我們的理想。

  板書設計:最大的“書”

  岩石

  字畫

  大自然的語言

  教後反思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最大的“書”》這篇課文以人物對話的方式,講述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

  在教學本篇課文時,我把朗讀的重點放在人物的對話上。透過朗讀來理解課文,重點指導學生朗讀“岩石就是書啊!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有。你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這些閃光的、透明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和“有。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三句話。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自己悟出句子的含義。

  整堂課下來,感覺自身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遺憾,同時在聽取其他同事的課後也學到了很多。

  自我反思:

  1、自身調節課堂的能力不足,課前沒有充分的備好學生,當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的評價單一、無力。

  2、整堂課學生的讀書熱情沒有被調動起來,讀書環節的設計有些乏味。

  3、在課堂上教師的語速過快,源於教師本身的情緒沒有調節好。

  4、最後的閱讀補充處理的不是很得當,可以讓學生交流聽後的收穫。

  收穫:

  1、蔡老師的課堂清晰、明瞭,實效性很強。

  2、蔡老師在理解“刨根問底”這個詞語時,請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說說川川是怎樣的孩子,同學們用了“勤學好問”、“打破沙鍋問到底”等詞語,用換詞的方式很好的理解了詞語的意思。

  3、最後,老師提供的網址為有興趣的同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資源。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5

  一、談話匯入:

  板書:書

  師:大家平時喜歡看書嗎?(“喜歡”)

  最喜歡看什麼書?(學生暢所欲言)

  看來同學們都非常地愛讀書。著名文學家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的,“讀一本好書,就象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書能帶我們環遊世界,能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裡盡情地遨遊。今天,咱們要和一個叫川川的小朋友一起,去讀一讀《最大的“書”》。

  二、初識生字,合作交流。

  1、自己讀一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如果碰上了不認識的生字寶寶,就作個記號,可以向身邊的人求助。(教師巡迴指導、答疑)

  2、老師看到很多同學在預習的時候已經標好了自然段,圈出了生字寶寶,學習習慣真不錯!這樣吧,把你已經認識的生字寶寶介紹給四人小組裡的小夥伴,並且告訴他們,你是在哪裡認識它的。(教師巡迴指導、瞭解學生的生活積累和識字情況。)

  三、識記生字,遊戲鞏固。

  剛才很多同學大聲地介紹了自己已經認識的字寶寶,咱們現在把這些字寶寶請出來和全班同學見面好嗎?你想請誰出來?大聲地叫出它的名字!(根據學生的發言調整以下三個環節的順序)

  (一)形聲字:

  1、這一課還有哪些形聲字呢?找一找。(教師板書形聲字)

  2、能讀準確嗎?開火車讀卡片,擴詞訓練。

  (二)會意字:

  1、看見形聲字寶寶和同學們見面了,有幾個字寶寶呀,也想快點出來。(生字卡片一起出示會意字)認識它們嗎?

  2、(學生爭相舉手)這麼多同學認識它們,那老師想來考考大家,請你根據每個字寶寶的樣子,編一個小故事或者用形象記憶法讓我們迅速地記住它們,能做到嗎?比一比,哪個組的同學最會開動腦筋!(誰的辦法好就給該組貼上一顆“智慧星”,星星上寫著這個字。)

  (三)陌生的字:

  1、還有幾個頑皮的字寶寶老是不肯出來見我們,平時它們也很少跟我們打招呼,是哪幾個呢?我來叫它們的名字,請你在手中的生字卡片裡面找出來,並且象我一樣,把它讀三遍。

  2、全找出來了,真棒!用你手裡這幾張卡片,和你的同桌開火車讀一讀。

  3、這些字寶寶跑到老師的轉盤裡躲起來了,想抓住它們嗎?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抓得準,在課文裡找出它藏在哪個句子裡,讀出來。(讀的好的組貼上一顆“朗讀星”,星星上寫著這個字)

  這麼多生字全都認對了,看來同學們識字的本領又提高了,咱們最後一次和他們打打招呼吧!(齊讀一遍生字)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6

  【教材透視】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在地質勘測隊員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在這本最大的書裡。

  【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11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學設計】

  一、直入課題,設定懸念

  1、讀課題,你發現了什麼?有什麼問題嗎?

  2、請同學們開啟課本,我們一起去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由讀文,勾畫生字及喜歡的生詞。

  2、和同桌交流認識了哪個字,是怎麼認識的。

  3、把自己喜歡的生詞說給桌聽,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4、全班交流,把學習的字詞的好辦法介紹給大家。

  5、同桌間用生字卡片互相抽查。

  6、找合作伙伴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

  7、回報自讀,分段輪讀,互相糾正。

  三、朗讀感悟,體會角色

  1、自由讀:

  “叔叔”為什麼把岩石稱作“書”,這本“書”有什麼用呢?請趕快讀一讀吧!

  2、夥伴對讀:

  和夥伴合作讀“川川”和“叔叔”的對話,再說說你學到了什麼?

  3、讀中悟:

  ⑴ 出示文中的問句和感嘆句,指導讀好這些句子。

  ⑵ 進入角色讀課文,教師巡迴指導,提示讀好人物的對話。

  ⑶ 表演讀,進行評議。

  ⑷ 四人小組合作演一演。

  提示:

  ① 熟練對話,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② 爸爸在文中一句話也沒說,可以給他設計動作。

  ⑸ 評一評:哪個角色演得好,為什麼?

  四、總結延伸,啟發感悟

  1、你能猜出川川長大後幹什麼嗎?說說你的根據。

  2、你認為這本最大的“書”有趣嗎?怎樣才能和叔叔一樣,讀懂這本“書”呢?

  五、指導寫字

  六、鞏固練習

  “我會填”(引導發現規律,適當擴充套件)

  七、實踐活動

  1、收集當地的一些岩石標本。

  2、讀《自然百科全書》,把讀後的體會說給家長或同學聽。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7

  一、板書課題

  1、師:你喜歡什麼書?(學生說)

  今天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一本書。請同學們看這是一本什麼書?(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9課。說說你最想知道什麼?

  3、提出問題:“書”字為什麼要加引號呢?這本最大的書是什麼?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一)出示學習要求: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小組內學習16個生字。先讀生字,再說一說你是用什麼識字方法記住這個字的。

  (二)小組彙報

  請各小組組長說一說在識字的過程中,有誰把哪個字讀錯了?

  1、組長彙報

  2、讀錯的同學當小老師再讀一遍。

  (三)趣味識記生字

  1、全班齊讀生字。

  2、猜字謎。

  3、生字寶寶藏到詞語中。個別讀 女孩讀 男生讀 齊讀

  4、理解詞語。

  (四)寫字

  1、觀察本節課要寫的6個生字,在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2、教師指導書寫 冊和印 兩個字。重點強調佔格位置。

  3、學生書寫。

  4、同桌互批互改。

  三、再讀課文,理解最大的“書”

  1、誰來說一說本課有幾個自然段?

  2、找13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當小評委。邊聽變思考最大的“書”指的是什麼?

  3、誰來說一說誰讀的好?好的地方我們學習。

  4、誰來說一說課文中最大的“書”指的是什麼?

  板書:岩石 書

  5、有感情讀第4自然段,理解為什麼岩石就是書呢?

  四、美讀課文,感受對話魅力

  (一)出示學習要求:

  1、請快速讀課文,用 “——”畫出川川的問題,用 “~~~”畫出叔叔的回答。

  2、畫好後,同桌之間檢查,檢查完同桌之間練習川川和叔叔之間的對話。

  (二)同桌練讀對話。

  1、找一組同桌來讀一讀,並找學生評價。

  2、女生和男生互讀。

  3、老師和同學互讀。

  4、一起讀小兒歌。

  五、擴充套件閱讀,昇華思想

  1、原來岩石就是一本書,大自然也有語言。生自讀《語文大閱讀》書33頁《大自然的語言》。

  2、說一說大自然的語言都有哪些?

  六、寫作訓練,發散思維。

  1、出示 岩石是一本“書”,它讓我們找到了更多的寶藏。

  小草是一本“書”,小草綠了,它告訴我們春天來了。

  ___是一本“書”,__________。

  ……哦,生活中處處都有“書”呀!

  誰來說一說?

  2、請把你想說的寫下來。

  七、總結全文

  1、原來大自然中這麼奇妙,需要我們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

  2、推薦課外閱讀書目。《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 《我們愛科學》

  3、送給大家兩句名人名言。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 ——歌德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8

  一、教材解讀:

  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十九課。這部分教材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描寫自然景觀的古代詩歌,也有語言平實的介紹自然知識的短文。透過這些課文的學習,學生既能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積累豐富的語言,還可以汲取自然科學知識的瓊漿,開闊視野,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本文以人物對話為主要的'敘說方式,介紹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在地質勘探隊員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裡。因此,本課在讀好人物對話的基礎上,引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慾望。

  二、學情分析: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他們能夠在自由讀文的基礎上,自學本課的生字詞,並結合重點的詞句對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分析,從而瞭解到課文中的書的真正含義與加雙引號的原因。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在各種形式的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學習。當他們越讀越感到有趣的時候,再揭示大自然的無窮魅力,進而激發他們對自然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與探索的慾望。

  三、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準確把握人物心理,讀好人物對話。

  教學難點:

  瞭解書中的內容,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的有關化石和岩石的相關資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快說說你們都喜歡讀什麼書?老師要向你們介紹一本最大的書,你們想看嗎?

  (出示課題)生與師書空課題後齊讀題目。問:課文題目中的書為什麼要加雙引號呢?它是指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 學生自由讀文,同桌之間利用手中的工具書來解決生字問題。師:現在讓老師來檢驗一下大家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出示帶有拼音的要求認識的字詞,指生認讀,然後再出示去掉拼音的詞語,學生用各種方法來讀,加深認識,並在小組之間相互理解。

  2、 同桌間再讀課文,瞭解課文講的主要內容。學生介紹。

  (三)、深入學習課文:

  1、指讀課文 師:現在誰來說說課文中的書指的是什麼?(岩石)

  2、師:那既然岩石不是書,為什麼地質勘探隊員卻把岩石稱為書呢?請你認真讀一讀課文,到文中去找一找,看誰找的全,找的準。找到之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3、小組彙報:

  (1)岩石就是書,岩石一層一層的就象一冊厚厚的書。

  (2)岩石上有字。

  (3)岩石上有圖畫 老師讓學生到文中找句子讀一讀,結合學生回答,老師出示網上搜集的圖片引導學生看圖,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並適當板書。

  4、結合板書,師問:以上這些,能說明什麼問題呢?學生齊讀第十自然段。

  5、師:哦,原來這本書裡蘊涵著這麼多知識,讀了這本岩石書有什麼用呢?

  (為祖國找到無窮的寶藏)師板書

  6、師:好問的川川透過發問,學到了好多有關地質方面的知識,川川學到的,你學到了嗎?說給大家聽一聽。

  (學生簡介課文主要內容)

  7、師:川川學到了這麼多知識,他高興嗎?從哪看出的?學生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師:你能猜出川川長大後想幹什麼嗎?(和叔叔一樣,做一名出色的地質勘探隊員)

  師:地質勘探隊的叔叔真是了不起,他們不怕苦和累,為了給祖國找到更多的寶藏不知要多辛苦,你們想對叔叔說些什麼嗎?(學生自由發揮想象,暢所欲言)

  師:你們喜歡文中的川川嗎?為什麼?(好學好問有理想)

  8、 師:文中出現了幾個人物?讓我們分角色朗讀,怎麼樣?學生有感情分角色朗讀,教師指導。

  師:文中爸爸一句話都沒有,你能設計一下爸爸的動作和神態嗎?小組合作演一演。

  9、 學生邊讀邊表演。

  (四)、總結師: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需要我們仔細去思考,認真去研究。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希望同學們課餘時間讀一讀《自然百科全書》一類的書籍,到知識的海洋中去吸取營養,感受大自然那無窮的魅力所在。好嗎?

  板書: 一層一層的 19、最大的書(岩石)

  有字:雨痕 波痕 礦物 無窮寶藏

  有圖畫:樹葉 貝殼 小魚

  教學資源:本節課用了實物投影儀,出示了在本節課中需要學生認識的生字詞,反覆的出示,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比較深刻的記憶。然後又利用投影儀出示了在網上搜集到的與岩石相關的圖片,一張張一層層的岩石、一幅幅被雨點波浪留下痕跡的岩石,彷彿使學生置身與課文中,好象正在與文中的川川一起聆聽那有趣的知識,並一起到大自然這座知識寶庫中遨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使他們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慾望。從而達到主動學習、探索的目的。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9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足跡、雨痕、波痕”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川川對大自然充滿興趣的思想感情。

  3、 激發探索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準確把握人物心理,讀好人物對話。瞭解“書”中的內容,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複習生字

  1、小朋友,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這本世界上最大的“書”上節課我們讀了課文,認識了許多生字朋友,瞧,它們都藏進了岩石裡,誰能把它們的名字喊出來。

  2、小朋友會讀生字不算厲害,會寫才厲害呢!

  根據老師說出的某個字的特徵找出這個字並讀出字音,如果正確就將蘋果摘下。如:

  力氣很大──勘 山下有石──巖 廠裡過日子──厚

  包旁一把刀──刨 家裡一塊玉──寶

  二、初讀課文,感 知川川的刨根問底。

  1、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個小朋友,他就是川川,請小朋友們快速地把課文讀一遍,找出一個詞語來完成這個填空題:( )的川川。

  2、自由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依據說明川川是個愛刨根問底孩子。

  根據回答,出示川川的六個個問題。

  川川這樣刨根問底有什麼好處呢?讓我們來讀讀川川和叔叔的對話吧!

  3、師生分角色讀課文1-4小節的對話。

  4、認識岩石書,朗讀指導。

  (1)師:孩子們,想不想看到這本“岩石書”呀?

  師:點選課件,出示岩石,這就是岩石書,多麼神奇啊!誰來讀讀這句話。

  課件出示:岩石就是書啊!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指導:把“一層一層”、“厚厚”這兩個詞語放慢讀,會更好,

  (2)男女生分角色讀。

  三、二讀對話,感知“書”的內容。

  (一)讀懂“字”

  (1)是啊,孩子們,岩石就是“書”,讓我們翻開這本岩石書,看看裡面寫了什麼?下面就請兩位孩子來讀讀5——8小節?願意當叔叔的請舉手?好,就請你,小手舉得最高的孩子。誰來讀川川的話?好,你來吧!生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師生共同研讀“書”的內容。

  師:你們倆讀得真投入,孩子們,讀了這本書,你知道了什麼?

  (師板:樹葉、貝殼、小魚 雨痕、波痕、礦物)。

  (3)想象雨痕、波痕,認識雨痕、波痕。

  師:孩子們,你們見過雨痕、波痕嗎?

  師:那你們想象一下,這雨痕、波痕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師:你們太會想象了,想知道你們想得對不對嗎?老師請來了一位知識豐富的朋友藍貓,就這三個問題請教他吧?誰來帶大家請教?要有禮貌哦!(相機出示課件)

  1、雨痕

  圖片、錄音:小朋友,你們聽說過滴水穿石的故事嗎?一滴水如果經常滴在一個地方,它會把這塊石頭滴穿呢。在很久很久以前,每當下雨的時候,雨點兒常常敲打著石頭,幾千年,幾萬年以後就在這石頭上留下了一個個小洞洞,這就是雨點留下的腳印------雨痕。

  2、波痕

  圖片、錄音:小朋友,你們看到過驚濤拍岸嗎?那浪頭的衝擊力可比那雨點大多了,它們一次次湧上來拍打著岸邊的岩石,經過無數年,這岩石上就有了一條條波紋,這就是波痕。

  3、礦物

  圖片、錄音:這礦物啊可都是寶貝,那黃色的就是金,黑色的是煤,紅色的是銅,閃光的是水晶,透明的是鑽石……還有很多很多呢。它們都深埋在地底下,等著我們小朋友去發現它,開發它,利用它呢。

  師:你們想不想看看它們的廬山真面目呢?

  師:那請大家睜大眼睛,瞧!(師點選課件),這三幅圖你能認出哪個是雨痕,哪個是波痕,哪個是礦物嗎?

  師:小眼睛,真亮,全找對了。你們看它們多有意思啊!誰來介紹一下他們呢?(師點選課件,出示句子)。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

  4、指導朗讀

  下面誰來讀讀書中叔叔的話呢?師當川川認真地問:“這上面有字嗎?”

  (二)讀懂圖畫

  1、認認化石

  師:岩石書上不僅有字,還有畫呢?你們看,(出示課件)這岩石書上的畫與我們平時見到的樹葉、小魚、貝殼有什麼不一樣呢?

  師:孩子們,這裡的樹葉、小魚、貝殼,本來也有美的顏色,也是活的,可由於特殊的地殼運動,他們被包了起來,死後沒有腐爛,埋在地底下,經過漫長的時間之後,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像石頭一樣,這些叫什麼呢?(“化石”)

  師:你怎麼知道的?

  師:(出示句子),誰來介紹一下這些化石呢?

  讀“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

  師:你的圖畫介紹得可真有趣!誰再來介紹。

  師:孩子們,其實像這樣的圖畫,岩石書裡還有許多,你還知道哪些呢?

  師: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想不想看?

  (師點選課件,出示恐龍、蝦、恐龍蛋、烏龜的化石),你們認識這些有意思的東西嗎?

  2、仿說句子

  師:對!這麼有意思的東西,能不能也像剛才那樣介紹呢?(出示句式:你看,這兒有 ,有 ,那兒還有 哩!),先給大家一點時間準備準備。 生認真地準備。

  師:現在你就是地質勘探隊員,我來作川川,向你請教,誰來和我合作。師生對話表演。

  師:這上面有圖畫嗎?

  生:有,你看,這兒有烏龜,有蝦,那兒還有恐龍蛋哩!

  師:誰如果能一邊介紹一邊加上動作就更好了!生邊介紹邊指著畫面。 ……

  (全班問,一生答,再同桌互相介紹)

  (三)讀懂說明了什麼。

  1、生分角色讀課文5-10小節。

  師:這些神奇的字、畫,又能說明什麼呢?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邊在腦子裡出現一幅幅畫面。(師配樂朗讀第10節) 師: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師:你們看到的可能是地震那一瞬間的情景。可是陸地變成大海,大海又變成高山,那是神奇的地殼運動,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它要經過漫長的歲月,請大家讀讀課文中第10小節,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地殼運動要經過漫長的歲月。

  生:“很久很久”,“很多很多萬年”,“慢慢”。

  師:誰來讀讀這些詞,讓我們感受時間的漫長呢?

  指導:哎喲,這時間可是成千上萬年的,你如果讀得慢些,聲音稍微輕一些可能更好。

  師:把這些詞放回課文中,一定會讀得更好,自由讀,誰來讀讀第10小節?

  師: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地殼運動的過程。出示課件。

  四、瞭解“書”的作用

  1、地球真是個了不起的魔術師,讀了這本書岩石有什麼用呢?

  課件出示句子。指導讀。

  這本岩石書的作用真大啊!它能告訴我們哪裡埋著煤炭哪裡藏著鐵礦。呦,這六個小圓點是什麼?(省略號)還有哪些寶藏呢?

  2、川川聽了叔叔的話,會想些什麼呢?指導讀最後一小節。

  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3、那你知道川川以後長大想幹什麼呢? 你有什麼話對他說?

  4、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岩石為什麼稱為書?為什麼加引號?

  五、拓展實踐,課文延伸

  1、小朋友們,不僅僅岩石是一本書,大自然中還有很多藏著奧秘的書呢!你覺得還有什麼也是書呢?

  是啊!大自然就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啊!你看:課件出示:這朵嬌豔的藍玫瑰是書,讀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有銅礦;這片片高積雲是書,它的出現預示著晴天的到來;這可愛的小狗是書,讀懂它就知道它的汗孔是長在舌頭上的;這美麗的胡楊樹林是書,順著它的身子挖下去,就能找到地下水。孩子們,茫茫宇宙,萬物生靈,書無時不有,書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帶上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一顆善於探究的心,我相信你們肯定能發現更多的秘密。在這些書裡,藏著無窮的奧秘,讓我們用心去觀察,用眼睛去發現,多問一個為什麼,學好眼前的這些書,長大了才能去讀懂大自然中一本又一本的書!

  2、學到這,你的腦海裡還有什麼問題嗎?

  3、這麼多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你們也會刨根問底了!這許許多多的奧秘讓我們課外再去探索,再去刨根問底,好嗎?老師向你們推薦幾個網站,今天課堂上老師用的資料很多就是從這兩個網站中搜索到的。還可以把你們的發現寫下來哦!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19、最大的“書”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重難點】

  瞭解課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學知識。

  有感情地朗讀好課文對話。

  【總課時目標】

  1、會認“質、勘、巖”等10個生字,會寫“冊、巖、寶”等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通讀好人物對話,知道最大的“書”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是最大的“書”。

  3、激發探究自然科學的興趣。

  【分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

  1、自讀課文,知道最大的“書”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是最大的“書”,大致瞭解課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學知識。

  2、認識“質、勘、巖”等10個新字,理解詞語意思。

  3、激發探索自然的興趣。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好課文對話,進一步瞭解課文。

  2、書寫“冊、巖、寶”等12個字。

  3、激發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問匯入

  教師引導活動:

  1、“書”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書”中有什麼?讀書有什麼用?

  2、板書課題:

  “讀了課題有什麼疑問嗎?”

  3、讓我們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吧。

  學生學習活動:

  1、討論問題,知道書中有文字、圖畫、知識等等,根據自己的經驗談談書的作用。

  2、齊讀課題,提問:為什麼“書”加上引號?並猜想。

  3、準備學習課文。

  二、自讀課文

  教師引導活動:

  1、巡視檢查自學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2、指導小組合作。

  3、小組讀課文。

  4、檢查自讀情況:

  ⑴ 出示卡片,檢查認讀情況,指導學生在交流時說得完整、清楚。

  ⑵ 指導輪讀課文。

  ⑶ 課文中的“書”指的是什麼?

  學生學習活動:

  1、自讀課文,勾畫帶生字的詞語和自己喜歡的詞語。

  2、小組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介紹自己喜歡的詞語。說說自己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些字。

  3、組內讀書:

  展示自己讀得最好的段落,幫助別人,也向別人請教自己不懂的的問題。

  4、全班交流:

  ⑴ 認讀生字,擴詞語,交流識記生字的好辦法。

  (擴詞語、編兒歌、順口溜、找“朋友字”等)

  ⑵ 每小組選派一名同學參與輪讀課文,一人讀一段。

  ⑶ 回答問題,知道文中的“書”指的是岩石。

  三、再讀課文

  教師引導活動:

  1、為什麼把岩石稱為“書”呢?在課文中找一找根據,看誰找得對、找得全。

  2、“書”中的“字”指什麼?“畫”呢?人們能從“書”中讀懂什麼?

  3、川川在與地質隊員的談話中學到了很多知識,你學到了嗎?說說看。

  4、你還想了解什麼知識?

  5、怎樣去了解呢?

  學生學習活動:

  1、默讀課文,勾畫答案。交流,知道“書”、“一層一層的”,“書”中有“字”、有“畫”,讀“書”能增長知識。

  2、讀出相應的段落。

  3、交流自己瞭解的知識,並互相補充。

  4、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5、交流,瞭解獲取知識的多種渠道和方法:問、查、看、實驗、實地研究等。

  四、閱讀“我知道”

  教師引導活動:

  出示閱讀材料“我知道”:讀一讀這分資料,看看從中知道了什麼?

  學生學習活動:

  閱讀材料,交流自己懂得了什麼。《最大的“書”》

  五、教學效果測評

  教師引導活動:

  1、這些詞語,你認識了嗎?

  2、“藏”是多音字,你能分清它的兩種讀音嗎?

  學生學習活動:

  1、讀一讀:

  勘探、勘測、痕跡、傷痕、煤礦、煤油。

  2、讀一讀,選一選:

  我長大了,要去尋找埋藏(cáng zàng)在地下的寶藏(cáng zàng)。

  第二課時

  一、複習

  教師引導活動:

  1、出示生字卡片。

  2、透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學生學習活動:

  1、複習字詞,擴詞語。

  2、交流自己的收穫,肯定自己的成果。

  二、朗讀課文對話

  教師引導活動:

  1、課文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引導發現對話的特點。怎樣讀好對話呢?

  2、幾個人在對話?川川問了哪些問題?

  3、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川川是個怎樣的孩子?為什麼?你對地質勘探隊員的印象如何?為什麼?

  4、指導小組讀書:

  分好角色──你願意讀誰的話?

  5、全班交流:

  哪一組讀給大家聽?

  6、組織全班分角色朗讀。

  學生學習活動:

  1、交流,瞭解讀對話要讀出說話人的語氣,想象說話人的心情。

  2、把川川的問題用橫線勾出來。

  3、根據對話內容,評價說話人。

  4、小組合作讀書:

  分好角色。

  5、小組展評,全班評價。

  6、全班分角色朗讀。

  三、表演

  教師引導活動:

  1、喜歡這篇課文嗎?還想以怎樣的方式學習?

  從學生們的意願中選擇“表演”作指導。

  2、幾個角色?每個人的動作、神態會是怎樣的?爸爸沒有說話,能不能為爸爸想象幾句話、幾個動作?

  3、參與學生的表演活動,選擇有代表性的小組展示。

  學生學習活動:

  1、討論,就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意見。

  2、小組合作討論,創編動作。表演。互相提出改進意見。

  3、觀看同學表演,評價,鼓勵。

  四、寫字

  教師引導活動:

  1、這一課中要學寫哪些生字?

  2、哪些字容易出錯?

  3、巡視檢查,個別指導,表揚寫字認真的同學。

  學生學習活動:

  1、認讀田字格中的生字。

  2、自由書空,發現問題,及時提醒。

  3、認真練習寫字。找出自己寫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

  五、教學效果測評

  教師引導活動:

  1、拼拼讀讀寫寫,檢查自己學會了多少字、詞。感到自己學得好就表揚自己。

  2、讀一讀短文,看看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想到了什麼?

  學生學習活動:

  1、拼拼讀讀寫寫。

  2、讀短文,想想為什麼彩色路面像一本大“書”。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11

  設計理念: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新課程倡導“以學定教”,要求教師依據學情調節教學順序,選擇教學內容和方法。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學時數:2課時。

  設計思路:

  本文以人物對話的方式構篇,其內容對小學生極富吸引力。教學本文宜採取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生讀中思考,讀中探究,讀中感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同時透過“讀、演、猜”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理解能力,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和學習熱情。

  教學流程:

  第1課時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1、回憶你見過的最大的書是什麼樣子的。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課文——《最大的“書”》,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標題上“書”字的雙引號故意不寫。)

  2、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標題,看看黑板上的標題和課本上的標題有什麼不同。

  過渡:課文標題上的“書”字為什麼要加上引號呢?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從中找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2、用多媒體出示由生字組成的新詞,“開火車”讀,齊讀。

  3、師生對讀課文,教師讀敘述語,男女生分別讀地質勘探隊員與川川的對話。讀後思考:課文標題中的“書”字為什麼要加引號?

  4、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多媒體出示句子: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指名學生讀,齊讀。)(板書:岩石)

  過渡:岩石除了樣子像書外,還有哪些地方像書?下面我們繼續讀課文,從中尋找答案。

  三、研讀課文,朗讀感悟

  1、讀中學。

  (1)自由讀。好問的川川透過問,學到了好多有關地質方面的知識。你想知道他問了些什麼,學到些什麼嗎?請趕快讀一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他和“叔叔”的對話。

  (2)夥伴對讀。同桌分角色讀“川川”和“叔叔”的對話,想想你學到了什麼。(重點指導學生朗讀好問句和感嘆句。)

  2、論中學。

  (1)討論交流:

  ①為什麼把岩石稱為“書”?

  ②岩石這本“書”有什麼作用?

  (2)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有關“雨痕、波痕、礦物”的圖片和“樹葉、貝殼、小魚”的化石圖片以及課文的相關句段,指導朗讀、理解。(板書:雨痕 波痕 礦物 畫 樹葉 貝殼 小魚 為國找寶藏)

  3、看中悟。

  用多媒體播放“地殼變遷、化石形成”等地質變化的錄影資料,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和熱情。

  4、猜中想。

  (1)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後想幹什麼嗎?說說你的根據。

  (2)你能猜出“叔叔”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嗎?說說你的理由。

  四、迴歸整體,深化理解

  1、說說你從岩石這本“書”中學到了什麼知識。

  2、小結談話,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最大的“書”》一文以人物對話的形式向我們介紹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在地質勘探隊員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大自然的變遷,陸地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裡。這本“書”裡還有許多奧秘等著大家去探索、去發現。同學們願意在今後的學習中走進大自然,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嗎?

  3、課堂交流。

  把你搜集到的有關岩石、化石方面的資料在班內交流一下。

  五、課外延伸,推薦書目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要想了解這座寶庫中更多的奧秘,請同學們課後閱讀《自然百科全書》和《十萬個為什麼》等書,你一定會有更多的發現和收穫。

  第2課時

  一、複習舊知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檢查讀音是否正確。

  2、說說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再分段讀一讀。

  二、實踐活動:演一演

  1、四人小組合作編演課本劇。

  角色選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讀對話。分角色朗讀,熟悉人物的語言特點。

  創編動作。雖然“爸爸”在文中一句話都沒說,但要設計出相應的動作神態。

  2、集體評一評哪個角色演得好。

  三、識記字形

  1、多媒體課件出示“我會認”中的字,“開火車”認讀,說說自己記住了哪些字,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2、學生提出難記的字,老師指導記憶。

  3、鞏固練習:口頭組詞。

  四、指導寫字

  1、多媒體課件出示“我會寫”中的字,觀察這些字的結構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佔位。

  2、練習寫字。

  要求:

  (1)寫正確。“厚”字上面無點,“底”字上下都有點。“寶”字下邊是“玉”不是“王”。“印”字右邊是單耳,不能寫成雙耳。 “埋”字左邊是土字旁,“理”字左邊是王字旁。

  (2)寫美觀。在本課要求寫的字中,出現了很多“豎撇”,如“質、厚、底”的左撇,“鐵”字右邊的第二撇, “冊”字的兩撇。重點指導豎撇的書寫。

  五、積累運用

  1、詞語開花。

  看看課文後“我會填”中紅花裡的字,發現規律,自主填字。

  寶石——石頭 化石——石英

  高山——山嶺 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 土地——地圖

  2、理解下面詞語,選其中的一個詞語說句話。

  認真 奇怪 閃光 透明

  寶藏 足跡 刨根問底

  六、佈置作業

  1、在漢語拼音本上抄寫“我會寫”中的字,每字寫三遍。

  2、讀課文,勾出你喜歡的新詞和句子,把自己喜歡的新詞、句子抄寫在“好詞佳句積累本”上。

  3、自編一份“奇妙的大自然”手抄報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理解:

  《最大的“書”》是以人物對話的形式介紹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在地質勘探隊員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字、有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裡了。根據該單元的教學任務,我認為:教學時,應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積累豐富語言,在反覆誦讀中理解內容,從而拓寬學生視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情感與態度目標: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體會川川對大自然充滿興趣的思想感情;

  3、過程與方法目標: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大自然的情趣,激發探究大自然知識的興趣。

  課前準備:

  課件、書、彩色粉筆、話筒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交流展示、走近文字

  一、交流展示,談話引入。

  1、 師生交流自己愛看的書,2、 展示圖書。

  3、 師談話匯入。今天同4、 學們把自己喜歡的書都帶來了,5、 快說說你們都喜歡什麼樣的書?老師也要向大家介紹一本最大的書。

  揭題(師:板書課題)題目少了引號、題目中的書指的是什麼?為什麼加引號?我們在課文中尋找答案。

  (得益於靳家彥老師)

  第二板塊:讀書感悟、走進文字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問中讀 《最大的“書”》向我們描繪的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你知道了什麼?把知道的和大家分享。解決為什麼加引號。

  1、 學生自由讀文,

  2、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 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a 自由讀文,不認識的字藉助字典或生字表把字音讀準。

  b 同桌互讀,檢查糾正字音。

  4、 師檢查初讀情況,

  5、 指

  6、 導朗讀。

  7、 題目中的“書”指8、 的是什麼?(板書:岩石)為什麼加引號,

  9、 這本書有什麼作用?(解決1—4自然段和最後兩段)

  品讀課文,入境感悟。

  讀中學 好問的川川透過問,學到了好多有關地質方面的知識,他問了些什麼?學到了些什麼?找出川川問話和叔叔回答的句子讀。(指導朗讀)

  10、 合作學習: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夥伴,

  11、 各自抓住具體語言進行合作學習,

  12、 細細體會品味後與組內同學交流。

  13、展示讀 川川學到的,你學到了嗎?說來聽聽。(師相機指導學生評價)

  (師板書: 岩石上有字:雨痕 波痕 礦物

  岩石上有畫:樹葉 貝殼 魚的簡筆畫)

  猜中想 川川長大想幹什麼?叔叔怎樣知道這些知識的,你想學他嗎?

  第三板塊:拓展延伸,走出文字

  一、現場《實話實說》最早的主持人崔永元、川川、地質勘探員叔叔現場採訪。

  主持人:

  請問川川:“書”到底指的是什麼?你現在知道書上為什麼加引號了嗎?

  請問川川:你長大了後想幹什麼?你準備怎樣去讀這本最大的書?

  請問地質勘探員叔叔:你還能告訴我們一些關於“岩石書”的知識嗎? 有什麼話要給大家“交代”嗎?

  二、給學生推薦網址,建議觀看電視《神奇的地球》。

  總結: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而岩石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這本書有許多奧秘,等著大家今後去探索、發現。

  板書設計:

  19 最大的“書” 岩石上有字:雨痕 波痕 礦物

  岩石上有畫:樹葉 貝殼 魚 簡筆畫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13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板書課題:

  大教師手拿書)同學們看這是什麼?(書)你見過的最大的書是什麼樣的?(學生說)今天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一本最大的書。

  板書;最大的書。(故意漏寫雙引號)

  學生糾錯:書沒加雙引號。

  師順勢問:為什麼加引號: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最大的書指的是什麼?

  2、學生彙報思考結果

  師: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書,這本書永遠也讀不完。在這本書中,你會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學知識的營養,享受到更多的樂趣。

  3、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學生讀字音。

  (2)交流識字型會,

  說說你都認識了哪些生字,怎麼認識的。你還有哪些好的識字方法,說一說。

  (3)鞏固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

  4、送生字寶寶回家:學生再讀課文,並標出自然段。

  5、檢查讀書情況。一人讀一自然段。

  三、理解詞語。

  1、學生默讀課文,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2、師生釋疑。

  對詞語的理解作如下設計:

  刨根問底:把課文中川川說的話用課件出示出來,一方面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另一方面從問句中體會川川是個愛問的孩於,總愛把問題問清楚,問明白,從而理解刨根問底的意思。

  寶藏:讓學生說說叔叔要為祖國找到哪些寶藏,從而來理解詞語意思。

  地質勘探隊員:指導學生說說他們是千什麼的。

  【點評:新課程提倡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這個設計也是出於這樣的目的。特別是對刨根問底的設計,既理解了詞意,又指導了朗讀,可謂一箭雙鵰。】

  四、指導書寫。

  1、教師範寫底,講解寫字要領:

  底:第三筆是豎撇,第五筆是豎提,上下都有點。

  2、學生描黑,臨寫。

  3、還有哪些字有豎撇?學生練寫冊、厚。、質,教師針對寫字情況進行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生字,質疑課題。

  1、複習生字

  2、質疑課題

  師:培根曾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你想從這本最大的書獲得哪些知識呢?

  學生質疑,歸納:

  1)、書中有什麼內容?

  2)、這本書有什麼作用?

  3)、我們該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自己讀書、多思考等)

  二、細讀課文,激發探究意識,

  (一)、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師: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現在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說說從中瞭解到哪些知識。

  2、學生在班裡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隨機進行講解:

  (1)、岩石書:

  A、(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內容)

  指名學生讀。說說岩石為什麼像書?

  指導讀第一句話:岩石就是'書'啊:應讀出叔叔自豪、高興的語氣。

  B、書中的字:(課件出示第六段內容》

  說說書中有哪些字(如雨痕、波痕、礦物D

  指導讀:你認為叔叔回答川川的問題時是什麼態度,並讀一讀。

  C、書中的畫(出示第八自然段內容j

  書中有什麼畫?(樹葉、貝殼、小魚)。

  (課件出示我知道之一)學生讀一讀。看始祖鳥的化石。

  指名讀。著重讀好感嘆句的語氣(可引導學生想,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後為什麼加歎號?叔叔從岩石上發現小魚會是什麼心情?)

  小結:這神秘的化石猶如一份份珍貴的資料,向人們訴說著往日的變化滄桑。

  D、化石的作用(課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內容)。

  讓學生說自己明白了什麼。(課件出示我知道之二)

  教師補充:在珠穆朗瑪峰的峰頂發現了魚類的化石,便可知這一片曾是大海。

  指名學生讀。

  (2)岩石的作用。(課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內容)

  說說,A、岩石的作用。

  B、叔叔還能為祖國找到哪些寶藏?從而初步體會省略號的用法。

  指名學生讀,注意感嘆句的讀法。

  補充:南極洲發現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層,說明南極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3、聽了叔叔的介紹,川川會是什麼心情、怎麼說呢?齊讀最後一自然段,悽出高興的語氣。

  三、猜一猜,川川長大以後想幹什麼?

  小結:最大的'書'不僅滿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從中找到自己的夢想。相信同學們在這本書中獲得了自己所需的營養,使自己終身受益。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學生讀課文。

  2、說說最大的帶中有哪些內容。

  二、分角色讀、評課文

  小組內分角色讀課文。

  推選代表漆課文其他學生評。著重讀好人物的對話。叔叔是自豪,川訓是好問。

  點評: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把評的權力下放給學生,更能激發他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三、書寫指導:

  1、教師用生字卡片出示所寫生字。

  2、教師範寫陸、印。注意,

  陸:雙耳在左邊,右邊豎一筆寫成。

  印:右邊為雙耳。

  3、學生寫、評。

  4、學生自己寫埋、寶。、趴、刨,教師點評。

  四、課堂交流。

  把你搜集到的有關化石,岩石等資料在班內交流一下。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14

  【課前透視】

  本文記敘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課文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融地質知識於課文之中,字裡行間充滿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透過學習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

  對小學生來講,這篇課文的內容極富吸引力,同時以人物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也是課文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引導學生在對話中發現,體會,在對話的朗讀中引發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願望。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培養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有感情地讀好人物的對話。

  【資訊資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關地殼變遷、化石等相關知識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依題激疑:你們讀過書嗎?你們知道最大的書是什麼樣嗎?(板題)課題中的“書”為什麼加上引號?你們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師出示化石標本或相關的圖片資料,啟發: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它們究竟是怎樣得來的呢?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本“書”,看看這本“書”是怎樣介紹的!(板題)

  對話平臺

  一、初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識字生字。

  出示“我會認”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識字交流,可以採取組內交流的形式,說說自己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樣認識的?同時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換偏旁、組詞語以及學生個性化的記字方法。同時把自己不懂的詞語作一標記與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識字情況。分段合作讀文,互相檢查讀文情況。教師巡視吸收反饋。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相機引導學生交流識記重點字的方法。同時,教師強調重點字讀音、字形等相關內容。如:“冊”是平舌音;“質”讀第四聲;“巖”和“印”的聲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識字能力是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有意識地去組織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二、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巖、冊、寶、刨、痕、質”。

  2、引導學生從筆劃、結構等方面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相機強調。

  如:“厚”字上下都無點,“寶”字下邊是“玉”不是“五”,“印”字右邊是單耳,不能寫成雙耳。

  3、“挑戰難點字”。啟發學生到板前書寫大家認為不好寫的字,師生評議。

  4、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同桌互相評議。展示優秀的作品。

  觀察、交流是寫好字的一個重要前提,引導學生到板前範寫難點字,激發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大膽嘗試,向困難挑戰的精神。相互交流與評議,促進了學生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質疑

  1、快速讀文,思考: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或者提出問題考考大家?

  2、組織交流,解決疑難。

  這一環節,可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讀書能力。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瞭解了學生對於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但要注意字詞等方面的內容可以當場解決,其他涉及課文內容的問題,可以簡略處理,為下節課作準備。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15

  課前透視

  本文記敘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課文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融地質知識於課文之中,字裡行間充滿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透過學習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

  對小學生來講,這篇課文的內容極富吸引力,同時以人物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也是課文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引導學生在對話中發現,體會,在對話的朗讀中引發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願望。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培養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有感情地讀好人物的對話。

  資訊資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關地殼變遷、化石等相關知識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培養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興趣和意識。

  切入舉偶

  1、依題激疑:你們讀過書嗎?你們知道最大的書是什麼樣嗎?(板題)課題中的“書”為什麼加上引號?你們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師出示化石標本或相關的圖片資料,啟發: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它們究竟是怎樣得來的呢?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本“書”,看看這本“書”是怎樣介紹的!(板題)

  初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識字生字。

  出示“我會認”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識字交流,可以採取組內交流的形式,說說自己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樣認識的?同時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換偏旁、組詞語以及學生個性化的記字方法。同時把自己不懂的詞語作一標記與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識字情況。分段合作讀文,互相檢查讀文情況。教師巡視吸收反饋。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相機引導學生交流識記重點字的方法。同時,教師強調重點字讀音、字形等相關內容。如:“冊”是平舌音;“質”讀第四聲;“巖”和“印”的聲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識字能力是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有意識地去組織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巖、冊、寶、刨、痕、質”

  2、引導學生從筆劃、結構等方面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相機強調。如: “厚”字上下都無點。“寶”字下邊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邊是單耳,不能寫成雙耳。

  3、“挑戰難點字”。啟發學生到板前書寫大家認為不好寫的字,師生評議。

  4、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同桌互相評議。展示優秀的作品。

  (觀察、交流是寫好字的一個重要前提,引導學生到板前範寫難點字,激發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大膽嘗試,向困難挑戰的精神。相互交流與評議,促進了學生欣賞水平的提高。)

  質疑

  1、快速讀文,思考: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或者提出問題考考大家?

  2、組織交流,解決疑難。

  (這一環節,可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讀書能力。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瞭解了學生對於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但要注意字詞等方面的內容可以當場解決,其他涉及課文內容的問題,可以簡略處理,為下節課作準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生字。

  2、分角色扮演,朗讀課文。

  複習匯入:

  1、聽寫(指讀)詞語:

  地質隊員、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認真 奇怪 閃光 透明 寶藏 足跡 創根問底

  2、接讀課文,引導學生回顧課文,進一步檢查學生的讀文情況。

  研讀

  針對上節課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交流互動中有所得。

  ( 問題假設:A、文題中的“書”為什麼要加上引號? B、這本書裡有什麼?(有字嗎?有圖畫嗎?) C、讀了這本書,我們能知道什麼? D、這本書有什麼作用呢?)

  引導學生採取不同形式的讀書活動,看看以讀中能解決哪些問題。如:自由讀、小組交流讀等。在此基礎上組織全班進行交流,互相補充,教師相機點撥。在交流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深入理解。如:寶藏、刨根問底等。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引導學生讀中思考,讀中探究,讀中感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演讀

  1、小組合作演讀課文。角色選定。熟讀對話。分角色朗讀,熟悉人物的語言特點。創編動作。

  2、朗讀展示,師生共同評議,加強對話的朗讀指導。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後想幹什麼嗎?說說你的根據。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嗎?你有什麼樣的感想?

  (結合文章以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而深入體會當時的場景和人物的心理,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透過“演、創、猜”活動,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理解能力。激發了學生們探索自然的興趣,發奮學習的熱情。)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埋、陸、鐵、底、趴”。組織學生觀察其筆劃、結構等方面的特點。

  2、教師範寫學生認為的難點字。邊寫邊強調注意的問題。

  3、學生練寫,師生評議。

  拓展

  1、透過課外的閱讀和收集,你還知道其他相關的資料嗎?組織學生交流展示。

  2、佈置課外收集活動,準備一次規模適當的的“自然界的奧秘”展。

  (課內外結合,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興趣地培養和良好個性的發展。)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勘探:查明礦藏分佈情況,測定礦床的位置、形狀、大小以及地質構造等情況。

  寶藏:儲藏的珍寶或財富,多指礦產。

  刨根問底:追究事情的底細。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教學難點:

  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探究興趣。

  熟悉學生:

  1、今天是老師第一次給大家上課,老師感覺特別開心,你們想知道原因嗎?原因就是,我從你們明亮的小眼睛看出來,大家都非常聰明!從你們端端正正的坐姿,我看出來,大家上課紀律非常好!而且我還猜出來,我們班同學上課都能積極回答問題。大家都喜歡讀書。誰能展示一下自己的讀書成果呢?

  2、交流識字方法:同學們,你們平時識記生字都有什麼樣的好辦法呢?

  認讀:質 勘巖冊 厚 印 痕刨煤寶

  會寫:冊 巖 寶 趴 印 刨埋 陸鐵 質 厚 底

  一、匯入

  1、同學們,準備上了嗎?上課!同學們,聽說咱們班的同學特別聰明,老師帶來幾則謎語想考考大家,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猜謎語啊?快來看看吧。

  (1)一物長來真奇怪,肚皮下面長口袋,孩子袋裡吃和睡,跑得不快跳得快。(打一動物)

  (2)五個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齊。(打一身體部位)又猜對了,董老師自己出了個謎語,想不想猜?一物住處真奇怪,從書包裡跳出來,開啟是知識的海洋,關上是學習的鑰匙。(書)

  2、同學們喜歡看書嗎?大家都看過多大的書啊?

  4、大家讀的書都很大,不過有一本書是世界上最大的書,大家想不想去讀?今天,董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去讀這本最大的書,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19\最大的“書”》。這本書不是普通的書,它是什麼樣的書?(最大的書)誰能讀出最大的感覺?請大家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沒有?

  (該有多大啊?——帶著你的疑問讀一讀課題)

  (這本書什麼樣子啊?——帶著你的疑問再讀課題)

  5、再看課題,你還有什麼發現?(書加了引號)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走進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想一想,這最大的書,到底是什麼?

  2、好,課文讀完了,大家知道這本最大的書是什麼了嗎?(岩石)它和普通的書一樣嗎?那你知道題目的引號有什麼作用嗎?

  3、大家想不想讀這本書?輕輕翻開這本最大的書,一群調皮的生字寶寶跑出來擋在了我們面前,大家認識他們嗎?先自己讀一讀。

  (質 勘巖冊 厚 印 痕刨煤寶)

  A齊讀。加拼音指生讀B去掉拼音齊讀C小老師領讀。D男女生分讀(喜洋洋美羊羊賽跑的動作)E大家記好了哪個生字?起來說說你是怎麼記住的。

  4、生字寶寶們被大家都認出來了,他們乖乖地回到了課文中。可是,又有兩個嚴格的生字寶寶,非要考考大家寫字的水平,一起來看,(質,底)大家有信心寫好嗎?

  三、指導寫字。(下載寫字的配音)

  1、讓我們大聲讀出他們的名字:質,底。觀察一下它的結構。說一說各部分之間應該怎麼寫。

  2、下面請看這個字的動畫筆順,一邊看,一遍說出筆順的名字。書空一次。

  3、請同學們輕輕閉上小眼睛。寫字的時候,身體要筆直,心情非常平靜,相信自己一定能寫好這個字。好,輕輕睜開眼睛,慢慢拿起鉛筆,在你的練字紙上寫一遍。然後把筆放下。

  4、誰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寫字成果?(展示3人,進行評價,糾正)

  5、請大家再次調整坐姿,把這兩個字每個寫3遍,爭取一個比一個寫得好,一會我們把練字的成果展示給大家看。

  6、(這個同學的字寫的不大不小,在田字格中端端正正,真漂亮!這同學的字筆順……)請同學們同桌互換,只要對方寫的正確規範,就給他畫上一顆五角星獎勵他,如果你覺得他寫的不夠規範,你就教教他,如果他寫的有進步,你也給獎勵他五角星。有誰得到了五角星,來高高地舉起你的小手。

  四、品讀課文。

  生字寶寶們看到大家用這麼多方法認字,還把字寫得這麼漂亮,徹底認輸了,就把這本最大的書送給了大家,它的名字就是——岩石。

  1、(1-4段)你從哪裡知道的?直接出示:岩石就是書啊!(就是的語氣多肯定啊,你能像他一樣讀讀嗎?)——為什麼岩石就是書呢?(一層一層,很多層,出示圖片,有的高達幾千米。把層的音讀長一點就更像一冊書了)(厚厚的。你能讀出厚厚的感覺嗎?)如果把它們送回句子中,大家還能讀好嗎?(岩石就是書啊!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2、岩石不但樣子像書,還具有書的其他特點呢。一起看課本,找一找,岩石哪裡還像書?(這上面有字嗎?這上面有圖畫嗎?)(練習對話)

  A上面有字。有什麼字?老師把岩石上的字拿出來,你能認識嗎?你覺得哪裡寫得好?岩石中的礦物都三千多種。出示:它們都是字啊!他們都是——,他們都是——。多神奇啊,再來讀一讀。慢慢地讀,我彷彿看到叔叔一邊指著岩石,一邊耐心地向川川講解呢,(跟其他書比起來,這本書的字有什麼特點?)

  B除了有字還有什麼?和我們平時讀的書一樣,還有圖畫呢!叔叔耐心地說,叔叔高興地說,叔叔自豪地說,——。你還知道哪些化石?(出示圖片,學著課文來介紹)難怪叔叔說,岩石就是書啊!(跟其他書比起來,這本書的圖畫有什麼特點?)

  C分角色讀5-8段。誰能到講臺前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下面的同學扮演川川。(找3個同學來講解,最後全班講解,老師當川川

  3、書籍是傳授知識的,這本書裡的字和畫都告訴我們怎樣的知識呢?(這本最大的書裡有高山,有大海,還有什麼?

  3、現在大家對這本書瞭解得多不多?已經瞭解很多了,川川還是不滿足,又問了問題,課本中是怎麼形容他的?(刨根問底)川川問了多少問題?(學生找,出示:刨根問底)

  這最大的書有什麼用處呢?你覺得他還有什麼用處?(這本書的用處怎麼樣?)

  4、讀了這本書,大家感覺怎麼樣?你覺得,為什麼被稱為最大的“書”呢?

  5、13讀這本最大的書,大家高興不高興?所以川川說:太好了,太好了!你能猜出川川以後想幹什麼嗎?有誰想像川川一樣有這樣的理想?讀一讀這句話!

  五、昇華小結

  1、介紹岩石的知識,提問,岩石這本書,還能告訴我們什麼呢?

  在這本最大的“書”裡,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奇的大自然,就是一部最大的書。

  岩石是最大的“書”。其實還有一些東西也是書,其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知識,能教給我們各種各樣的知識。你瞭解的事物中,還有什麼能稱得上是書呢?試著說說原因。

  你看那天上的白雲,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白雲飄得高高,明天準是個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螞蟻,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

  螞蟻忙著搬家,出門要帶雨傘。

  大樹如果被砍倒,你會把年輪發現——

  一年只長一圈,這是大自然的語言。

  你如果釣到大魚,魚鱗上也有圈圈——

  一圈就是一歲,這又是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愛學習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遠看不見。

  最大的書是岩石,因為它告訴我們很多地理知識。

  最___的書是_____。(可簡單說原因)

  是啊,在我們周圍的事物中,除了紙質的書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書,它可能是一個小動物,一株小植物,甚至也可能是人,也或許它只是一件物品,但不管它是什麼,它教會了我們知識,它就是一本書。這其中,老師最喜歡最大的這本書,因為這是老師和大家一起去讀的,讓我們再齊讀一下課題吧!

  音樂響起:其實,在大自然中,不僅岩石是一本書,日月星辰,風雲雷電,山川樹木,花鳥蟲魚就是一本本神奇、有趣的書!大自然就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同學們,讓我們走進大自然吧,相信我們會得到更多的樂趣,發現更多的奇蹟。

  3、朗誦小詩來結尾。

  這岩石其實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小秘密,大自然是一本讀不完的書,裡面還有許多奧秘等著我們去發現,一個蘋果的落地,讓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門前的大石頭,圓了李四光的石油夢。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將來去揭開大自然更多的奧秘吧!

  多音字:藏

  出示川川的所有問題,出現:刨根問底。在講解詞語時,引導學生找出川川的問題,加深理解。然後進入文字。

  出示大括號,表示書——字,圖畫——內容

  課文《最大的書》的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設想】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在地質勘探隊員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裡。顯然,這本最大的書對學生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如何把這篇偏重科學知識的文章上出語文味來,在培養學生關注科學,探索自然意識,獲得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的同時,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識好字,讀好文,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呢?在本課第二課時中,我打算從叔叔說的岩石就是書啊!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這句話入手,跟著川川去刨根問底,從叔叔的話中去探索這本最大的書的奧秘。在刨根問底的過程中,讓學生朗讀、感悟、想象、探究,瞭解岩石這本最大的書,體會文中的情感,激發他們探索的慾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岩石的作用及地殼的變化。

  3、在對話中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激趣質疑

  1、這節課,讓我們繼續來學習《最大的書》。齊讀課題。

  2、複習詞語。

  3、透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覺得川川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找出問句,讀好對話

  1、為什麼覺得川川是個愛刨根問底的孩子呢?

  2、交流。

  3、快速讀讀課文,把川川提的問題找出來:

  師生對讀──同桌對讀。

  邊讀邊想,從叔叔的話裡,你解決了哪些問題?知道了什麼?

  三、朗讀感悟,刨根問底

  1、愛刨根問底的川川們,從叔叔回答的話裡,你知道了什麼?

  指名回答。

  2、彙報交流:

  ⑴ 解決第一個問題:哪裡有書啊?

  交流,指導朗讀。

  ⑵ 解決第二個問題:書裡有字嗎?(2和3隨機調控)

  ① 出示第六小節。

  ② 你知道什麼是書裡的字呢?

  ③ 課件出示圖片。指導朗讀。

  ④ 看到這麼多藏在岩石中的字,你想說些什麼? 指導朗讀

  ⑶ 解決第三個問題:這上面有圖畫嗎?

  ① 課件出示化石,結合學習課後資料袋

  ② 指導朗讀:

  億萬年前的動植物就這樣在岩石這本書中儲存到了現在,成了書中最美麗的圖畫,真神奇!誰再來讀一讀?

  ⑷ 想象朗讀,解決第四個問題:這能說明什麼呢?

  ① 師範讀。

  ② 聽著叔叔的解釋,看到地球億萬年間的變化,你想說些什麼?

  ③ 多麼神奇的變遷啊!誰能用自己的朗讀把這神奇的現象展現在大家眼前?

  ⑸ 第五個問題:讀了岩石書有什麼用呢?

  ① 引讀第十二小節

  ② 川川聽了叔叔的話,會想些什麼呢?

  ③ 指導讀最後一小節。你能猜出他長大後想幹什麼嗎?

  四、拓展實踐,課文延伸

  1、今天,我們跟著川川去爬山,去刨根問底,從叔叔那裡知道了有關岩石這本最大的書裡的很多知識。你想對川川說些什麼嗎?

  2、是啊!正是由於川川充滿了好奇心,愛刨根問底,才能從有學問的叔叔那裡獲得這麼多知識呢!

  3、繼續刨根問底:聽了叔叔的介紹,你的腦海裡還有什麼問題嗎?

  4、這麼多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你們也會刨根問底了!老師向你們推薦幾個網站,還可以把你們的發現寫下來哦!

  5、小朋友們,不僅僅岩石是一本書,大自然中還有很多藏著奧秘的書呢!你覺得還有什麼也是書呢?

  是啊!大自然就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啊!在這些書裡,藏著無窮的奧秘,讓我們用心去觀察,用眼睛去發現,多問一個為什麼,學好眼前的這些書,長大了才能去讀懂大自然中一本又一本的書!

  五、寫字指導

  1、今天,我們還要來寫寫這幾個字呢!

  出示:質 厚 底

  2、誰來讀一讀這三個字?能給他們找個朋友嗎?

  3、再來觀察一下這三個字,你發現了什麼?哪個字需要老師的幫助?

  底:老師指導,邊講解,邊範寫,學生書寫。

  厚、質:學生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師範寫,學生書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