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懷念母親》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課文《懷念母親》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準備】
季羨林生平簡介和他的相關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描述心中的母親,引入新課
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多麼親切的稱呼,我們曾無數次呼喚著母親,無數次沐浴著母親的愛。讓我們一起輕輕地喊一聲──母親。
你腦海中浮現怎樣的形象?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練說:___的母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都對自己的母親有著一份獨特的愛。著名學者季羨林的文章裡,對母親也有著獨特的解釋。
二、初讀課文,感受文中的母親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新詞讀正確,把課文句子讀通順。
2、交流哪些字詞比較難讀或者難懂,引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環境理解。
3、選擇自己認為比較難讀的語句再讀一讀,請部分同學進行交流。
4、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作者有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有著同樣的敬意和愛慕。)
哪些自然段給了你這樣的認識?
三、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生身母親
自由讀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對生母的懷念。
1、談感受。質疑。
2、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⑴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① 理解寢不安席的意思。
② 聯絡上下文,說說為什麼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不是僅僅因為母親的逝世?
⑵ 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① 聯絡上下文理解:我的願望(隨母親於地下)終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 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麼?(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③ 補充資料,談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3、再讀整段話:
朗讀文中的佳句,回想母親。
⑴ 摘抄詞語。
⑵ 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愛。
第二課時
一、回顧親生母親,感受敬慕
1、聽寫詞語:真摯、寢不安席、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詞語,說說我對生身母親的愛。
二、研讀祖國母親,感受懷念
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24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並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讀文章,從字裡行間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懷念。
2、說說在作者的懷念中,又增添了什麼?(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3、再讀課文,思考: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生身母親的懷念時刻伴隨著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重點研讀以下句子:
⑴ 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① 說說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② 你知道頻來入夢的原因嗎?
(作者旅居在外,對生身母親、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與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兩位母親不斷出現在作者的夢中。)
③ 感情朗讀。
⑵ 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① 甜蜜和淒涼是不是有矛盾?你怎麼理解?
(因為在遠離家鄉的日子裡,能時常回憶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彷彿就在身邊,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少了一些淒涼、孤獨。)
② 感情朗讀。
⑶ 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① 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怎麼樣的?(關愛孩子、思念孩子)
② 作者為什麼要寫房東太太的事情?
③ 感情朗讀。
⑷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裡,幻出母親的面影。
① 理解悵望灰天的意思。
② 在作者腦海裡,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是清晰的,還是模糊的?
③ 在淚光裡,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麼?
④ 感情朗讀。
三、呼應文章首尾,適度拓展
一個是生身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兩位母親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偉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為──
齊讀文章的最後一段和第1自然段。
這樣的體驗,我們能理解嗎?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過?請大家互相交流。
四、摘錄文中佳句,感念深情
摘錄文中描寫對祖國母親魂系夢繫的句子,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