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教學設計範文

《都江堰》教學設計範文

  一、教材依據

  魯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 第7課《都江堰》

  二、設計思想

  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新課改的精神,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育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思考、討論、表達形成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分析文章,體味作者蘊藏其間的文化思考,拓展形象思維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作家作品及都江堰的有關知識,掌握本課的重點字詞

  2、理清作者思路,品味富有意蘊的語言,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過程與方法:

  1、學習作者透過對比手法的運用來展示文字內容的表達技巧

  2、透過誦讀,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富有意蘊的語言,提高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

  領會並感受作家對都江堰特殊文明和中華文明的情感體驗,體會作家深邃的文化思索,和從文化視角對歷史文化、人類文明的反思與審視。

  四、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文字富有意蘊的語言

  五、教學難點

  體味作者對文化的深邃思索和審視,感悟文章博雅的文化內涵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歷史情懷不獨讓人享受學問,而且享受遼闊的空間和邈遠的時間,享受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悠悠歲月史,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浩瀚的文化,一經作家巨筆的浸潤便產生一種超常的力度和亙古未有的高度。餘秋雨作為以為富有使命感的文化旅行學者穿行於歷史文化的時空隧道,在探尋中遴選,再遴選中關照,在關照中體悟,在體悟中傳達,用現代文化意識關照歷史文化遺蹟,反思傳統文化,構建宏闊的人文精神。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餘秋雨筆下的《都江堰》來體味蘊涵其間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體會文化散文獨有的文化特質。

  (二)解題

  1、作者簡介:餘秋雨,1946年生,浙江餘姚人。當代著名藝術理論家,中國文化史學家,散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戲劇理論史稿》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霜冷長河》《山居筆記》《行者無疆》等。

  2、★介紹都江堰(展示課件)

  ①圖片和影片展示其氣勢。

  ②文字介紹:都江堰建於公元前三世紀,位於四窗成都平原西部的岷山上,是戰國時期秦國太守李冰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 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被稱為古代水利建設的燦爛明珠。它由分水嶺、引水口和洩洪堤組成。

  (三)整體感知

  1、在預習的基礎上,速讀課文,讓學生概括各部分內容。

  方式:學生自己先擬定小標題然後討論交流。

  明確 ①都江堰的'價值 ②都江堰的水勢③李冰父子的評價④李冰父子的影響

  2、找同學用恰當的語句來表述整篇文章。

  (四)研習文字

  (1)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設疑:1、作者為什麼說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2、這部分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手法?

  3、作者又從那些部分來進行對比的?

  學生討論並自由發言。

  學生討論後教師明確:作者用了對比的寫作方法,把長城和都江堰進行了對比。從年代上,規模上,功用上,形象上,氣質上,影響上和結果上進行了對比,它的價值要比長城大,所以作者說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2)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 都江堰既是一項水利工程,灌溉了整個中華民族,那就讓我們來感受下其水的魅力。

  1、播放有關都江堰水流的影片材料

  2、找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其感受。

  3、學生齊讀描寫水流的語句。

  4、設疑:

  A、作者是怎樣寫水的?用了那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

  B、水有什麼樣的特點?

  學生思考後回答。

  教師明確: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欲揚先抑和烘托的寫作手法。

  水的特點:狂野不羈,充滿強悍的生命力同時又是馴順的。

  (3)研讀課文第三部分

  岷江的水由狂野不羈變得馴順,應歸功於都江堰,而都江堰的建造者便是李冰父子。

  1、★播放李冰父子的資料課件內容

  李冰:戰國時期的水利家。約公元前256---前251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守。他徵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多項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為著名,二千二百年來在川西平原效益卓著。他還主持了其他的一些水利工程,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設疑:

  ①作者是如何評價李冰的?

  學生從文字尋找資訊並回答。

  提示:冰清玉潔的政治綱領;大愚,大智,大拙,大巧;

  他失敗了,他又成功了;田間老農的思維。

  ★口頭作文: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評價李冰。(要求語言優美)

  教師總結。

  ②如何理解“他失敗了,他又成功了”?

  提示:失敗是針對於為官之道,在權利之爭中是一個失敗者;

  成功是指為民謀福,造福百姓,精魂受到老百姓的膜拜和崇敬。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

  ③為什麼說李冰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

  ★提示:指導學生從原文中找資訊,滲透閱讀理解題的解題技巧。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在原文中畫出來。

  ④如何理作者“突然產生了對中國歷史的某種樂觀”?

  明確:李冰可以為老百姓謀福利,中國歷史有這樣的人物,這樣的璀璨的精神,當然值得驕傲,當然應當產生某種樂觀。另一方面,作者相信有這個遺言會長留人間,李冰的精魂不會消散。後來人會繼承並將這一精神發揚光大。

  (4)研讀課文第四部分

  1、學生先行默讀課文文字。

  2、設疑:

  ①文中“先是驚嚇後是驚歎”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從原文提煉資訊思考後回答。

  教師總結:驚嚇的是橋高,橋下有急流,在橋上走,容易神志慌亂;

  驚歎的是執著進取的水會改惡從善,變得馴順。

  ②文章最後一段提到“儺戲中的河伯水神換成了灌縣李冰”,你認為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

  明確:李冰為民造福,一自身的實踐為中國一批批無所作為的封建官僚闡 釋了一種冰清玉潔的政治綱領;在做人方面他毫不張揚,造福萬民,務真實,人民把他當神來膜拜,時代傳誦、歌詠,代代不息。這種精神楷模也應當引起我們的當政者深深思考:只有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才會永遠的記住他。

  (五)本文的主旨探討及本文的在構思上的獨到之處

  明確:本文由都江堰來審視李冰,由李冰來體悟歷史文化。本文說是寫都江堰不如說是寫李冰,又不如說是在寫一種文化。體現文化散文的內涵,即在古蹟背後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尋根意識。

  (六)本文的寫作風格

  1、用遊記的方式,文化視角進行文化思考,將人、自然、歷史交融在一起

  2、語言特點:語言潔淨活潑富靈動性。突出的藝術特色是對比手法的應用

  (七)拓展應用

  ★片段作文:你如何評價都江堰和李冰?

  (八)課堂小結:都江堰是樸實無華的,宛如一位只知奉獻毫無所求的母親;李冰是求真務實、為民造福的一任太守,他有堅定的信念執著的精神和一份令人欽佩的責任感。在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上,正是有了都江堰這樣默默無聞的大批工程,有了李冰這樣為民請命的無數仁人志士,我們的民族才得以延續,中華文明才得以延續。

  (九)作業:根據課文的寫法,寫一篇歷史上的文明古蹟,要有自己的感受

  八、教學反思:

  本課的學習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課堂上起了點撥引路的作用,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著力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 慣,讓學生篩選文中有效資訊進行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的訓練,滲透了閱讀理解題解題方法的講解;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做到師生互動,效果不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