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

文言文《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藉助文言文文字的特徵,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採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澱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於我們的啟示。

  4.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高山流水》錄音或flash動畫。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激發情趣

  1.師:我們來看一下下面一組成語:(展示)

  一琴一鶴人琴俱亡琴心劍膽

  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調

  琴棋書畫焚琴煮鶴對牛彈琴

  請大家讀一讀,找出這些成語的共同點。(成語中都含有一個琴字)

  2.師:誰能再說幾個帶琴字的詞語。(預設答案:琴瑟、琴曲、琴師、琴意、撫琴、鋼琴、月琴、胡琴、口琴、豎琴、小提琴、電子琴)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一些詞語,可以使我們知識視野更寬闊,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3.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解釋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從小遊戲入手,引發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興趣。然後激情匯入新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請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和平時課文的有什麼區別。

  2.先讓學生試著讀一讀,談談體會。

  3.師: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4.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5.教師範讀,相機指導讀發。

  6.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7.學生互相交流讀,教師檢查讀,相機指導讀。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本環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透過朗讀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韻味的範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字

  1.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預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2.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麼?(預設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後交流。)

  4.預設交流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鍾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

  (預設答案:啊!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

  (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裡的善哉表示讚歎。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預設交流:2: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著高山,琴聲裡就會出現高山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麼,就彈出什麼。4: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5.你們又從哪裡看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預設答案: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

  6.師:假如現在你是子期,聽著伯牙的琴聲,你彷彿聽到了什麼?你怎麼讚歎?(生自由發表意見。)

  [設計意圖]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個性化的閱讀來理解文字,引導學生對照註釋,揣摩句意,理解文字,課文的文言形式已經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形成了白話文。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引導昇華,拓展探究。

  ①師:我們的課外資料裡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裡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預設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②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③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預設答案:知音。)

  2.理解文字,探究知音

  ①師: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讚美嗎?為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為知音?(預設答案: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②師:那麼,別人對他的讚美是什麼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讚美嗎?(學生自由說)

  ③師: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峨峨兮若泰山。

  ④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乎若江河。

  ⑤師: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讚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

  (預設答案:1、失望。2、寂寞。3、憂慮。生4、渴望。)

  ⑥師:後來,終於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

  (預設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⑦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預設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師: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但是,人間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讓我們透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文)

  ⑨師:同學們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課文最後一句。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伯牙為什麼認為子期是最後的知音?(預設答案:1、因為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2、因為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

  3.豐富內容,拓展課文

  ①師:伯牙在斷絕琴的時候,也斷絕了什麼?(預設答案:1、斷了他的前程。2、斷了他的心絃。3、斷了他的希望。)

  ②師:伯牙在斷了琴絃,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後一句。)

  ③師:有記載,子期死後,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是在指導朗讀時,師生融入課文中的角色,師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對話交流,入文,入情。這樣,教師就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學生如同從遠古走來,文言語言如同己出,吟誦如吐心語,閱讀也就融入了生命的律動,師生在互動中成了知音。

  四、積累背誦,拓展延伸

  1.師:課文短短的74個字,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伯牙、讚美伯牙、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心的想法寫出來。(學生動筆寫感受。然後交流。)

  2.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於結果,而在於追求。願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文。(生齊讀課文。)

  3.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後人還根據這個故編寫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樂或flash動畫。全班學生再次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或背誦課文)

  4.師生分角色讀。

  5.引導背誦。

  [設計意圖]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努力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韻味,結合古文特點的滲透,讓薛孤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把對傳統文化的吸收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學生從讀通到讀懂,最後熟讀成誦,達到了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