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優質課教學設計例說的心得體會

關於優質課教學設計例說的心得體會

  在這個激情飛揚的盛夏,我們有機會聆聽了北京小學特級教師吉春亞老師的精彩講座——《語文教學優質課設計例說》。聽了吉春亞老師的課讓我享受於一種陽光撥動輕弦般古雅清麗的意境之中,受益非淺。吉春亞老師的課,蘊涵著教者對當代教育的清醒認識,強調以語文素養的豐富提升生命質量,注重透過言語的實踐,達成語言與精神同構共生,課味純正濃郁,課境清新淳厚,精緻中顯典雅,清逸中藏健麗,淳正雅麗是其主要教學藝術特色。

  從吉春亞老師的個人經歷看,她是一步步從最基層的鄉村小學而至首都名校的教育行者,這樣的經歷有三個好處,一是積澱了不竭的向前動力;二是積累了不同層次的學情;三是積攢了豐富的學科經驗。正是基於此,吉春亞不會在驟遇課程改革時束手無策,她的《優質課教學設計例說》講得實在精彩,使我聽得入迷。

  優質課堂教學是優質學校教育的重要體現。打造高效優質課堂,提高教學有效性已成為全社會對優質教育的呼喚。那麼,何為優質課堂?簡而言之,優質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參與、受益一生的課堂。優質課堂具備“五項標準”,即教學目標明確、教學主體分明、教學內容精緻、教學方法巧妙、教學中應體現人文關懷。優質課堂的教育取向是優質化、均衡化、終身化;課程理念是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以學定教、為學而教、以學論教;教學理念是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吉春亞呼籲“讓語文課充盈濃濃的語文味”,並提出具體課堂建構策略:“品語言魅力”、“走運用主線”、“促情感共鳴”、“有文化積澱”。注重主體體驗引導達成課堂活力和高潮教育的.本質是學生的發展。一堂課成功與否,學生的發展是唯一的檢驗砝碼,教學藝術不能脫離主體觀照去空談技術與思想。問題是,我們把什麼作為主體觀照的指標呢?從吉春亞的經典課例中,我發現,她把主體體驗作為這樣的指標。我們知道,學習的最高境界是習得。沒有體驗,就沒有習得的過程。在接受某記者採訪時,吉春亞談到她寫給學生的三段話:“課前學習——奏響春光曲。‘一年之計在於春’,‘課前學習’就是一年之際的‘春’。讀讀書,將要學的文章先讀為快;動動筆,盡情展示你最初的感受:或是一個輕快的問號,或是畫出一條條曲線,或是寫上一點點理解·····在這享受中,你會覺得你已奏響春的曲子,這良好的學習開端會讓你感受春的浪漫與喜悅!”“課上參與——盛夏交響樂。‘青青燕草如碧絲,脈脈水田飛白鷺。’帶著你的疑惑傾聽同伴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話語,去傾聽老師在同學的爭論不休時的指點迷津,讓你‘柳岸花明又一村’;帶著你的收穫去展示自己一句句、一層層、一段段的音韻與纏綿,讓你‘得來全不費功夫’於是情感在課堂交融,想象在課堂飛躍,創造的火花在課堂迸發,個性在課堂張揚,靈性在課堂顯現·····盛夏交響樂奏響了!”“課後學習——譜寫豐收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課後的學習更是一番廣闊的天地。課下,我們與李白對話,與杜甫相逢;課下,我們去聽聽安徒生童話中人物的悄悄私語,看看蒙古草原的風土人情;課下,我們組織小組針對一個話題進行研究性學習,我們共同商量著撰寫調查報告;課下,我們走進名人,感受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和不斷拼搏的精神,我們進行語文綜合性的實踐活動······走過春夏秋冬,學會愛恨疏親,練就聽說讀寫。一曲豐收之歌正由我們譜成。”仔細分析,實際上她是在喚起學生體驗意識,教給學生體驗方法,讓體驗滲透在學習的全過程中。

  優質高效的課堂設計,是師生互動的課堂。互動,相對從動、被動而言,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改變、共同發展為基本內涵,特點是平等、互利、自願、內動。師生互動的實質是一種人際互動,包括知識互動、思想互動、心智互動、情感互動、品德互動、行為互動、人格互動等,以思維互動和情感互動為核心。

  吉春亞總會調動各種語文手段,讓學生充分感受和體驗,或問題探究、或導讀入情、或移情體驗、或對話激發、或校釋頓悟……體驗的好處是,讓學生用語文手段,獲得語言的形象,然後透過思維的創造,實現言語序列,構建語言和精神的實物。從這樣的過程看,真正落實了體驗的語文教學,是課堂主體性強的具體體現。

  吉春亞的課,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幾乎都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我以為,這是吉春亞以自己的智慧注入到學生的體驗過程中,讓學生不斷生成智慧,讓學生在獲得智慧中,享受快樂,獲得更有境界的體驗,這樣的體驗,不僅是本課目標的達成的保證,更是學生後續學習的動力支撐,往往在此時,課堂會活力肆射、高潮迭起。在《趣識對聯》、《詩意濃縮姓名中》等頗有難度的課,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高潮。

  優質高效的課堂是充滿活力的課堂。活力是生命的音符,活力教育是鳴奏生命樂章的旋律。活力教學是有效教學的表現,是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方式。要透過活力課堂來充分展現教育的生命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心理活力與生命活力。

  吉春亞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主體體驗過程不但不是與教師無關,而且,教師的作為特別重要。只要智慧的教師,才會給學生智慧體驗,也才會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快樂。

  凡聽過吉春亞課的老師,都十分稱道其文化底蘊的厚重,特別驚羨她的傳統文化的功力,的確,吉春亞博學多才,除我們熟悉其在課堂上隨口吟出詩詞佳句外,她還發表了一定數量的文學作品,這讓她比勤於學習多了一份積澱:熟悉文學創作。如果說讀別人的文章是“沿波討源”、“披文入情”的話,寫文章則是“積流興波”、“載情而文”,就象金鏞筆下的“雙手互搏術”,讓她可以在語文課堂上左右逢源、互為補充、得心應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