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堂《外國詩兩首》教學設計模板

小學課堂《外國詩兩首》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課堂《外國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課堂《外國詩》教學設計1

  【課文分析】

  《蟈蟈與蛐蛐》和《夜》是兩首優美的田園詩。它們都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而又各有其特點。《蟈蟈與蚰蚰》一詩僅僅勾勒了夏、冬兩幅小景;僅僅描寫了蟈蟈、蛐蛐這兩種昆蟲的鳴唱。但它所揭示的卻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聲”不斷的規律,歌頌了大自然週而復始、生命不息的永恆美,生動地表現“‘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主題。《夜》猶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靜謐、美麗的夜景中,蘊含著詩人的情感,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蟈蟈和蛐蛐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捕捉住蟈蟈和蛐蛐這兩個富有生機的意象,品味由“蟈蟈的樂音”和“蚰蛐的歌兒”交織成的“大地的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詩僅僅勾勒了夏、冬兩幅小景,描寫了兩隻草蟲的嗚叫,為什麼說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

  〖教學設想

  1、簡略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幫助學生了解濟慈詩歌的特點。

  2、這首詩詩中有畫,立體感甚強,誦讀時要很好體會。

  〖教學設計

  一、匯入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當我們將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她將以博大的胸懷,賦予我們靈感和力量。英國詩人濟慈的《蟈蟈與蛐蛐》,俄羅斯詩人葉賽寧的《夜》,就是他們用身心和自然溶鑄而成的美的讚歌……

  二、簡略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

  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資訊。

  三、整體感知

  在反覆朗誦中體味蟈蟈和蛐蛐這兩個意象的內涵。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透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讚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四、生成研究

  學生生成問題預計(參見《讀寫導航》):

  1、《蟈蟈與蛐蛐》一詩從結構上看可分成哪兩個部分,從哪兩句詩可以看出來?兩部分的內容是如何巧妙聯絡起來的?

  2、理解詩中蟲鳴的內在意義。

  3、《蟈蟈與蛐蛐》僅僅勾勒了夏冬兩幅小景,描寫了蟈蟈、蛐蛐兩種昆蟲的鳴唱,為什麼說“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4、《蟈蟈與蛐蛐》這首詩具有優美的意境,給讀者以美的享受,請結合詩句舉一例,用你自己的話談談詩美在哪裡?

  五、深情朗頌

  六、拓展創新

  1、古今中外有很多描寫自然謳歌自然的詩作,課處再閱讀幾首在班裡交流。

  2、模仿課文,仿寫幾句詩句,抒發自已對地球或自然的獨特感受。

  第二課時

  夜

  〖課文簡介

  《夜》猶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靜謐、美麗的夜景中,蘊含著詩人的情感,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教學設想

  這首詩意境非常美,對學生而言較難理解,教學中應當注意激發學生的`感情,重視朗讀體會體會詩歌的美,並能結合自己的理解,去試驗著寫一首小詩。如《月光下的校園》、《靜靜的公園》等。

  〖教學設計

  一、匯入

  二、交流課前蒐集的文學常識資訊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並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三、整體感知

  1、聽配樂詩朗讀,營造詩歌氛圍,先感受後讀詩。

  2、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容,並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一節: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寫溪水的歌唱。

  第三節: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四、生成探究

  結合課後練習二訓練:

  1、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五、深情朗誦,深入體會詩中意境

  六、拓展創新

  對比閱讀沈尹默的《月夜》(參見《讀寫導航》):

  月 夜

  沈尹默

  霜風呼呼的吹著,

  月光明明地照著。

  我和一株頂高的樹並排立著,

  卻沒有靠著。

  七、作業

  出去感受感受陽光雨露或感受月光星辰,然後寫幾行詩,要求寫出美的意境。

  小學課堂《外國詩》教學設計2

  教學札記:

  《祖國》和《黑人談河流》是兩首抒發愛國思鄉情懷的外國詩歌。

  俄國詩人萊蒙托夫從獨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發了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全詩平實中見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農家生活,蘊蓄著的是詩人純潔而真摯的情感。

  《黑人談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詩人蘭斯頓休斯的成名詩作。詩中“河流”是一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徵,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全詩在深邃中顯自豪。

  教讀課文,要引導學生了解作品中表現的異國情趣,如俄羅斯風情、黑人種族的文明史。教讀過程中,要結合兩位詩人各自國家和種族的特點,選用恰當的助讀資料,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去認識和理解。把握詩中藝術形象的意義及詩人由此抒發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點。由於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並深入詩中的意境,則是教學的難點。教讀中,要透過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內容及形式特點。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萊蒙托夫、休斯的生平著述。

  2、認真體會兩首詩或平實中見真情,或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感受詩歌深厚的文化底蘊。

  3、品味詩歌語言,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涵,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感受詩人的愛國思鄉情懷。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詩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及詩人由此抒發的思想情感。

  3、由於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並深入詩中的意境。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教師透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內容及其形式特點。

  2、合作研討法休斯的詩意象凝練、表意深刻。《黑人談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誇張手法回顧歷史等,可引導學生合作研討,加深認識和體會。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及示範朗誦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在我國詩歌長河中愛國主義是詩歌的永恆主題,是民眾,更是詩人的永恆歌唱。是這樣,在外國優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外國詩兩首》,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和美國詩人休斯的吟唱。(投影演示萊蒙托夫和休斯畫像)(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投影:

  1、萊蒙托夫簡介、生平

  2、休斯簡介

  三、研讀《祖國》

  1、學生聽讀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詩句“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是解讀詩意的關鍵。詩人把對祖國的感情比喻為“愛情”,統攝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認真領會詩句、詩段所表達的意思,思考:

  從詩歌內容看,詩人對祖國奇異的“愛情”指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

  詩人沒有用豪言壯語去盛讚祖國的光榮歷史、英雄業績,也沒有去歌頌名山大川,無盡寶藏,而是以平實的筆調描寫俄羅斯原野的景色和農家生活。平實中見真情,奇異的“愛情”表現在詩人把自己對祖國的愛和對俄羅斯大自然、對普通百姓的愛糅合,化為一體;即對俄羅斯山河景物和淳樸樂觀的人民的熱愛。

  3、多媒體演示俄羅斯風情圖片,學生直觀感受山川之美。

  4、以俄羅斯抒情名曲《卡秋莎》為伴奏音樂,師生有感情誦讀全詩。

  思考:《祖國》一詩充分顯示了詩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詩中構置了哪些充滿濃郁詩意的畫畫?

  學生歸結體會,教師明確:

  詩人對俄羅斯山河風景和人民生活熱烈謳歌。冷漠沉靜的草原,隨風晃動的森林,奔騰的激流,村間的小路,蒼黃的田野,閃光的白樺,蒼茫的夜色,顫抖的燈光,遠近相映、聲色兼備,把俄羅斯山河的雄壯之美和秀麗之美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絢麗變幻而朦朧流動的畫面。打穀場丘堆滿豐收的穀物,農家茅舍覆蓋著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節日夜晚,農人醉酒笑談、盡情舞蹈的場面,恰似一幅絕妙的民俗圖,洋溢著俄羅斯的生活氣息。

  5、合作研討:

  詩人所抒發的愛國之情主要是透過描寫俄羅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來表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學生研討後回答,教師明確:

  詩歌在對原野景色和農家生活的描述中,隱含著詩人對祖國的真摯感情,即“真實地、神聖地、理智地理解對祖國的愛”(比勃羅留波夫語),這種愛是真實的,也是最本色的。

  6、學生熟讀全詩。

  四、指導自讀《黑人談河流》

  1、學生自由誦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這首詩在語言結構上。長句、短句互相交錯,參差跌宕;四個排比句,上半句結構相似,下半句發生變化。均不相同。這樣的變化既有濤行結構整齊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滯化一;既有詩行形式上的跳躍,又不失節奏上的宮商之聲。

  2、學生合作研討:

  (1)詩人想透過談“河流”來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詩兩次出現有什麼表達效果?

  (3)全詩的藝術構思是跳躍的,但又有嚴密的思維邏輯。請歸結詩歌內在的思維邏輯。

  學生研討,教師點撥:

  (1)在《黑人淡河流》一詩中,“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徵。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

  (2)“我的靈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為由於黑人對“河流”(歷史)的見證,人類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靈魂”裡有所沉澱。這句詩,是作者代表全體黑人發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的種族。這句詩在第二節和第五節兩次出現,形成結構上的前後呼應。

  (3)我認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3、學生有感情誦讀,體會詩歌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

  五、課堂練習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老馬選段閱讀訓練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愛國,是一面飄揚在世界各國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幟。無論是平實中見真情的萊蒙托夫的《祖國》,還是深邃中顯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談河流》,他們的心聲是相通的。那種深沉的歷史感與強烈的時代感,都是令人蕩氣迴腸的。掩卷遐思,備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偉人毛澤東吟唱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願我們能掛帆濟海,譜寫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磅礴詩章。

  七、佈置作業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什麼是牽掛?牽掛是一種思念,牽掛是一種情懷。牽掛有如高飄的風箏掙不脫細長的線繩,牽掛有如皿豆的藤蔓纏繞著籬笆。

  請以“牽掛”為話題寫一篇抒懷短文。

  小學課堂《外國詩》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瞭解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特點。

  2、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3、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點】

  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分析詩歌的寫作特色。

  【課時設想】

  1、課時數:

  安排一課時。

  2、方法:

  朗讀、賞析。

  【教學過程】

  一、學習和欣賞第一首詩:蟈蟈與蛐蛐

  1、作者簡介:

  濟慈,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兒,自幼喜愛文學,他的一生寫了不少的著名詩篇,如《夜鶯頌》等,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2、讀熟詩歌,注意體會所表達的感情: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透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讚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3、這首施在構思上有什麼特點?

  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4、討論課後練習一:

  詩人這樣寫,藉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讚美之情。

  三、學習和欣賞第二首詩:夜

  1、作者簡介: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並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2、歸納這首詩的內容,並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一節: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寫溪水的歌唱。

  第三節: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3、結合課後練習二訓練:

  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4、反覆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景。

  四、作業

  1、背誦這兩首詩歌。

  2、蒐集並朗誦這兩位詩人的其他詩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