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優秀教學設計(通用9篇)

《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優秀教學設計(通用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不同的展開圖,加深對正方體、長方體特點的認識。

  2、經歷展開與摺疊的活動過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動中,初步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係,發展空間觀念。

  3、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一種轉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學習,體會學科的價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出示漂亮的大禮品盒,引發學生研究興趣)想做漂亮的禮品盒麼?打算怎樣研究?

  2、提出研究的方法並揭示課題:展開與摺疊

  二、自主探究活動之一

  1、引發猜想,喚起思考: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後會得到什麼形狀的圖形?

  2、學生動手操作,初步探究;

  (1)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教師提出“展開”的要求:

  ①沿稜剪開,不能剪散

  ②邊剪邊想,相對的面跑到哪裡去了?

  ③把相對的面用相同的符號標出來。

  教師巡堂,並與學生一起“展開”長方體和正方體。

  (2)初步感知“展開”與“摺疊”的關係。

  四人小組交流,教師相機(展開活動)提問:“為什麼把展開的圖形又摺疊回去呢?”

  (3)請學生把長方體、正方體各種不同的形狀的展開圖展示在黑板上。

  3、揭示概念,探究特徵:

  (1)揭示展開圖的概念:

  象這樣由立體圖形展開後得到的平面圖形就叫做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2)探究長方體、正方體展開的特徵:

  觀察黑板上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感悟:

  ①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各小圖形的特點

  ②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的不唯一的特點

  三、自主探究活動之二

  1、(出示做一做1)下面哪些圖形沿虛線對摺後能圍成正方體?

  (1)學生獨立思考,進行判斷。

  能圍成正方體的在課本上打√,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打×。

  (2)反饋、辨析。

  ①把你認為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找出來。說說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想象摺疊的過程)

  ②找出能圍成正方體的圖形。

  教師提出要求:能確定哪個圖形能圍成正方體的請想象一下它是怎樣圍成的;如果無法確認能否圍成正方體的請拿出老師為大家提供的學具折一折,再想象一下。

  2、出示做一做2:下面哪些圖形沿虛線摺疊後能圍成長方體?

  (1)學生獨立思考判斷。

  (2)小組交流。

  (3)反饋、辨析。

  ①哪些圖形沿虛線摺疊後能圍成長方體?在腦子裡想象你是怎樣圍的。

  ②引發爭論:4號圖形能圍成長方體嗎?

  全班動手摺疊驗證,說明理由。

  ③哪些圖形不能圍成長方體?說明理由。

  提升思維,深層探究

  由上例引發的思考:(出示3號圖形)

  怎樣變一變使3號圖形能圍成長方體?

  相機點撥:擺放的規律

  2、出示下圖:

  怎樣移動兩個小正方形可得到正方體的展開圖?

  (設計意圖:由上例不能圍成長方體的圖形引發的探究活動,變不能圍為能圍、變靜為動、變特殊為一般,有效啟用學生的思維。更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課後延伸,拓展探究

  簡單的展開與摺疊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其實這樣的方法還可以研究其它的立體圖形。相信同學們隨著課後的不斷研究一定會有了不起的發現。

  《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活動準備:

  1、長方體、正方體的禮盒若干。

  2、正方體、長方體平面圖。

  3、作業紙若干。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以新年快要到了,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的禮物,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幼兒辨別長方體、正方體。

  1、教師根據禮盒講解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

  2、請幼兒重申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進行鞏固。

  三、讓幼兒學會數。

  1、出示擺好的長方體和長方體禮盒。

  2、教師和幼兒共同數一數是幾個。

  3、重新擺好再讓幼兒數(連續進行幾次)。

  四、讓幼兒自己擺一擺,數一數。

  五、出示平面圖數一數。

  1、教師幼兒共同數一數。

  2、幼兒自己數一數。

  六、學會記錄。

  1、讓幼兒把自己所數的個數記錄到作業紙上。

  2、教師點評,共同數一數。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活動目標效果:

  1、根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2、學會抽象的數和記錄長方體和正方體個數。

  《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2.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用具:

  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4塊,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1塊。

  學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0塊。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提問:什麼是體積?

  2.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把它們拼在一起,擺成一排。

  教師提問:拼成了一個什麼形體?(長方體) 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4立方厘米) 你是怎樣知道的?(因為這個長方體由4個1釐米3的正方體拼成) 如果再拼上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呢?(5立方厘米)

  談話引入: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今天我們 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體積【演示動畫長方體體積1】

  1.拼擺長方體:

  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用12個小正方體來拼擺長方體,並分別記下襬 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2.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教師提問:這些長方體有什麼共同點?(體積相等) 不同點?(資料不同) 為什麼形狀不同而體積相等呢?(因為它們都含有同樣多的體積單位 12個1立方厘米) 教師引導:請觀察自己擺出的長方體長、寬、高的數,除了表示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外,還表示什麼?

  師生共同歸納:表示長的數,如4,除了表示4釐米長外,還表示出一排擺了4個1 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同樣的道理,表示寬的數還表示擺了幾排,表示高的數還表示有幾層。

  3.【演示動畫 長方體體積2】

  第一組:請同學們擺出一個長4釐米,寬3釐米,高2釐米的長方體,說出它的體積。 一排擺出4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三排擺兩層

  第二組:同上要求擺出長3釐米,寬3釐米,高2釐米的長方體。 一排擺出3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3排擺2層

  第三組:想象一個長5釐米,寬4釐米,高3釐米的長方體,說出體積。 一排擺出5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4排擺2層

  思考:請觀察這些從實際操作中得出的資料,結合拼擺成的圖形,看一看這些資料與長 方體的體積有沒有關係?是什麼關係? (長方體的體積正好等於它的長、寬、高的乘積)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教師:用V表示體積,a表示長,b表示寬,h表示高,公式可以寫成:

  板書: V=abh 出示投影圖:

  4.自學例1。

  一個長方體,長7釐米,寬4釐米,高3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743=84(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84立方厘米。

  (二)正方體體積。

  1.【演示課件正方體體積】 教師提問:此時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變成了什麼圖形? 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可以求出來嗎?

  2.練習 稜長為2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平方分米?222=8(立方分米) 稜長為4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平方釐米?444=64(立方厘米)

  3.歸納正方體體積公式。

  教師板書:正方體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用V表體積,a表示稜長 V=aaa或者V=a3

  4.獨立解答例2。

  光明紙盒廠生產一種正方體紙板箱,稜長是5分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米3 )

  答:體積是125立方分米。

  (三)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是否相同。

  學生歸納: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正方體中長,寬,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 b,h都變為a.變換後,雖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寫出來不相同,但計算方法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長寬高。

  三、鞏固反饋

  判斷正誤並說明理由。

  一個長方體,長5分米,寬4分米,高3釐米,它的體積是60分米。( )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新知識?誰來說一說?

  《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瞭解其基本特徵。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瞭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ppt《圖形找朋友》、正方體、長方體、九宮格操作板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探索由形到體的變化過程。

  正方形和它的朋友們被大風吹散了,需要它們團結起來。請你幫助圖形朋友,讓它們手拉手,肩並肩,緊緊靠在一起,試試會變成什麼?

  小結:6個正方形可以變成一個正方體,正方體有6個面。

  2.引導幼兒透過比較、探索,得出正方體6個面一樣大的特徵。

  提問:你覺得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嗎?你是怎麼比較的?

  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正方體是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

  3.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探索長方體的組成

  (1)正方體的朋友,需要找到6個密碼才能出現。請你記住九宮格里閃動的圖形和它的位置,找出密碼。

  (2)提問:密碼是什麼?一共有幾個圖形?幾個長方形?幾個正方形?請你們拼出新朋友。

  (3)認識新朋友---長方體。

  提問:長方體的身體裡藏著哪些圖形?

  小結:有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形體是長方體。

  (4)認識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

  有一個朋友也要和大家見面。你們認識它嗎?它的身體裡藏著什麼圖形?也請它們排排隊。數數有幾個?它們一樣大嗎?

  小結: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4.遊戲《送朋友回家》,鞏固認識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

  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朋友找不到家了,請按照地圖上的位置幫它們找到家。(教師用語言引導幼兒將各種形、體擺放在幼兒操作板上)

  5.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認識了正方體和長方體,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是正方體和長方體,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徵。

  2、能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製作材料,講述異同。“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兩張紙,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麼做呢?”

  (1)介紹製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製作方法。

  (2)製作後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麼?“(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麼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請你把你做的正方體找出來,說說它是什麼樣的?”現在請你們拿出 你製作的另一個形體,數數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麼不一樣?(6個面裡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 個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徵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這裡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麼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徵標記的籃子,並說說你送的是什麼形體。

  4、搭積木遊戲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透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別和本質聯絡,從而瞭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

  《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學第三冊第23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2.能夠辨認和區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

  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辨認和區別。

  教具準備:

  1.長方體、正方體模型。

  2.例1、做一做、長方體、正方體各種位置平面圖幻燈片,幻燈機,錄音機。

  3.長方形、正方形拼組成的機器人及長方體、正方體拼組成的機器人。

  學具準備:每個學生準備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組成的機器人於黑板。

  師:小朋友們,這是什麼?(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可有學問了,不信呀,跟著教師來看看。大家看機器人的手、腳和脖子,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長方形)誰能說說長方形有哪些特點?

  師:再看看機器人裝滿學問的肚子和腦袋又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誰也來說說正方形有什麼特點?

  [評析:透過複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作鋪墊。]

  二、新課教學

  1.初步認識長方體。

  ①師:這個機器人不僅很有學問,還很神奇。你們看,老師把它的手和腳拼成一個什麼樣的圖形。

  (按上下、前後、左右的順序依次將機器人的手和腳拼成一個長方體。)

  師:大家想想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東西的形狀也是這樣的?

  指名列舉。

  師:對了,像書、盒子、磚頭以及老師手中的模型這樣的形狀,我們就把它叫做長方體。

  出示例1上半部分幻燈,並板書:長方體。

  ②師:(觸控桌面)大家看這是課桌的一面,我們的長方體也有這樣的面。請大家拿起桌面上的長方體,跟老師摸一摸。

  帶領學生摸長方體的上面。

  師:我們剛剛摸過的地方是這個長方體的上面,大家再摸摸看,除了上面,長方體還有哪些面?誰能按一定的順序說說,讓大家更容易記住。

  指名回答,板書:上下、前後、左右

  師:一共是幾個面?板書:6個面。

  師:原來長方體有上下、前後、左右一共6個面。

  指名摸、數長方體的6個面。

  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每個面的形狀。板書:長方形

  師(演示):這是上面,和它相對的應該是一一(下面),前面相對的是一一(後面),左面相對的是--(右面)。我們就把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後面,左面和右面,叫做相對的面。

  板書:相對的面

  師:相對的面大小怎樣呢?

  依次取下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後面,左面和右面進行重疊比較,得出結論:相對的面一樣大。(板書:一樣大)

  ③出示一個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按順序數出6個面。讓學生觀察它的每一個面,與第一個長方體進行比較,說說有什麼不同。

  師:像這樣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個面是長方形的圖形也是長方體。

  板書:有的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④小結:今天機器人帶我們認識了長方體,我們知道了長方體有6個面,而且相對的面一樣大。不過,有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的長方體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個面是長方形。

  2.初步認識正方體。

  ①出示正方體。

  師:機器人還要介紹一個新朋友給大家認識,它就是正方體。

  板書:正方體

  請同桌互相討論: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的。

  取下黑板上機器人。指名回答,板書:6個面 正方體

  請一位學生按順序摸、數正方體的6個面。

  ②取下6個面,重疊演示6個面的大小一樣,板書:一樣大

  ③小結: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正方形的,而且它們一樣大。

  ④讓學生列舉出形狀是正方體的物體。

  出示例1下半部分幻燈。

  3.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圖。

  師:剛才我們認識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具體的東西。如果把它們畫在黑板上、本子上,應該是什麼樣的呢?請在家開啟書第23頁看例1。

  讓學生透過幻燈再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其它位置的平面圖。

  4.總結:這節課,機器人帶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怎樣來區別這兩種圖形呢?我們先要看看它是否有6個面,如果6個面都是長方形,或者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其餘4個是長方形,那麼它就是長方體。如果6個面全部都是正方形,它就是正方體。

  [評析:直觀形象初步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培養學生初步空間觀念。]

  三、辨認拼組遊戲

  ①教師出示一個圖形,如果它是長方體,學生就舉起桌上的長方體;如果是正方體,就舉起正方體。

  ②教師把辨認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拼成一個機器人。

  師:黑板上的機器人哪去了?原來它看見小朋友學習得那麼愉快,就穿上用長方體和正方體做成的衣服,跑到我們的課堂裡和大家一起學習了。機器人說,只要大家肯動腦筋、多觀察,就一定能學到更多的新知識。

  [評析:透過遊戲,讓學生能夠辨認和區別長方體、正方體,培養學生多,思考、多觀察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1.第23頁做一做,集體訂正。

  2.練習七第1-5題,集體訂正。

  [評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節課概念多,內容較為枯燥,為了讓低年級學生能愉快地投入學習,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引導學生透過摸、數、說等教學活動,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學生不僅理解、掌握了知識,而且增長了智慧,培養了能力,並發展了空間觀念。

  在課末學生學習情緒比較低落的階段,創設了拼合機器人的遊戲,使學生在愉快中懂得了判斷長(正)方體不能只看它的一個面,必須觀察到所有的面。從而把這節課推向高潮,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優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各自特徵和內在聯絡。幫助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互聯絡和變化規律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1.師:我們學過哪些基本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有什麼關係?

  2.出示一張紙。師:這是什麼圖形?(長方形)如果把這樣大小的許多紙重疊在一起,你們看,是什麼形狀?(長方體)

  3.師:在日常生活中,長方體形的物體我們常見到,如保健箱、粉筆盒等等,你們能說出一些來嗎?(磚、墨水瓶盒子、教科書……)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日常生活中與我們聯絡很多,在工農業生產中用途很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它。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示範操作,認識面、稜、頂點

  1.拿出一根蘿蔔,用刀切一刀,要求學生觀察並且動手摸一摸切出的面。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告訴學生這叫做“面”。

  2.將切出的蘿蔔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塊,出示給學生看。

  師:這塊蘿蔔有幾個面?兩個面相交的邊叫什麼呢?(稜)

  3.繼續切,把蘿蔔一面平擺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現了一個新情況,讓學生觀察後回答,有幾個面,有幾條稜。

  師: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師:剛才我們透過切蘿蔔的活動認識了物體的面、稜、頂點。

  4.教師出示長方體模型,學生取出長方體實物,進行觀察,並且摸一摸長方體的面、稜、頂點。然後回答:一個長方體有幾個面?幾條稜?幾個頂點?

  【評析:教者在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時,教學上有以下幾個特點:1.通過出示一張紙複習長方形特徵,再由許多張同樣大的紙重疊起來,使原來的長方形出現了“厚度”,使它起了質的變化,成為長方體。使學生認識到兩者有內在的聯絡,又有原則的區別,學生重新構建的知識自然得體。2.認識長方體的面、稜、頂點等知識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者透過實物演示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動手摸一摸、看一看、議一議、數一數、想一想,使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生親自感受的基礎上獲取的基礎知識印象深刻,記得牢,用得上,不易忘。】

  三、認識長方體

  1.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手中的長方體實物,並自學課本,同時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學題:

  (1)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圖形?哪些面的面積相等?為什麼?

  (2)長方體有幾條稜?哪些稜的長度相等?

  (3)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2.討論後,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簡要板書。

  (1)長方體有6個面,都是長方形。把上下面、左右面、前後面稱為相對的面,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2)長方體有12條稜,同方向的稜長度相等。

  (3)長方體8個頂點。

  3.接著教師出示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告訴學生這也是長方體,在它的6個面中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在長方體中,也可能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4.指導學生進行想象。

  (1)師:①以上我們學習了有關長方體的知識,回憶一下看,長方體有哪些特徵?根據這些特徵,聯絡生活實際中你們見到的一些實物,說說它們的面、稜、頂點(學生根據教師的提問各抒己見,進行討論)。

  ②誰能說說教室這個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

  (2)出示長方體模型。

  ①師:你能看到長方體的哪幾個面?

  ②一般我們能看到長方體的三個面。

  ③出示透檢視。告訴學生:這幅圖稱為長方體的透檢視。

  (3)嘗試練習:判斷下列圖形中哪些是長方體,說明哪些不是長方體,為什麼。

  【評析:長方體有幾個面?什麼樣的面?有幾條稜?幾個頂點?透過學生觀察學具,教師演示教具,學生自學課本並在課本上圈圈畫畫,再經過課堂討論後,歸納總結,得到解決。這些知識的獲得是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的結果。教師教得生動,學生學得活潑,饒有興趣。】

  5.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指導學生觀察模型,指著模型的一個頂點問:相交於一個頂點的有幾條稜?是哪三條稜?告訴學生: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習慣上,我們把橫的稜長稱為長,縱的稜長稱為寬,豎的稜長稱為高。

  (2)教師取出一個長方體模型,讓學生指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再把同一模型換三個位置,分別由學生指出它的長、寬、高。

  (3)要求學生拿出各自帶著的錄音磁帶盒,要求:

  ①在教師規定的統一擺放位置,分別量出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釐米。

  ②讓學生在各自不同的擺放位置,量出長、寬、高並報出資料,讓其他學生猜出報資料學生測量時的擺放位置。

  (4)嘗試練習(略)。

  四、認識正方體

  1.以練習二十二第4題,長方體的長、寬、高都是5釐米的立體圖形為例,告訴學生:“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

  2.學生取出正方體學具,教師要求學生動手量一量12條稜的長度,觀察6個面的形狀和大小。教師提出問題:發現了什麼?

  經過討論,讓學生閱讀課本,根據課本的敘述,要求學生講出:

  (1)正方體的特徵。

  (2)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係。

  五、總結比較

  師:我們分別學習了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請取出按照練習二十二第5題要求製作的紙樣,再請大家比較比較:

  1.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特徵?

  2.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3.兩者的關係怎樣?

  【評析:長方體長、寬、高的基礎知識和正方體的有關基礎知識以及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內在聯絡,教師都是透過學生的實踐活動自然引入和過渡的,既自然又得體,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

  六、鞏固練習

  1.判斷。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 )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

  2.看圖填空。(單位:分米)

  (1)右圖是一個( )體, 它有( )個面,( )條稜,( )個頂點。

  (2)右圖左邊的面是( )形,長是( ),寬是( ),面積是(),它和( )面的面積相等。

  (3)( )面的面積是15平方分米。

  (4)要做一個這樣的長方體框架至少要( )分米鐵絲。

  3.討論。

  出示一疊紙。

  (1)先拿去一部分,剩下的紙是什麼形狀?

  (2)再拿走一部分,剩下的紙是什麼形狀?

  (3)剩下一張紙,是什麼形狀?

  (4)為什麼上課前我們說一張紙是長方形,而現在說一張紙是長方體?(以前我們不研究紙的厚度)

  七、遊戲

  出示兩個同樣的長方體容器,要求兩名學生往裡倒水,使容器裡的水的形狀為長方體,看誰倒得快。

  【評析:本課的知識點多,純屬概念性的,鞏固練習時,學生易產生厭倦情緒,為此,教者改變了傳統方式,根據教學目標另行設計了一套練習題,使學生在填填、寫寫、畫畫及遊戲中,不知不覺地鞏固了基礎知識。】

  教學本課之前,先佈置學生在家裡預習,同時準備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帶來。再讓學生把準備的長方體拿出來,如有的拿煙盒、有的拿牙膏盒、有的拿菊花盒等,同桌共同探討,看它有幾個面,幾條稜,幾個頂點,讓學生自己板書。再拿出你的正方體觀察一下,正方體的情況是怎樣的?讓學生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長方體和正方體是一種什麼關係?還讓學生探討長、寬、高的含義。聯絡實際讓學生說一說在我們身邊有那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先說長方體,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筆盒、音響、還有肥皂、書、黑板等;正方體有魔方、積木等。最後讓學生動手製作長方體和正方體。

  所以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把學生推到了主動學習上來,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合作、探討的過程中,有利於學生開動腦筋。

  《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優秀教學設計 篇8

  一、操作引疑:

  師:土豆塊是不是長方體?同學們,你們已預習過課本,現在把你們手中的土豆塊切成一個長方體。

  想一想: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生1:平的,叫做“面”。

  師:②再切一刀呢?

  生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稜”。

  師:③再切一刀呢?

  生3:出現三個面,三條稜,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師:再把土豆切成一個長方體,比一比誰切得最像。

  二、研究長方體究竟有什麼特徵:

  學習小組合作研究:

  出示的研究題1-----3題,並把研究的資料填入表格中。

  研究題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稜、頂點各有多少?每個面分別是什麼形狀?

  集體交流:

  師:你是怎樣數“面”、“稜”的?哪種數法比較好?

  生:

  面:前後、左右、上下(2+2+2或2×3)

  稜:有三組不同方向“稜”(4+4+4或4×3)

  師:觀察本組同學的長方體土豆塊,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有特殊情況嗎?

  生:我們小組土豆塊,有兩個相對面是正方形。

  最後教師總結,並引導學生體驗有序思考的優點。

  研究題2:

  你覺得長方體的稜和麵還有什麼特徵?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並填入表格中。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交流,共同探究。

  師:請每個小組把研究結果彙報,或有什麼問題要質疑?

  生1:我們小組發現相對的兩個面形狀一樣,面積相等。

  生2:請問你們小組是怎樣知道?

  生3:我們小組是動手量相鄰兩條邊知道的。

  生4:我們小組是動手算出它的面積知道的。

  生5:我們小組是動手剪開比一比知道的。

  師:每個小組都能想出好辦法,如果老師想做這個(實物演示)長方體框架共需要多少長的鐵絲?大家有什麼方法來解決嗎?

  生6:只要量出一個頂點引出三條不同的方向稜的長度。再乘以4,就得鐵絲長。

  生7:量出紅顏色稜的長度,再乘以4;接著量藍顏色的稜長,再乘以4;最後量黃顏色的稜長,再乘以4;把三次積加起來就是鐵絲長。

  研究題3:

  正方體有什麼特徵?為什麼說正方體是特殊長方體?把資料填入表格中。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我們小組研究認為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的數目是一樣。

  生2:我們小組研究發現正方體每條稜長都相等這點與長方體不同。

  生3:我們小組歸納出:把正方體說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所以它是一種特殊長方體。

  三、實踐應用:

  1、請同學們用橡皮泥和小棒製作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框架。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不同長度的小棒(出示資料),請小組成員先交流,商量需要哪種長度的小棒,各多少根?再派成員上來領取。

  小組同學動手操作,並展示、交流。

  師:同學們的“作品”真漂亮!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小組剛才用了幾根小棒?使用小棒拼成框架什麼特別的要求?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幾個點呢?

  2、你們能像教師這樣,給長方體框架穿上“衣服”嗎(出示一個用紙做面,包好了的長方體)想想看,應用剪刀剪出怎樣的紙片?再比較它們每個面的異同。

  小組同學操作、彙報、交流。

  [評析]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活動給我的啟發和反思是:

  1、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探究,實現學習方式變革。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觀察實物------土豆,來豐富表象,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切成長方體,來提高感性認識,最後透過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學生在觀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僅拓寬了思路,獲取了新知識,而且溝通了知識的內涵,領悟了學習方法,轉變學習方式,啟用學習熱情,達到全員主動參與“學數學”目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讓學生經歷“學數學”過程,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

  本案例教學中,教師始終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透過看、摸、想、議、切、說等學習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知識過程中既發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了能力;既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又培養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起著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3、讓學生經歷“學數學”的過程,其核心問題是“學會思考”

  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而積極有效的思考依賴於合適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依據知識自身的重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改呈現知識為呈現問題,能吸引學生充分參與數學學習過程,自覺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智技能,從而促使數學學習活動有效地展開並不斷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數學教學要努力建立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教學環境,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獲取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和價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發展,立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用《數學課程標準》來教學,必須讓孩子們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總之,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真正體現新的課程理念,讓學生“學數學”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優秀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2、能力目標:指導啟發學生運用觀察、測量等方法,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特徵,開發學生智慧。

  3、情感態度目標:透過觀察、擺弄實物幫助學生建立起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學生準備:邊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每組至少8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來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生答)這些圖形都是由什麼圍成的?(線段)。課前老師曾讓同學們把數學書最後兩頁的組合圖形紙板沿虛線內折,然後圍起來,你圍成了什麼形體?舉起來讓大家看看。(長方體和正方體)長方體和正方體與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它們是由面圍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師:像這樣由面圍成的圖形,都佔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他們叫做立體圖形。比如:(出示實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燈罩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你能不能舉出幾個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例子?(學生舉例)

  那麼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哪些特徵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體各部分名稱

  師:長方體有什麼特徵呢?要探討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或實物,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長方體的哪一部分?然後開啟書20頁,看看你摸到的部分在長方體中叫什麼?看誰最先找到答案。(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面、稜、頂點)

  師:請同學們放下書,看老師的演示,邊看邊用手摸摸長方體學具,感覺一下長方體的面、稜、頂點。(電腦演示長方體的面、稜、頂點)

  2、認識長方體的特徵(分組合作學習)

  師:認識了長方體的面、稜、頂點,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長方體的這幾部分各有什麼特徵?(出示學習提綱):1、長方體有幾個面?這些面是什麼圖形?相對的面面積有什麼關係?2、長方體有幾條稜?每組相對的稜長度有什麼關係?3、長方體有幾個頂點?請同學們根據學習提綱自由選擇方法合作學習21頁內容。看看你用了哪些方法,都學會了什麼?(研討)

  師:誰能把你們的學習結果彙報一下。

  生: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師:你有這樣的長方體嗎?(有,出示)哪是相對的面?有幾組?(指實物回答)

  生:長方體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我用剪子把相對的面剪下來比較。(師電腦演示“相對面相等”)

  師:說說稜的特點。

  生:長方體有12條稜。

  師:可以分成幾組?

  生:可以分成3組,每組有4條,每組的4條稜長度相等。(教師演示“相對稜相等”)

  師:你用什麼辦法來證明相對的稜長度相等?

  生1:用尺子量的。

  生2:(出示:長方體稜的框架)如果相對稜不相等,這個長方體就會變形了。

  師:噢,你用的是反證法來說明。

  生:老師我把長方體的稜分成了4組,每組有3條,就是從一個頂點引出的3條稜。

  師:這種分法也是正確的,而且很獨特。誰再說說長方體的頂點?(長方體有8個頂點)(演示“頂點”)

  1、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剛才我們把三條稜相交的一點叫做頂點,這也就是說過長方體的一個頂點有三條稜,這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什麼?請同學們看書後回答。

  2、認識長方體直觀圖

  師:下面請同學們再次拿出長方體學具,將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觀察:你看到了長方體的幾個面?都是什麼圖形?

  生:(1個、2個、3個)都是長方形的。

  生:不對,從我這裡看,它的左面和上面就是平行四邊形。

  師:同學們觀察的非常細緻。(電腦演示直觀圖)我們在作圖時,除了前面和後面外,其它各面都畫成平行四邊形,但實際上是長方形。(師邊說邊作圖,並強調看不見的稜用虛線來表示)

  3、自學正方體

  師:想一想:如果將長方體的長、寬、高調整,使長、寬、高相等

  ,會得到什麼形體呢?(教師演示將長方體變成一個正方體)它也叫立方體。出示魔方:它有什麼特徵呢?(出示自學提綱):

  1、正方體有幾個面?大小怎樣?

  2、正方體有幾條稜?長短有什麼關係?

  3、正方體有幾個頂點?請同學們邊觀察邊自學22頁。(彙報、板書)

  4、比較二者的異同

  師:同學們觀察學具看板書,誰能說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學生敘述,師用兩種色筆分別圈畫。)透過以上比較,你發現了什麼?(長方體的所有特徵正方體都具有,而正方體的特徵長方體不一定全有。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圖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係。(師演示集合圖)

  三、過渡: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與圖形,歸納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還分析了二者的關係。下面我們來做做練習,檢驗自己是否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了明確的認識。

  四、鞏固應用(電腦出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