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單細胞生物》教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單細胞生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描述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2.舉例說出單細胞生物對外界刺激能產生反應。
3.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5.培養學生關愛生物,關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
2.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恐龍擁有龐大的身軀,在歷史上曾顯赫一時,而今天卻化為烏有,只有它們的化石在向人們訴說它們輝煌的歷史;小小的單細胞生物,儘管形態、結構簡單,卻歷經滄桑,繁衍生息到了今天,你想了解它們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嗎?(匯入設疑讓學生對單細胞生物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問題:草履蟲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
學生分組相互討論,回答問題:草履蟲生活在有機質豐富、水流平緩的池塘和汙水溝中。
教師提供下面一段材料,供學生閱讀思考:一個草履蟲每小時大約能夠形成60個食物泡,每個食物泡中大約含有30個細菌,因此,草履蟲一天大約可以吃掉4.3萬個細菌。
(1).草履蟲的主要食物是什麼?
(2)。草履蟲對汙水處理有何作用?
學生閱讀資料,思考回答:
(1)。草履蟲的主要食物是細菌和單細胞藻類。
(2)。淨化作用。
教師出示草履蟲模型,讓學生觀察,並思考下列問題:
(1)。草履蟲的形態是怎樣的?
學生觀察模型,相互討論,回答問題:
(1)。草履蟲像倒轉的草鞋底。
教師:你能分辨出草履蟲的前端和後端嗎?
學生:能,鈍圓的一端是它的前端,較尖的一端是它的後端。
教師:草履蟲的表膜有何功能?
學生:具有呼吸和排洩功能。
教師:你能結合模型,模擬草履蟲的`運動方式是怎樣的嗎?
讓一名學生走上講臺,拿著草履蟲模型,一邊旋轉,一邊前進。其他學生觀看,指出不當之出。
教師多媒體演示草履蟲運動及內部結構的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1)草履蟲由外到內包括哪幾部分?體內還有哪些結構?
(2)仔細觀察草履蟲結構圖,體內食物泡是否只有一個?食物泡有何功能?
(3)伸縮泡在體內的分佈情況怎樣?你能找出它們的收縮與舒張有什麼關係嗎?有何功能?
學生觀察草履蟲的運動,結合課本閱讀,小組相互討論,回答問題:
(1)觀察得出包括細胞膜(表膜)、細胞質、和細胞核;體內有食物泡和伸縮泡等結構。
(2)觀察圖示,閱讀課本,得出:食物泡在體內有多個;可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物質。
(3)認真思考後回答:伸縮泡在體內的前端和後端各有一個;它們交替收縮、舒張;具有排洩廢物的功能。
教師指導學生按照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1)針對本次探究實驗的目的,你提出了怎樣的問題?
(2)引導學生作出假設。
學生小組相互討論、回答相關問題:
(1)草履蟲對外界刺激有何反應?
(2)假設草履蟲對外界刺激能趨向有利刺激,而避開不利刺激。
教師指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並實驗。學生實驗小組設定不同的實驗方案。各小組根據實驗過程,分析得出實驗結論:草履蟲能趨向有利刺激,,避開不利刺激,以適應環境。
教師小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