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麥哨》優秀教學設計

語文課文《麥哨》優秀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本案為人教四下鄉村生活單元的一節略讀課文。文章以清新秀雋的筆觸描繪出一幅鄉村和諧,柔美的田野生活畫卷,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這種田園生活的熱愛和讚美。作者滿懷喜悅之情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裡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展現了鄉村孩子天真、純樸、可愛的形象,全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此文為略讀課文,文文句優美通順,適合兒童自讀自悟。同時,文字中富含作者熱烈豐富的情感,適合提供孩子自讀感悟,也適合班級授課中欣賞品味。

  教學目標:

  1、課外自學能認識本課“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個生字,準確認讀。

  2、透過自讀自悟,感受鄉村生活的歡快,鄉村美景的柔美。

  3、體會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與熱戀。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教具準備:

  圖片若干,幻燈

  教學流程:

  一、 直面文題,速讀,搜尋,發現

  師【板書:麥哨】課題為麥哨,請大家快速瀏覽全文,找一找,全文中哪些段落寫到“麥哨”。

  生:第1、2、7、8自然段。

  師:【幻燈:出示四個自然段】

  第一段:“嗚卟(bǔ),嗚卟,嗚……”

  第二段:田野裡,什麼聲響和(hè)著孩子的鼻音,在濃綠的麥葉上掠過?一聲呼,一聲應(yìnɡ),忽高忽低,那麼歡快,那麼柔美。

  第七段:“嗚卟,嗚卟,嗚……”

  第八段: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一忽兒,四處都響了起來,你呼我應,此起彼落。那歡快的哨聲在撩(liáo)起麥浪的東南風裡,傳得很遠、很遠……

  師:請大家自由讀讀這四個自然段,說說你的發現。

  生1:我發現這四段中很多內容比較相似。

  生2:我發現第一段和第七段幾乎是一樣的。

  生3:我發現作者用的是首尾呼應的寫法。

  師:是啊,真是偉大的發現,這四段確實展示出本文作者使用的寫作方法。就像作者說的那樣“你呼我應,此起彼落”。真棒!還有麼,你們是否發現文字中表達出麥哨哨音中最突出的兩個特點?提示一下,關鍵的詞在這四段中重複出現。

  生:歡快,柔美。

  師【板書:歡快 柔美】好,請全班標註這兩個關鍵詞。現在分男女生讀這四段話。男生讀第1、2自然段,女生讀7、8自然段,一聲呼,一聲應,一邊讀,一邊體會這種寫法。

  生:分男女生讀四個自然段。

  【解析:此部分教學意在讓孩子圍繞課題總體感知全文,同時抓住首尾呼應的段落部分學習朗讀,讓孩子在充分地讀書,感受,對比,分析中,在實際的語言文字訓練中培養語感,練習表達】

  二、質疑文題,自讀,解析,辯解

  師:本文總共六百餘字,而有關於“麥哨”的段落才區區四個自然段,大約百餘字。其餘的文字中都沒有出現“麥哨”,你覺得,文題為《麥哨》合適麼?請全班同學表態。

  生:舉手表態。

  師:(大致統計,結果為基本認為文章切題)好的,就請大家來說服我吧。這個問題是我提出的,也許我有我的想法呢。下面請孩子們自由地選擇文中你認為最切題的部分,說說切題的理由。

  生:自由地讀課文,討論,準備發言。

  (1)、探討第4自然段,感受大自然中蘊藏的和諧有序的柔美。

  生1:我想讀課文第4自然段,我認為這段話是切題的。(生朗讀此段)

  師:這段話百餘字,是全文中字數最多的自然段。如果它切題,那麼無疑對全文切題寫作是有力的佐證。請說說你的理由。

  生1:我就是感覺到這段話沒有偏題,但是說不出理由。

  師:有這樣的感覺就不容易啦。我想你說不出理由和你不大熟悉文中所描寫的“油菜花”“蠶豆花”“豆莢”“蘿蔔花”“麥杆”“麥芒”等鄉間特有的景物有關係。請看老師為大家準備的圖片,認識這些鄉間的精靈,這些大自然的寵兒吧。【幻燈:“油菜花”“豆莢”“蘿蔔花”“麥杆”“麥芒”的圖片】

  生:看圖認識,欣賞。

  師:請看看,這段中描寫“油菜花”“蠶豆花”“豆莢”“蘿蔔花”“麥杆”“麥芒”的語句,作者寫作的順序能顛倒麼?為什麼?

  生:不能,因為文中說“ 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麥田換上了耀眼的淺黃色新裝。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也就是說要一個凋謝後才長出另一個,是按照生長順序出現,這是自然之道,不能顛倒。

  師:你能說出這段話給你留下的感覺或是讀後留下的印象麼?

  生1:一切都有序,你不爭我不搶。

  師:是啊,這就是和諧有序的美,不正是一種柔和的美麼?現在,你能說說你的理由麼?

  生1:這段話透著柔美,和麥哨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吻合的,所以我認為沒有偏題。

  師:好,請大家自由讀讀這段話,再體會。

  (2)、探討第5、6自然段,感受鄉村生活中蘊藏的歡快。

  生2:我覺得第5自然段沒有偏題。

  師:我建議你將5、6自然段合起來欣賞,你請注意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 玩累了,喊渴了”。第六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聯絡得多麼緊密啊。讀書應該講究效率,特別是像這樣的略讀課文,能合併的就一起學。現在請讀讀第5、6自然段,說說你的感覺。

  生2:(讀5、6自然段後)這兩段沒有偏題,處處都能感受到孩子的快樂。

  師:好,學習略讀課文,要做到簡約但不簡單,更不能糊過去。你能具體結合這兩段中的內容說說你的理由麼?

  生1:我從這句話中體會:“男孩子跑到鋪滿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頭,豎蜻蜒,還有摔跤比賽。”瞧,他們玩得多麼歡快啊。

  生2:我從“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裡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中體會,他們在這樣天然的體育場中活動,能不快樂嗎?

  生3:“剝開葉片,將茅穗兒連同莖輕輕抽出,把莖放進嘴裡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涼的滋味很快從舌尖直沁肺腑!”這句話給我的感受特別深。讓我回想起自己小時候鬥鉤鉤草的情景。

  師:是啊,小時候我也玩過,至今難忘。我想這就是童年的滋味吧。甘甜甘甜的。看來,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有滋有味的。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出他們生活的滋味麼?

  生:歡快!

  師:好一個歡快,一錘定音。看來這部分沒有偏題的理由很充分,寫的就是歡快,麥哨也好,孩子也好,都是同樣的歡快!大家自由讀讀這兩段話吧。

  生:自由讀5、6自然段。

  (3)、探討第3自然段,感受言語之中蘊藏的快樂。

  師:全文就剩下第3自然段了,我們來看看。其實這段話是我最欣賞的,我覺得本段是作者的神來妙筆。我們一起來讀讀。讀後說說,這段話寫的是什麼?

  生:(讀第3自然段後)寫的是湖畔割草的孩子。

  師:好的,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如何具體描寫的吧。【幻燈: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這段話這麼看,大家可能難以發現奧秘,我們稍作調整,你會豁然開朗。

  【幻燈】

  白竹布襯衫小涼帽,

  繡花兜肚彩頭巾。

  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

  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

  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師:這麼排列後再讀讀你覺得這段話像什麼?

  生:像詩。

  師:說是詩,除了一句一行外,很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詩句中所押的韻腳,你們試試找一找吧。

  生:(標註)帽、蛋、汗、花。

  師:好的,找得很準。再請關注“一張張”“一朵朵”,這些疊詞多麼有節奏感啊。真希望第1行中的“白竹布襯衫小涼帽”能改為“白竹布衫小涼帽”。這樣就和第2行字數相同,讀起來更有詩的感覺。不過,詩也好,詞也好,散文也罷,都能給我們美感,請大家再讀讀這段話,注意讀出節奏和韻味,你會體會到這段描寫給你帶來的感覺。

  生1:(讀第3自然段後)我感受到一種童年的快樂。

  生2:我感覺到鄉村生活的簡單。

  師:確實妙啊,簡單就是快樂之源!

  生3:讀了這段話,我感覺到色彩很美,白色,花色,粉紅色,很協調。

  師:這不就是柔美麼?

  生:是的。原來這段體現的鄉村生活的特點和麥哨“柔美”“歡快”的兩大特點是一樣的啊。

  師:沒有偏題,非常切題。

  【解析:透過對文章所有段落的逐一賞讀,孩子們漸入佳境,發現了蘊藏在文字中的全文情感基調——歡快,柔美。同時,大家很容易發現這兩點與麥哨的特點完全吻合。至此,文章的主旨已現。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自讀自悟,能留下深刻印象。】

  三、迴歸文題,總結、歸納、習得

  1、議論本課文題。

  師:現在,請談談你對本文學習的體會吧。

  生1:我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好,非常切題。

  生2:讀了文章,我很羨慕鄉村孩子的生活。

  生3:我覺得這篇文章的中心非常集中,全文就體現鄉村生活的兩個特點:柔美,歡快。

  師:的確如此。我覺得麥哨也好,茅茅針也好;鄉村孩子也罷,景色也罷,它們都是快樂和柔美的代表,是作者情感的寄託。從這個角度,我覺得本文的課題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你來試試擬定新題,要求和文章內容不偏離,並能解釋理由。知道麼,很多作家都是寫完文章後再次推敲問題,實在定不下來的,還可以叫“無題”呢!

  生1:我覺得可以叫《鄉村生活》。全文反應的就是鄉村生活。

  生2:《鄉里的孩子》。我覺得孩子就是鄉村生活的代表,也可以說是主角。

  生3:《我愛鄉村美景》孩子也屬於鄉村的景物,作者本來就喜愛這樣獨特的鄉村美景,所以我覺得可以以此為題。

  師:很好。我覺得可行。不過我們來說說《麥哨》這個題目吧。畢竟作者以此為題,有他的道理,你能替作者發言麼?

  生1:麥哨就是快樂和柔美的代表,選擇最有代表性的'事物為題,這樣才好!

  生2:《麥哨》這個題目能以小見大,其他同學擬定的題目雖然可以,但是比較寬泛,不如《麥哨》,讓人感覺很集中。

  生3:《麥哨》做題目還有吸引讀者的作用。因為麥哨很新穎,很多人不知道麥哨是什麼,所以這樣的題目很能吸引讀者。

  2、議論本課的寫作收穫。

  師:大家說的真好,看來學有所得。這節課的學習對你們今後會寫作有什麼幫助麼?

  生1:我記得老師說過“題好一半文”。我要擬定一個新穎,吸引人的題目。

  生2:我要注意寫作時切題。

  生3:我要到鄉間走走,也仿寫一篇。

  生4:我覺得要寫自己熱愛的東西,這樣才能在文字中讓人感受到這種特別的愛

  師:是啊,文章不是無情物。大家收穫豐厚,我也很高興。就讓我們在歡快的情感體驗中下課吧。

  結束

  【解析:課末的提點尤為有效,即是對課文學習的鞏固提升,又是對孩子今後習作有所啟發。這樣的對話安排,有效拓展了課堂的空間,為語文課增容,讓孩子的課堂學習變得更加高效。】

  好一曲歡快柔美的語文小調

  —— 讀何捷老師《麥哨》教學有感

  在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中,選編了大量的略讀課文,而且隨著年級的提升,其所佔份額也不斷躍升,這正印證了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由扶到放,學以致用。那麼怎麼放、怎麼用,何捷老師讀寫融合理念下的《麥哨》教學應該說給了我們一個頗具價值的正規化。

  超越內容

  “內容人人看得見”(歌德語)。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表明,語文課如果在內容上糾纏不清,那麼將直接導致語文的“少、慢、差、費”。在全國第七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討會上,崔巒老師提出了“與內容分析式的教學說再見”,可謂切中時弊的真知灼見。然而,當我們走進語文課堂,去努力實踐“與內容分析式的教學說再見”的時候,很多老師又陷入了茫然,覺得教學無從下手,課堂捉襟見肘,不知道語文課不教內容還能教什麼。其實,這是老師們沒有真正領會崔巒老師這項主張的本意。語文課還是需要教內容,學生的學習必然要從內容走向涵義和形式,必然要從感性走向理性,不教內容,語文課無從教起。但語文課一定要與“內容分析式”的教學說再見,注意這個“式”,也就是說應當與那種一味分析內容的模式化的僵化教學說再見,因為“內容人人看得見”(歌德),語文課只顧內容,那就是無視學生的閱讀能力,無視學生的學習起點,那樣的語文課堂就是在學生已知層面上的簡單滑行,語文課堂效果何在?所以眷注並超越內容,是語文課堂的應然選擇。精讀課文如此,略讀課文則更可以放開手腳。在《麥哨》中,我們已經很難看到對課文內容的簡單分析了,從一開課的“搜尋發現”到接著的“質疑文題”、“迴歸文題”,整個教學過程給我們一種強烈的感覺——超越內容。何捷老師在教學目標中描述的“課外自學能認識本課‘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個生字,準確認讀。自讀自悟,感受鄉村生活的歡快,鄉村美景的柔美。”,你看,略讀課文嘛,文字、內容層面完全可以讓學生自讀自學。我們的教學重在找準學生新的學習起點,從學生的已知中揭示出未知來,這樣才有意義、有價值。那麼就《麥哨》而言,自讀自學後學生的學習起點又在哪裡呢?老師還可以教些什麼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體悟涵義

  “涵義只有有心人得知”(歌德語)。說涵義只有有心人得知,是因為文字涵義的揣摩和悅納還取決於閱讀者本身的學識、文化背景和感受能力,所以即使我們發心去感受,也會因個人精神底色的不同而幻化出各種美妙的樣子,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文字是我們美麗的倒影。《麥哨》的涵義似乎很清晰——“歡快、柔美”!這是學生都能讀到的,所以不需要教。他們不知道的是什麼呢?那就是課文第3、4、5、6自然段看起來似乎跟麥哨毫無關聯,就像何捷老師丟擲的:本文總共六百餘字,而有關於“麥哨”的段落才區區四個自然段,大約百餘字。其餘的文字中都沒有出現“麥哨”,你覺得,文題為《麥哨》合適麼?這樣的課堂,學生就有嚼頭了,思維含量旋即增大了。何老師透過文字細讀,發現這些部分是用內容和語言編織著輕快、柔美的鄉村情調,但這正是學生惶惑未知的,他還沒有這樣的閱讀自覺和分析能力。在接下來對這幾個自然段語言內容和情味的朗讀涵詠中,學生慢慢揣摩到原來雖然這些段落中沒有寫到麥哨,但卻為麥哨提供了一個廣闊遼遠的、和諧美好的鄉村背景,麥哨是整個鄉村生活的焦點,而所有這些“油菜花、蠶豆花、豆莢”所潛藏的大自然的和諧美好,“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翻跟頭,豎蜻蜒,還有摔跤比賽”所散發的鄉村生活的輕柔歡快,則成為麥哨這一文字意象的醞釀和蓄勢,使麥哨的“歡快柔美”散發得更加淋漓,更加厚重。如若沒有這些鄉村景象的陪襯,麥哨自然會單薄、單調得多。學生體悟到這一點,我們的語文課堂才開始顯現出濃濃的語文味,這個需要有心人發現的文字涵義,正是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需要關注和揭示的。當然,這一切都依賴於像何捷老師這樣能夠潛心研讀文字、發現文字內涵的,如果老師自己都不曾得知,又何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呢?

  眷注形式

  “形式對於大多數人是個秘密”(歌德語)。語文的學科屬性決定了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語言形式的學習、領悟和運用。然而形式卻對於大多數人是個秘密,因為我們從小學的語文,很長一段時間內教的語文,乃至我們的閱讀,似乎都是就內容而言的,讀懂大概就是語文的全部價值。如今我們開始有了比較強烈的自覺,開始明白語文的本質,開始進行對文字表達、對語文活動中聽說讀寫的自覺關注,我想這可以稱之為語文老師語文意識的覺醒。所以,一個語文老師專業素養的高低大致也能從他在課堂上對語言形式“是否關注?怎樣關注?關注的成效如何”上去判定的。何捷老師的《麥哨》教學開宗明義地定位於“讀寫融合”,這自然是一個語文老師對語文字質深度認識後的清晰把握。無論是“你呼我應,此起彼落”(前後呼應)的結構特點,還是揣摩是否切題、議論寫作收穫的過程,都顯示出對教師和學生在文字形式感悟上的巨大收穫。大到對全文寫法特點的分析,小到第三自然段語言詩意押韻的發現,我們都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學生已經在讀懂的基礎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種明顯的課程鋥亮和認知拔節才真正實現了語文教學最本質也最艱難的對語言形式的始終眷注。而且這種分析和眷注在何捷老師巧妙的以題目“麥哨”為焦點的課堂流程編織中倍感輕柔和歡快。另一方面,我們執教人教版教材的老師經常會產生在習作教學上的困惑,因為它沒有給出詳盡的習作教學序列和教學範例,多是以單元主題為契機,以描述性的語言喚起學生的習作慾望,在習作修改、提升等方面相對蒼白。而何捷老師的《麥哨》教學,則可以為我們開啟一個新的視野。或者說,教材中不是沒有習作教學的範例,而是我們沒能像何老師一樣去自覺揣摩並發現每一個經典的教材文字中的寫作元素,從而逐步潤澤到我們學生的寫作圖式中。我相信以這樣的讀寫融合的觀念去教,長此以往,必然能實現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並蒂開花。

  綜觀何捷老師的教學,理答精準,循循善誘,輕鬆愉快,推進高效,課堂洋溢著鄉村麥哨歡快柔美的情調,而且“直面文題——質疑文題——迴歸文題”的整個教學過程又暗合了“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還是山,水還是水”的奧義開釋過程,不能不說這是一堂頗具典範價值和借鑑意義的語文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