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理解美術作品的創作意圖》教學設計

《分析理解美術作品的創作意圖》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的:

  本課講述的藝術家的創作意圖是理解美術作品的必要環節。教學目的主要是為了打破學生美術神秘的觀念,使學生認識到,任何藝術家的創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達了藝術家的某種意圖,這種意圖可能是針對現實的,也可能是針對藝術的,而且無論是針對什麼,它們都與藝術家所生存的社會和文化情境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從對藝術家的生存和成長環境中就可以找到藝術家創作美術作品的意圖,進而幫助我們理解美術作品。

  2、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認識並理解藝術家的創作並不神秘,而是都表現了藝術家的某種創作意圖,而這種意圖又都具有其現實的依據。同時,不同的美術型別表現意圖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難點 要分清藝術家的創作意圖與美術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係。

  二、教學方法:

  新課標倡導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那麼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提問教學法,採用分層次,分目標地選擇學生來回答問題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鼓勵所有同學積極參與,教師給予啟發和引導,形成互動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時結合圖片對比鑑賞法讓學生主動思考。

  學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分組討論,運用所學鑑賞方法來賞析,判斷,作出正確的.評價。在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增加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利用簡報展示羅丹的《巴爾扎克》,講述羅丹創作《巴爾扎克》的故事,激發情意。

  思考與討論:(1).從羅丹的故事中,你瞭解到了什麼?

  (2).你知道羅丹為什麼要把雕塑品巴爾扎克的雙手鏟掉呢?

  引出:有什麼樣的意圖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美術作品。分析理解美術作品中藝術家的創作意圖是我們鑑賞美術作品過程中認識和理解美術作品的重要環節。

  2: 藝術家的創作意圖來自哪裡?

  課件展示分析作品: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西斯廷教堂天頂畫》

  教師總結:藝術家的創作意圖是來自現實生活和藝術主張,現實生活中是由於心懷嫉妒的建築師布拉曼特的主意,他想使缺乏繪畫創作經驗的米開朗基羅當眾出醜,達到貶低米開朗基羅的目的;藝術方面表現了米開朗基羅對宗教的無比信仰的觀念。

  3.:藝術家為什麼會有這種表達和創作的慾望呢?

  引導:小時候學騎腳踏車的場景,師生共同回憶並敘說過程。在此提出問題:相信當年的那輛腳踏車已經宣佈報廢了,如果它還在你會怎樣對待這部報廢的腳踏車呢?

  課件展示分析作品:畢加索的作品《牛頭》

  教師結合學生回答總結:藝術家比一般人更具有視覺敏感性,他們在受到現實還是藝術的某種觸動時,便會有感而發,激發創作的衝動與慾望。

  4:影響藝術家創作意圖的因素有哪些?

  A課件展示分析作品:徐悲鴻的作品《愚公移山》

  提出問題:簡述我國1940年的社會背景?說出畫家面對現實表明了什麼觀點?(徐悲鴻的《愚公移山》作於抗日戰爭最艱苦的1940年。由於早期徐悲鴻收到中國畫的影響(畫馬,對中國畫的熱愛))

  小結:影響藝術家創作意圖的因素有現實生活情況和藝術觀念。

  B課件展示分析作品:鄭板橋的作品《叢竹圖》和拉斐爾的作品《聖母子》想想為什麼他們的創作意圖不同?(鄭板橋生活在清朝,當過秀才和舉人,就想體現他的清正廉潔,虛心,淡雅,堅韌;拉斐爾是生活文藝復新時期,對宗教的信仰很強烈。)

  引出:不同的社會和文化條件下,藝術家的創作針對的問題也就不同,因而其創作意圖就會大相徑庭。

  C課件展示分析作品 :古元的作品《離婚訴》和李樺的作品《怒空吧,中國》

  引出:在同一社會和文化條件下,藝術家的藝術的生長環境不同也會造成藝術家創作意圖的差異。

  D課件展示分析作品:夏加爾的作品《生日》

  引出:藝術家的生長環境和愛情也是影響創作意圖的因素。

  小結: 影響藝術家創作意圖的因素包括藝術家的現實生活情況和藝術觀念以及藝術家生長的社會背景、文化條件、藝術家的個性和家庭、愛情等方面。

  5:藝術家的意圖是如何體現的呢?

  我們要從不同的型別的藝術形式來看藝術家創作意圖的體現。

  提問:我們學過的藝術形式的型別有那些呢?

  (具象、意象和抽象)

  分類理解:

  具象:《開國大典》具體的是時空和形象的典型性。

  意象:《荊柯刺秦王》透過整體氣氛的渲染直接傳達出作者的意圖。

  抽象: 《第三國際》是透過形式語言本身及其構成關係傳達出作者的意圖。 《L.H.O.O.Q》透過鉛筆在蒙娜麗莎的複製品上畫鬍鬚傳達了作者要表現的不是這幅畫也不是這個人,是這張紙本身。(對於觀念藝術,讓學生大致瞭解一下就可以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