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透過實驗,認識聲的產生和傳播條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生透過觀察演示實驗和動手實踐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2.學生經過過觀察、討論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3.學生能利用本節所學分析生活中常見的聲現象。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透過觀察實驗和動手實踐的方法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和傳播的方式。 2.學生透過本節課的探究活動,初步掌握基本觀察能力和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

  2.學生透過探究活動使學習充滿樂趣和積極性,並且能用所學解釋生活中常見的聲現象

  【教學重點】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速度一般不同。

  【教學難點】

  學生觀察、探究能力的培養。

  【教學準備】

  【板書設計】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一、聲音的產生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二、聲音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介質: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

  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聲音以聲波的形式進行傳播。 三、聲速

  聲速不僅與介質的種類有關,還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150C時,V空=340m/s

  【教學反思】

  一、教案中的“得意”之處

  1. 整個教案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教學設計中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對物理知識學習興趣的培養,充分展現了物理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從生活中常見的例項入手,例如音樂聲、海浪聲、各種動物的鳴叫聲入手,匯入新課,學生感覺到所學的知識就是自己生活中活生生的情景,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充滿了興趣。

  2. 本節教案所有結論的得出均由學生透過觀察演示實驗或自己動手實驗總結得出。透過觀察音叉的發聲等得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透過玻璃罩中的鬧鈴聲隨著空氣的減少而變弱而得出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等結論;透過對生活中一些例項的思考(如雷電現象)、總結得出聲速的相關知識。

  二、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1.剛剛接觸物理知識的初中生對於物理實驗的把握不好,不會進行正確的設計,這點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指點。不知道觀察的重點在哪裡,在實驗結論的總結中也存在用詞不當、語序不合理等現象。

  2.演示實驗的課堂秩序還比較好,但是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的時候課堂秩序就需要多控制一下,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實驗(一同學輕敲課桌一端,另一同學把耳朵貼近課桌的另一端,聽聲音的情況)時,有的學生用特別大的力敲擊桌面,甚至在實驗結束之後還在不停地敲擊,影響到正常的上課,這些都需要老師多用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素養也是物理課堂中比較重要的內容。

  3.結論的應用不好,學生透過演示實驗和分組動手實驗,小組討論,得出了科學合理的結論,但是不會應用,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需要在課堂檢測環節,教師多巡視、指導、予以必要的講解。

  附件1

  【課堂檢測】

  1.聲音是靠物體的________產生的,聲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