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一、素質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能從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的不同結果中,認識到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應隨著情況的變化採用不同的做法解決問題。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如果就、不光還等關聯詞語造句。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能按課後練習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段,並說出各段大意。

  二、教學重點

  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麼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麼啟發這兩點是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科利亞冥思苦想後對小夥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要透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四、教學疑點

  1.課文寫柯科利亞木匣裡裝的什麼跟埋匣子有什麼關係?

  2.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麼後面又要寫科利亞只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科利亞坦東西和挖東西時量步子的示意圖。

  六、教學方法導讀法。

  七、課時安排三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科利亞的木匣》。(板書課題)

  2.科利亞是一個小孩的名字,從題目看,這篇課文主要寫出什麼?(找出關鍵詞:木匣)這篇課文圍繞木匣寫出了哪些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生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讀完後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讀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讀準字音,看清字形,並在課文中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再聯絡上下文或想想這個詞語的意思。

  3.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這篇課文寫出了一件什麼事?

  寫出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認讀箱、倍、數數(sh(sh))、德(進行字形分析)

  3.簡介衛國戰爭。

  1941年德國法西斯入侵原蘇聯,蘇聯人民為了保衛祖國而與德國法西斯進行的戰爭。蘇聯人民經過四年艱苦卓絕的戰鬥,至1945年9月衛國戰爭勝利結束。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學生標明自然段,朗讀課文。

  2.文章圍繞木匣寫了幾層意思?

  (文章圍繞木匣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科利亞埋木匣。

  第二層:科利亞挖木匣。

  第三層:科利亞從中受到啟發。

  3.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分段。

  4.指導第5自然段的歸屬。

  (這一段是過渡段。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和科利亞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後面兩句在那兒,他們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亞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應劃到第二段裡。)

  5.分段歸納。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把木匣埋到離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後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五)講讀課文第一段

  1.請同學分節讀課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麼時候、怎樣把東西埋起來的?

  (2)他們為什麼要把東西埋起來?

  2.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怎麼埋的木匣?媽媽又是怎麼埋木箱的?

  (科利亞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在裡面,匣子放好後,蓋上土,用腳踩了踩,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媽媽從家門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課文為什麼把科利亞埋木匣寫得那麼具體?

  (一是說明科利亞為了免得讓敵人發現,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細、認真。二是為後面科利亞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時,排除被敵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筆。)

  3.學生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課文寫科利亞木匣裡裝的什麼跟埋匣子有什麼關係?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麼又要寫出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算算科利亞埋木匣時是幾歲?五歲。因為年齡埋下的是自己心愛的玩具。只會數到十所以他數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課文分幾段?各段寫什麼內容?

  2.科利亞怎樣埋木匣的?(什麼時間埋的?怎麼埋的?在哪裡埋的?)

  (二)講讀課文二、三兩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亞和他媽媽什麼時候挖出埋藏的東西?從埋東西到挖東西這中間經過多長時間?

  (2)媽媽怎樣挖箱子的?結果呢?

  (3)科利亞第一次怎麼挖匣子的?結果怎樣?

  (4)科利亞又是經過怎樣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討論思考題。

  (1)討論思考題①

  四年以後,他們開始挖埋在地下的東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將近、大約。

  (2)討論思考題②

  引讀:

  媽媽是怎麼挖箱子的?學生接讀: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媽媽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如果當初把箱子隨便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由於當初媽媽計算好步子後才埋下箱子,現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這說明算術確實有用。)

  (4)討論思考題③

  教師引讀:

  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子的?學生接讀: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他從門口起量了十步,就動手挖起來。

  教師引讀:

  挖的結果怎樣?學生接讀:他挖呀,挖呀,卻沒有找到匣子。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匣子。他朝左邊挖了挖,又朝右邊挖了挖,仍然沒有。

  (5)討論用詞。這裡三次寫到沒有,沒有前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請大家找出來,說說為什麼要用這幾個詞?

  (卻表示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還是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仍然也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還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樣,但程度不同。這裡連用這兩個詞,就強調了科利亞沒有找到木匣子這一結果。)

  (6)媽媽的算術管用,而科利亞的算術為什麼不管用?是敵人挖走了嗎?科利亞,怎麼回答小夥伴的猜測?

  (學生讀: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裡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亞是什麼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麼思考的?

  (學生讀:小夥伴們,我知道怎麼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年齡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後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這回科利亞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證明科利亞的想法對了。)

  (7)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

  ①科利亞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來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

  問:從幻燈演示中,你明白了什麼?

  (五歲時量十步埋木匣,後來他經過四年已經是九歲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書:

  五歲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歲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結:科利亞挖木匣時量五步,這是科利亞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4.學生自由讀第二段課文。

  5.挖到木匣後,科利亞為什麼那麼高興?

  6.學生帶問題讀第三段課文。

  (1)這一段有幾層意思?哪層意思更為重要?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層是知道了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這兩層意思第二層更為重要。)

  (2)為什麼科利亞會說: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因為科利亞從自己挖木匣的過程中明白了四年過去了,自己從5歲長到9歲,人長大了,步子也在變大,開始照埋木匣時的十步去挖,當然挖不到木匣,後來改為五步去挖,結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結論: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3)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我們做事情,要隨著情況的變化採取不同的做法。)

  (4)小結:我們只有隨著周圍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佈置作業

  1.填空。

  (1)戰爭開始時,媽媽從家門口,量了()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後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步,很快()。

  (2)戰爭開始時科利亞量了()步,埋下木匣。四年後,科利亞從門口量了()步,卻沒有找到木匣子。後來科利亞從屋門口起量了()步,他一下子就()。這是因為()。

  2.準備簡要複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第三課時

  (一)複習

  1.簡要複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2.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什麼。

  (二)深究課文,理解課文前後內客的內在聯絡

  1.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麼?從文中哪些詞語看出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在變化?

  (1)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這是說科利亞在埋木匣時年齡還小。

  (2)在那兒住了差不多四個年頭。這裡講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間經過了四年的時間。

  (3)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這是講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利亞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算術也學得多了。

  (4)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樣量十步沒挖到木匣,第二次改變了步數,量五步,挖到了木匣。這說明時間過去了,人長大了,步子也大了,當然只有改變步數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結:我們讀課文必須把文章的前後內容聯絡起來讀,並邊讀邊想,才能真正讀懂課文。

  (三)鞏固練習,總結全文

  1.學生分段讀課文,並練習給各段列小標題。

  (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

  2.領會課文寫法。

  (1)課文主要寫科利亞埋匣子,挖匣子的過程,為什麼還要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亞埋匣子是模仿媽媽的樣子乾的,寫媽媽挖到箱子與科利亞挖不到匣子進行對比,從側面說明匣子埋在地下,沒有被人拿走。科利亞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時沒有認識到自己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了。)

  (2)課文寫小夥伴的話有什麼作用?

  (一方面用小夥伴的話襯托科利亞的毅力和決心,另一方面說明夥伴們也並沒認識到事物已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了變化。)

  3.請學生畫出科利亞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時怎樣量步子,怎樣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圖。

  (四)指導朗的讀課文

  (五)聯絡生活中的事例說明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六)指導造句

  1.分析句子(幻燈出示句子)

  (1)科利亞把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仍然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如:你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補一補,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

  (2)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表示事情的結果跟預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這樣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

  (3)科利亞不光找到了匣子,還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不光還是表示更進一層。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僅僅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件事受到了啟發,明白了道理。

  (4)媽媽高興地說:算術真有用。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

  這句話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設一種情況,後半句表示這種假設實現後出現的結果。

  2.學生口頭造句,師生共同評議。

  (七)佈置作業

  說說學完這篇課文後,你明白了什麼?

  九、板書設計

  15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歲步子小十步

  (四年後)挖九歲步子大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設計意圖】

  透過四年前和四年後的年齡變化,步子和步數變化的對比,明白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有助於突破難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