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教學設計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資料隨機出現的情境中,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提出並回答問題。

  2. 使學生在統計過程中,積累初步的收集、整理資料的經驗,發展初步的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使學生在參與統計活動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合作的意義,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播放豬八戒吃餅乾的動畫。

  提問:豬八戒吃了哪些形狀的餅乾?每種餅乾各有多少塊?(學生只能說出有幾種形狀的餅乾,說不清每種餅乾有多少塊)

  談話:沒看清楚是吧。再看一遍,數一數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的餅乾各有多少塊。

  再次播放動畫(學生還是數不清楚每種餅乾的塊數)。

  小結:看來,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方法是很難數出三種形狀餅乾的塊數的。

  【說明:創設豬八戒吃餅乾的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願望。由於課件演示的豬八戒吃餅乾的速度相對較快,學生很難獨立地數一數就知道各種形狀餅乾的數量,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被打破,很自然地產生學習新的記錄資料方法的需求。】

  二、 展開活動,自主探索

  1. 自主選擇記錄資料的方法。

  啟發:想一想,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知道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餅乾各有多少塊呢?和小組內的小朋友一起商量商量。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記錄資料的方法,教師巡視。

  反饋:說一說你們組商量出了什麼好辦法?(在看動畫的過程中,把每一個圖形記下來)

  談話:這個方法很好,可具體應該怎麼做呢?(一個看豬八戒吃餅乾,看到什麼形狀的餅乾就把它報出來,其他小朋友記)

  談話:那我們就按這樣的方法來記錄,請每個小組選一個小朋友報餅乾的形狀,其他小朋友記錄。

  再放動畫,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記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