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0篇)

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設計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春秋的爭霸戰爭和戰國七雄

  能力目標:以豐富的歷史故事,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寬思路

  教育目標:引導學生為國家的興亡增強毅力發奮學習

  重點、難點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等;七雄並立策略和方法學科滲透語文(成語)教學媒體投影

  板書:春秋戰國的紛爭

  強調

  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

  戰國前475年——前221年

  一春秋爭霸-----相繼稱霸(前770——前476)

  分析:

  1、諸侯爭霸的實質(目的)

  a、政治上:號令諸侯

  b、經濟上:迫使各國向霸主貢賦

  2、著名霸主:

  a、齊桓公首先稱霸(任用管仲為相)

  b、晉文公稱霸

  c、楚莊王稱霸

  d、吳越稱霸

  c、宋襄公和秦穆公

  二戰國七雄(前475年——前221年)

  分析:

  前475——前221年是歷史上的戰國時期。

  1、三家分晉(韓、趙、魏)

  2、戰國七雄:韓、趙、魏、楚、燕、齊、秦

  3、主要戰役:

  a、桂陵之戰

  b、馬陵之戰

  c、長平之戰

  小結,強化訓練:

  1、本課內容

  2、鞏固練習

  1.教師活動

  2.課前導學:學生預習,熟悉課文有關的成語:

  退避三舍

  臥薪嚐膽、

  紙上談兵

  老馬識途

  朝秦暮楚等

  3.指導討論

  你認為那個成語給你的感受最深?補充課外知識管鮑之交和一箭之仇等

  4.提問:晉國爭霸戰爭著名的戰役是什麼?(分析)

  5.學生補充成語:

  圍魏救趙、增灶減灶、

  介紹:

  孫臏與龐涓;

  廉頗藺相如;

  趙括與白起。

  1.組織討論

  戰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歷史發展的趨勢又是怎樣?

  2.學生活動

  閱讀課文及補充成語

  回憶:西周滅亡和東周開始(前771---前770)

  思考:

  回答:

  1、課文中的成語

  2、齊桓公為什麼先稱霸

  要點:歸納

  a、自然條件

  b、雄厚實力

  c、高明手段

  3、學生講:成語故事

  成濮之戰,退避三舍

  4、想一想:

  什麼時件事魏國的原氣大傷?

  5、可考慮表演“紙上談兵”小話劇

  6、小結:

  要求學生回答本課你學到那些知識

  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晉楚爭霸與城濮大戰,瞭解南方的吳越爭霸,掌握戰國的形成過程、名稱、方位及長平之戰的影響。

  能力要求:透過比較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併戰爭所體現的不同時代特徵,培養學生在比較中認識歷史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對齊桓公、晉文公和越王勾踐建立霸業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國興靠治,人興靠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興人是興國的關鍵。

  [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齊、晉稱霸。

  本課的難點是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併戰爭的不同,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等表述中,就隱含著歷史走向統一趨勢的意思,要指導學生分析理解。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我國夏、商、西周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現圖

  [教學過程]

  1、匯入:同學們,我們生在山東,長在淄博,齊魯大地,物產豐盈,人傑地靈。誰能說說看,為什麼稱山東稱為齊魯大地?齊國古都出現在哪一歷史時期?引出課題。

  提問:東周從何時開始,它分為哪兩個歷史時期?為什麼取名春秋戰國?(明確春秋戰國是兩個歷史時期)

  一、春秋爭霸

  (一)第一霸主齊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東遷於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 諸侯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史記周本紀》

  閱讀材料回答:

  1、春秋時期為什麼出現諸侯爭霸的局面?

  2、春秋時期出現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稱霸中原的是誰?,

  3、假如你是齊桓公,應該怎樣作才能成就霸業?請同學們充當謀士,為齊桓公獻計獻策。小組討論,選出代表發言。

  教師對學生的發言給予鼓勵,然後做一概括總結。

  1.齊國東方,盛產魚鹽。出示春秋形式圖,顯示齊國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內政。(插入"管仲與齊桓公圖",問:你知道管仲與齊桓公的故事嗎?談談你對齊桓公的看法.)

  3."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義是什麼?

  過渡:齊桓公以後即起參與爭霸的是晉國和楚國。晉楚數次聯合盟國在中原地區的對決,先後持續百餘年,是春秋時代最壯觀的景象。

  (二)、晉楚爭霸

  1、這兩國爭霸的情況怎樣?哪位同學能說說看?(培養學生概述歷史事件,口頭表達的能力)

  2、奠定晉文公成為霸主的戰役是什麼?

  3、為什麼本處於劣勢的晉軍能取得勝利?

  4、想一想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麼?今天有哪些歷史啟迪?

  5、除了中原各國的爭霸,還有南方的哪些國家也加入了爭霸戰爭?

  6、你聽說過臥薪嚐膽的故事嗎?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

  春秋時期的兩百多年間,諸候們打了四百多場大戰。到春秋末期 ,初期的一百多個諸候國銳減到二十幾個了。到戰國時期主要只有七雄,這說明了什麼?(出示春秋戰國形勢圖。此題有些難度,可對照地圖,學生討論,然後回答。)

  二、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形成七雄並立的局面,出示戰國七雄示意圖,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地理位置,說出有什麼特點?(教師總結口訣:"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這七雄中,哪些國家變化最大?誰能指圖說說看?

  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設計 篇3

  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

  1、複習:西周建立後,周武王為鞏固統治,採取了一個重要措施是什麼?(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給功臣和王族,讓他們共同保衛周王、定期納貢,由此產生了大量或大或小的諸侯國。

  那西周最後一個國王是誰?(周幽王)周幽王昏庸無道,有一個關於他的著名成語故事,大家知道是什麼嗎?(烽火戲諸侯)誰來給我們分享一下這個故事?

  2、叫學生講述“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老師小結:“烽火戲諸侯”的教訓是慘重的,周幽王雖然博得美人一笑,可也自食其果,BC771犬戎進攻西周,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從這個故事中大家得到什麼啟發啊?(失信、做人要講誠信)老師點出:周幽王失信於諸侯,導致國破人亡,所以我們文人處事要講誠信。

  第二年周平王遷都洛,史稱“東周”,洛在今天的哪裡啊(P23在今河南洛陽)

  東周又分為兩個時期:春秋BC770—B476和戰國BC475——BC221

  學習新課

  一、春秋爭霸——相續稱雄(BC770—B476)

  1、講述“春秋”的來歷。同學們,為什麼要把這兩個時期稱為“春秋”“戰國”呢?(因為......)同學們請看P30註解①。

  再講:BC770—B476是我國曆史上的春秋時期。自從周平王遷都洛后王室開始衰微,這個時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權威,周王室地位下降。一些較大的諸侯國不再聽從周天子的號令,反而依附於他們。諸侯間相互展開攻勢,不斷進行爭霸戰爭,這種爭霸戰爭就是春秋時期的政治格局。

  2、同學們快速瀏覽一下本框內容。

  3、引導學生理解

  (1)好!同學們說說。春秋時期先後出現了那些霸主?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2)立霸主地位的呢(標誌性事件)?

  首先,同學們請看P31“春秋爭霸形勢圖”,找出齊國位置,結合課本內容分析齊桓公能稱霸的地理原因?

  ①自然條件——平原,面海,資源豐富

  我們都說“幹大事要天時地利人和”下面我們來認識一個齊桓公能稱霸的關鍵人物——管仲,你知道管仲和齊桓公之間的故事嗎?【連結文字】

  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襄公被殺。襄公有兩個兄弟,一個叫公子糾,當時在魯國(都城在今山東曲阜);一個叫公子小白,當時在莒(jǔ)國(都城在今山東莒縣)。兩個人身邊都有個師傅,公子糾的師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師傅叫鮑叔牙。兩個公子聽到齊襄公被殺的訊息,都急著要回齊國爭奪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齊國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馬攔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對準小白射去。只見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裡。

  管仲以為小白已經死了,就不慌不忙護送公子糾回到齊國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詐死,等到公子糾和管仲進入齊國國境,小白和鮑叔牙早已抄小道搶先回到了國都臨淄,小白當上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以後,即發令要殺公子糾,並把管仲送回齊國辦罪。

  管仲被關在囚車裡送到齊國。鮑叔牙立即向齊桓公推薦管仲。

  齊桓公氣憤地說:“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還能用他嗎?”

  鮑叔牙說:“那會他是公子糾的師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對公子糾的忠心。論本領,他比我強得多。主公如果要幹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

  齊桓公也是個豁達大度的人,聽了鮑叔牙的話,不但不辦管仲的罪,還立刻任命他為相,讓他管理國政。

  (P30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在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

  ②改革內政,發展生產

  ③改革軍制,建立起強大的軍隊

  ④以“尊王攘夷”為口好

  因此,到了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國實力雄厚,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葵丘會盟),周天子派人參加【周天子依附諸侯】這實際上就承認了齊國的霸主地位。

  過度:齊桓公稱霸為諸侯樹立了一個榜樣,一些大的諸侯國競相效仿,其中典型的也是繼齊桓公之後的就是晉楚爭霸。

  (3)中原【解釋中原在哪】的第一霸主是誰?他又是怎樣成為霸主的呢?

  晉文公長年流亡在外,比較瞭解民間疾苦,而此時南方楚國勢力也發展到了黃河流域,一山不能容二虎,晉楚矛盾越來越大,公元前7世紀,雙方在城濮展開決戰。

  下面我們來看看“城濮之戰”。晉軍以報楚王為名,退避三舍【P32註解】,避其鋒芒,最後大敗楚軍。

  P31動腦筋;想一想: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麼?——改革

  過度:城濮之戰後,進入晉國稱霸時代,晉楚爭霸持續了百餘年。到楚莊王時,楚軍又打敗晉軍,楚國成為中原又一霸主。關於楚莊王,同學們最熟悉的成語故事是什麼?(問鼎中原)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熊旅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的首府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

  莊王見了王孫滿,劈頭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王孫滿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莊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國折下戟鉤的鋒刃,足以鑄成九鼎。”面對雄視北方的莊王,善辯的王孫滿先繞開莊王的話鋒,大談九鼎製作的年代和傳承的經過,最後才說:“周室雖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寶鼎的輕重,還不能過問啊。”莊王不再強求,揮師伐鄭,以問鄭背叛楚國投靠晉國之罪。“問鼎中原”這個典故,就是這樣得來的。

  過度:春秋末年,江南吳國和越國也加入了爭霸戰爭。

  (4)江南吳越爭霸:

  有誰知道與吳越爭霸有關的成語?【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引導學生閱讀小字部分,指出“臥薪嚐膽”的由來,【激勵同學】

  (5)、過度:孟子曾說過:“春秋無義戰”,對這句話,你怎樣看?

  春秋時期爭霸戰爭,給社會帶來了各種災難。【歷史存疑】

  在爭霸過程中有些諸侯國被消滅,周王幾乎被遺忘,代之出現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幾個大國對恃的局面出現——戰國時期

  二、戰國七雄並立

  BC475——BC221是我國史上的戰國時期。

  閱讀P33第一段文字及“戰國形勢圖”。

  1、戰國初期,晉國卿大夫趙、魏、韓三家分晉,稍後田氏代齊,建立田氏齊國,七雄形成。【記憶方法】

  戰國時期,各國之間戰事更為頻繁,桂林之戰、馬林之戰等。

  2、著名的戰役:

  (1)桂林之戰——圍魏救趙

  (2)馬林之戰——減灶計

  (3)過度:戰國時期的鬥爭除了戰場上的較量外,還有“合縱”“連橫”的外交鬥爭。戰國末年,秦國透過商鞅變法逐漸強大起來,東方六國合縱攻秦,秦連橫滅六國,期間有一場空前絕後的——長平之戰

  (4)秦趙長平之戰

  引導學生閱讀P34,分析“紙上談兵”

  想一想: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戰爭體現出的時代特徵有何不同?

  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說出東周分為哪兩個歷史時期,瞭解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兼併戰爭情況。

  2、比較春秋爭霸與戰國兼併戰爭所體現的不同特徵,培養學生在比較中認識歷史的能力,透過學習探討改革與強兵富國之間聯絡。

  教學重點:齊國和晉國的稱霸

  教學難點春秋爭霸與戰國兼併戰爭不同特點及歷史影響。

  教學環節

  學生活動、教師活動時量

  激趣匯入,明標入進

  1分鐘

  自主學習,主動探究

  (一)自主學習。

  1、東周分為和。

  2、春秋時期主要霸主。

  3、齊桓公為什麼能成為春秋時期第一霸主?

  4、春秋爭霸的歷史作用。

  5、說出戰七雄。

  6、戰國時期主要兼併戰爭、

  7、長平之戰時間、交戰雙方、作用。

  (二)合作探究

  1、我的問題:

  2、我們的問題:

  3、老師的問題:

  1、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c)

  A.楚莊王

  B.宋襄公

  C.齊桓公

  D.晉文公

  2、在爭霸鬥爭中,遭到徹底失敗的是:(A)

  A.宋襄公

  B.晉文公

  C.越王勾踐

  D.吳王闔閭

  3、正式承認齊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是:(B)

  A.城濮之戰

  B.葵丘之盟

  C.長平之戰

  D.問鼎中原

  4、齊桓公任用的改革家是:(B)

  A.姜尚

  B.管仲

  C.吳起

  D.商鞅

  5、對齊桓公的“尊王攘夷”口號的正確理解是(B)

  A.抵禦少數民族入侵以維護國王的尊嚴

  B.以“尊王”為旗號發展齊國勢力

  C.聽從周王號召去攻打少數民族

  D.尊重齊王,進攻楚國

  6、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決定性戰役是:(B)

  A.葵丘之戰

  B.城濮之戰

  C.馬陵之戰

  D.長平之戰

  7、戰國時期的韓、趙、魏是從哪一個諸侯國中分裂出來的:(D)

  A.齊國

  B.楚國

  C.秦國

  D.晉國

  8、戰國七雄中位於最南邊的國家是:(A)

  A.楚國

  B.燕國

  C.秦國

  D.齊國

  9、下列哪一個成語與晉文公有關:(C)

  A.臥薪嚐膽

  B.問鼎中原

  C.退避三舍

  D.老馬識途

  10、春秋時期,“臥薪嚐膽”,終成霸業的是(D)

  A.齊桓公

  B.晉文公

  C.楚莊王

  D.勾踐

  11、戰國時期,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的古代軍事家是(D)

  A.吳起

  B.孫武

  C.李悝

  D.孫臏

  12.春秋時期,諸侯爭霸主要是為了(B)

  A.爭做天子

  B.支配其他諸侯國

  C.尊王攘夷

  D.結束割據狀態

  綜合思維導航

  13.請在下圖的方框中填出戰國七雄的名稱:

  14.閱讀下列材料:

  1、材料:周平王即位,把都城遷到洛邑,以避開犬戎族的進攻。平王時候,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強並弱,齊、楚、晉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控。

  (1)從材料可以看出,當時諸侯已經不把周王室放在眼裡,這與周初分封諸侯的初衷背道而馳。那麼,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呢?

  目的是鞏固對周邊的統治,形成對全國的控制網。

  (2)歷史上把“齊、楚、晉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控。”這一階段稱為什麼時期?

  春秋時期

  (3)請列舉此時期齊、楚、晉諸侯國的著名國君?

  齊桓公楚莊王晉文公

  (4)後來,晉國分裂,你知道分裂成了哪三個國家了嗎?

  韓趙魏

  合作探究學習

  15.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後來形成了許多成語,如“退避三舍”“臥薪嚐膽”“紙上談兵”等。請同學們課後再去搜集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比一比,看誰找得多。

  呆若木雞一鳴驚人老馬識途負荊請罪買櫝還珠

  毛遂自薦圍魏救趙三令五申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設計 篇5

  課時問題預設:

  1.我的問題:

  2.我們的問題:

  3.老師的問題:

  ⑴齊國和晉國能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麼?

  ⑵你認為春秋戰國時期發生了許多戰爭是好事還是壞事?說出你的`理由。

  ⑶說出你所知道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典故。

  4.討論分析改革與強國之間的關係。

  學習目標

  1、說出東周分為哪兩個歷史時期,瞭解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兼併戰爭情況。

  2、比較春秋爭霸與戰國兼併戰爭所體現的不同特徵,培養學生在比較中認識歷史的能力。

  3、透過學習探討改革與強兵富國之間聯絡?

  【學習重點】齊國和晉國的稱霸

  【學習難點】春秋爭霸與戰國兼併戰爭不同特點及歷史影響。知識結構:

  一、春秋爭霸

  1、著名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

  3、城濮之戰:晉文公

  二、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著名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

  展示內容:

  一、故事匯入法。以“烽火戲諸侯”的歷史故事匯入。

  二、自主學習

  任務一:透過看課本p30-p32,完成以下問題

  1.東周分為 和 。

  2.春秋時期主要霸主。

  3.齊桓公為什麼能成為春秋時期第一霸主?

  4.描述晉楚爭霸情況。

  5.春秋爭霸的歷史作用。

  任務二:透過看課本p33-p34完成以下問題

  1.說出戰國七雄

  2.戰國時期主要兼併戰爭

  3.長平之戰時間、交戰雙方、作用。

  鞏固達標:

  1.為了爭霸,以“尊王攘夷”為號召發展本國勢力的是( )

  a.晉文公

  b.楚莊公

  c.齊桓公

  d.越王勾踐

  2.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的標誌是( )

  a.打敗周圍的諸侯國

  b.周圍諸侯國臣服齊國

  c.各諸侯王參加會盟

  d.周天子派人參加會盟

  3.齊桓公首先稱霸有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 )

  a.以“尊王攘夷”為號召

  b.周天子派人參加會盟

  c.齊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管仲改革壯大力量

  4.下列成語與晉楚爭霸有關的是( )

  a.紙上談兵

  b.朝秦暮楚

  c.臥薪嚐膽

  d.退避三舍

  5.戰國七雄中,地處最北和最南的分別是( )

  a.齊和秦

  b.燕和楚

  c.韓和趙

  d.趙和楚

  6.下列事件發生在戰國時期的有①“田氏代齊”②三家分晉③桂陵之戰④馬陵之戰(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下列即屬於春秋時期又存在於戰國時期的諸侯國( )

  a.齊國

  b.晉國

  c.楚國

  d.趙國

  8.齊桓公在爭霸過程中打出“尊王攘夷”旗號的真實目的是( )

  a.贏得周天子的信任

  b.表白自己無政治企圖

  c.提高齊國的政治影響

  d.維護周天子的地位

  9.閱讀上列材料:

  “管仲相桓公,霸諸假,一匡天下”——《論語》

  請回答:

  ⑴桓人霸諸侯成功是在什麼時間?

  ⑵管仲在齊桓公稱霸過程中採取了哪些有利措施?

  歸納生成

  一、春秋爭霸

  1、著名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

  3、城濮之戰:晉文公

  二、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著名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

  ★ 本課相關成語:退避三舍、臥薪嚐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

  課後反思:

  1. 在這節課中,多次運用影視資料、課件等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從視覺直觀形象的感知了具體的歷史情節,實踐證明:歷史課和電影課整合,特別是歷史課與資訊科技融合運用,效果比較理想。

  2. 在這節課中,讓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小組活動,以“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為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去,主動探尋知識。

  3. 成語故事演講和歷史劇表演,其最大的好處是寓教於樂。但是,實踐也告訴我們,在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心理特點及認識水平,要尊重學生的興趣與選擇,並在課外多加以指導。

  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設計思路】

  1、指導學生快速跳讀課文,對課文零散的資訊進行整合,然後自己歸納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培養對歷史零散知識的整合和綜合概括能力以及發現問題的能力。

  2、透過學生自主學習,解決自己制定的學習目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利用啟發、討論、競賽的方式培養學生與老師合作、與其它同學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三個維度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得到充分的體現。

  4、設計不同層次的綜合實踐題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考察每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養成情況。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按歷史發展程序,回憶奴隸社會的形成發展,指出春秋、戰國的歷史特點匯入。

  ①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

  ②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公元前475年,我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西周以後,中國進入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讓我們一起回到那金戈鐵馬的年代,共同學習第六課《春秋戰國的紛爭》

  或者大螢幕出示對聯:(齊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由此匯入:對聯中有兩個成語,同學們知道其中的兩個成語各講的是什麼時期的事嗎?

  生答後指出“臥薪嚐膽”發生在春秋,東周分為兩個時期,即春秋和戰國。其中春秋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魯國編年史《春秋》記載的時間相同而得名。戰國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諸侯國連年戰爭而得名。春秋戰國時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點是戰亂頻繁,社會大動盪、大變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學目標(在教師指導下師生共同制定目標)

  先請學生快速跳讀課本黑體字部分內容,然後每大組請一位同學根據這部分內容出一道簡明扼要的題目,我們就用它作為本節課要解決的第一第二個目標。

  目標一:春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霸主?他們是如何成為霸主的?

  目標二:戰國時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國?這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戰例?)

  然後由老師給出第三個目標:“比較春秋時期戰爭的目的與戰國時期戰爭的目的的不同點?並因此總結出春秋時代與戰國時代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三、自主學習

  讓學生再詳細地把全書看一遍,黑體字部分仔細閱讀,小字部分快速閱讀,針對三個目標一邊看一邊把要點圈出來。允許學生可以選擇自主學習的方式:自己閱讀或小組討論。

  四、師生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

  1、請同學自己回答解決第一個目標。在解決的過程中,教師利用歷史地圖引導學生了解掌握春秋爭霸的基本事實,讓學生透過對比得出晉文公成為霸主的原因與齊桓公成為霸主的原因有相同之處及戰爭的目的,並讓學生自己從中得出:

  國興靠治,人興靠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興人是興國的關鍵。

  2、請同學自己回答解決第二個目標。在解決的過程中,教師利用歷史地圖、口決(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幫助學生加強對戰國七雄地理位置的記憶,並引導學生思考戰國時期戰爭的目的。

  3、透過城濮之戰和長平之戰的材料兩個材料,讓學生討論解決第三個目標。

  大螢幕出示材料:

  城濮之戰: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與楚兩軍相遇在中原戰場上。當時晉出動兵車700乘,兵力約2萬左右,而楚出動兵車1400—1500乘,兵力約4萬左右(注:春秋時期各諸候國作戰的方式主要是車兵戰)。決戰前,晉軍以報答楚王為名,“退避三舍”,駐軍城濮,巧妙地避開楚軍鋒芒,誘敵深入,大敗楚軍。

  長平之戰:趙國是戰國後期的一個東方強國。秦國派兵攻趙。趙王派老將廉頗駐守長平,築壘固守,相持三年,不分勝負。公元前260年,趙王急於求成,不滿廉頗憑險固守以疲秦軍的戰略,中了秦的反間計,起用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率兵大舉攻。秦將白起佯敗後退,誘敵追擊,到預定地點,用伏兵把趙軍分割包圍。秦王親自趕到前方,把全國15歲以上的壯丁悉數調到長平,堵截趙的援兵和糧食,趙軍被困46天,糧盡援絕,拼死突圍,趙括被射死,四十多萬趙軍全部投降,除240個年幼的回趙國報信外,都被活埋。)

  4、為了加深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的瞭解和學習歷史的興趣,安排一個小活動:請同學比賽說出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如:春秋時期:一鳴驚人、老馬識途、退避三舍、問鼎中原、三令五申(吳國:孫武)臥薪嚐膽;戰國時期:圍魏救趙、竊符救趙、圖窮匕現等)

  五、反思完善

  提問:

  1、齊桓公、晉文公、越王勾踐,他們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2、從他們身上,你看到國家富強的啟示和個人事業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齊桓公:革新強國,首成霸主。(革新)

  歸納要點晉文公:勤業治國,躍居霸位。(勤業)

  越王勾踐:雪恥復國,終建霸業。(毅力志向)

  六、板書設計

  齊桓公:管仲第一個霸主

  春秋爭霸:晉文公:城濮之戰

  (爭霸)楚莊王:

  東周

  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戰國七雄:(東南西北到中間)

  (兼併)戰例: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

  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春秋”“戰國”,春秋爭霸背景和特點,春秋爭霸的基本情況;戰國七雄格局的形成,戰國兼併戰爭;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族融合。

  二、能力培養目標

  1.瞭解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應與本章經濟發展和政治變革的教學內容相聯絡,運用“戰爭無非是政治關係透過另一種手段干預的繼續”的基本觀點,綜合分析戰爭是政治經濟變革在軍事鬥爭上的反映,對加速奴隸制瓦解和促進封建制形成所起的作用。

  2.應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春秋戰國的幾次重要戰爭。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統治階級為掠奪土地、人口、財產所進行的戰爭是不義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災難和痛苦,社會生產遭到極大破壞。但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這些戰爭又是不可避免的,它們客觀上促進了國家走向統一,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進步。

  三、思想教育目標

  1.春秋戰國是我國由奴隸社會瓦解到封建社會形成的大變革時期。春秋戰國戰爭頻繁,諸侯爭霸稱雄是這一時期政治經濟變革在軍事上的反映。大國在爭霸戰爭中相互兼併,開拓疆土,實現了區域性的區域性統一,加快了全國統一的步伐。

  2.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在爭霸稱雄的戰爭中,為戰勝對方,均重視選賢任能,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國強兵,這在客觀上有利於封建因素的成長,加速了奴隸制的崩潰和封建制的產生,推進了新舊體制的更替過程。

  教學要點

  一、春秋諸侯爭霸

  1.周王室東遷和勢力衰微

  2.春秋爭霸

  (1)齊桓公稱霸

  (2)晉楚爭霸

  (3)吳越爭霸

  二、戰國兼併戰爭

  1.“戰國七雄”格局的形成

  2.戰國兼併戰爭

  三、春秋戰國的民族融合

  教學要求和建議

  一、本節為一課時。

  重點:齊桓公稱霸和戰國七雄爭霸的格局。

  難點:春秋戰國是我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春秋爭霸戰爭與戰國兼併戰爭的不同特點。客觀辯證地評價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歷史作用。

  二、講授本課時,為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應注意講清“春秋戰國”的大變革時代特點。由於奴隸制經濟基礎的動搖,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已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因素。新興地主階級的形成,有利於新勢力的發展。各諸侯國為擴大統治範圍,掠奪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財富,進行了長期的爭霸兼併戰爭。這就是這個時期戰爭頻繁的歷史背景。

  三、“春秋時期諸侯爭霸”一目,教材主要講兩個問題。

  (一)王室衰微,諸侯大國間長期征戰,實質是爭奪土地和人口的兼併過程。

  (二)春秋爭霸內容,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齊桓公稱霸:齊是周初姜尚的封國,透過對東夷的不斷兼併,春秋時已發展成東方大國。它負山面海,有漁鹽之利,農業生產也有較好基礎。公元前7世紀前期,齊桓公霸業達到頂峰。教材中突出三點:

  ①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以達到“通貨積財,富國強兵”的目的;

  ②以“尊王攘夷”為口號,採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救患扶危,北御夷狄,南制楚蠻,得到諸侯擁護,威望日增;

  ③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大會諸侯於葵丘(今河南蘭考),確立中原的霸主地位。

  2.晉楚爭霸:教材講述晉文、楚莊先後稱霸中原的兩個歷史事件。春秋初年,晉、楚勢力逐漸強大。晉在太行山以東,黃河以北。楚佔兩湖、江西,北達河南。晉楚爭奪弱小諸國,雙方爭霸中原。公元前7世紀後期,楚成王時,楚出兵攻宋,與晉文公圖霸中原發生衝突,導致晉楚城濮大戰。晉聯合秦、齊、宋等國與楚大戰於城濮(今山東鄄城臨濮集),楚軍大敗。當年,晉文公與諸侯會盟,成為中原霸主。晉文公死後,霸業中衰。城濮之戰後,楚轉而向東發展。公元前6世紀初,晉楚又一次大戰於(今河南鄭州),晉軍大敗,楚莊王遂成為諸侯的霸主。課文小字,介紹楚莊王“問鼎”故事,可參照引文指導閱讀。

  3.吳越爭霸。春秋末年,崛起於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繼起爭霸,已是大國爭霸的尾聲。吳國是江蘇南部太湖流域的國家。前6世紀末到前5世紀初,吳王闔閭與浙江北部錢塘江流域欲北上爭霸的越國發生衝突,結下深怨。吳王闔閭大舉伐越,受重傷死於途中。其子夫差立志報仇,三年後大敗越王勾踐。越降,吳王闔閭圖謀霸業,至夫差終成霸主。越王勾踐卑身事吳,發憤圖強,立志復仇。在進行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準備後,越終於滅吳。越王勾踐北上,會盟諸侯,一時號稱霸主。

  四、“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一目,教材也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春秋後期到“戰國七雄”政治格局的形成;二是戰國時期兼併戰爭。

  1.“戰國七雄”格局的形成:教材概述“格局”的形成,可講述三點:

  ①韓、趙、魏三家分晉。

  ②田氏代齊。春秋末年,晉國和齊國卿大夫中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在與舊勢力的鬥爭中,逐漸取代國君,掌握了政權,被周王正式承認為諸侯。

  ③“戰國七雄”政治格局的形成:經過春秋長期戰爭,到戰國初年,只剩下二十多個諸侯國,其中以東方的齊國、南方的楚國、西方的秦國、北方的燕國及介於四國之間的韓、趙、魏等7個諸侯國最為強大,形成“戰國七雄”的格局。戰國時期的戰爭,除擴大地盤,掠奪人口,激烈混戰,與春秋相似以外,開始具有封建兼併戰爭的性質,以後逐漸轉化為封建統一戰爭。

  2.戰國時期兼併戰爭:講述的重點,是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和長平之戰等重要戰役。

  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春秋”“戰國”特點;春秋爭霸的四個時期;戰國七雄;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族融合。

  二、能力培養目標

  1.透過學習本節內容,使學生能夠認識戰爭是政治經濟變革在軍事鬥爭上的反映,對加速奴隸制瓦解和促進封建制形成所起的作用。

  2.提高學生應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分析春秋戰國戰爭的能力。這些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災難和痛苦,給社會生產也帶來極大破壞。但是,客觀上又促進了國家統一和民族融合,促進了社會進步。

  三、思想教育目標

  1.春秋戰國是我國由奴隸社會瓦解到封建社會形成的大變革時期。大國相互兼併,實現了區域性的區域性統一,加快了全國統一的步伐。

  2.春秋戰國時期,為戰勝對方,各國都重視選拔人才,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改革,客觀上加速了奴隸制的崩潰和封建制的產生。

  3.春秋戰國長期激烈的兼併戰爭,推動了民族融合的程序,為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春秋爭霸戰爭、戰國兼併戰爭和民族融合。

  教學難點:客觀辯證地評價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歷史作用。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教師首先分清春秋戰國兩個不同時期:

  ①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

  ②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公元前475年,我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

  然後引導學生分析:

  ①“春秋戰國”大變革時代的特點:我國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②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背景。

  A.奴隸制經濟基礎動搖,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已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因素。

  B.新興地主階級形成,各諸侯國掠奪土地和人口以擴大統治範圍,進行長期爭霸兼

  並戰爭。

  講授新課:

  一、春秋時期諸侯爭霸

  1.東周的建立與王室衰微

  ①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即洛陽)。史稱東周。

  ②周王東遷後,周王室不再被諸侯所重視,逐漸成為各強大諸侯的附庸。

  2.春秋爭霸的四個時期

  ⑴“周鄭交質”時期:春秋初年,諸侯中鄭國首先向周天子挑戰。鄭國以幫助周平王東遷有功,其勢力發展很快,鄭莊公首先稱霸,有兩個重要事件:

  ①“周鄭交質”,即周鄭雙方互換太子為人質。

  ②鄭莊公打敗周桓王,周桓王被射傷肩部,天子威信掃地,周王室從此一蹶不振。

  ⑵齊桓公稱霸時期:

  ①齊是周初姜尚的封國,春秋時已發展成東方大國。

  ②公元前7世紀前期,齊桓公霸業達到頂峰。

  A.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以達到“通貨積財,富國強兵”的目的;

  B.以“尊王攘夷”為口號,藉以發展齊國勢力。

  C.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大會諸侯於葵丘(今河南蘭考),承認齊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⑶晉楚爭霸時期:

  ①前632年,晉文公圖霸中原與楚成王發生衝突,導致晉楚城濮大戰,楚軍大敗,晉文公與諸侯會盟,成為中原霸主。

  ②前613年,楚莊王即位,後晉楚又大戰於邲,晉軍大敗,楚莊王稱霸中原。

  引導學生閱讀 “楚王問鼎”的故事,以說明楚莊王號令天下之野心。

  ⑷昊越爭霸時期。

  ①春秋末年,崛起於長江下游的吳國和錢塘江流域的越國相繼稱霸,已是大國爭霸的尾聲。

  ②前496年,吳王闔閭大舉伐越,受重傷死於中途。其子夫差立志報仇,三年後大敗越王勾踐。吳王闔閭圖謀霸業,至夫差終成霸主。

  ③越王勾踐卑身事吳,臥薪嚐膽,立志復國,終於滅吳,成為春秋最後一個霸主。

  二、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

  1.春秋後期到“戰國七雄”政治格局的形成;

  ①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被周王封為諸侯,正式分晉。

  ②田氏代齊。齊國大夫田氏廢掉原來的姜氏而為諸侯。

  ③“戰國七雄”政治格局的形成:

  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形成了戰國七雄爭霸的格局。七雄指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強盛的諸侯國。指導學生閱讀《戰國兼併形勢圖》,掌握七雄的地理位置。

  2.戰國時期兼併戰爭的四個時期

  ⑴魏國獨霸中原時期。

  ①三家分晉以後,魏國最強。

  ②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國勢大增,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

  ③獨霸中原。魏文侯不斷向外擴張,初具霸業規模。

  ⑵魏齊爭霸時期。

  ①公元前4世紀中葉,齊國與魏國圍繞中原戰局,展開了軍事和政治上的激烈鬥爭。②齊國經過桂陵之役和馬陵之戰,兩次打敗魏國,代替魏稱霸中原。

  ③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小字介紹“圍魏救趙”、“圍魏救韓”和孫臏用“退兵減灶”之計,戰敗龐涓的著名戰例。

  ⑶秦齊互帝時期。

  ①公元前4世紀後期,秦國經商鞅變法,由弱變強,向東擴張,屢敗韓魏,一躍成為西方強國,形成與東方齊國雙雄對峙的新格局。

  ②秦國因一時難以征服東方六國,秦昭王採取“遠交近攻”策略,尊齊泯王為東帝,自稱西帝。這樣,秦齊出現暫時的互帝局面。

  ⑷秦國獨霸時期。

  ①公元前3世紀以後,楚齊兩強衰落。

  ②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秦打敗趙國。至此,秦國獨強,無敵於天下,東方六國滅亡已成定局。秦國開始進行統一戰爭準備。

  3.戰國時期兼併戰爭的性質:

  戰國時期的戰爭,除擴大地盤,掠奪人口,激烈混戰,與春秋相似以外,開始具有封建兼併戰爭的性質,以後逐漸轉化為封建統一戰爭。

  三、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族融合

  1.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民族發展和融合的重要時期。

  2.周邊各族的發展。

  ①在北方、東北:有肅慎、東胡、匈奴等草原遊牧民族。其中戰國後期的匈奴,其首領頭曼單于在今內蒙古五原地區建立了頭曼城。匈奴與戰國時的趙、燕、秦都發生過戰爭。

  ②在中原地區:有戰國時鮮虞族建立的中山國。

  ③在西部:有月氏、烏孫、義渠、羌等。他們是今甘肅、新疆一帶的古老民族,其中義渠(今甘肅寧縣)是西北最強的戎族。

  ④在西南部:有巴、蜀、夜郎等民族。

  ⑤春秋時,南方以楚、吳、越為中心分佈著許多少數民族。

  2.民族融合。

  春秋戰國長期激烈的兼併戰爭,給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災難,但是客觀上,加強了中原華夏族與周邊民族間交往,推動了民族融合的程序,為秦朝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礎。

  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設計 篇9

  一、學習目標

  1、知道春秋戰國的歷史分期;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

  2、透過學習齊桓公、晉文公、越王勾踐的史實,認識到國強要革新,國立靠治業,國興靠人才的道理。

  3、瞭解城濮之戰、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和長平之戰的情況。

  二、學習重點:齊桓公稱霸、晉楚稱霸。

  三、導學過程

  (一)、預習課文,自主完成基礎知識,記下發現的問題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史稱“東周”。東周分為 和

  兩個時期。

  2、齊桓公任用 為相,積極進行改革,發展生產,以“ ”為口號,擴大疆界,發展齊國勢力。

  3、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爭是 ,與之有關的成語是 ,晉楚爭霸持續百餘年,最後, 打敗了晉國,做了中原霸主。

  4、戰國七雄分別是: 。

  5、戰國初年晉國被分為 ( )三個國家。

  6、公元 年, 和 之間發生了空前激烈的 , 結果 大敗。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 的進攻。

  (二)、合作探討(生生互助、師生互動,點撥釋疑,共同提高)

  1、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自學成果→圍繞疑難點討論)

  2、班內交流展示(師生、生生互動,點撥釋疑,知識深化)

  (三):春秋爭霸

  1、探究搶答:“桓公”是誰?他在春秋時期的地位怎樣?“管仲”又是何許人?他有什麼業績?“桓公”“霸諸侯”的標誌性事件是什麼?他取得如此地位的原因是什麼?

  2、討論解決第31頁“動腦筋: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原因是什麼?(明確:齊國和晉國都透過改革迅速致強,改革都涉及到內政、生產和軍事等方面內容,告訴我們國強要革新、國立靠改革、國興靠人才的道理。)

  (四):戰國七雄

  1、七雄的地理位置,有什麼特點?(教師總結口訣:"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

  (1)這七雄中,哪些國家變化最大?

  2、思考:戰國七雄的局面是怎樣被打破的?長平之戰中秦取勝的原因是什麼?

  活動與探究

  (五)、扣標整合(圍繞學習目標,梳理知識,形成歌謠)

  春秋五霸齊桓公,尊王攘夷有管仲。

  齊楚秦燕韓趙魏,桂陵馬陵孫臏計。

  長平之戰秦稱雄,封建社會始形成。

  四、達標測評

  (一)選擇填空

  1、春秋的霸主中,最先稱霸的人是( )

  a.秦穆公

  b.楚莊王

  c.晉文公

  d.齊桓公

  2、在齊桓公爭霸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歷史人物是( )

  a.商鞅

  b.孫臏

  c.管仲

  d.孫武

  3、晉文公確定霸主地位的標誌是 ( )

  a.牧野之戰

  b.桂陵之戰

  c.城濮之戰

  d.馬陵之戰

  4、下列選項中不屬於春秋時期的霸主的是( )

  a.秦孝公

  b.齊桓公

  c.宋襄公

  d.晉文公

  5、春秋時期,齊晉兩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 )

  ①政治上,改革內政

  ②經濟上,發展生產

  ③軍事上,加強軍隊建設

  ④用人上,都有賢相輔佐

  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6、“退避三舍”這一典故來自於 ( )

  a.城濮大戰

  b.桂陵之戰

  c.馬陵之戰

  d.長平之戰

  7、立志雪恥,臥薪嚐膽的著名歷史人物是( )

  a.伍子胥

  b.勾踐

  c.孫武

  d.夫差

  8、戰國初期,瓜分晉國的三個國家是( )

  a.齊、楚、燕

  b.楚、韓、趙

  c.齊、楚、秦

  d.韓、趙、魏

  9、“紙上談兵”的故事來自於 ( )

  a.城濮大戰

  b.桂陵之戰

  c.馬陵之戰

  d.長平之戰

  10、填表

  時期戰爭目的 戰爭規模代表戰役

  春秋

  戰國

  (二)、材料分析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論語》

  閱讀材料回答:

  (1)上述內容反映了什麼時期的歷史事實?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結果?

  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設計 篇10

  一、說教材,這一環節包括三部分內容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是人教版教材初一歷史第六課的內容。從社會形態更替的角度來看,前面我們分別學習了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的相關內容,即將過渡到後面的封建社會。而這個過渡是透過“春秋戰國的紛爭”來完成的,所以,本課在教材中承上啟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瞭解春秋戰國的歷史時期以及發生在這一時期的重大史實,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和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以春秋戰國錯綜複雜的歷史時期為平臺,以富有哲理的成語故事為基石,透過問題的巧妙設定,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比較,達到開闊視野和訓練思維能力的目的。

  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改革是春秋時期諸侯國強大的根本原因,使學生們懂得國家強大要靠改革,引導學生為國家的強大而發奮學習;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3、重點:是齊桓公稱霸、城濮之戰和長平之戰。原因是齊桓公稱霸是春秋時透過改革達到富國強兵的典型代表,而城濮之戰和長平之戰分別反映了春秋戰國時的戰爭時代特點。

  難點:是如何正確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性質。原因是表面現象都是戰爭,其實質是爭霸和兼併,對初一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二、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下面我們進行學情分析這一環節。從思維發展規律上看,初一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對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表面現象上,需要我們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以達到教學目標;同時,學生們的歷史知識閱讀面比較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歸納成語故事,以形成新的知識點,既鍛鍊思維能力,又開闊眼界。

  三、說教法

  我們常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教材和學情的特點,我選擇了以下幾種教法。

  1、直觀法。將春秋戰國的形勢圖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歸納出春秋五霸先後稱霸和戰國七雄同時並存的特點。這符合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規律。

  2、比較法。城濮之戰和長平之戰分別體現了春秋和戰國的戰爭性質。為了能突出重點,可以將兩場戰爭分解成幾個專案來比較,加深理解。這符合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規律。

  3、講敘法。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以及“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可以採取老師講敘的方法來解決。

  四、說學法

  其實學法和教法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在學法上,我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整理成語故事在課堂上自己講敘;透過課前臨摹春秋戰國的形勢圖,加深歷史時空感;透過圍魏救趙的活動,體會到戰術在戰爭中的作用等。

  五、最後,我再分析一下教學過程。這一環節包括匯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小結和佈置作業等

  1、模擬角色,匯入新課。

  “想我西周大好江山就斷送在周厲王、周幽王這樣的敗家子手上,真是可惜。好在出了一個周平王,延續了周王朝的香火。要知後事如何?請大家一起來學習第六課《春秋戰國的紛爭》。”

  [設計意圖]:模擬角色,身臨其境,設定懸念,引起大家學習的興趣。

  2、合作探究,講授新課。

  先由老師講出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無兵無錢的現狀,畫出周天子與各諸侯的槓桿平衡圖,引導學生推出“王室衰微,大國崛起”的背景。

  簡單闡明東周分成春秋和戰國的依據,同時在黑板上畫出“春秋爭霸形勢圖”。聯絡武林盟主的唯一性,引導學生推出“齊晉楚吳越成S形先後稱霸”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

  與此同時,讓學生思考為什麼齊桓公能首先稱霸?引導學生從經濟、軍事、外交等角度進行歸納,邊歸納改革的措施邊討論這種措施的作用,深化國家強大要靠改革的整體認識。為了進一步突出重點,要求學生一起朗讀晉文公稱霸那一段並與齊桓公稱霸進行比較,找出相同點,培養學生的歷史分析比較的能力和樹立國家強大要靠改革的認識。

  按照“齊晉楚吳越成S形先後稱霸”的邏輯順序,簡單講敘晉楚吳越之間的戰爭故事,由學生講敘“臥薪嚐膽”的故事,重心放在城濮之戰上。之後,引導學生從正反面歸納春秋爭霸的影響(帶來社會災難和促進國家統一)。

  畫出“戰國形勢圖”,簡單講敘“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的事,引導學生推出“戰國七雄並存”的特點,點出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和長平之戰三場戰爭。

  由學生來表演“圍魏救趙”的節目,激起課堂氣氛,老師簡單講敘馬陵之戰,重點放在長平之戰上。為了能突出重點,我採用將城濮之戰和長平之戰進行比較的方式來突出,分解成兵力、作戰方式、持續時間、戰術和結局等幾個子專案來探究。同時也歸納出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性質分別是爭霸和兼併,這樣就解決了難點。

  3、課堂小結,目的是加強學生對本課的理解。

  4、佈置作業。探究“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趙國降卒四十多萬的真實性”。目的是引發學生思考歷史,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