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範本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範本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並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註釋或、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古詩,蒐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或詩句。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李白寫的《贈汪倫》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很好,孩子們,把後兩句有感情的再讀一遍。是啊,汪倫送別李白的情誼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還要深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去感受李白送別友人的真情吧。
二、解題:
1、學習題目中的三個生字,齊讀課題。
2、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三、初讀古詩。
李白如何描述他和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呢?請大家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1、學習詩中兩個生字。
2、指名讀古詩。指導朗讀
課件範讀。
出示劃分好節奏的課件,根據劃分好的節奏,自己先學著讀一讀。
指名讀、教師範讀、齊讀
四、理解詩意
自由的讀一讀第一、二句,想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1、故人:指老朋友。
2、西辭?
“在西邊辭行,往東走。”課件出示黃鶴樓和揚州的的位置圖。
3、煙花?形容花開得很繁茂,像浮動的煙霧。煙花三月到底有多美,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課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嗎?
師: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這對好朋友會做什麼?
剛才我們瞭解了這兩句詩中一些詞的含義,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在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這鶯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朋友欣賞美景,吟詩作畫的好時候,可是老朋友就要離開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揚州去了,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引讀
4、儘管依依不捨,但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孟浩然的船走了,李白回去了嗎?你從哪裡知道?你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詩中哪個詞告訴我們小船不見了?
孤帆什麼意思?
這麼大長江上難道真的只有孟浩然的這條小船嗎?為什麼詩人卻說孤帆呢?
5、小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李白還久久地佇立江邊,望著那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此時此刻他在想什麼呢?
指名讀、引讀、齊講習
五、感悟詩情
帶著這種感受,這種感情把整首詩讀一讀。
指名讀、分男女讀、全班齊讀。
六、課外拓展
讀得真好,讀出了濃濃的惜別之情,老師為你們成為李白的知音而高興。一年後,李白回憶起當時與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又寫下了《江下行》這首詩,我們一起來欣賞: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真是“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古代詩詞裡,還有很多關於離別的佳作,請同學們回去後蒐集一些描寫送別的古詩,用我們今天的學習方法仔細品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
靖城中心小學謝素蘭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在這節課上,我利用創設的情境,抓住對重點字詞的理解去理解整首詩的大意,把重點落在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上。為此,我制定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第一個教學目標,就是突破重點字詞,理解古詩的大意。第二個目標,就是領會古詩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這也是本首古詩的教學重點。第三個目標,是注重古詩的朗讀和積累。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在課前就預先製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課前蒐集了李白與孟浩然、黃鶴樓、廣陵等的相關資料,整個教學流程就按照“談話匯入,瞭解背景,課題質疑、自學釋疑,感悟詩境、誦讀詩文、拓展學習”來進行。
一、情景匯入,瞭解背景
本課教學從李白的《贈汪倫》匯入,讓學生從詩人感受到朋友送別自己的深厚情誼中遷移到自己送別友人的真情,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課題質疑、自學釋疑
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透過自學,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訓練學生自學和口語表達能力,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困難,我就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何時送”和“怎麼送”這兩個問題。
三、學習古詩,體會詩情
本環節透過學生自由讀、聽課件範讀、齊讀、教師範讀、劃分節奏讀等方式,使學生在讀中初步理解詩中蘊含的畫面與情感。
在教學中就透過讓學生用優美的詞句來表現三月的美麗,不但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還訓練了語言,促使學生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並之得以活化。同時又輔以課件展示煙花三月的美麗,讓學生感到三月的美麗,美得並不空洞,為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奠定了基礎。
在處理“怎麼送”這個問題時,我主要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送別的現場,透過“老朋友的船走遠了,看不見了,李白也該回去了吧”比如:“這時長江裡只有孟浩然的一條船嗎?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呢?”“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黃鶴樓邊,心中會想什麼?”這三個問題,讓學生較深入地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深情厚誼。在解決深層次的疑難後,我再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最後兩句詩句,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自己的情感,就使孩子們與作者的情感水到渠成地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誦讀詩文,感悟詩情
本環節透過播放配樂、教師引讀,使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自己的情感,感悟到詩中所蘊含的濃濃的惜別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拓展學習,加強聯絡
課中,我安排了李白在一年後所作的《江下行》“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做為拓展學習,擴大閱讀面,加強了課內外的聯絡,激發學生多積累古詩,讓他們透過反覆的積累誦讀,轉化為內在的修養。
總之,在課堂上,我本著充分相信學生,努力給他們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爭取使學生都“動”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不如人意的的地方,比如:1、語言不夠精煉,沒有經過精雕細作。2、節奏顯得前松後緊,整體把握不夠好。3、對於難點的突破,由於時間的關係,現得比較匆忙等。但我相信,隨著經驗的積累和不斷地學習,以上這些不足會逐步得到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