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個美麗的圓》的教學設計

《地球是個美麗的圓》的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地球是個美麗的圓》歌曲首演於20xx年上海國際藝術節。歌詞形象地描繪了國際性的合作與交流,表達了在綠色星球上,人類為了共同的藝術而牽手狂歡的盛景。曲調為大調式,結構為帶不再現的單二部曲式。

  【教學目標】

  1、透過對歌曲《地球是個美麗的圓》的演唱,呼喚同學們關注我們美麗的地球,共同為建立綠色家園而努力。

  2、在欣賞過程中體會轉調過程中樂曲的和聲色彩變化,轉調部分的演唱可不做要求。

  3、瞭解通俗音樂知識。能用親切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地球是個美麗的園》,掌握音樂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現作用。

  【教學重點】

  1、把握藝術(音樂)學科特點的同時,以生命教育貫穿教學,引領學生感恩,感悟親情。

  2、用親切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和平、友愛、共進的主題,表達喜迎世博的心情。

  【教學難點】以作品的欣賞和演唱、表演活動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共鳴。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匯入教學:

  歌曲介紹:

  《地球是個美麗的圓》首演於2000年第七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歌詞用“地球是個美麗的圓”形象地描繪了國際性的藝術合作與交流。歌曲由廖昌永、倪睿思演唱。

  歌曲曲調為大調式,結構為單二部曲式。第二樂段透過反覆、變調渲染了“同一陽光下,共織藝術花環”的情誼。

  二、歌曲欣賞

  1、欣賞歌曲,思考:歌曲的節奏和情緒是怎樣的?

  2、小組討論:歌曲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情感?

  (簡潔的歌詞表達了世界各國的藝術者傳播友誼的形象,體現了和平、友愛、共進的藝術節主題)

  3、你知道嗎?

  你還知道有哪些表現和平友愛的作品?

  4、拓展:世博會

  三:歌曲演唱《地球是個美麗的圓》

  1、感受歌曲:學生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引導學生帶問題去欣賞歌曲,提高欣賞效果。)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

  2、唱準歌曲:出示歌曲總譜生再次聆聽歌曲,熟悉歌曲內容,給樂曲分段。

  3、節奏學習

  4、學唱旋律:教師範唱,學生分小組自學,可以藉助課堂樂器幫助。

  5、填詞演唱學生朗誦歌詞,再聽歌曲,看歌詞輕唱感受歌曲。

  6、學生輕聲跟琴演唱歌曲,教師適當指導。

  說明:用自然、明亮的聲音,以及積極的歌唱狀態輕鬆自如地進行歌唱。演唱時注意八度跳進的音準。

  7、集體演唱,並配上簡單的動作(牽手、揮手、左右晃動身體)

  四、小結:讓我們在愛的世界中感恩;讓我們與愛同行;讓世界充滿愛。

  教學反思:

  《地球是個美麗的圓》:“地球”代表大自然,美麗的“圓”正是人們所向往的。在本節課上,我以地球為載體,以感受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熱愛生活為

  主線,透過看、聽、賞、唱、創、演來展開教學。具體教學理念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輕鬆活潑的開放式教學環境,注重“遊戲”在音樂環境創設中的作用

  所謂開放式的教學,就是運用教學規律,在有限的時間裡,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融入到這個教學活動中來,更重要的是使他們綜合運用所學的各種文化知識,其形式可以多樣化,加以競賽遊戲方式更能達到好的效果。在匯入教學環節裡,為了讓學生了解地球相關的地理知識,我沒有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而是由學生自主探索,自我發現問題,自我解答問題。“你問我答”的形式在學生的一問一答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知識,還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學習能力。採用競賽的方式,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入教學環節。

  二、創設視覺與聽覺互動的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髮現美、欣賞美的能力情感體驗階段是音樂欣賞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

  音樂共鳴之處在於傳情,但這種傳情不象文學作品和繪畫那樣能產生直觀的具體形象。再好的音樂也不可能清晰地解釋周圍的事物,不可能明確地表現物體的形象。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將音樂、圖畫、情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它能給音樂課創造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的聯合體。在感受大自然的教學環節,我運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展示了一個鳥兒啼唱,微風低吟令人神往的維也納森林和一片生機勃勃的動物世界的畫面,讓學生耳聞目睹具體的視聽形象,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體驗,使學生的對音樂的想象不再空洞,以此來激發學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賞美的情感。

  三、注重音樂教學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考,豐富音樂教學的德育內涵人類認識發展的一般規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

  音樂教育的主要特點是以情動人,以情感人,是以培養人的審美情感為主要目的。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學生在音樂課上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感性認識,而在理性思考上就欠缺了一點,所以,在這節課上,我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同時,隨時對學生提出一些理性的思考。在聆聽《一個真實的故事》環節,提出“在生活中如何對待身邊的動物”讓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在保護地球的環節,我提出了對環境汙染現象的

  分析和如何保護我們的校園環境的理性思考。透過對學生提出的一系列的理性思考的問題,使這節課的德育教育更加豐富,學生在理性思考的.同時,也懂得了許多的道理,瞭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學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以學生為本,更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音樂教育是以學生為物件,以音樂藝術為載體,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現代教育理念,注重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也是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動力。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我認為更要注重學生的長遠發展,在這節課的教學上,我透過“你問我答”的遊戲環節,把課堂交給學生,“你問”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研究探索能力,“我答”培養了自我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滿足了學生探究的需要,獲得認可與欣賞的需要,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在《校園環保倡議書》的創作活動中,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學生求新、求異,不僅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且既面向全體,又注重個性的發展,使學生獲得合作學習的快樂,為學生終身愛好音樂奠基,真正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為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