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5篇)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課本P1~2的例1、例2“練一練”,練習一1~5題。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稜、頂點以及高(稜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2、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培養探索精神、合作意識,並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稜、頂點以及高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教學準備:

  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形的模型、框架、課件、長方體正方體的紙盒等。

  教學過程:

  一、聯絡實際、匯入新課

  1、師:(出示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認識這些圖形嗎?給下面這些圖形分類,說說分類的依據。(課件演示)

  2、老師拿的這些物體屬於立體圖形中的哪一種?(長方體)

  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中長方體的有關知識。(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初步感知

  (一)探究長方體的特徵。

  1、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長方體?

  學生舉例。

  2、認識長方體各部分名稱,。

  小組觀察長方體和自學例1,讓學生指著模型說一說哪些是面?哪些是稜?哪些是頂點?

  3、認識長方體的特徵(分組合作學習)。

  (1)四人一小組合作,一邊操作一邊思考:

  師:同學們根據自己準備的學具看一看數一數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對學生的操作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及鼓勵。)

  問題提示: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你是怎麼數的?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最多能看到幾個面?你怎麼知道的?

  ②長方體有幾條稜?你是怎麼數的?哪些稜長度相等?你怎麼知道的?

  ③長方體有幾個頂點?你來數一數。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3)老師找學生分組板書面稜頂點的特徵。(師適當幫助學生)

  (4)學生彙報結果。

  4、認識長方體的立體圖。

  師:下面我們把這個長方體畫下來。出示透檢視。問:明明6個面都是長方形,為什麼除了前後兩個面其餘四個面都畫成平行四邊形?

  生:(電腦演示直觀圖)我們在作圖時,除了前面和後面外,其它各面都畫成平行四邊形。實際上表示的卻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出示立體圖)看不到的面我們用虛線表示。(補充虛線)

  (二)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它的十二條稜可以分成幾組?怎麼分?

  學生交流彙報。

  (師揭示長方體的長寬高)師指出: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長、寬、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稜中較長的叫做長,較短的叫做寬,把豎直方向的一條稜叫做高。

  練練手:(1)(課件演示)拿長方體模型橫放、豎放、側放,並讓學生指出在不同擺放的情況下的長、寬、高,告訴學生不管相交於哪個頂點的三條稜,都可以叫做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2)提問:長方體有幾條長几條寬幾條高?

  2、選擇一個長方體實物,說說長方體的特徵有哪些,量出它的長、寬、高。

  (三)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並知道它的特徵,那正方體又有什麼特徵呢?

  (1)小組自主觀察、探究。

  (2)小組彙報交流。(師板書)

  2、師:透過我們的學習知道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那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彙報。

  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圖。

  三、反饋練習,鞏固知識。

  1、搶答遊戲:(電腦出示)舉出周圍近似長方體的物體,看誰在規定的時間內說得多。

  2、填一填:特徵練習。

  3、想一想:下面每個物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問第1個圖:前面的面積是多少?後面呢?第二個圖,左面的面積是多少?右面呢?第三個圖上面的面積是多少?下面呢?

  四、嘗試總結,聯絡生活。

  師結:讓我們欣賞一組生活中長方體的圖片吧。長方體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這些建築物、工藝品、生活用品、電子產品都是人們根據長方體的這些特徵做出來的,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同時也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2

  一、課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一)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

  (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二)認識立體圖形,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教具準備

  三、教具

  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墨水瓶盒等,課件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以前學過什麼圖形?誰來說說(學生說)

  不錯,那誰來說以說它們當中哪些圖形是平面圖形?哪些是立體圖形?(邊敘述,邊出示幻燈片)

  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這些圖形中的兩個——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

  (二)新授

  1、老師今天帶來了長方體(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展示正方體)。

  2、還記得我們以前認識圖形的一些方法嗎?誰願意來給老師說說?(學生說: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數一數……)

  我們今天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老師要看一下你們都用了哪些方法?

  現在請仔細觀察你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我請……

  (學生說)

  3、說的真好,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面、稜、頂點三個部分組成的,那誰來指指長方體的面是哪一個部分?

  (請一個學生上臺來說)

  拿出你們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摸摸看。誰來指指長方體的稜是哪一個部分?(請一個學生上臺來說)

  拿出你們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摸摸看。

  那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頂點又是指哪一個部分?請同桌互相指指看看。(同桌互相指頂點)(課件出示)

  數學上我們把長方體或正方體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兩個面相交的線段叫做稜,我們把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今天我們就從面、稜、頂點三個方面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首先研究長方體,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討論要求。(學生讀要求)

  現在每排的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分組討論,並將討論的'結果填寫在老師發放的表格中。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一)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

  (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絡,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二)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電腦動畫軟體。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然後老師說明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請學生先觀察,再請兩三位來摸一摸,然後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學生:它們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

  教師:我們看到的這些物體,它們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

  教師:這些物體在原來的位置不動,我們還能在它們所佔的位置上放別的物體嗎?(請一位同學演示。)

  學生:不能。

  教師:可見立體圖形都佔有一定的空間。

  教師請學生從教具中挑出長方體後,說明本節課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麼特徵,並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留出寫“正方體”的空)。

  (二)學習新課

  1、長方體的特徵。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麼圍成的?

  學生:面。(教師板書:面)

  教師: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麼?

  學生:有一條邊。

  教師:這條邊稱為稜。(板書:稜)

  教師:請摸一摸三條稜相交處有什麼?

  學生:尖。

  教師:相交的這點稱為頂。(板書:頂。)

  (2)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長方體,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徵。

  投影片出示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麼關係?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稜?校的位置、長短有什麼關係?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

  學生討論並歸納後,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稜:12條,相對的4條稜長度相等。

  頂:8個。

  請學生觀看動畫圖(用電腦軟體或實物展示)

  出示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個面相等;

  第三步:出示8個頂點。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徵?(先請同桌兩人互相說,然後請一兩位同學拿著學具給全班同學說。)

  (3)老師: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教師:(拿一個長方體正對學生)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請幾位觀察角度不同的同學回答。

  教師:看不見的稜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後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介紹的同時用動畫影象展示。)

  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請觀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圖。(如圖)請指出框架上的12條稜分幾組?並指出哪幾條稜是一組的?

  請指出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

  教師:請量一量自己的長方體上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看一看長度是否相等?

  教師: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練習:請分別說出下面兩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第二個長方體與第一個長方體有什麼區別?(投影片)

  2、正方體特徵。

  (1)展示動畫影象:(或抽拉投影圖)

  第一步:長方體中的長邊縮短,使長、寬、高相等;

  第二步:長方體中的短邊伸長,使長、寬、高相等。

  教師: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麼變化?

  學生: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教師: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正方體,(也叫立方體)觀察,對照長方體的特徵來研究正方體的特徵。(把課題補充完整——加上“正方體”。)

  學生討論、歸納後,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稜:12條稜長度都相等。

  頂:8個。

  請看動畫影象。

  (2)教師:請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說一說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學生討論後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在面、稜、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狀、面積、稜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徵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學生: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教師板書集合圖:

  (三)鞏固反饋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說出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2、根據圖中資料口答填空。(投影片)

  (1)長方體的長是()釐米,寬()釐米,高()釐米。12條稜長的和是()釐米。

  (2)這幅圖中的幾何體是()體,12條稜長的和是()分米。

  (3)如圖一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9釐米,3釐米和2.5釐米。它上面的面長是()釐米,寬()釐米,左邊的面長()釐米,寬()釐米,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長和是()釐米。

  3、判斷。正確的在括號裡畫√,錯誤的畫×。(投影片)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2)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3)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4)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四)課堂總結及課後作業

  1、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看圖紙上的立體圖。

  2、作業:教材P22練習五:1,2,3。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透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透過學生的觀察、對比、小組討論,瞭解長、正方體的特點。

  2、在操作中認識長、寬、高和正方體的稜長。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透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瞭解長(正)方體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麼特徵?這兩種平面圖形之間有什麼關係?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要認識兩種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新課引入:指著各種形體的教具提問,哪些物體的形體是長方體?請學生把長方體挑出來。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我們為什麼把這些形狀稱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麼特徵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認識長方體。

  1、教師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說明面、稜和頂點。

  2、學生拿學具小組討論,並出示小組討論提綱,同時討論後填寫操作實驗報告。

  面稜頂點長方體數量形狀大小數量長度數量位置

  (1)探究完成實驗報告。

  (2)彙報討論結果。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4、引導學生指出自己手中學具的長、寬、高,改變學具的位置,在指出長、寬、高。向學生說明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擺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5、練習:要求根據特徵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長方體?並說出長方體立體圖形的長、寬、高是多少釐米。

  (教具)

  (三)認識正方體

  1、學生找出正方體實物來獨立觀察,觀察後按提提綱獨立回答問題,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獨立觀察提綱:

  (1)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有什麼特點?

  (2)摸一摸,正方體有多少條稜?它們的長度相等嗎?

  (3)找一找,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1、班集體討論,訂正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報告,並完成教師板書,注意啟發學生自己總結正方體的特徵。

  2、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何異同?相同點: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不同點:形狀、大小、長短不同,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12個稜長都相等。

  3、引導學生認識長、正方體的關係:

  (四)新課小結

  這結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還有什麼問題?

  三、看書質疑(略)

  四、鞏固練習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能區分長方體與正方體。

  2、感受行與體的不同,發展空間知覺。

  3、培養動手動腦及合作的能力。

  4、透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1、長方體紙盒若干個、畫有花的長方形若干;

  2、正方體、長方體物品若干;

  3、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認識長方體

  1、觀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們,你們看看桌子上有什麼呀?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用這些東西來玩個"找朋友"的遊戲。

  2、教師講解操作要求這個紙盒老師給它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會兒請小朋友們先將紙盒的衣服"脫"下來,數一數它總共有幾件衣服,再幫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樣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後請你把這對好朋友身上的花塗上相同的顏色,塗好後再將這些衣服穿回到紙盒的身上。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分析幼兒操作結果

  (1)將每組幼兒的長方體展示在上面,教師與幼兒一起來觀察。

  (2)剛才我們小朋友都將紙盒的衣服"脫"下來過了,你們說它有幾件衣服呀?(6件)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師逐一將衣服"脫"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們說這個紙盒有幾個面啊?

  (3)你們看看這6個面誰和誰是好朋友?也就是它倆的大小是一樣的?(教師將6個面是一對的兩兩放在一起)

  (4)現在我將它們都穿回去,這個面在這裡,這個面……

  (5)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左右兩個是一樣大的,前後兩個是一樣大的。

  5、教師小結:像紙巾盒、牛奶盒這樣的盒子,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兩個面大小一樣的形體我們叫長方體(出示字型:長方體)

  二、認識正方體

  1、(教師出示正方體)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個是長方體嗎?是的請舉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們來看看,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它每個面都是正方形,這6個正方形它們的大小都一樣,像這樣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而且這6個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樣,這樣的形體我們叫正方體(出示正方體字型),正方體也是長方體。

  三、區分正方體和長方體

  1、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老師在後面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的物體,請你到後面去挑選一個長方體或是正方體,看哪個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來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來。

  2、提問個別小朋友他挑了什麼,是什麼體?

  3、請幼兒將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分別放入兩筐子。

  四、尋找生活中長方體和正方體

  1、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也是長方體或者是正方體?

  2、觀看放映幻燈片。

  五、延伸活動(教師出示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老師這裡還有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它這兩個面是正方形,請小朋友回去後可以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會發現一個秘密。

  教學反思:

  本活動的知識點多,都是概念性的,鞏固學習時,幼兒易產生厭倦情緒,為此,教者改變了傳統方式,根據教學目標另行設計了以幼兒熟識的實物為載體,使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動一動及遊戲中,不知不覺地得到了發展。透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幼兒更好地以數學的眼光觀察、瞭解周圍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從而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培養幼兒願意探索的習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