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游到了紙上教學設計範本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設計範本

  《魚游到了紙上》是新教材六年制第九冊的新增課文。課文記敘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魚時,發現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經過多次觀察,作者不僅發現他所畫的魚活靈活現,還發現了他是一位聾啞人,所以欽佩之情油然而生,在敘事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學時如果能把握好課文的脈絡,順著作者發現這位舉止特別的聾啞青年及其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這條線,就能逐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讓學生悟出要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就離不開典型的事例和材料這樣一個道理。而這些典型材料恰恰源於自己身邊發生的事,只有平時留心觀察和積累,寫起文章來才能做到內容真實感人。因此,教學本文,要先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寫法。可採用以下的步驟:

  一、整體入手

  瞭解全文每一篇文章拿到手上,都必須先大概瞭解內容,目的是讓學生精學課文之前對全文有一個初步印象,掃清閱讀中生字、新詞的障礙,並理清作者思路,文章寫作順序。所以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讀、輪讀或範讀。教師設問:課文講了發生在什麼地方的事?主要人物是誰?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二、緊扣課題

  理清主線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課題就是統率全文的靈魂。魚游到了紙上正是青年刻苦練習、勤於觀察的結果。在弄清了這個句子的意思以後,從課文中再找一找與它類似的句子,比較每一次出現的語句有什麼不同,每一次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再設問為什麼魚游到了紙上,使學生初步明確游到紙上和先游到心裡的'關係。可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表明二者的關係,這樣為深入理解課文找到突破口,也為下面理解從哪裡看出游到了紙上和從哪裡看出先游到了心裡作了鋪墊。

  三、精講重點詞句

  體會作者感情變化為了讓長文短教,就要讓學生透徹地理解重點詞句,這樣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在體會句子內涵的同時,使學生情感的閘門大開,心靈也會受到觸動,以達到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效果。幾個重點句子處理方法如下:

  一句:我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舉止是什麼意思?舉止特別是什麼意思?從哪些地方表現了青年的舉止特別?透過以上幾個問題的討論,便能直插重點,也是全文的難點,就是那位青年人看魚如醉如痴,忘卻了周圍的一切,從而引出忘我的境界,這樣對忘我一詞的理解就不空洞了。再輔以朗讀指導,加深印象。這也是作者留心觀察的一個著眼點,把一個專心、認真看魚的青年形象呈現在我們眼前。

  二句:金魚游到他的紙上了!

  ①這話是誰說的?用什麼口氣說的?作者擠進去又會用什麼口氣說?什麼叫讚歎?

  ②你認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從哪裡看出魚畫得活靈活現?青年人用了什麼方法畫魚?這句話出自一個小姑娘之口,但代表了所有人的心聲,而對問題②的理解,更有助於加深學生對這句話所包含的讚歎之情的理解。由於青年人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畫魚時又是那麼專注、勤奮,以至於受到所有圍觀的群眾一致誇讚,小姑娘驚奇地大叫,說明所畫的魚栩栩如生,非同一般。至此,青年人忘我的觀察魚的原因也有了交待,作者自己對這位青年人的觀察也就興致更濃。他好像和游魚融為一體的秘密何在?由此引發作者更強烈的好奇心,想盡快了解清楚,可見作者的觀察是有目的的、積極的。至此學習第三句他好像和游魚融為一體了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接著引導學生聯想青年人可能在想什麼,作者從中可以知道什麼,進一步為理解下文作鋪墊。

  三句:魚游到了你的紙上與先游到了我的心裡。這是作者從青年人的廠徽上發現他是個聾啞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為了進一步瞭解他,作者與青年進行了筆談,這是筆談中的兩句話。前一句是作者對青年人的稱讚,後一句則是青年人的回答。首先理解前一句,設問,如:作者的話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重點挖掘後一句的含義,可以順著這樣的思路啟發學生:心是指什麼?為什麼魚先游到了青年的心裡?遊字說明魚的特徵在青年腦海中形成什麼樣的印象?先是指什麼先?先字點明瞭這兩句話的關係是什麼?

  明晰了兩句話的意思以及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絡,就更明確了這位聾啞青年由於勤奮觀察、刻苦練習,才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那麼作者感情也是伴隨著對青年人的觀察一步步深入而變化的。

  四、把握時機

  有機滲透寫法每一堂課教學都應該有一個重點、難點,難點的突破,便是這堂課最大的收穫,如果能在這時將讀寫結合,課文對學生的寫作起的作用就更大。

  理解了《魚游到了紙上》的內容,體會到了作者感情的變化就是課堂上的一大收穫。此時,讓學生根據作者感情的變化給課文分段,是寫法滲透之一,然後說說每段之間有什麼聯絡。因為作者經常去玉泉看魚,所以發現了這位舉止特別的青年人,再經過多次留心觀察,發現青年人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畫魚十分刻苦細緻。在觀察中進一步發現他是聾啞人,才採取筆談的方式深入瞭解。為了表達自己對聾啞青年的欽佩之情,作者就以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為線索,把材料加以整理、篩選,才寫成了《魚游到了紙上》這篇文章。最後,因勢利導,鼓勵學生要像作者那樣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用心去發現,善於發現,並把觀察的事物記錄下來,注意積累,那麼作文時就有取之不勁用之不竭的材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