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課的教學設計
城市化課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世界城市化的程序。
2.理解城市化的含義及主要標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城市化發展中的差異。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透過分析、比較,來區別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城市化發展中的地區差異性,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比較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2.指導學生學會利用資料、圖表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德育目標
城市化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正確認識城市化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關係,懂得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絡。
●教學重點
1.城市化的含義及三個主要標誌。
2.城市化程序的階段性。
3.城市化的地區差異性。
●教學難點
城市化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關係。
●教學方法
1.運用導學法來講解城市化的含義及三個主要標誌。
2.運用講練結合法,將圖6.17與本課活動兩方面結合,來引導學生分析、理解世界城市化的程序。
3.運用比較法,讓學生來區別、理解城市化的地區差異性。
●教具準備
投影儀
圖6.17──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投影片
圖6.18──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充套件投影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學生思考並說出此歌曲的含義,然後教師引導。
此歌曲反映了我國南部沿海特區──深圳的變化。深圳由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一個小漁村發展為今天南部沿海的一個大城市。這說明,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部分農村人口就會離開土地,進城去打工,從事第三產業,其中有些人就會在城市中定居下來,轉變為城市人口;另一方面,在城市裡,隨著新建工程的不斷增加,也需要吸收大批農村人口進城。這樣,城市人口就會逐漸增多,城區所佔的範圍也會逐漸擴大。這樣的發展、轉變過程,就是城市化的過程。
[新課教學]
6.4 城市化(板書)
一、城市化及其標誌(板書)
1.城市化的含義(板書)
(打出下面的投影片)
教師引導:該圖表示的是一個地理事物由t1→t4的歷史發展過程,請同學們認真讀圖分析並思考:
(1)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地區的城市數量發生了什麼變化?
(2)該地區城市的佔地面積(地域範圍)有什麼變化?
(學生活動)
從上圖可以看出,這個地區的城市數量是在隨著時間的變化逐漸增加;同時,隨著城市數量的不斷增多,城市所佔的地域範圍也在不斷地擴大。
教師歸納:同學們分析得很好、很認真。隨著一個地區城市數量的逐漸增多、佔地面積的不斷增大,才會吸引著周圍地區較多的農村人口流向城市,並逐漸地轉變為城市人口,這個發展變化過程就是城市化的過程,或者簡單地說就叫“城市化”。
講解:由剛才的分析、舉例和課文中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城市化的過程應包含兩方面的內容,是哪兩個方面呢?(教師提問、歸納,然後板書)
解釋、分析:城市化是一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有當一個地區經濟搞上去了,才會有更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反過來說,城市的發展也會帶動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此外,在城市化過程中,城鄉居民的勞動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別在不斷縮小,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等也逐漸趨同。
承轉:看一個地區是否達到城市化,以什麼標準來衡量呢?衡量是否達到城市化,有三個主要標誌。
2.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誌(板書)
這個問題比較容易理解,結合課文給學生解釋說明即可。要強調:在三個標誌中,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個最重要指標。
提問、承轉:在世界範圍內,城市化大致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教師板書)
二、世界城市化的程序(板書)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加以分析、歸納:18世紀中葉前的漫長曆史階段,世界城市化緩慢發展。自18世紀中葉到二戰階段,由於西方各國相繼實現了產業革命,城市化加速發展,世界總人口和城市人口都增長很快。自二戰結束後到現在的第三個階段,世界城市化的發展速度、規模和範圍都達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出示投影片圖──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指導學生讀圖:閱讀圖例,區分開四類情況,然後進行課堂活動──填表比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異同。
教師對學生的填表情況進行抽查檢查,然後引導學生對資料的分析、歸納:(1)城市人口的增長速度比農村人口的增長速度快;(2)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速度比發達國家的城市化速度快;(3)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的比重都上升很快。
結合課文指出城市化第三階段的三個特點(①大城市的發展速度大大超過小城鎮;②大城市的數目不斷增多;③特大城市不斷湧現),並說明: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城市的用地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出示投影片圖6.18──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充套件來分析說明。
承轉:世界城市化的發展速度在逐步加快,但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卻表現出不同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