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教學設計教學大綱

風箏-教學設計教學大綱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幾個孩子放風箏的情景,點選後,畫面出現清代詩人高鼎的詩《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PPT課件:

  (1)本課要求會認及會寫的生字詞。

  (2)宋代寇準的詩《紙鳶》:碧落秋方靜,騰空力尚微。清風如可託,終共白雲飛。

  (3)明朝徐渭的詩《風鳶圖》:柳條搓線絮搓綿,搓夠千尋放紙鳶。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女上青天。

  3.藉助課後“資料袋”的內容,引導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風箏的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一、激趣匯入

  1.出示課件,創設情境。

  2.觀察說話,匯入新課:誰能把看到的畫面向大家說一說?(根據回答板書課題:風箏)

  3.聯絡生活,請放過風箏的同學談談放風箏的情景、感受以及風箏的來源。

  4.交流資料,展示查閱能力。教師也一起展示自己查詢的資料,簡介古代風箏的七個名稱:紙鳶、風鳶、風鷂、鷂子、紙鷂、紙鴉、紙鴟。

  二、初讀感知,瞭解文章大意

  1.自由讀課文,先讀得正確、流利,再一邊讀一邊想:課文圍繞著風箏給我們介紹了哪些事情?聰明的小朋友讀書的時候會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2.根據學生的自由述說,相機反饋,並總結概括出下列內容:

  (1)童年時候放風箏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2)課文分寫了幾個小夥伴在一起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事情。

  三、朗讀感悟,體會心情的變化

  (一)整體感悟。

  1.默讀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組交流:將自己認為最有趣的內容介紹給大家,並說出自己認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在尊重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學生認為“找”也很有趣,應予以特別肯定和鼓勵。

  (二)感悟做風箏的樂趣。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根據朗讀情況,相機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

  2.師生合作解決下列問題:

  (1)“憧憬”的意思。幾個小夥伴精心地做著風箏,風箏做好以後該是什麼樣的情景呢?誰能想象一下?(這就是“憧憬”)

  (2)“依”的認讀及“依然”的意思。

  (3)為什麼做好的風箏什麼都不像,我們卻依然快樂?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1)激趣:課文當中的幾個小夥伴做風箏時很快樂,誰能把他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呢?

  (2)練習朗讀。

  (3)小組內比賽朗讀,評選優秀朗讀者。

  (4)展示朗讀。

  (三)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1.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兩個詞語描寫了風箏剛剛起飛和已經飛到空中時的優美樣子。找到後把這兩個詞語多讀幾遍。

  2.再次播放課件(風箏飛舞的片段),引導學生理解並讀好“翩翩飛舞”。

  3.指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出快樂的心情。

  4.分小組練習朗讀、比賽朗讀。

  5.展示性朗讀。

  6.拓展。

  (1)複習《村居》:看到這些孩子放風箏的高興勁兒,大家都會想到一首詩──《村居》,還記得是哪個朝代的哪位詩人寫的嗎?

  出示課件,引導讀背:《村居》清·高鼎草長駕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村居》描寫的是春天放風箏的情景,明朝還有一位詩人寫了一首描寫春天放風箏的詩歌,要不要讀讀?

  出示課件,引導誦讀:

  風鳶圖

  明徐渭

  柳條捷線絮搓綿,搓夠千尋放紙鳶。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女上青天。

  (3)我們這篇課文寫的是秋天放風箏的.情景,可能很多同學想讀讀描寫秋天放風箏的詩歌。宋朝有個詩人寇準就寫了一首描寫秋天放風箏的詩,大家想不想讀讀?

  出示課件,引導誦讀:

  紙鳶

  宋寇準

  碧落秋方靜,騰空力尚微。清風如可託,終共白雲飛。

  (4)下課後,老師會把這兩首詩抄寫給大家,願意背誦的同學

  (四)體會找風箏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讀課文描寫找風箏的部分,看看哪個詞語最能表現“我們”的心情。

  2.理解“垂頭喪氣”:老師告訴大家,“垂頭”就是低著頭的意思,哪位同學能做個垂頭喪氣的樣子給大家看看?

  3.相機指導認記“喪”字。

  4.請學生先談談應該怎樣讀好這段課文,再練習朗讀、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5.討論:“我們”在水磨坊那兒能找到心愛的“幸福鳥”嗎?

  四、識字寫字。(略)

  小結:

  這篇課文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境。文章語言樸實。文章既寫了“我們”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終,充滿了童真童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