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優秀教學設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優秀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優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⑴瞭解唐朝詩歌發展的基本歷程,做到教學上的點面結合。

  ⑵朗讀背誦詩歌,理解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情感目標:

  體會古代詩歌描繪景物,抒發感情的特點和方法,並展開豐富的想象。

  3、能力目標:

  掌握初步的詩歌鑑賞方法,提高閱讀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到了唐朝已經達到了頂峰。唐朝的詩人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閃爍在文明古國的晨空。今天,我們不妨來看看,我們所瞭解的著名詩人到底有哪些。讓我們順著時間的腳步去探尋詩人的方向。一般來說,唐朝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二、學生思考

  這四個階段各有哪些著名的詩人?

  三、教師明確

  並在此過程中啟發學生一起來背誦學過的相關的詩句。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時,對學生來說,透過教師的歸納總結,他們對唐詩的瞭解就更具有系統性了。

  初唐(618~712)這時期出現了“初唐四傑”──王勃、駱賓王、楊炯、盧照鄰還有陳子昂,他們在轉變詩風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還有宋之問,杜審言(杜甫的祖父)等。盛唐(713~765)這時期出現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還有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領和王之渙;田園詩人王維和孟浩然。中唐(766~824)這時期更是群星閃耀,出現了自覺發揚杜甫精神的白居易、元稹、張籍王建等;著重發展了杜甫創新技巧的韓愈、孟郊、賈島、李賀等。還出現了擅長散文的柳宗元和劉禹錫。晚唐(825~907)這時期,詩歌也隨著時代走下坡路,但詩人們的詩,還殘留著盛唐的餘響。此間出現的主要有李商隱、杜牧(合稱小李杜),還有溫庭筠、皮日休等。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是盛唐時期邊塞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四、學生反覆誦讀詩歌

  要求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並試用一兩個詞語來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明確:離愁,別緒,依戀等

  五、學生再讀詩歌

  在把握感情基調的前提下,要求體會古代詩歌描繪景物,抒發感情的特點和方法。並展開豐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塞北雪景圖,品味著一份份濃濃離別情。

  這個教學板塊要求學生:

  1、理解作者“寫什麼”(用7個字來概括)

  2、要懂得“怎麼寫”“為什麼這樣寫”等問題。

  3、抓住關鍵詞來鑑賞詩歌。

  4、分析情與景的融合。

  ⑴抓住詩歌的線索。(透過讓學生找出有關“雪”的詞語──飛雪、暮雪、雪滿、雪上,學生很快就能夠明確,本詩的線索就是“白雪”)

  ⑵同時找出與四個詞相對應的“情”──送別前、餞別中、臨別時、離別後。

  ⑶依次與學生探討各部分的景與晴的有效結合。

  送別前(離愁):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的是“飛雪”──大雪紛飛奇麗景。其中“卷”“折”寫出了北風的猛烈,於是才有了下文的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千古名句,要引導學生去想象並體會其中運用的比喻手法。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寫的是“寒雪”──雪天奇寒戍邊人。學生很快就能夠找出表現“寒”的詞句。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寫的是“厚冰”──瀚海冰封愁雲凝。“愁”,即離別的哀愁,為下文設下情感的基調。(學生試背該部分)

  餞別中(盛情):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寫的是“餞別”──中軍置酒別故人。讓我們想到“勸君更盡一杯,西出陽關無故人”。

  臨別時(依戀)L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寫的是──東門雪中送別情。抓住“雪滿”一詞,既寫出了回京之路的艱辛為送別情憑添了一份淒涼,也說明了作者的情深,與其說“雪滿還不如說是“情滿”。一切景語皆情語。離別後(回味)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寫的是──別君之後依依情。詩人在友人離去後還站在送別處遲遲不肯離去,進一步表現了作者對友人的依戀之情。

  六、學生試背全詩,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歸納本詩的主旨

  詩歌主旨:詩人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瑰麗奇寒的塞外雪景,表達了對友人的誠摯濃厚的送別之情。

  七、拓展性閱讀

  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默寫,加強古詩文的積累。

  推薦岑參的另一首詩: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八、作業

  1、默寫詩歌。

  2、將本首詩改編成500字左右的散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並理解詩歌。

  2、培養欣賞、品味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詩篇、瞭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的精妙。

  教學設想:

  按照“讀――譯――品――背――悟――遷移”的順序精講多讀,讀品結合。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雪,潔白、純潔、美麗。冬天雪花飄飄,給我們的生活增添無限的樂趣,所以,它歷來都是人們吟詠、描繪的物件。在古詩中,更是有不少歌詠白雪的名句,誰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如:①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沁園春?雪》毛澤東)

  ②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③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別董大》高適)

  ④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李白)

  讓學生說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的出處,引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和學生一起來看看這位唐代大詩人是在怎樣的情境之下創作出這樣的千古名句的。

  二、詩文賞析

  (一)聆聽感受

  播放語音資料,聆聽感受。讓學生注意字的讀音。

  (二)整體把握

  1、齊讀全詩――讀準字音,初步感知。

  2、解題――從詩題中能看出這首詩寫了哪些內容?(預設:詠雪、送別。)

  詩的前半部分是詠雪,後半部分寫送別,同時在送別中進一步描寫雪景。這是一首雪中送別詩。

  3、詩歌是從哪裡開始著重寫送別的?(預設:從“中軍置酒飲歸客”一句開始。前10句著重詠雪,後8句著重送別。)

  (三)賞析詠雪部分

  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教師適時點撥、補充。

  1、齊讀詠雪部分――思考:詠雪部分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預設:北風席捲著大地,把強韌的草都折斷了。塞北的天空,農曆八月就飛起了雪花。就像是忽然颳了一夜春風,使千樹萬樹開滿了梨花。雪花飄散進入珠簾,沾溼了羅幕,穿上狐裘不感覺到溫暖,蓋上錦衾也覺得單薄。將軍和都護的角弓被凍得拉都拉不開了,鐵衣冰冷得難以著身。在大沙漠上縱橫交錯著百丈厚的堅冰,愁雲暗淡無光,在萬里長空凝聚。)

  2、賞析詩句。(從詩的內容、意境、抒發的情感、用詞的精妙、句子修辭手法的應用等方面來賞析。)

  (1)朗讀詠雪部分――思考:對雪的描繪,哪一句最精彩?為什麼?小組研討,合作探究。(預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用詞精妙:一個“忽”字,形容雪來得急,下得猛。不僅表現了邊塞氣象變化的特點,而且傳達出詩人賞雪時的心情。千樹萬樹,突出雪景的壯觀,寫出雪鋪天蓋地。比喻新穎:以梨花喻雪,以春天比冬天,用“春風”使梨花盛開來比喻“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創設了梨花滿樹、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顯奇寒。同時體現了昂揚樂觀的精神:嚴酷的自然環境中透出了詩人的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這種化苦為樂、積極向上的情懷。)

  (2)詩的首句寫了什麼?(預設:寫了風猛雪早。第一句寫風,一個“卷”字,一個“折”字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寫出了風勢之猛。第二句寫雪,“八月”說明下雪的時間早。)

  (3)“飛”字可不可以換成“下”或“飄”字,為什麼?(預設:不可以,因為“飛”字不但勾畫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飄舞的形象,還暗指風猛。)

  (4)詩中哪些句子表現了雪天奇寒?(預設:“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狐裘不暖、錦衾薄、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都生動地說明這種嚴寒叫人難以忍受。)

  (5)有人評論這幾句,認為只寫軍中的上層人物,沒有寫到普通士兵。你怎樣看待?(“將軍”與“都護”尚且如此,一般士兵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6)“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勾畫了怎樣的雪景,起了怎樣的作用?(預設:誇張的修辭手法,千里冰封。描繪了萬里雪飄,瑰奇壯麗的邊塞雪景,又點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必將艱辛。“愁”,並非雲愁而是作者對離別作了暗示,為後面朋友“行路難”的無比艱辛而憂愁。)

  3、作者寫雪,寫雪中的景象,寫寒北雪的特點,是懷著怎樣的情感來寫的?(預設:喜愛,讚美的感情,昂揚樂觀的精神。)

  4、為什麼在這樣艱苦惡劣的環境中,作者卻能表現出如此昂揚向上的情緒呢?(預設:這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詩人自身的經歷有關。具體略。)

  (四)賞析送別部分

  1、齊讀送別部分――思考,請用自己的語言敘述送別武判官歸京的情形?

  (預設:在大沙漠上縱橫交錯著百丈厚的堅冰,愁雲暗淡無光,在萬里長空凝聚著。在軍中主帥所居住的營帳裡擺設酒宴,給回京的人餞行,胡琴、琵琶與羌笛奏出了熱烈歡快的樂曲。傍晚在轅門外,大雪紛紛飄落,紅旗被冰雪凍硬,強勁的北風也不能讓它飄動。在輪臺東門外送武判官離去,離去的時候大雪鋪滿了天山的道路。山嶺迂迴,道路曲折,看不見武判官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馬走過的蹄印。詩的後半部分描繪的是“風雪送客圖”。)

  2、詩人寫送別寫出了對友人怎樣的情感?(預設:依依不捨。)

  3、哪些詩句表現了這種情感?是怎樣表現出來的?(預設:①“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胡琴琵琶與羌笛”這些西域特色的管絃樂器齊鳴,給邊塞的軍中宴飲增添了幾分蒼涼悲壯的豪氣。②“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茫茫雪原中一杆紅旗,奇異而美麗的畫面。天氣奇寒,勁吹的北風翻不動墜有厚重冰凌的紅旗,更顯出一個“寒”字。③“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從轅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依依不捨。④“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望不見遠去的朋友,仍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足跡。結尾兩句,寓情於景,言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與學過的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的作用。一個“空”字把路遙遠,風雪猛,難行走,惜別、擔憂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

  三、小結

  這首詠雪送別詩,前10句從不同側面寫雪,後8句寫送別。雪景襯托送別,送別中又描寫雪景。詩在詠雪景的同時表現了雪中送友的真摯情誼,還傳達出詩人獨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鮮明壯偉,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四、揣摩,領悟

  1、一般的送別詩大多寫有對朋友勸慰、關愛的話語,設想一下作者在送別的酒宴上,在揮手的那一刻,會做些什麼,說些什麼,想些什麼?(預設:對朋友歸京,他感到高興。因為對戍邊將士來說,能和家人團聚是可喜可賀的一件事。在杯來盞去中,彷彿可以聽見詩人由衷地祝賀:“來,為你歸京乾杯!”然而朋友情深,輪臺距離長安路途遙遠,這一分手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見。依依惜別之情仍然襲上心頭:“千里冰封,朋友這一路可會順利?今日我送君,何時人送我?”“雪上空留馬行處”,那一行馬蹄印啊,將“我”的牽掛和惆悵一直延伸到長安。)

  2、這首詩前半部分詠雪,後半部分將送別融情於景,情景交融。讓學生任選角度,將前面詠雪的句子和後面送別的心情聯絡起來。比如說: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熱的。(預設:雪是潔白的,朋友的情是純真的;雪會融化的,而朋友的情誼是永恆的等。)

  五、對比閱讀,遷移生成

  1、因為古代交通不便,人們常常一別多年無法相見。因此,“送別”就成了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題材。讓學生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積累的送別詩。教師出示4幅圖,具體情境是以前學過的送別詩,讓學生根據寫景的特點和送別的場面詠出詩句?(展示圖畫。具體略。)

  2、讓學生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與以上4首詩從送別環境、送別的心情、詩歌的風格3個方面進行比較。(學生討論、歸納。)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並理解詩歌。

  2、培養欣賞品味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詩篇、瞭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的精妙

  教學設想

  教學中可按照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匯入

  雪,潔白美麗,或輕舞或紛揚,給我們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歷來都是人們吟詠、描繪的物件。

  在古詩中,更是有不少歌詠白雪的名句,同學們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例如: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欲度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唐·盧綸《塞下曲(之四)》

  有誰能說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的出處?——對了,它出自於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唐代的大詩人是在怎樣的情境之下吟詠出這樣的千古名句的,讓我們一起走進《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二、作者介紹

  投影:

  岑參(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並稱為“高岑”。曾兩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後罷官,欲歸故鄉時,客死成都旅舍,史稱“岑嘉州”,有《岑嘉州集》傳世。

  岑參的`詩想像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並充滿樂觀進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義特色。

  三、詩文賞析

  (一)聆聽感受

  1、播放錄音,聆聽感受。請同學們注意字的讀音。

  2、讀準字音。

  (二)整體把握

  1、齊讀全詩——讀準字音,初步感知。

  2、解題——從詩題中能看出這首詩寫了哪些內容?

  詠雪、送別。(板書)詩的前半部分是詠雪,後半部分寫送別,同時在送別中進一步描寫雪景。這是一首雪中送別詩。

  3、詩歌是從哪裡開始著重寫送別的?

  從“中軍置酒飲歸客”一句開始。前十句著重於詠雪,後八句著重於送別。

  (三)賞析詠雪部分

  1、齊讀詠雪部分——思考:詠雪部分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北風席捲著大地,把強韌的白草都折斷了。塞北的天空,農曆八月就飛起了雪花。就像是忽然颳了一夜春風,使千樹萬樹開滿了梨花。

  大風把雪吹進了珠簾裡,沾溼了羅幕,就連狐裘、錦衾這樣高階的禦寒品也擋不住嚴寒;將軍的角弓被凍得拉都拉不開了,都護的鐵衣冰冷得難以著身。

  2、賞析詩句

  (1)朗讀詠雪部分——思考:哪些詩句寫得好,好在哪裡?

  (2)對雪的描繪,哪一句最精彩?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為什麼精彩?小組研討,合作探究。

  精妙的用詞——一個“忽”字,表明來得突兀,來得意外,形容雪來得急,下得猛。不僅表現了邊塞氣象變化的神奇,而且傳達出詩人賞雪時的驚喜心情。

  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潔白、鮮潤的特點。

  千樹萬樹,突出了雪的壯觀景象。

  春意盎然的意境——創設了梨花滿樹、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顯奇寒。

  昂揚樂觀的精神——嚴酷的自然環境中透出了詩人高昂的樂觀主義精神,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表現出這種化苦為樂、積極向上的樂觀情懷,才能寫出這樣的千古名句。

  (3)讀詠雪部分——除了這一句外,在詠雪部分,你還喜歡哪些詩句?為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穿插評價:

  ①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第一句寫風,一個“卷”字,一個“折”字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寫出了風勢之猛。第二句寫雪,“八月”說明胡天下雪的時間早。“飛”,勾畫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飄舞的形象。“即”字表現了詩人的驚奇之情。這兩句極寫邊塞的風狂雪早。

  ②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一個“散”字,寫出了風吹雪花點點飄入帳內的情景,一個“入”字,將讀者的視線從廣漠無垠的空中轉移到中軍將領們的住所上來,“溼”字寫雪花融化,沾溼了羅幕。“狐裘”寫白天,“錦衾”寫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見出雪天的奇寒。

  “角弓不得控”和“鐵衣冷難著”,生動地表現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難以忍受,“將軍”與“都護”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狐裘、錦衾、角弓、鐵衣,用這些邊塞將士身邊的用品來襯托氣候的寒冷,既表現了邊地軍營中將士的苦寒生活,又從側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從人的感受、從側面來描述邊地的寒冷,這樣記錄邊塞奇事,角度也很新穎。

  ③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從“瀚海”到“愁雲”,視角有何變化?)

  (“百丈”、“萬里”是實寫嗎?運用了什麼修辭?)

  這兩句詩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由詠雪過渡到送別。前一句寫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這是地上的景象。“瀚海闌干”繪出了非常開闊的畫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蓋面積之廣,冰塊之大,是誇張的說法,極言奇寒。

  後一句寫慘淡的愁雲佈滿天空,這是天上的景象。一個“愁”字,一個“慘”字,具有濃烈的感情色彩,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愁雲”既是寫景也是寫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別。這裡,把邊塞將士的軍營置於一個廣漠、遼闊的背景上,給人一種奇異而又壯偉的深刻印象。

  3、齊讀詠雪部分——思考:這些詩句共同顯示了胡天的雪的什麼特點?

  雪來得早,雪來得急驟,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壯闊,雪後特別寒冷。

  4、作者寫雪,寫雪中的景象,寫胡天的雪的特點,是懷著怎樣的情感來寫的?

  喜愛,讚美的感情,昂揚樂觀的精神。

  5、為什麼在這樣艱苦惡劣的環境中,作者卻能表現出如此昂揚向上的情緒呢?

  這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詩人自身的經歷有關。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當時的背景——

  寫作背景(投影)

  唐代天寶年間,李唐王朝與西北少數民族邊境戰事不斷,許多文人也紛紛投入軍人幕府,尋求個人發展,並體驗到邊塞緊張激烈的軍旅生活和新奇獨特的自然風光,形成了盛唐邊塞詩派。岑參就是盛唐邊塞詩人的傑出代表,

  他懷著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度過了六年艱苦的生涯,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在輪臺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時所作。

  (四)賞析送別部分

  1、齊讀送別部分——詩人寫送別寫出了對友人怎樣的情感?

  依依不捨。

  2、哪些詩句表現了這種情感?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①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設宴餞別

  (他們可能會說些什麼呢?

  為什麼要列舉“胡琴”“琵琶”“羌笛”這三種樂器呢?)

  簡略而有情味。詩人在中軍營裡擺下了餞別的酒筵,演奏的是胡琴、琵琶和羌笛等樂器。這就點明瞭餞行地點、餞行原因、餞行的情形。

  列舉出這三種樂器的名稱,也是很有深意的:朋友就要回鄉了,在餞別酒席上演奏的仍然是這些異鄉的樂器,一股思鄉之情不是委婉地流露出來了嗎?“胡琴琵琶與羌笛”,這種純然是西域特色的管絃樂器齊鳴和響,給邊塞的軍中宴飲增添了幾分蒼涼悲壯的豪氣。

  ②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你覺得此句中哪一個詞用得最好?好在哪裡?)

  日暮時分,大雪紛紛,詩人把他的視線從酒筵上又轉向了轅門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異的畫面:在暮雪紛飛的背景上,一面鮮紅的旗幟凝住不動。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確,真實地描繪出紅旗凍住了,北風吹著也不飄動的情狀。

  此句運用反襯手法,既突出了天氣的寒冷,也寫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個“亮點”色彩感強,富有表現力,構畫了一副奇異而美麗的畫面。不僅寫出了邊塞奇寒,而且紅旗在風中堅強挺立也喻指邊塞將士不屈的鬥志,寫出了作者心中奔湧的豪情。

  ③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從轅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依依不捨。“雪滿天山路”既表現出了風雪之猛,路之難行,又傳達出了詩人對朋友的關切的擔憂。

  ④賞析“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

  寫友人離去以後的情景:山迴路轉,友人的身影已經看不到了,此時詩人仍佇立在風雪中,遠望友人離去的路,只見雪地上留下一行長長的馬蹄印。

  (聯想想象詩歌最後兩句,如果你是詩人此時在想些什麼?)

  詩人送友人歸去時依依不捨的深情,以及他的思鄉之情,都透過“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句詩表達出來了。

  (齊讀送別部分——思考——詩人在句子中並未寫到“情義”“不捨”等字眼,那麼這種情義是怎樣傳達出來的?)

  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這樣的結尾,真如撞鐘,清音有餘,使人產生無窮的遐想。“山迴路轉”使人惆悵,而雪地上的馬蹄印跡,又把送別的思念延伸到遠方。這個“開放式”的結尾,給人以無盡的遐思。

  (你知道具有相同意境的詩句嗎?——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後終於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麼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3、齊讀送別部分——體味其中的韻味。

  (五)分析詠雪、送別兩部分之間的關係。

  (寫雪、寫雪帶來的酷寒,寫邊地的風光和送別有關係嗎?)

  為送別設定背景,渲染氣氛

  在邊地奇異雄偉的風光,在大風雪的背景下,送別帶上了雄渾悲壯的色彩。

  (六)齊讀全詩——深情誦讀,嘗試背誦

  四、拓展閱讀

  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這首詩寫了哪些景?與《白雪歌》有什麼相似之處?

  2、兩首詩所抒發的感情有什麼不同?

  五、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

  2、積累並品評詠雪的名句。

  [附]板書設計

  詠雪——奇異瑰麗

  設定背景渲染氣氛

  送別——依依離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