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陽氣》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預案:

  課文以一句諺語“打罷春,陽氣升”開頭,透過“我”與奶奶的一問一答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接著,作者筆鋒一轉,將“我”眼中所見的冬春交替的景象展現在讀者的面前。此處,“我”的視角是多元的,對立春時節的體驗也是多元的:

  “尖溜溜”的風,將抽象、空泛的“冷”具體化,形象化了。同時點明瞭季節特點。一個“仍然”,道出了冬的痕跡依舊。

  接下來,作者透過小動物的活動寫出了初春時節的勃勃生機——幾隻麻雀在嘰嘰喳喳叫著;幾隻鴨子在冰上走,不時拍拍翅膀,嘎嘎叫起來;尤其是“河當中的冰裂了縫,向外冒著氣泡兒”一句為冰封河面靜態的肅殺賦予了動態的生機,繼而筆鋒再轉,用“或許”一詞引出“我”的猜測——大概魚兒最先得到了春天的訊息吧,不然,怎麼會“在水下憋急了,不住地吐著泡泡兒呢”?

  “河岸的柳林,近看呈灰色,遠看呈黃色,細瞅瞅,枝條上已經長出小米粒兒大的疙瘩”。則描繪出了初春色彩的美麗,美得那樣自然、那樣富有生機、富有層次,可是走近了仔細瞧,卻原來是“小米粒兒大的疙瘩”——那是春的孩子柳芽萌發了。

  作者把肅殺的冬景與絲絲春意對比描寫,將大地之春自然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自己體會“打罷春,陽氣升”的深刻含義,使讀者從冷酷的冬天中看到希望,看到了“陽氣”,看到了湧動在大地上的勃勃生機。讀罷,讓人也許產生對春天的讚美,也許油然而生“一年之計在於春”的感慨,也許讓人想到很遠??熱愛生活,會使你變得幸福;留心生活,會使你變得聰慧。一個人,只要留心,只要熱愛,就會有許多感慨,有許多發現。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做到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生詞,。

  2.能結合閱讀體驗,從整體上了解“陽氣”、“地氣”等詞語的意思;同時藉助工具書或結合上下文與生活經驗理解“佝僂”、“朗朗的笑聲”、“洋溢”、“蠕動”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大意,背誦第4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2、引導學生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句、語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髮現春天就在自己的身邊,感悟到春天的萬物復甦、生機勃勃是具體的、生動的,是可見可感的。

  策略與方法:

  分角色朗讀等方式反覆朗讀,背誦,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蒐集有關於春天的節氣歌、諺語等。熟讀課文

  教師準備:

  生字卡片,春季的諺語等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匯入新課

  師:春的詩歌,春的散文,春的古詩,還有春的諺語“打罷春,陽氣升”奶奶對我說,可是我不明白啊,同學們,你們明白嗎?

  (學生背誦)

  師:讓我們來一起進入文章深入體會吧!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主讀文,明確要求:

  (1)、對一些較長的句子要重點讀、反覆讀,直到讀通順。

  (2)、遇到難讀的長句子,要和同伴互相傾聽讀正確。

  2、理解詞語:

  在讀中結合語言環境、藉助工具書、聯絡生活實際理解“佝僂”、“鏽”、“垛”、“疙瘩”、“軲轆”、“溢”、“薺”、“蠕動”、“耙”等字詞的意思。

  3.用自己習慣的語言概括奶奶說的諺語的意思。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再讀課文,對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2、結合閱讀體驗,說說自己對陽氣的理解

  重點指導:第四自然段,從整體感覺、視覺、聽覺等方面以及動態、靜態、顏色、氣息、聲音等方面體會語言的豐富、美好。

  “一陣騰騰的腳步聲”、兩次“朗朗的笑聲”,進一步體驗人物的內心情感,體驗春天給土地、植物、動物、人類帶來的希望。指導學生透過朗讀表達出來。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2、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棗”字,上下兩部分的書寫。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收集有關於春天的諺語

  2、拓展閱讀朱自清的《春》

  板書設計:

  疑問:陽氣?

  天氣冷:棗樹、菜園、麻雀

  陽氣 觀察 小河解凍:魚兒吐泡、鴨子拱冰 柳樹吐綠

  對話 奎五爺 張二伯

  教學反思:

  今天上完了《陽氣》一文,真正的上課和教學設計相差很多,造成這次嚴重失誤的原因就是壓堂嚴重。時間利用率不高,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高效課堂。我這節課實在稱不上高效,也許是目標定的不具靈活性,我對目標的達成還欠卻很多,總之自己設計的沒涉及到,每個環節分配的時間不夠均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