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故事兩則教學設計

《莊子》故事兩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文意,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莊子與惠子不同的志趣。

  2.掌握“是““國”“相”等文言詞義。

  3.引導學生鑑賞莊子寓言的藝術特點。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莊子與惠子不同的志趣。

  教學方法:1、朗讀法。 2、比較法。 3、拓展法

  學習過程

  一、匯入新課:

  先秦時期,有一個人的才學和品質都非常出眾,臨死時,竟嗚咽有聲,情不自禁。大師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死生為伴,通天一氣,你又何必悲傷?”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隨您至今,受益匪淺,弟子卻無以為報。想先生貧困一世,死後竟沒什麼陪葬。弟子所悲者,即為此也!”大帥坦然微笑,說道:“我以天地作棺槨,以日月為連壁,以星辰為珠寶,以萬物作陪葬。我的葬具豈不很完備嗎?還有比這更好更多的陪葬嗎?”弟子道:“沒有棺槨、我擔心烏鴉、老鷹啄食先生。”大師平靜笑道:“在地上被烏鴉、老鷹吃掉,在地下被螻蟻、老鼠吃掉二者有什麼兩樣?奪烏鴉、老鷹之食而給?

  這個大師就是莊子!

  二、通讀課文

  1、莊子(約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 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對後人的影響主要是《 》一書。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

  (1)惠子相梁 (2)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5)於是鴟得腐鼠 (6)魚出遊從容 (7)是魚之樂也

  3、翻譯句子

  1)搜於國中三日三夜。

  2)於是鴟得腐鼠

  3)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口赫我邪

  4)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5)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三、品讀、探究

  1.文中的鵷芻和鴟分別比喻怎樣的人?莊子講鵷鴟故事的用意是什麼?

  2.莊子認為“出遊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

  3、《莊子與惠子游與濠梁》一文中,你贊同誰的觀點,為什麼?

  四、拓展:美文悅讀,說說《莊子》散文的有何特色

  秋水(節選)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矣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我已教過三回了,這次是第四回,這一次我想顛覆一下過去的教法,把課上得簡明一些,這就涉及到一個揚棄的問題。那些是該放棄的?我認為,在故事一中,核心問題其實就是兩個:文中的鵷芻和鴟分別比喻怎樣的人;莊子講鵷鴟故事的用意是什麼。而故事二的核心問題也同樣只有兩個:莊子認為“出遊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莊子與惠子游與濠梁》一文中,你贊同誰的觀點,為什麼。至於其他枝枝節節的問題,提多了反而淹沒了文章的教學重點。從實踐來看,我的想法是對的。

  當然,這堂課下來,我覺得還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首先,跳躍性大了一些,可能有部分學生聽課的效率會受到影響。其次,照顧的面不全,尤其是少數學困生。第三,由於字詞障礙上用時好多,學生對重點問題總結消化的時間不夠充裕。

  這些遺憾,都只有留待以後去彌補了。

最近訪問